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運寶
全力拼經濟!
進入2023年后,拼經濟已成為各地發出的最強音。不管是經濟工作會還是各省市“兩會”,都對未來一段時期加快經濟發展做了重點部署。
回顧2022年,經濟發展經受了超預期的沖擊與挑戰。面對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從中央到地方,全國上下共同努力,全年經濟總量超過120萬億元,中國經濟展現出強大的韌性和活力。
進入2023年后,怎樣才能讓經濟圖景生動起來?全國各地都在推出不同的支持政策,側重點各有不同。面對疫情影響三年后的新形勢,拼經濟需要怎樣出“牌”才能實現最佳效果?
首要的著力點是放在大力提振市場信心上。“信心比黃金還珍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特別強調,2023年經濟工作千頭萬緒,要從戰略全局出發,從改善社會心理預期、提振發展信心入手。越是在復雜嚴峻的內外部形勢面前,越要提振信心,改善心理預期。只有預期向好,才能有更多的企業敢投資,更多的人敢消費。可以說,這是提速經濟發展的根本前提。
其次是把產業發展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產業體系的活力是一個區域、一座城市經濟發展的核心支撐力。無數事實雄辯地證明,每次危機過后,凡是產業活力恢復越早的地區,經濟增長與發展狀態就越好。而在產業體系中,實體經濟特別是制造業的發展,又起著“壓艙石”的作用,是經濟發展的底盤。因此,全力拼經濟的關鍵點,是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構建一批新的增長引擎。也恰恰是在經濟恢復期,更能在新舊動能轉換上出現不同區域間的發展分化,誰進誰退就看把握機遇的能力和政策支持的智慧。
因此,第三張“牌”就是優化政策激發新預期,用真金白銀幫助市場主體應對沖擊、增強信心。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五大政策”,分別是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產業政策、科技政策和社會政策。從各省市的最新動態來看,一系列政策都在陸續出臺,有的地市密集出臺了超過100項,但政策不在多少,重在精準。只有那些能夠打準靶心、轉化為市場紅利的政策,才是管用有效的好政策。在信心恢復的關鍵期要注意的是,出臺政策一定是以尊重產業規律為前提,用市場邏輯推動產業發展,而不是為趕風潮盲目出政策。
最后,要特別關注營商環境。不管是提振信心還是產業發展,都需要優質的營商環境。在當前的恢復期,一個小問題往往會演變成破壞營商環境的大事件,甚至直接影響到經濟要素的流向,對一個區域的發展傷害呈現出“擴散效應”。這也對各級黨委政府的政策出臺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把重點放在真正解決問題的新手法、硬招數上。
好環境創造好預期,好預期激發新消費,得到的必將是城市“煙火氣”的回歸。全力拼經濟的本質,最終是要落到每個人身上,一定要讓每個人都有安全感、獲得感、幸福感。
只有這樣,大家都在期待的2023年的“活力中國”,才能讓億萬百姓的平常日子過得更加富麗多姿,也更加蓬勃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