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過不惑之年的柳女士平時愛玩電腦、看手機,一天跟朋友說到自己脖子酸痛,近來又頭暈,朋友看后告訴她脖子后邊有“富貴包”,并跟柳女士說她有福氣。但因為影響形象,愛美的柳女士便到醫院就診。經檢查,柳女士頸部后伸活動受限,大椎穴周圍部有一橫徑11厘米、豎徑10厘米的鼓包,質稍硬,無活動感。頸椎CT檢查示:頸椎生理曲度變直,頸3~6椎體有不同程度增生。腦血流圖枕乳導聯,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西醫認為是頸椎病的表現之一,建議她看中醫,以消除“富貴包”。
首診時見患者體形肥胖,自訴頸項強痛不適半年余,時常頭暈,近來加重。由于患者長期在空調房內伏案工作,下班后還愛玩電腦、看手機,漸至感覺頸部酸痛不適、頭暈。近來頸項強痛、頭暈加重,有時還出現右上肢發麻,舌質黯淡有淤點,苔薄白,脈弦細。中醫診斷為項痹,辨證為寒邪侵襲頸項筋脈,加上姿勢不良,局部淤阻成包,痹塞經絡,清陽不升,營衛失和,腦海失養,引發諸癥。治宜溫經散寒、和營解痙、通痹止痛,藥用葛根湯加減。
處方:葛根30克,桂枝、白芍、當歸、茯苓、生地各15克,麻黃、川芎、丹皮、桃仁、生姜、甘草各10克。7劑,每日1劑,水煎服。
二診:患者服藥后,頸項強痛、頭暈等癥狀減輕,“富貴包”如舊,仍以上方7劑,每日1劑,水煎服。囑患者去針灸科,并在康復科醫生指導下進行康復鍛煉。
三診:患者經過7天服藥、針刺大椎等穴、用溫灸器艾灸“富貴包”后,頸項強痛、頭暈、右上肢發麻等癥狀基本消失,仍以上方7劑,每日1劑,水煎服。繼續進行針灸,進行康復鍛煉。
四診:患者自我感覺良好,不再服用中藥。在家用溫灸器艾灸局部包塊,堅持進行康復鍛煉,半年后“富貴包”基本消失。
“富貴包”多因長期低頭伏案工作、玩電腦或手機,坐、立、走路時低頭、含胸駝背,或者枕頭過高等不良姿勢,導致椎體的生理曲度變直,甚至產生反弓,后背上部頸胸交界處的脂肪、軟組織緊張、痙攣、勞損,慢性損傷導致脂肪組織變性、炎性滲出,而產生無菌性炎癥,增厚隆起,進而局部形成硬包塊,屬于中醫“項痹”范疇。
中醫認為,“富貴包”處于“諸陽之會”的大椎穴周圍,大椎穴又是督脈與手足三陽經的交會穴。若是頸項部大椎穴與手足三陽經的交會穴經常遭受風寒之邪侵襲,易痹阻經絡,氣血運行不暢,營衛失和,筋脈失養,進而淤阻成包。屬于正虛勞損,本虛標實之證,故給予葛根湯加減治療。方中葛根升發清陽,生津通絡,緩解經脈拘急,解除頸項強痛及頭暈;麻黃祛風散寒;桂枝、生姜溫陽通脈;當歸、白芍、川芎養血和營,緩急止痛;生地為除痹要藥;桃仁破血消癥;丹皮活血散淤;茯苓健脾滲濕;甘草調和諸藥。現代藥理研究表明,葛根湯具有抗炎、鎮痛、抗凝血,緩解肌肉痙攣,擴張腦皮外周血管,降低血流阻力,增加腦血流量,顯著改善腦內內耳-椎動脈-基底動脈供血等作用,從而對頭暈、項強頭痛等癥發揮療效。同時配合針灸、康復鍛煉,對消除“富貴包”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楊峰 河南省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中醫內科主任醫師,從事中醫和中西醫結合臨床工作50多年。中國中醫藥學會科普分會常委、河南省科普作協理事、省醫學科學普及委員會委員、作協會員。曾在省級以上報刊發表醫學科普文章5000多篇,中醫學術論文200多篇,編寫科普書籍3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