烏愛潔
關鍵詞:情緒表達;親子關系;高中生
中圖分類號:G4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2684(2023)11-0078-01
一天晚自習放學,一進家門,兒子就嚷嚷:“不想上學了,我想上藍翔技校!”“哦!是嗎?”我有點驚訝,腦子迅速轉動,這是唱得哪出?一定是功課緊、壓力大,兒子這是在發(fā)牢騷,我得配合一下。于是我話鋒一轉:“那太好了!你要去藍翔,肯定是那里的大學霸。”我偷偷瞥了一眼兒子,接著說,“去藍翔還可以直接學技術,學個電焊或挖掘機什么的,學成后技術移民到澳大利亞去。”
我看了看兒子,兒子沒吭聲,然后繼續(xù)說:“兒子,你是學電焊,還是學挖掘機?”“行,那就挖掘機。”兒子應和道。“嗯,學成后,去哪里工作呢?活可能不好找,估計也掙不到多少錢,不行讓你爸給你多買幾臺挖掘機,咱規(guī)模經(jīng)營。那就需要和很多建筑工程公司聯(lián)系……”說著說著,發(fā)現(xiàn)兒子沒反應,扭頭看,他開始研究起物理題了。
這是兒子上高中后遇到的一次上學危機。上高中后,孩子面對很多困難和挑戰(zhàn),在努力克服這些困難和挑戰(zhàn)的過程中,孩子也有疲憊的時候;尤其是努力過后,依然得不到回報的時候,孩子也會產(chǎn)生撂挑子不干的想法。當孩子說出不干或要逃離的時候,也就是情緒大爆發(fā)的時候;情緒爆發(fā)的時候,也就是情緒釋放的時候。這個時候,家長最應該做的是當孩子情緒釋放的接收站,先接收,再疏解。
但很多時候,家長們太天真,容易把孩子的牢騷話當真;家長也太心急,立即苦口婆心相勸。這個時候勸導孩子,無疑是在孩子情緒出口上添堵,孩子會越聽越煩,效果一定適得其反。更加可怕的結果是,孩子不再沖著家長發(fā)牢騷,把一切情緒都憋在心里,那樣不是更糟糕嗎?
在孩子心煩氣躁的時候,就由著他和他一塊發(fā)發(fā)牢騷!順著他,讓他把煩躁的情緒釋放出來。當然,等孩子的情緒釋放得差不多了,也要瞅準時機認真分析孩子的牢騷話,比如,孩子要上藍翔技校,那就和他認真探討一下:學什么專業(yè),從事什么工作,未來如何籌劃、發(fā)展……什么事就怕認真,一旦認真探討,孩子發(fā)現(xiàn)去藍翔技校學習也沒那么簡單,還不如回到現(xiàn)在的軌道來得容易。
就這樣,在和兒子一塊發(fā)牢騷的過程中,一次上學危機就這樣巧妙化解了。
編輯/張國憲 終校/石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