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 胡明 左嘯飛 郭甄 胡晗彥

安徽亳州農民管理無土栽培蔬菜,智慧農業賦能鄉村振興。圖/ 視覺中國? ? 攝影/胡衛國
未來的安徽鄉村什么模樣?如果是從2025年的高空俯視,皖北是一片片屋頂青灰的敦厚庭院;沿江水鄉雅,不時可見河邊星星點點的吊腳樓;皖西群山間不時有大紅色的屋頂閃現,紅綠相映,奔放狂野……
未來鄉村指以黨建為統領,以人本化、生態化、數字化為建設方向,以原鄉人、歸鄉人、新鄉人為建設主體,以造場景、造鄰里、造產業為建設途徑,以有人來、有活干、有錢賺為建設定位,以鄉土味、鄉親味、鄉愁味為建設特色,本著缺什么補什么、需要什么建什么的原則,打造未來產業、風貌、文化、鄰里、健康、低碳、交通、智慧、治理等場景,著力構建引領數字生活體驗、呈現未來元素、彰顯江南韻味的鄉村新社區。
未來鄉村具有以下幾個特征。美麗鄉村:綠水青山的生態、整潔有序的村容、錯落有致的農房。數字鄉村:數字化技術、思維、認知在鄉村運用和普及。共富鄉村:就業充分、創業活躍,年輕人回來、城里人進來,人人有事做、家家高收入。人文鄉村:既要有美麗宜居的村容村貌,更要有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鄉愁可寄的人文氣息。善治鄉村:幼有善育、學有優教、勞有厚得、病有良醫、老有頤養、住有宜居、弱有眾扶。
近年來,安徽省“三農”工作取得巨大成就:鄉村產業蓬勃發展。糧食總產連續5年保持在800億斤以上,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數量分居全國第2、3位。基礎設施全面提升。高標準農田占耕地面積比重高于全國10個百分點以上。人居環境顯著改善。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75%、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86%。農民生活更加富足。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至全國第11位。農村改革持續創新。在全國率先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試點,首批開展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整縣、整市和整省試點。
但是,橫向上與浙江等發達省份比,還存在一定差距。
發展的思路還需要進一步打開。不少地方采取城市規劃的思路和理念來編制村莊規劃,科學性、實用性偏弱。缺少類似浙江強村公司、共富聯盟等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的合作平臺,缺少一體化設計開發建設運營的場景應用。
發展的活力還需要進一步激發。安徽省經營性收入超過50萬的強村占比超過12%,而浙江2022年定下的目標是“年經營性收入50萬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達到一半以上”。
發展的基礎還需要進一步夯實。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只有17%、低于全國平均水平13個百分點,還有43%的建制村沒有通雙車道硬化路。
浙江是中國美麗鄉村建設的首創地。19年來,浙江省始終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持續擦亮“千萬工程”這張金名片。2021年以來,浙江先后出臺了《浙江省未來鄉村建設指導意見》等文件,并積極探索“一統三化九場景”未來鄉村建設模式路徑,構建起了一整套立柱架梁的頂層設計。
一是堅持統籌發展,注重區域協同與資源整合。重視以人為本的村、鎮組團集聚,打破行政區劃,資源配置更科學。強化整體推進,不“攤大餅”“搞復制粘貼”。建立未來鄉村、未來社區全面銜接機制,統籌抓好未來鄉村與縣域風貌樣板區建設。強化科學引導,不“就村抓村”“見點不見面”。未來鄉村既可以是單個行政村,也可以是地緣相鄰、人緣相親的多個村組團式、片區化發展。
二是堅持產業融合,注重做精主業與創新業態。重視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拓展產業空間、創新產業形態。打好特色牌。大力培育“一村一品”“一村一業”。金華市下張家村推進茶花產業規模化、商品化、產業化發展。激活新業態。在全省范圍內組織實施鄉村產業“十業萬億”培育工程,全方位推進農文旅產業融合。
三是堅持數字賦能,注重生產提智與治理提效。以數字化改革為引領,聚力打造“鄉村大腦+浙農系列”應用、“產業大腦+未來農場”。推動農業智能。以要素集約化、生產智能化、產業生態化、管理高效化和功能多樣化為導向,著力提升農業綜合效益和產業競爭力。推動農村智治。打通基層治理信息“孤島”,提高鄉村治理感知水平。湖州市德清縣打造“數字鄉村一張圖”,形成覆蓋全縣141個村(社區)的物聯感知網。推動農民智富。臺州市天臺縣開展紅色村播引領、綠色農播帶富、藍色企播興業、青色助播服務“四播”聯動體系建設。
四是堅持人才興農,注重共建共治與共享共富。重視以更大力度、更實舉措廣聚原鄉人、歸鄉人、新鄉人。激發原鄉人活力,用好人才存量。杭州市南山村通過建設“鄉創共同體”,破解農村“留人難”問題。吸引歸鄉人留巢,激活人才增量。紹興市東茗鄉實施“三鄉人才”振興計劃,2021年成功吸引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歸鄉人57人。引進新鄉人創業,引爆人才流量。杭州市余杭區從提供“創業金”、搭建“創客之家”平臺等入手,為鄉村人才營造一個“鄉村烏托邦”。

浙江仙居,整齊的民居與綠水青山構成一幅自然和諧的生態畫卷。圖/ IC photo
五是堅持多元運維,注重利益聯結與模式創新。重視搭建社會參與平臺、培育多元參與主體。實施村莊經營。探索從“建設”到“經營”的門道。湖州市安吉縣采取“國資投建+民企運營+利益鏈接”的全新機制來經營鄉村。成立強村公司。目前,浙江省市縣鄉村四級已成立超過1000家強村公司。創新建投模式。“EPC+O”模式是指對建設項目的設計、采購、施工加上現代化運維管理的總承包一體化服務,在浙江鄉村建設中廣泛應用。
安徽對標對表學習浙江未來鄉村建設的理念做法,結合地方實際,出臺了《安徽省“十四五”美麗鄉村建設規劃》,以實施“皖美鄉村”建設行動為抓手,用“繡花”功夫建設美麗鄉村,打造徽風皖韻美麗鄉村升級版。
在理念源頭上,強化系統思維。建強基層黨建力量。建設供黨員學習活動的“黨員志愿服務站”“黨小組之家”、供村民協商議事的“居民會客廳”“鄰里中心”,每年評選一批“皖美鄉村”基層黨組織。經常性組織開展健康問診、文體娛樂等活動,把群眾聚起來、讓人氣旺起來。抓好各類規劃統籌。統籌城市功能品質活力提升行動與“皖美鄉村”建設行動,加快編制“多規合一”的實用性村莊規劃。注重打破行政“籬笆”,推動多個鄉村組團式、片區化發展;提升鄉村善治水平。綜合運用傳統治理資源和現代治理手段,推行鄉村網格化管理、數字化賦能、精細化服務,讓鄉村更有溫度。
在內生動力上,堅持融通發展。聚焦產業興旺,做好農業、文旅、主體三篇文章。深入實施“兩強一增”行動計劃,推進“小田變大田”及“大托管”服務、農業精耕細作等改革試點,大力培育“一村一品”“一村一業”,打造一批農文旅融合發展示范帶,培育提升一批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經營主體,創造更多農民就地就近就業機會;聚焦招賢納士,用好原鄉人、歸鄉人、新鄉人三類群體。原鄉人是鄉村的主人,要加強培訓指導,幫助他們向新型職業農民、高素質產業人才轉化。歸鄉人社會閱歷豐富,要加大政策扶持,幫助他們心無旁騖發展事業。新鄉人有思想、有技術,要優化創業環境,幫助他們更好融入鄉村。
在支撐載體上,構建場景體系。打造生產場景。大力發展生態農業、休閑農業、創意農業、體驗農業。發揮皖西南豐富旅游資源優勢,開發一批休閑度假、創意經濟、體育賽事、醫療康養、會展經濟等高端服務業場景;打造生活場景。結合鄉村建設行動及暖民心行動,建設一批鄉村智慧健康服務站、養老服務中心等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設施,讓廣大農民也能享受到高質量的基礎設施和高品質服務;打造生態場景。持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使綠水青山、藍天白云成為“皖美鄉村”最顯著標志。探索開展鄉村振興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推動“綠水青山”加快轉化為“金山銀山”。
在運營機制上,遵循市場規律。盤活鄉村資源。穩慎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鞏固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成果,發展壯大新型村級集體經濟,并穩妥有序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探索農業“標準地”改革;打造共富聯盟。既要跨村聯建,大村小村抱團取暖,強村弱村取長補短,富村窮村共同致富;也要村企合作,鼓勵建立“村民股份眾籌”“社會資本+村集體+農戶”等利益聯結、共享發展模式;借力資本市場。以國有資本為引導、按市場化方式運營,加快組建各級鄉村振興基金,將更多資源配置到鄉村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推進運營創新。善于運用工程化、項目化思維,將鄉村基礎設施配套、環境治理等項目與其周邊其他項目打包起來,進行“肥瘦搭配”,吸引社會資本。推廣“EPC+O”或“O+EPC+O”模式,真正將鄉村“沉睡資源”轉化為“發展資本”。
(作者單位:安徽省發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蕪湖市發展改革委戰略規劃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