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剛 程芳 黃鏡源
摘? 要:當前我國時代發展狀況正處于大數據時代,智能信息技術在不斷革新發展,并在我國社會建設工作的多個方面做出貢獻。大數據并非只是單純的技術工具,也是貫穿人們理念思想的重要信息資產。開放大學的思政教育工作肩負著立德樹人的重要使命,也是開放大學學生精神追求和政治素養的培養過程。而隨著信息技術在人民工作、生活中應用程度的不斷深入,大數據時代下開放大學思政教育工作有了新的要求。傳統的思政教育工作存在教學方式單一、學生參與程度低、教學效果反饋不及時等問題,而開放大學智慧思政模式的構建能夠充分發揮當前時代信息技術的優勢,打破多方面的限制,進一步提升我國開放大學思政教育工作質量。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開放大學;智慧思政模式
中圖分類號:G717.38?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3)03-0041-04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打破了許多行業時間、空間等多方面的限制,同時對人們的教育、工作、生活等產生了巨大影響。而思政教育工作直接關系到人們的思想變化和生活、工作理念,與時代發展狀況緊密結合,同樣受到大數據時代的影響。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作出“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與吸引力”的指示,也是我國各大高校發展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方向。開放大學智慧思政模式的構建,主要是將大數據時代的信息技術與開放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行高度融合,以此適應時代發展需求,是開放大學育人模式轉型發展的必要途徑,可促進我國開放大學思政教育質量的有效提升。
一、大數據時代下開放大學智慧思政模式的內涵
在大數據時代下,智能科技力量高速發展,互聯網技術得到廣泛應用,新型智能信息技術與教育產業進行更深層次的融合[1]。在此背景下,開放大學智慧思政模式被賦予了新的內涵。從教學設備革新發展的角度來講,智慧思政模式主要依托于當前人工智能、大數據、互聯網、云計算等新型信息技術,通過構建新型教學架構,打造智能化、數據化、網絡化、交互化的教學課堂,以此實現線上線下、虛擬現實、課內課外均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從教育發展角度來看,相較于傳統教學模式,開放大學智慧思政模式并非單純的知識傳授過程,主要是在先進學習理論的指導下,以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為宗旨,注重學生的智慧養成過程。智慧思政模式是“云+網+端”結構在開放大學思政教育工作中的深入應用,也是針對課堂教學活動動態數據的挖掘和學生學習狀態的分析過程。在實際的應用開展過程中,對整體教學、學習狀況進行數據化處理分析,改變傳統的教育決策,將教學情況的評估反饋貫穿于整體教學活動中,依據數據分析情況進行教育決策的調整。開放大學智慧思政模式構建是現代化信息技術與教育工作深度融合的結果,也是未來開放大學思政教育工作發展的必然趨勢。
二、大數據時代下開放大學智慧思政模式構建面臨的困境
(一)開放大學智慧思政理念思維滯后
智慧思政模式構建屬于開放大學思政教學模式的變革,也是教學理念思維的創新。在當今大數據時代,智慧思政模式構建除了需要高新信息技術的支持外,還需要廣大師生具備大數據思維和共建共享理念,但當前開放大學的師生在此方面需要加強。首先是大數據思維,學生在入學接受教育開始,直至畢業的整個過程中,相應的生活、學習相關信息均以數據化方式記錄在網絡中。而大數據思維的有效開發,進一步突出了相應數據的核心作用,通過有效的數據整理、分析,能夠充分發掘學生的個性特征,以此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工作。但有一定數量的師生并未認識到大數據思維在挖掘學生思想、行為動態的作用,缺少應用大數據思維強化教學、學習效果的相關經驗,因此無法發揮出智慧思政模式的個性化、精細化的教學價值。其次是共建共享理念,在開放大學思政教育過程中將教學資源與大數據技術進行有效融合,是思政教育工作創新的有效途徑。相應教育資源的共建共享屬于關鍵環節,有助于優質教育資源良性流動循環,并延伸了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范圍,縮小了各院校之間教育水平差距。但受到傳統教育思維的限制,各開放大學僅關注自身智慧思政模式構建工作,無法做到多方面優質教育資源的整合,降低了開放大學思政教育工作的發展速度。
(二)智慧思政教育教學內容拓展欠缺
開放大學思政教育工作受時間、空間的限制較大,相應的教學資源主要是課堂教材,教學內容拓展方面有所欠缺,并且存在教學資源共享程度較低的問題,智慧思政教育模式的構建同樣存在此類問題。受限于教學資源內容,學生對教學內容的選擇面較小,獲取課堂資源的途徑有限,難以滿足現代學生對教育知識的深入追求。現有的智慧思政教育體系中,教學內容主要覆蓋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社會主義理論教育以及道德法制教育等,雖然取得了一定教學成果,但受到思維、技術、環境以及教學對象等多種因素影響,教學內容表現出拓展度欠缺的現象。主要體現在實際教學內容與時代發展情況缺少直接關聯性,教材的更新換代速度較為緩慢。隨著時代發展速度的不斷加快,開放大學的思政教育教學內容缺少時代性特征,部分網絡課程資源沒有根據相應文件的思想理念進行更新,直接影響學生的直觀學習效果。同時,智慧思政教育在實際開展過程中,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大數據篩選工作雖然可從宏觀角度對學生的個性化需求進行分析,但實際需要須經歷從宏觀至微觀的不斷細致、深化過程,以此保證教學資源的精準化供給。
(三)智慧思政教學平臺利用度有待提升
開放大學的智慧思政教育模式需要信息教學平臺進行技術支持,以保證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當今時代,課堂教學已不再是學習知識的唯一途徑,應用相關教學平臺將信息知識以文字、圖片、影像視頻、互動直播或場景模擬等形式進行傳播,能夠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實際知識需求。而智慧思政教學平臺的應用價值,主要在于改善師生的“教”和“學”,進而提升整體教學質量。教學平臺的利用程度對整體教學效果具有直接影響。當前開放大學思政教育教學平臺的利用程度與預期情況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現在學生對于教學平臺的認可程度較低,網絡教學資源呈碎片化狀態,不利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部分價值觀念容易對學生的價值觀產生不利影響,由此導致思政教育教學平臺利用程度不高,進而影響整體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
(四)開放大學智慧思政人才隊伍匱乏
智慧思政教育模式集數字化、智能化、高度信息化為一體,是當前開放大學思政教育工作的新形態。智慧思政的優勢在于通過高端智能技術實現思政教育工作的智能管理,并從整體方面提升教學質量[2]。在大數據時代完成智慧思政模式構建,不僅需要思政教育教學能力,也離不開成熟的教學平臺、完善的云端設備以及高端信息技術的合理應用。而在實際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整體教學管理過程直接涉及信息技術的應用。當前開放大學思政教育教師能夠熟練應用相關教學軟件,但對于高端信息技術的掌握程度較低,如教學視頻、音頻的處理加工,相關設備的搭建使用等,對教學工作的開展造成一定阻礙。同時,智慧思政教育平臺進行教學數據分析的過程較為復雜,需要思政教師不僅要熟練掌握相關理論知識,同時能正確應對相關數據分析情況,而當前開放大學內此類思政教師的數量較少,直接影響到了智慧思政教育模式構建。
三、大數據時代下推動開放大學智慧思政模式構建的對策
(一)全面樹立智慧思政重構的理念思維
開放大學智慧思政模式的構建立足于大數據時代技術革新,其發展過程應遵循信息技術的發展理念和運行邏輯。同時,智慧思政模式屬于教學模式與理念的全面創新,在開展應用過程中需要打破傳統教育模式的弊端,重新構建相應的理念思維,進而完善整體教育模式。隨著科學技術發展速度的加快,信息傳播的方式也在不斷改變,媒介環境對于教育工作的影響也在逐漸加大,開放大學的思政教育工作開放性特征逐漸凸顯出來。傳統的思政教育僅限于課堂教學,具有一定的封閉性,注重教材教學內容,已難以適應當今時代的發展步伐,而在開放大學思政教育工作中注入開放性思維,可打破固有的僵化思維,構建新的教育理念思維。網絡開放式教育理念的融入,可將開放大學思政教育工作引入全新的教育環境,以此激發學生無限的創造性和發散思維。傳統的思政教育工作多以教學經驗推進工作進度,已不再適應當前教育發展形勢。將數字化教學理念引入當前教育工作中,能夠動態分析學生學習過程和思想行為,為下一步教育工作的開展提供相應的數據支持。最后,要在各個高校之間強化共建共享,提升優質教育資源的利用率,以此改進全社會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
(二)深度開發智慧思政的教育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資源是開放大學思政教育模式構建的重要基礎,其開發利用程度直接決定了開放大學思政教育工作的實際效果。智慧思政教育工作的深入拓展和教學資源的不斷開發,需要從智慧思政教育的理論知識、道德教育資源以及實踐教學資源方面進行深入挖掘[3]。開放大學思政教育工作的理論基礎是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等,大數據技術可對相應的理論資源進行匯總、整理、篩選,以此推動教學資源的深度開發。在當前,智慧思政教育模式除包括原有理論基礎之外,還包括了網絡輿論情況知識、時事政策理論等,因此需要智慧思政模式打造相應平臺,設置相應的理論知識模塊,以此加深相關資源的開發利用。道德教育工作一直是開放大學思政教育的重要組成內容,相應教學資源的開發利用直接關系到思政教育工作的實效性。為加強我國開放大學道德教育工作力度,首先要充分開發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資源,汲取其中的道德教育理念,并借助智慧思政平臺進行互動傳播[4]。其次,結合我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搜集、整理時代楷模、道德模范相關資料,充分發揮榜樣的作用,完善我國道德教育工作。而對于實踐教學資源的開發,應作為理論教學工作的延伸和補充,使學生走出課堂,在多種社會實踐活動中驗證自身所學。充分結合虛擬、實踐的教學資源,將實踐教學資源轉化為數字化資料,最終整理成為優質教學資源,為以后的思政教育工作提供實例數據支持。
(三)注重打造不斷升級的智慧思政平臺
教學平臺建設是開放大學思政教育開展的重要載體,也是滿足廣大師生教學、學習需求的實際途徑。智慧思政模式教學平臺等的升級打造,需要結合教學、管理、資源整合等多個方面內容。智慧教學平臺的搭建,需要大數據技術的有力支持,實現互動教學、移動學習、準確考核、智慧評價的功能整合。在最初平臺搭建時,預留后期的升級空間,保證教學平臺能夠適應時代發展潮流,增強對于廣大師生的吸引力。同時要充分重視學生干部與學生群體在上網習慣上的不一致,學生干部對自我要求相對較高,并且依托于黨組織更加有團結精神和凝聚力,應充分發揮學生干部群體特有的優勢,和普通學生之間可以互幫互助,在學習、生活以及網絡習慣上起帶頭作用,能為教育工作者在網上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利條件。對于繁雜的網絡信息資源,應建立智能管理平臺,將碎片化信息進行過濾、整合,監管不利于學生成長的網絡信息,加強對于學生的思想政治引導。同時將學生教育數據實行系統化、動態化、智能化管理,提升整個平臺的管理運行效率。教學資源整合能夠更有效地促進智慧思政平臺的優化、升級,打破原有教學資源割裂狀態,加速優質教學資源的匯聚和共享,最終完成開放大學思政教育工作的整體提升[5]。
(四)持續壯大智慧思政引領的人才隊伍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不僅促進了開放大學教育的發展,也對開放大學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開放大學思政教育教學隊伍的轉型必須緊跟時代步伐,適應時代發展需求。當前時代思政教師隊伍的培養,首先,需要教師具有智慧思政環境適應能力,能夠熟練應用高端信息設備,將教學互動、資源獲取、實踐教學等活動與智慧思政環境相結合,保證教學工作順利進行。其次,需要現有智慧思政教學的設計與把控能力,在熟練應用相關設備的基礎上,完善整體教學內容,并將教學內容與時代發展緊密貼合,依據大數據分析結果,引入合適的教學資源和教學工具,把控整體教學進度,提升整體的教學質量[6]。在加強開放大學自身思政教學培養工作的基礎上,也要重視高端人才的引進工作,以此保證智慧思政人才隊伍持續壯大。而針對智慧思政人才隊伍的管理工作,需要轉變傳統的管理理念,強化大數據管理思維,將大數據思維貫穿于智慧思政的整體管理中,進一步量化管理工作,通過相應數據信息的匯總、整理,提升整個人才管理工作的科學性。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開放大學加速構建智慧思政模式已成為必然發展趨勢。然而,當前開放大學智慧思政尚存在理念思維滯后、教育教學資源開發欠缺,智慧思政平臺不完善以及人才隊伍不足等系列問題,嚴重制約了智慧思政模式的構建速度和水平。因此,需要全面樹立智慧思政重構的理念思維,需深度開發相關教育教學資源,加速智慧思政平臺的升級,壯大智慧思政引領的人才隊伍。總之,只有多措并舉,才能在大數據時代下高質量推動開放大學智慧思政的模式構建,從而促進我國思政教育工作高質量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董親學. 大數據助力高校智慧思政建設的三重維度[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1(16):38-40.
[2] 李華君,王沛佳. 人工智能時代高校思政課的智慧化教學創新與建構路徑[J]. 中國大學教學,2021(11):35-38.
[3] 張妍. 智慧課堂建設提升高校思政課傳播能力研究[J]. 黑龍江高教研究,2020(01):128-133.
[4] 納曉菁,陳永忠. 三全育人:構建開放教育課程思政新格局——以寧夏開放大學法學專業課程團隊為例[J]. 天津電大學報,2021,25(03):5-8+23.
[5] 李靜. 開放大學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使命、挑戰和路徑[J]. 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21(03):12-17.
[6] 陳葉紅. “三全育人”視域下開放大學理工類課程開展課程思政的探析[J]. 安徽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20(04):80-83.
(薦稿人:郭倩茹,陜西開放大學副教授)
(責任編輯:莫唯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