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永冰


縣域在國家治理體系中居于重要地位,在暢通國民經濟循環、融合城鄉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天長市認真學習、深刻領會“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這一戰略部署的重大意義,把二十大精神落實到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各領域。
近年來,安徽省滁州天長市在高質量發展中積累了一定基礎。目前經濟總量位居全省第四,綜合實力進入全國百強、長三角50強,人均GDP超11萬美元,城鎮化率73%;2022年,在三季度全省經濟運行賽馬位居全省縣級第一,全年第三,GDP再跨越一個百億臺階,達700多億元。面對日趨激烈的區域競爭,天長增強“不進是退、慢進也是退”的緊迫感,“以干就干最好、當就當先進、爭就爭第一”的爭先意識,積極把握發展機遇、掌握發展主動,以產業競爭力增強區域競爭力,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塑造競爭新優勢。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鞏固優勢產業領先地位。產業是城市競爭力之本,產業強則經濟強。
天長市現有工業企業8783家,其中規上企業647家,居全省縣級第一,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53%。天長堅持“工業立市、產業興市、智造強市”,以鑄鏈延鏈補鏈強鏈完善產業生態,推動產業現代化,提升產業競爭力。根據產業現有基礎和產業發展態勢,著力構建“3+3”產業鏈生態體系,即新能源、合金材料加工和儀表線纜三大主導產業,綠色食品、醫藥醫療用品及器械、電子信息三大潛力產業。實施產業鏈生態招商,聚焦制造業全力招大引強,力爭再有一批20億、50億、百億元重大項目簽約落地;著力抓好一批在建重大工業項目建設,爭取早日投產達效。堅持資本賦能,實施“一產業鏈一基金”“一產業鏈一人才團隊”“一產業鏈一公共平臺”建設。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天長市實施“51111”分層培育行動計劃,分類明確培育目標,逐企明確培育路徑,推動二產“提質擴量增效”。計劃通過5年努力,百億企業達10家左右,上市公司達10 家左右,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達100家左右,規上企業達1000家左右。一年的實踐已初見成效,實現新增上市過會企業1家,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7家,高新技術企業41家,規上企業82家。
項目是經濟工作的重要抓手,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硬核支撐。沒有投資就沒有未來,必須增強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天長市堅持抓經濟必須抓項目,管行業必須管投資,聚焦項目謀劃、推動、保障等環節,探索“三全”項目管理模式,以重大項目建設推動投資快速增長。2022年,在全省新開工56個50億元以上重大工業項目中,天長占6席,占全省10.7%。
全口徑項目管理,實行“條塊結合、條塊協同”,壓實屬地、行業部門“謀項目、編項目、報項目、建項目”責任,各條線、各地方都建立重大項目庫,將各類重點項目歸入發改委納入“一庫統管”,實行掛圖作戰,強化動態管理,及時補強納新。充實調整“十四五”重大項目庫,動態投資保持在3000億元以上,年度投資增幅保持在20%以上。
全要素項目保障,創新 “容缺受理+承諾制”審批模式,加快項目前期工作,將“畝均論英雄”與“標準地”制度、低效用地清理相結合,推動土地集約節約利用,加快工業項目落地,實現土地“即供即用”。
全周期項目服務,提供集項目審批、項目調度、項目監管等于一體的全周期服務,做到全過程幫辦、幫扶,對項目遇到的重大問題提級協調、頂格協調,緊急事項“一事一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
天長市科技創新基礎較好,是全省首批創新型縣市、全省首個擁有國家級高新區的縣市,連續9年入圍全國創新百強縣。目前,擁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44家,省級以上創新平臺76 家,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超2.5%。近年來,天長深入實施科技創新“栽樹工程”,以創建國家創新型縣(市)為統攬,以推進科技成果轉化、解決科技產業“兩張皮”為重點,著力打造縣域科技創新2.0版。
深化科技創新“四題模式”,堅持科技創新與制度創新協同發力、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緊密結合,深化“企業出題、政府立題、高校解題、市場閱題”產學研深度融合模式。企業出題,就是緊扣市場需求,找準企業轉型升級的技術堵點;政府立題,就是充分發揮政府橋梁作用,以項目化方式推動企業和高校院所協同聯動;高校解題,就是依托高校院所開展技術攻關,讓最合適的人干最合適的事;市場閱題,就是樹牢結果導向,全程請市場參與、由市場評判。通過推進“四題模式”,實現了科創全鏈條合作。
推進規上企業創新活動全覆蓋,即創新投入全覆蓋,政府加大政策扶持,鼓勵企業加大投入,推動更多科技成果“沿途下蛋”;創新產出全覆蓋,加大對高質量知識產權的獎勵補助力度,規范高新技術企業、規上企業、上市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創新服務全覆蓋,引導扶持科技中介服務業市場化、產業化、規范化發展,鼓勵銀行機構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創新人才全覆蓋,通過以賽引才、專項引才、平臺引才等多種方式,精準高效招攬各方人才,著力培育優秀新生代企業家、優秀“創二代”企業家。
加大創新平臺建設,建成全省首家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科技大市場,線上集聚百所高校院所、4千余名專家、6萬余條科技成果資源,線下開展各類對接活動,累計完成技術合同交易登記4.5億元。2022年新增國家企業技術中心1家、省重大新興產業工程1個,均為全省五家之一。
鎮域強則縣域強。天長市鄉鎮工業較為發達,14個鎮中有8個鎮財政收入突破億元,最高的鎮在3億元以上,鎮鎮都有較為完備的工業集中區,塊狀經濟發展基礎較好。
天長市著力于全國千強鎮培育建設,全方位落實“賽馬”機制,實施經濟強鎮倍增計劃和重點鎮趕超行動,以城鄉融合發展,深入實施新型城鎮化戰略,推動形成“4+6”鎮域格局。
分類賽馬,比學趕超,在銅城鎮等4個強鎮實施倍增計劃,在金集鎮等6個重點鎮開展趕超行動;強鎮在長三角選對標鎮,重點鎮在天長市內選趕超鎮。
放權讓利,激發活力,調整市、鎮財政分成比例,由6:4調整為5:5,市級財政承擔更多公共服務。同時,堅持應放盡放,向強鎮放權,賦于更多管理權限。
專項獎勵,鼓勵發展。市財政設立專項資金,對“十四五”期間財政收入、工業增加值兩項主要指標實現倍增的鎮,給予500萬元獎勵;實現趕超的鎮,給予200萬元獎勵。同時,設立“黑馬獎”,對期間任一年度提前實現目標的,再給予300萬元獎勵。

圖為天長地久文化園。
環境優則市場活、產業興。天長有全民創業傳統,曾被譽為安徽的“溫州模式”。市場主體數量眾多,平均每3戶就有1個“小老板”。
天長市堅持與長三角地區政策等高對接,出臺優化營商環境19條、推進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30條等系列文件,精心打造“亭滿意·天外來客”服務品牌,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讓國企敢干、民企敢闖、外企敢投,加速各類市場主體進駐。2022年,新增市場主體1.2萬家以上,總數達8. 87萬家,市場主體數量位居全省縣級前列。

圖為天長體育中心。
近兩年,天長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動企業上市、抓好普惠金融發展,以金融活水澆灌促進實體經濟根深葉茂。2022年金融存貸款增量雙超110億元,總量雙超600億元,2023年力爭再跨越一個百億臺階,實現雙超700億元目標。落實企業上市“迎客松行動”部署,2021、2022連續兩年均有企業上市,2023年努力實現“接二連三”目標,力爭再有一家以上企業上市。
(作者系天長市委副書記、市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