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思航
“互聯(lián)網(wǎng)+”背景下的教學已經逐漸從經驗核心轉向了智能核心,小學語文教學也是如此,需要盡快實現(xiàn)這種轉變,幫助學生適應新時代的需求,成為新時代需要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人才。本文基于《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的實際教學描述與反思,初探信息化時代提升小學語文課堂質量的策略。
一、教學方法的智慧化
教育不同于其他事業(yè),它是一種循序漸進、潤物細無聲的過程。教師要想實現(xiàn)智慧化教學,就需要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而不單單只是知識點的教學。只有真正掌握了有效的學習方法,才能成為學習的主人。筆者認為教師應該把握好以下兩點來開展課堂教學。
1.做學生學習的“領路人”
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有講授式、問答式、討論式、練習式等,這些都是教育工作者經過多年辛勤探索得出的成果。不可否認,這些教學方法促進了語文教學的發(fā)展,提高了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但是單一的教學方法并不能很好地發(fā)揮教師“領路人”的作用,學生與知識之間缺少互相連接的橋梁。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教授學生學習的方法和策略,架起這座穩(wěn)固的橋梁。
以部編版語文教材三年級《賣火柴的小女孩》為例,筆者試圖在本課教學中教授學生概括段意的方法。在解決字、詞、句的難點后,筆者要求學生用“綜合概括法”來概括這段的大意。學生第一次接觸“綜合概括法”這個新概念,不由得出現(xiàn)了疑問。關注到了這一點,筆者提示學生“在文中找出有用的句子來進行整合概括的方法就叫綜合概括法”。
聽完筆者的解答后,學生們不由得點頭,這時候筆者要求他們在畫出關鍵句的同時,把“綜合概括法”幾個字寫在邊上以便加深記憶。但是光講一遍大多時候只在當下有用,有的學生并沒有完全理解和掌握其真正含義,于是筆者便讓學生用這個方法概括本課其他幾個部分的內容。經過實踐,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變得更加牢固。
教師不僅要授以學生系統(tǒng)的經驗方法,還要一遍遍地激活學生大腦內的知識,促進學生學習方法的內化,使得學生與知識之間的橋梁更加牢固,讓課堂充滿智慧。
2.思辨教學激活思維
學生善于思考,課堂才能活躍起來。思辨不應只存在于書本上,而應貫穿于每節(jié)課中,尤其是語文這樣充滿主觀性的學科更需要思辨的氛圍。
如果一節(jié)語文課從頭到尾都沒有出現(xiàn)一點兒“爭議”,那么整堂課就不算成功。針對這一點,筆者也有意識地在改進課堂教學。
在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課文的多音字時,筆者提問課文中“噴香”的“噴”是讀第一聲還是第四聲,要求學生思考后再回答,于是就出現(xiàn)了兩種不同的聲音,一種堅持認為讀第一聲,另一種則認為讀第四聲,雙方相持不下。
對此,筆者并沒有馬上公布答案,而是請兩方學生代表各自陳述理由,聽完后筆者說:“你們說的都很有道理,那么究竟哪一方勝利呢?我們一會兒再揭曉答案!”三年級的學生好勝心十分強,在這種目的的驅使下,整堂課都很活躍,他們都期待自己的答案是正確的。
因此,智慧課堂需要具備思辨氣息,只有抓住課堂中的每一個思考點,讓學生樂于思考,課堂才能活起來。
二、教學工具的智慧化
以前的課堂教學工具可能僅限于黑板、投影,而如今的課堂智能PC已經成為教室的標配,AI智能版、觀點云等小程序兼具趣味性與實用性,被廣泛地應用在日常課堂教學中,此時,如何利用好這樣的資源就顯得尤為重要。筆者認為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應該積極運用這些信息技術手段,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1.信息技術讓課前預習高效化
信息化時代為語文教學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智能教學軟件的運用更是促進了學習效率的提升。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在網(wǎng)絡平臺上將自己精心制作的課件、課前預習視頻等上傳,讓學生在家的學習也變得更加可視化。
智能化的語文教學中,字詞教學是受益最明顯的。教師可以提前錄制好生字的范讀語音和筆畫書寫視頻,請專業(yè)信息技術人員嵌入學習軟件中,然后發(fā)給學生觀看,學生觀看的進度、遍數(shù)和時長會生成一個數(shù)據(jù)圖匯總到教師處,這樣教師就能更加清晰地把握教學的重難點,使得教學更加高效。
2.信息技術讓教學內容真實化、趣味化
三年級的學生雖然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但是形象思維還是占主導,對文本內容光憑想象還不能夠完全理解,依然需要依靠圖片、視頻、音頻的輔助。如果能參與到課堂環(huán)節(jié)中,學生會興趣大增,學習也就會更加主動。
結合筆者的實際教學體驗,在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時,僅僅讓學生把自己想象成小女孩來體會是不夠的,必須要借助智慧課堂工具,播放真實的故事視頻,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文本內容,同時讓學生利用“觀點云”小程序來發(fā)送“彈幕”。每個人都有機會發(fā)表自己的觀點,這樣學生才能真正理解小女孩的孤苦無依。
再比如這一課的字詞教學,“裙”這個字的部首衣字旁很容易與示字旁混淆。于是筆者利用C30教學軟件中自帶的游戲程序,請兩位學生同屏PK,比一比在相同的時間內,誰選出來的衣字旁的漢字多。勝利的一方能得到小程序中的小紅花獎勵。一節(jié)課下來,根據(jù)學生答題次數(shù)等情況表現(xiàn)會有一個小紅花榜,優(yōu)秀的學生能得到獎勵,這極大地增加了語文課堂的趣味性,在潛移默化中推動學生主動學習。
3.信息技術讓作業(yè)布置智慧化
傳統(tǒng)的語文作業(yè)布置一般以重復書寫生字、詞語等為主,這種作業(yè)形式長遠來看并不利于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很容易讓學生對語文學習失去信心,更甚者會產生厭學心理。新時代信息技術就有意識地在規(guī)避這些問題,讓學生在信息化的環(huán)境中全面發(fā)展。
教學完《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后,教師可以請學生在周末讀一讀《安徒生童話》里的其他故事,利用手機等工具自己演一演其中的故事并錄制下來,配上旁白剪輯成視頻,利用微信平臺發(fā)到群里展示成果。這樣的作業(yè)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真正做到了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教師教學要講究智慧,不僅要使用智慧化的教學方法,更要運用好智慧化的教學工具,從而使語文課堂真正蘊含智慧,最終為學生的長遠人生發(fā)展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