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堅守中華文化立場,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二十大報告提出了新時代文化發展的目標任務,擘畫出一幅未來文化自信自強的宏偉藍圖。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增強文化自信,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段氖反呵铩纷鳛槊嫦驀鴥韧獍l行的文史類優秀社科期刊,是中華文化建設的直接參與者,要堅定文化自信自強,擔當時代使命,為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而踔厲奮發,勇毅前行!
回顧輝煌的2022年,本刊堅守文化自信,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文化,弘揚中國精神,刊發了一批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歷史文化精髓的優秀作品??l的文章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高質量、高品位,有故事性、可讀性,有存史價值、學史意義。
出版文化專刊,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分別出版了《千年靈渠 世遺瑰寶》和《千年古陶 欽州坭興》兩期中國世界遺產文化???,其中《靈渠:見證中華南北統一和民族大融合》《靈渠歷史文化遺跡探蹤》《海絲路上的坭興陶》《坭興六藝古法及其挖掘整理》《水東缸瓦窖的坭興古陶歷史印記》等文,挖掘民族傳統文化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科技價值、社會價值、文化價值等,增強民族文化自信自強,培養愛國主義精神,提高國民文化素質,展示中華文明。
推出“四史”優秀作品,提供歷史借鑒?!睹珴蓶|在1927年》《周恩來勞山遇險記》《鄧小平的旅法革命活動》《湘江戰役“后衛阻擊戰”考》《源自紅七軍的英雄十三團》等文,作為機關單位黨史學習輔導材料,引導廣大黨員、干部深入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通過學史,堅定理想信念,提高黨性修養,提高干部工作能力;反思歷史,正視歷史,為振興中華,建設現代化強國提供歷史借鑒。
講好革命故事,弘揚紅色精神。《紅軍驍將蔡申熙激戰鄂豫皖》《覃健中將:身經百戰留英名》《紅色血脈的不息脈動》《王希季:讓中國的星辰閃耀太空》《陳堅:“潛伏”梧州版的紅色特工》《工運女杰張金保》等文,大力弘揚中國共產黨的偉大建黨精神。中國共產黨在長期奮斗中構建起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錘煉出鮮明的政治品格。歷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傳。我們要繼續弘揚光榮傳統、賡續紅色血脈,永遠把偉大建黨精神繼承下去、發揚光大!
本刊2023年同樣堅守文化自信,繼續刊發文化歷史優秀精品。雜志社與知名音頻制作傳播平臺“喜馬拉雅”聯合制作出品精品有聲專輯,選擇200多篇《文史春秋》往期優秀作品在“喜馬拉雅”網絡平臺播放,擴大中國故事的傳播力。本刊本期刊發的《春雷不負荊江水 江城最憶周恩來》《劉少奇過微山湖》《紅軍東征山西的第一個勝仗》《西安事變后的“二二事件”》有故事性、可讀性,值得讀者期待。
新時代要求我們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厚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升自身文化軟實力,做到文化上自信自強。為此,我們將奮力再出發,在歷史自覺和歷史擔當中砥礪前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