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8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印發《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療指南》指出,未合并嚴重基礎疾病的無癥狀或癥狀輕微的感染者,基礎疾病處于穩定期、無嚴重心肝肺腎腦等重要臟器功能不全等需要住院治療情況的感染者,可在條件允許下居家治療。同時,給出了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療常用藥參考表(如圖)。
目前,針對病毒感染者大多采用對癥治療,藥物所能發揮的作用主要是緩解癥狀,建議在出現癥狀的初期對癥用藥。參考以下幾個原則,會使陽性患者居家用藥更安全:
如果患者僅出現一種癥狀,對癥選用其中一種藥物即可。如出現發熱、頭痛,可選擇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其中之一,小兒患者可選用混懸液劑型;咳嗽咳痰時,可選用溴已新、氨溴索、愈創甘油醚等其中之一;鼻塞流涕,可選用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其中之一。如果同時疊加2個及以上癥狀,如發熱+咳嗽咳痰,可選用對乙酰氨基酚+溴已新。

西藥相對來說廣譜,對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發燒、肌肉酸痛都有效果。中藥需要辨證論治,要根據舌苔、脈象選擇用藥。如熱證要選有寒涼藥物的中藥,風寒證要選擇祛風散寒的藥。一般來說,金花清感顆粒、連花清瘟顆粒/膠囊、疏風解毒膠囊都是針對風熱感冒的,是治療新冠病毒感染效果比較好的中成藥。中藥西藥如果合理搭配使用,治療效果會更加明顯,建議在醫生指導下選擇使用。
任何藥物都切忌過量服用,以避免藥物疊加所引發的不良反應。所以,一種藥可解決多種癥狀時,就沒必要用第二種。有些藥物是有綜合治療效果的,比如宣肺敗毒顆粒、連花清瘟顆粒/膠囊是可以治療多種癥狀的。
具體藥物的服用時間及頻次,應參考藥品說明書,根據體重、年齡等計算劑量,超量服藥可能會引發多種藥物不良反應。比如,對乙酰氨基酚的說明書會詳細標明口服一日的最大量,超劑量使用可引起嚴重肝損傷。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可向醫生咨詢。
老年人普遍合并有多種基礎疾病,更易出現藥物不良反應。所以使用藥物時,要注意藥物的成分和劑型等。比如布洛芬,可能加重消化道潰瘍和出血,有此類疾病的老年人要謹慎;如果是含糖漿的藥物,糖尿病患者就不適合用。所以,老年人用藥最好是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兒童服用中藥后可能會出現大便次數增多,每天多于3次。這種情況下,應酌情將藥量減半。如出現其他不適癥狀,需在醫生指導下確定是否停藥或進一步處理。有藥物過敏史者,需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針對日前的大規模囤藥現象,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藥劑科原副主任張曉樂表示,病毒也是一種要生存的生物,有進化和繁衍的規律,這個“屬性”決定了它的毒性在逐漸減弱。當鼻塞、咽痛、肌肉酸痛等癥狀不嚴重時,不建議用藥。發燒本身是機體對抗病毒的一種手段,退燒藥必要時可以用,但要審慎用。當體溫降到38.5度以下就不要再用了,給身體一個自我康復的機會。
專家們同時提醒,如果在家高熱超過3天且用藥后癥狀仍沒有緩解,甚至越來越嚴重,應立即前往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