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



從鄉鎮干部到沙縣小吃業主,從小吃業主到林業大戶,從林業大戶到家庭林場場長,62歲的洪集體在福建林業改革大潮中敢于吃苦頭、走前頭,嘗到了新政策的甜頭,也讓生活有了奔頭。
洪集體,1960年9月出生,福建省沙縣夏茂鎮梨樹村人。一路走來,他見證了沙縣的山林變遷。
一本證 讓“不安分”變成“穩了心”
在鄉親們眼里,他不是一個“安分”的人。剛工作他就在鄉鎮上班,收入不高卻也安穩。1992年,洪集體在“下海”浪潮中離開了鄉鎮干部的崗位,加入了小吃“大軍”,遠赴省城福州經營沙縣小吃。當時鎮上很多人都在外做小吃,山里的林子多,沒人打理,洪集體認為這是個商機。1994年,他放棄了小吃生意,回到了鎮里。他申請了砍伐證,做起了伐木生意,賺了人生第一桶金。此后的10年間,洪集體的山場規模雖然不斷擴大,但因為林地權屬不明、四至不清,從事林業生產常遇糾紛導致損失慘重,因此也一直在考慮放棄林業。
2002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到武平調研林改時,明確要求:“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要像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那樣從山下轉向山上”,為林改指明了方向。沙縣積極響應號召,2003年,按照福建省委省政府統一部署,開展了進一步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2005年底全面完成了“分山到戶、確權發證”任務,明晰林木所有權、放活經營權、落實處置權、保障收益權,實現了“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這項改革得民心、合民意,山區農民獲得了一份原始資產的不動產,群眾十分高興,十分擁護。洪集體也拿到了林權證,高興得合不攏嘴,還把林權證和結婚證、房產證用紅布包在一起,當做傳家寶。有了證,心就穩了,發展生產的積極性更高了。這回,洪集體一干又是10年。
一筆款 讓“敢經營”轉為“闖新路”
2014年,正巧是洪集體在林子里摸爬滾打的第20年,他經營的山場規模已經達3800畝,同年7月,他注冊成立了沙縣夏茂鎮青錢柳家庭林場。當時,林地所有權屬于集體,承包權屬于林農,而實際經營者沒有任何權證,為切實保障經營者的利益,沙縣以承擔全國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試點任務為契機,率先在全省開展“三權分置”改革,把經營權從承包權中分離出來,在2015年3月辦出了全省第一批林地經營權證。林地經營權證不僅保障了經營者的權益,還可以拿去銀行抵押貸款,滿足經營者的融資需求。洪集體的家庭林場當時也拿到了林地經營權證,這讓他吃上了定心丸,從此放心大膽經營。
由于林業生產周期長、投資大、收益慢,洪集體進一步發展家庭林場的資金捉襟見肘。沙縣為解決林農“急、難、愁、盼”的問題,2016年,創新推出了“一評二押三兜底”機制,成立國有全資的沙縣森林資源收儲管理有限公司,通過收儲公司收儲“兜底”,在原來林權類貸款僅限于成熟林的基礎上,拓展中幼林、毛竹林等貸款抵押品種。2017年,針對小而散的林權,簡化程序,推出免抵押的信用貸款“福林貸”。林業金融的改革創新豐富了貸款品種,提高了貸款額度,降低了貸款成本,延長了貸款期限。洪集體作為改革政策的受益者,陸續向沙縣農商銀行申請林權抵押貸款500萬元,解決了燃眉之急。
從事林業這些年,洪集體一直在不斷嘗試新的方法、新的路子,想把這項事業做得更加紅火。2014年以來,沙縣把發展林下經濟作為促進林農增收的有效舉措,從資金上、技術上大力扶持發展林下種植、林下養殖、森林景觀綜合利用等為主的林下經濟。借著這個東風,洪集體選擇了投資較小,管理簡便,適銷對路的“短、平、快”林下經濟項目。在林下種植仿野生鐵皮石斛和細葉青蔞藤,在林下養殖肉用雞。同時利用森林生態資源和鄉土特色產品,融森林文化與鄉土風情為一體,發展森林人家,還帶動了周邊地區的居民旅游消費,走出了一條林下“生金”、生態富民的新路子。
一張票 讓“小家庭”走向“共致富”
2019年,為了進一步盤活資源,沙縣探索“林票制”,部分村將集體林收益的70%量化后,以林票的形式下發給村民,林票可以交易、質押、繼承、兌現,讓林地的預期收益變成了搶手的“現貨”,徹底盤活了林地資源。“這就是把未來的錢,揣進了現在的褲兜里啦。”洪集體一家也領到了16張林票,每張票面價值100元。
2021年,洪集體的家庭年收入達到145萬元,其中林木采伐收入64.2萬元,林下種植收入16萬元,林下養殖收入22萬元,油茶收入12萬元,森林人家收入7.5萬元,有機稻米23.3萬元。洪集體的心里始終有桿秤,今天他能過上這么富足的日子,都是得益于林改的好政策。作為沙縣第十四屆、十五屆、十六屆縣人大代表,沙縣區第十屆、第十一屆政協委員,洪集體不忘展現社會擔當,主動承擔責任,積極參與扶貧工作,長期雇用2名有能力的殘疾貧困戶從事力所能及的工作,保證其每個月有穩定收入;為缺乏勞動力的貧困林農免費代管山林100畝;利用政府項目資金為貧困戶營造油茶林20畝,并代為經營管理3年,油茶林進入盛產期時,每年每畝可增收0.5萬至1萬元,實現增收脫貧;每年可為當地農民解決就業崗位20個,增加林農勞務收入近35萬元。
巍巍青山,莽莽林海,綠意醉人,改革的春風吹在洪集體臉上是溫暖的……
焦點人物小檔案:
洪集體,男,漢族,1960年9月出生,中共黨員,沙縣夏茂鎮青錢柳家庭林場負責人。2016年榮獲三明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三明市財政局優秀創業創新典型一等獎。
2003年,洪集體拿到了林權證,篤定地開始發展林業。2014年,他注冊成立了沙縣夏茂鎮青錢柳家庭林場,經營山場面積達3800畝。2016年,受益于林業金融的改革創新,由沙縣森林資源收儲有限公司收儲“兜底”,他向沙縣農商銀行申請林權抵押貸款500萬元,用于拓展林業生產。隨后,他選擇了投資較小、管理簡便、適銷對路的“短、平、快”林下經濟,在林下種植仿野生鐵皮石斛和細葉青蔞藤,在林下養殖肉用雞,還利用森林生態資源和鄉土特色產品發展森林人家,帶動了周邊地區的居民旅游消費,走出了一條林下“生金”、生態富民的新路子。他還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在每年為當地農民解決20個就業崗位的同時,長期雇用殘疾貧困人員從事力所能及的工作,為缺乏勞動力的貧困林農免費代管山林,利用政府項目資金為貧困戶營造油茶林等,為周邊林農脫貧致富作了貢獻,展現了社會擔當。
沙縣林場資源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