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癥見發熱、惡風寒、肌肉酸痛、咽干咽痛、乏力、或鼻塞流涕、或咳嗽者,宜服用具有疏風解表功效的中成藥,如疏風解毒膠囊(顆粒)、清肺排毒顆粒、散寒化濕顆粒、感冒清熱膠囊(顆粒)、荊防顆粒、正柴胡飲顆粒、九味羌活丸(顆粒)、四季感冒片、感冒疏風膠囊(片、顆粒)等。
2.癥見咽痛明顯,發熱、肌肉酸痛、乏力、或咳嗽者,宜服用具有疏風清熱,化濕解表,清熱解毒功效的中成藥,如連花清瘟膠囊(顆粒)、金花清感顆粒、化濕敗毒顆粒、宣肺敗毒顆粒、熱炎寧合劑、銀黃清肺膠囊、連花清咳片、六神丸(膠囊)、銀翹解毒顆粒、金葉敗毒顆粒、藍芩口服液、復方芩蘭口服液、清咽滴丸、喉咽清顆粒、桑菊感冒片、夏桑菊顆粒、痰熱清膠囊、雙黃連口服液、柴芩清寧膠囊、抗病毒口服液、感冒退熱顆粒、消炎退熱顆粒、清開靈顆粒、小柴胡顆粒等。
3.癥見咳嗽明顯者,宜服用具有宣肺止咳功效的中成藥,如急支糖漿、咳速停糖漿、宣肺止嗽合劑、通宣理肺丸(顆粒、口服液)、杏蘇止咳顆粒、連花清咳片、杏貝止咳顆粒、橘紅痰咳液、感冒止咳顆粒等。
4.癥見乏力、伴胃腸不適、如嘔吐、腹瀉者,宜服用具有化濕解表功效的中成藥,如藿香正氣膠囊(丸、水、口服液)等。伴便秘便干者,可服用防風通圣丸(顆粒)。
5.癥見鼻塞流涕明顯者,宜服用具有解表通竅功效的中成藥,如鼻竇炎口服液、散風通竅滴丸等。
1.癥見惡寒發熱、肌肉酸痛者,可用小兒柴桂退熱顆粒、小兒風熱清口服液等。
2.癥見發熱、咽干咽痛、咳嗽者,可用金振口服液、兒童清肺口服液、小兒消積止咳口服液、減味小兒化痰散等。
3.癥見發熱、食少腹脹、口臭、大便酸臭或秘結者,可用健兒清解液、小兒豉翹清熱顆粒等。
4.癥見咽痛明顯者,可用小兒清咽顆粒、開喉劍噴霧劑(兒童型)等。
5.癥見咳嗽明顯者,可用清宣止咳顆粒、小兒止咳糖漿、小兒清肺止咳片等。
6.癥見乏力、納食不香者,可用醒脾養兒顆粒等。
考慮兒童體質特殊,病情變化迅速,宜在醫生指導下服用,出現病情變化的,需及時就醫。
特殊人群如嬰幼兒、哺乳期婦女、孕婦、老年人以及合并基礎疾病人群建議在醫生指導下服用。各地醫療機構可利用“互聯網+醫療”,開展居家健康指導、健康宣教、用藥咨詢等服務,指導群眾合理使用中醫藥。
注意:上述中成藥選擇其中一種,按照說明書劑量服用,一般3~5天或癥狀消失即停止用藥,如癥狀無緩解或加重,請及時到正規醫療機構就診。
藥物干預:(1)代茶飲。生黃芪9克,金銀花5克,廣藿香3克。每日一劑,開水泡服,代茶頻頻飲服。適宜普通人群的預防服用。(2)玉屏風顆粒。每次5克,一天3次。適宜容易體虛感冒、自汗惡風者預防服用。
中醫非藥物療法干預:(1)功法鍛煉。太極拳、八段錦等。(2)穴位按摩。按揉合谷穴,位置:合谷穴位于虎口,第一、二掌骨間,第二掌骨橈側中點。操作方法:采用拇指按揉法在穴位上操作,右手拇指按揉左手合谷,左手拇指按揉右手合谷。揉動的過程中,以自己感到酸脹為度,帶動皮下組織運動,拇指和皮膚之間不能有摩擦。在兩側合谷穴上按揉持續時間各約3~5分鐘,每天早晚各做1次。
(摘自國家中醫藥管理局2022年12月10日在官網發布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中醫藥干預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