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榮亮 陳浩東 朱杰
摘? 要: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較少,對未來就業發展不利。大學生體育社團則是大學生強身健體、緩解自身壓力、擴大交往、增加實踐的重要時機。大眾對于體育公共服務的需求在快速增長,而市場供求失衡,優秀專業的體育健身指導人才短缺,而大學生體育社團中這類人才較多,他們需要更多的社會實踐平臺。以體育社團的專業人才為基礎,開展對周邊社區的健身指導服務。一方面給大學生提供更多的社會實踐機會,另一方面能夠緩解日益增長的大眾體育公共服務需求和供給矛盾問題。文章結合目前高校大學生體育社團和社區老年健康志愿服務現狀,研究讓大學生體育社團參與社區老年健康志愿服務之中的有效對策,促進高校體育社團和社區體育結合實現新的發展。
關鍵詞:大學生體育社團;社區;老年健康;志愿服務
中圖分類號:G641;D632.9?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3)03-0097-04
當前,隨著全民健身熱潮的興起,大眾對于自身的身體健康關注度不斷提升。對于健康服務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尤其是我國目前正處于人口老齡階段,老年人口對于健康的需求更大,而就體育健康服務市場來看,專業的服務人員短缺是普遍現狀。因此,亟須解決不斷增長的健康服務需求和市場供應不足的問題[1]。大學生體育社團作為一支有著一定專業性的體育社團,社團成員大多是體育專業學生,他們參與社團,有一定的服務意識和表現欲望,充滿熱情,渴望有更多的實踐鍛煉平臺,因而讓他們參與社區老年健康志愿服務,有一定的可行性,對于雙方都是有益的[2]。
一、大學生體育社團參與社區老年健康志愿服務的基本現狀
為了掌握大學生體育社團在社區老年健康志愿服務工作開展中的基本情況,本研究針對所在地區的四所高校開展了實地調研,采取實地訪談和問卷調查的形式,了解四所大學生體育社團組建情況,以及社團在參與社區老年健康志愿服務活動中的基本現狀。就調查結果來看,學生對大學生體育社團功能發揮情況了解,四所高校體育社團學生認為大學生體育社團工作與自身利益關聯度較大的比重從大一到大三分別為12.5%、13.7%、16.8%,可見,隨著學生的年級增長,大一階段對于大學生體育社團的認識還不夠,大學生體育社團和自身關聯度相對較低,到了大二階段,認為大學生體育社團和自身利益關系較大,此后認為關聯度越來越小。不過總體來看,學生普遍認為大學生體育社團的功能發揮他們都能夠感受到。但是有21.8%的學生表示目前大學生體育社團的工作中依然存在一些不足和問題,需要進一步完善,提升服務和管理水平。而在對大學生體育社團活動組織的參與度調查中發現,四所高校大學生體育社團在組織學生活動方面的積極性還是相對較高的,一般一學期大學生體育社團組織的大型全體性校內外活動會有兩三次,還有很多的小型的校園活動。調查中,32.9%的大學生表示他們對于大學生體育社團組織的活動參與積極性比較高,有35.1%的大學生表示從來不參加大學生體育社團活動,這一點更多的是和他們本身沒有特殊才藝相關。調查中,56.7%的大學生表示大學生體育社團組織開展的活動還是比較有益的,符合時宜,65.8%的大學生表示大學生體育社團組織的活動對于組織者和參與者都有一定的鍛煉作用。更多的學生表示,只要他們會相關方面的才藝和能力,還是比較樂意參與大學生體育社團活動。
就參與社區老年健康志愿服務活動的具體情況來看,通過對于調查訪談結果進行統計分析,得出目前本研究所在地相關高校體育專業學生在社區老年健康志愿服務活動參與中,呈現以下幾個明顯特征:
(一)參與意識不足
學校的專業課程教學中,大多數存在理論和實踐脫節的情況,學生的社會實踐機會比較少。而多數學生對于自己的課余時間都已經做好了安排,大多數學生將課余時間用來提升專業知識和技能,或者是用于自我娛樂消遣,真正將課余時間用在實踐鍛煉方面的大學生比較少[3]。在調查中發現,四所大學都設置了大學生體育社團,但是社團的主要活動是組織學生開展體育專項技能比賽,比如組織社團學生開展校際間的足球聯賽、籃球友誼賽、乒乓球比賽、田徑比賽等,這些活動組織開展頻率也不大,一般一學期體育社團組織開展的大型活動只有一兩次,且多以競技形式為主,服務形式的活動比較少。調查中,大部分體育社團成員表示自己并不愿意參與社區健康志愿服務活動,他們更喜歡有一定挑戰性的競賽活動,認為志愿服務對自身的提升意義不大,不愿意“浪費”時間。只有小部分體育社團成員表示,在閑暇之余,如果社團有組織類似活動,他們是愿意參加的,為社會貢獻一份力量。
(二)參與時間較短
在調查中,部分體育社團的學生表示自己曾經參與過社區老年健康志愿服務活動,但是一般只有一兩次。這些活動的組織開展,多是社區和大學生體育社團聯系,共同合作組織開展相關服務活動。但是參與的學生表示,這種活動很多時候是走個過場,社區為表現自身的服務,全程拍攝,活動組織開展的時間少,沒有常態化的服務機制,這樣的社區老年健康志愿服務活動流于形式,實際上對于老年人的健康服務沒有多大作用[4]。一些被服務過的老年人表示,他們接觸到體育專業大學生的志愿服務十分開心,但是相處時間十分短暫,而他們的健康鍛煉需要有長期的技術和專業指導,很多時候活動沒有達到真正的目的,對他們的健康鍛煉幫助意義不大。
(三)參與人數較少
調查中,四所高校一學期組織開展的體育社團社區老年健康志愿服務活動頻率為1次,而參與過社團組織的這類活動的社團成員只有總成員數量的22%,大部分體育社團成員一次都沒有參與過這類活動,很多社團成員對于社區體育服務概念完全沒有認知,他們對于這類活動的興趣也比較低。調查還發現,大學生體育社團參與社區老年健康志愿服務活動的場地長期不變,基本是固定的,都是一些回遷房,社區內的老年人比較多,社區相關體育健身器材比較陳舊,體育運動設備老舊,因而很難保證活動開展質量,這對于社區體育健康志愿服務活動的開展實際上也是不利的。
(四)形式單一,缺乏吸引力
上述提到社區老年健康志愿服務場所中的相關體育健身器材、設備等比較落后,也限制了高校體育社團成員參與社區服務的形式多樣性,基于現有的條件,體育社團只能開展一些簡單化、大眾化的社區體育服務項目[5]。調查顯示,四所高校大學生體育社團參與的社區健康志愿服務活動的主題主要有“廣播體操”“太極”“羽毛球”等。總體來看,高校體育社團學生參與社區服務的現狀并不是很理想。導致這種情況出現,一方面是因為大學生體育社團成員自身的因素影響;另一方面,是因為社區老年健康志愿服務發展程度的影響。
二、大學生體育社團參與社區老年健康志愿服務的影響因素分析
(一)課程設置存在問題
在高校體育專業人才培養中,體育類實踐課程本身就比較少,且實踐學習的學分在總學分中占據的比重較低。在高校體育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很多高校都將學生的體育運動技能和基礎理論知識作為重點,但是對于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培養重視度不足。從調查的四所高校體育實踐課程設置情況看,這類實踐課程主要被安排在大三下學期,且相關實踐中,大多數是以教學實習為主的,安排學生參與社區服務類社會實踐活動的很少見。這樣高校體育專業培養出來人才,大多數成為體校教師、健身教練等,而從事老年健康服務行業的學生就比較少了[6]。健身教練、體校教師的市場競爭比較大,而健康服務行業中,體育專業人才極其匱乏,高校體育專業這樣的課程設置對于未來學生的就業、擇業都有一定影響,導致專業學生的實踐技能和市場需求之間不匹配。
(二)聯系渠道不足
讓大學生體育社團參與社區老年健康志愿服務活動,需要有人牽線搭橋,才能建立起大學生體育社團和社區老年健康志愿服務之間的聯系,明確老年健康志愿服務的需求,結合大學生體育社團自身的特點,為他們開展針對性的服務[7]。調查發現,目前高校大學生體育社團參與的社區老年健康志愿服務活動,主要的活動組織者是社團本身,由社團管理者和相關社區對接,進行溝通。一些學生為了獲得社會實踐的證明,請社團開具社會實踐證明。而事實上,他們并沒有真正到社區服務,這樣的蓋章和證明沒有任何意義,學校對此也往往不會深究,只要有證明即可獲得社會實踐的學分。這種情況下,很多學生對于社會實踐就更不會重視了,學生即使有意愿參與社區體育健康志愿服務,也缺乏有效的組織指導,相關活動開展難以形成具體成果。
(三)學生自身意識不足
調查中發現,大部分大學生體育社團學生對于社區服務的意識是比較淡薄的,他們的服務能力也比較有限[8]。對于部分學生而言,參與社區老年健康志愿服務,需要有一定的社交能力、溝通能力、組織協調能力等,這對于他們來說是有一定挑戰性的,需要學生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導致大學生在參與社區老年健康志愿服務活動中缺乏信心。加上目前高校在教育中,過度關注學生的專業技能,而對于學生服務社會的意識教育不重視,導致學生缺乏社會服務意識,這也是影響高校大學生體育社團在社區老年健康志愿服務活動中參與不足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大學生體育社團參與社區老年健康志愿服務的有效對策
(一)優化課程設置,做好市場調研
針對大學生體育社團組織,開展體育專業人才培養,高校要針對目前體育專業課程設置進行優化,明確體育專業實踐教學對于專業學生發展和未來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影響,從而不斷優化課程設置,確保體育專業大學生的高質量培養目標實現。針對體育專業學生的課程設置,要避免將實踐鍛煉課程集中安排在大三學期末,而是要將實踐鍛煉穿插到學生專業學習的全過程中。針對具體的社會實踐課程開展,要確立清楚的目標,讓學生知道怎樣的社會實踐是有益的,是值得參與的[9]。對此,相關高校要做好大量的市場調研工作,要明確目前市場對于體育專業服務人才的需求動向,從而合理地進行專業課程調整,增加學生參與社會服務的學分比重,為學生搭建更多的實踐鍛煉平臺,促進大學生成長發展,為未來的更好就業做好鋪墊。
(二)做好對接溝通,建立長期合作關系
目前高校體育專業學生實踐教學工作開展相對不足,在具體的大學生體育社團建設中,高校要充當領導者和組織者,建立和相關社區、服務機構等的人才合作關系,確保服務對象和場所的多樣性。在建立好合作關系后,要建立大學生體育社團參與社區老年健康志愿服務的常態化機制,讓學生認識到參與社區服務對其自身專業發展和成長是有益的,激勵他們積極參與社團組織的相關社區服務活動,讓學生能夠更自主地參與到社會實踐中,在社區服務中鍛煉自己,提升社區服務意識。通過學校積極搭建合作平臺,讓學生能夠有更多的機會進行實踐學習,解決目前高校體育專業學生實踐能力不足的問題。學校在具體的制度化、規范化建設中,要讓大學生體育社團參與社區老年健康志愿服務活動變得有章可循,這樣才能夠建立常態化服務機制。相應規章制度應該是建立在對學生社區體育參與的經驗總結之上的,是對于社團參與社區服務的做法和經驗的一種總結,相關規章制度內容要清楚規定高校的義務以及社團學生的責任等,高校以及社區在共同研究中,要對于體育社團服務工作進行分析,把握實際需要,才能夠保證社區老年健康志愿服務活動的有序進行[10]。
(三)開展形式多樣的社區服務,在實踐中提升
社區老年健康志愿服務活動的組織開展,需要有一定的吸引力,因此要盡可能保證活動的形式多種多樣。通過深入群眾指導科學健身,舉辦親民的體育活動,在社區營造出“我運動,我健康,我快樂”的濃厚氛圍,提升社區居民群眾的身體素質和幸福指數。可以開展以“趣味健身”主題體育志愿服務活動,旨在促進全民健身,豐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娛樂生活,活動也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進一步延續。活動中,大學生體育社團志愿者可以與社區老年居民分組合作,通過趣味運球、背靠背運氣球、兩人三足、打“保齡球”等趣味項目比賽,享受健身的快樂。通過組織開展相關活動,還能陶冶情操、愉悅精神、交流思想、鍛煉身體。在組織社區服務活動中,內容應該區分,例如,組織開展跑步訓練活動:1. 知識傳達,2. 現場教跑步前的拉伸動作,3. 帶居民們慢跑。向社區老年群體講解體育運動中的跑步的功能與作用:提高人體免疫力、預防慢性疾病、改善睡眠。跑步能增強人體的肌肉骨骼,強壯身體。
除此之外,跑步也能夠提高人體免疫力,使人的抗病能力增強;第三,還可以預防慢性疾病,比如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以及各種代謝性疾病。通過跑步,也能夠改善情緒、改善睡眠、調整自身心態、增強自信心。通過系統的理論知識講解和專業技術動作指導,讓社區老年群體能夠獲得有效的健康鍛煉服務指導,營造良好的運動鍛煉氛圍。
四、結語
大學生體育社團和社區老年健康志愿服務的結合對于大學生、對于社區老年群體都是有益的。此外,對于高校教書育人也有重要促進作用,是推動課程教學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彌補高校實踐教學不足的重要手段。目前高校大學生體育社團在參與社區老年健康志愿服務活動方面,還存在很多問題。對此,需要進一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完善措施,促進大學生體育社團更好地參與社區老年健康志愿服務活動,獲得鍛煉和提升。
參考文獻:
[1] 昂兵. 高校體育社團參與社區體育服務的路徑研究——以合肥市為例[J]. 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18,17(04):48-51.
[2] 李欣,王釗,馮廣鵬,等. 高校專業性學生社團開展社區志愿服務的實踐與探索——以河南牧業經濟學院“食品安全進社區”項目為例[J]. 輕工科技,2018,34(05):131-133+140.
[3] 丁玉梅. 高職社團參與社區教育的必要性研究——對高職社團社區服務活動的研究報告[J]. 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 (05):13-14.
[4] 李楊,高正方,馮譯冉. 高校社團如何依托社區服務提升大學生就業創業能力——石家莊學院社團創新創業案例分析[J]. 教育教學論壇,2017(35):4-6.
[5] 劉磊. 社區公共文化服務“合作化”供給機制及其效度——基于武漢市愛家國際社區的調查與思考[J]. 云南行政學院學報,2017,19(01):10-17.
[6] 馬可心,陳若蘭,馮可瑩. 高職院校學生社團社會服務功能探討——以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 職業技術教育,2016,37(29): 65-68.
(責任編輯:莫唯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