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淑琳
內容摘要:簡·奧斯汀是英國著名小說家,《愛瑪》標志著其藝術成就的巔峰,該作品充滿了對女性主義意識描述,強調了女性在家庭以及兩性等私人領域享有與男性平等的權利。本文從激進女性主義的角度分析了愛瑪性格中的積極和消極方面。愛瑪的積極性格特征體現在她善待身邊人,執著追求婚姻獨立和自由,積極爭取政治平等。愛瑪的消極性格特征體現她一直保持強烈的階級優越感,且喜歡支配別人的生活。本研究的意義體現在如下三點:首先,愛瑪追求婚姻自由和獨立,這有利于敦促現代女性追求事業,充分發揮個人才能,而非整天囿于家務活動。其次,愛瑪堅持政治平等,這有利于激勵現代女性追求政治權利。第三,就性格塑造而言,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從愛瑪的積極性格特征中學習到有價值的東西,同時也要避免其性格中的消極方面。
關鍵詞:簡·奧斯汀 《愛瑪》 激進女權主義 愛瑪的性格
簡·奧斯汀是英國著名小說家,他為人類創作了大量有價值的優秀文學作品(Copeland & Macmast,2010),如《理智與情感》(1811)、《傲慢與偏見》(1813)和《愛瑪》(1815)。《愛瑪》標志著她的藝術成就的巔峰,被許多評論家認為是她最好和成功的作品。
奧斯汀出生在一個中產階級教區的家庭。當她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她從沒有上過任何正規學校,但她從父親那里接受了廣泛的小學教育,以及她自己的辛勤努力,這為她后來的文學創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18和19世紀,女性的地位非常低,只依靠婚姻。在這種情況下,奧斯汀挑戰了當時社會的權威,并開始寫關于女性意識的小說,尤其是《愛瑪》(Khan,2006)。正如英國文學評論家Kettle(2003)曾經評論過的那樣,《愛瑪》是奧斯汀最偉大、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女權主義是指一種范圍廣泛的社會理論和政治運動,主要基于婦女結束性別歧視、性剝削、性壓迫和促進性別階級平等的經驗和動機(Robbins,2000)。女權主義可分為四大主要流派:自由女權主義、激進女權主義、社會女權主義和精神分析女權主義(Morris,1993)。激進的女權主義屬于西方現代女權主義,產生于20世紀初至60年代。
本文將在激進的女性主義理論的框架下,分析愛瑪的性格,使讀者對愛瑪的性格和行為特征有更深入的了解。
許多學者都評論了奧斯汀的文學價值,例如,楊利美(2011)認為,盡管愛瑪不是一個完美的形象,但愛瑪對婚姻自由平等的追求和生活的積極態度,在那個時代是寶貴的。李曉紅和劉曉華(2014)從愛瑪對婚姻的看法研究了奧斯汀諷刺的寫作風格。黃軍利(2015)和代博君(2016)都從敘事學的角度考慮了《愛瑪》中的諷刺語言。
富爾克(2003)從女權主義的角度,基于19世紀英國的歷史背景和性別歧視的學校教育,分析了《愛瑪》一書中女權主義的形成和內容。從英國文學發展的背景出發,哈巴斯(2011)探討了愛瑪作品中女性主義意識的萌發,并指出了她獨立平等的人生觀。莊園(2012)認為《愛瑪》是一部典型的女權主義小說,它最深刻地反映了簡·奧斯汀的女權主義意識,其女權主義的觀點反映在愛瑪的自由意識和對傳統女性形象的反抗上。崔麗與張瑜珊(2014)通過對18至19世紀英國女性的家庭地位和社會地位的研究,指出了簡·奧斯汀關于平等獨立的婚姻和愛情的女權主義思想。更重要的是,邵靜(2017)將愛瑪與另一個愿意被父權制長者安排的傳統角色進行了比較,從而突出了她的樂觀和堅定,以及她挑戰落后的父權制的勇氣。
以往關于《愛瑪》女權主義的研究大多只是關于愛瑪的女權意識,但很少有研究將女權主義與愛瑪的性格刻畫結合起來的。因此,本研究將從激進的女權主義的角度來探討愛瑪積極與消極性格特征以及各自成因。
首先,本文可以為研究愛瑪這一角色提供一個具體的例子。其次,對現代女性追求生活的平等與和諧具有同等的意義。本文中通過愛瑪對愛情的堅定和追求婚姻平等的研究,反映了她進步的女性主義思想,可以鼓勵現代女性在婚姻中堅持為自己的幸福和相互尊重而奮斗。最后,從激進的女權主義的角度對愛瑪的角色進行分析,可以拓展《愛瑪》的研究視角。
綜上所述,通過以女性主義的方式研究愛瑪的性格,希望讀者能夠尊重女性,維護男女平等的正確價值觀。此外,本研究還將啟發學者們從更多的角度探索《愛瑪》的文學和藝術價值。
一.激進女權主義理論
激進的女權主義強調女性在私人領域與男性平等的權利,如在家庭和性別方面的獨立和自由。激進女權主義的意識形態模式主要體現在凱特·米勒的《性政治》(1970)中。激進的女權主義者大多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中產階級女性,她們強烈而明顯地反對父權制社會。這些女權主義者認為,家庭或經濟中的個人問題不是個人原因,而是整個社會中性別不公正的體現。此外,激進的女權主義強調男女在婚姻和性方面的平等和自由。
激進的女權主義起源于60年代,主要理論基礎是父權制理論,米勒是在《性政治》(1970)第二章中第一個引入這一概念的人,這成為女權主義理論廣泛使用的起點。20世紀70年代末,女權主義開始改變其觀點,并挑戰了傳統權利和政治觀念。薩特(1976)曾說過,這是一場所有女人與所有男人的斗爭,每一個參加這場運動的女人都能從中受益。
20世紀80年代,出現了許多后現代主義問題和新思想,取代了現代女權主義的激進主義。巴特勒(1980)主張在哲學和規則的約束下探索男女之間的關系,因此,激進的女權主義在20世紀80年代之后逐漸消失。
二.從女權主義視角解讀愛瑪的性格特征
簡·奧斯汀的《愛瑪》在對女主人公的刻畫中體現了一些女性主義思想。本章將研究愛瑪性格的積極和消極方面。
(一)愛瑪性格特征的積極方面
愛瑪的角色中有很多積極的方面。一方面,她對周圍的人表現出的善良,婚姻獨立。另一方面,愛瑪對自己很自信,并堅持追求政治平等。
1.對人友好并且樂于助人
愛瑪對身邊的人都很善良且樂于助人。女權主義主張,除了爭取平等權利,女性還應該互相幫助以獲得幸福(羅賓斯,2000),激進的女權主義強調,女性不僅應該為男女之間的自由而戰,還應該對其他女性表現出尊重和友好(Millet,1970)。首先,愛瑪對貝茨小姐很好,盡管他們的社會狀態差異很大,但愛瑪還是經常給她一些食物,并邀請她的家人來參加聚會。其次,愛瑪在對待簡·費爾法克斯時,顯然很善良,每當拜訪簡,愛瑪總是以委婉和耐心的方式與她交流,試圖保持她脆弱的自尊。第三,愛瑪熱情地幫助哈麗特小姐,一個社會地位低下的普通女孩,閱讀、寫作,并學習如何穿著和行為優雅。當哈麗特小姐感冒時,她也是第一個來看她的人,并給她帶來了好而昂貴的藥。
2.對婚姻堅持獨立
愛瑪的獨立性格可以反映在她對婚姻自由和平等的追求上。根據杰曼·格里爾(1970)和凱特·米勒特(1970)的說法,女性應該追求愛情和幸福。一方面,愛瑪追求婚姻中的自由,并堅持如果她的伴侶在私人生活中不尊重她的選擇,她寧愿不結婚。婚前,愛瑪經常和她的朋友哈里特小姐一起讀和寫,她還經常參加朋友們的各種聚會。在接受了奈特利先生的求婚后,愛瑪也向他明確表示,她仍然需要保持這種自由的社交生活。另一方面,愛瑪試圖保持她在婚姻中保持平等獨立的意識。正如塔蘭特(2006)所聲稱的那樣,激進的女權主義者提倡在生理和社會上的平等分工,女性不應該在家庭和社會事務中受到男性的壓迫。愛瑪不允許自己完全專注于做家務;相反,她的準丈夫奈特利先生也應該去做飯和打掃衛生。
3.為人自信并且堅持不懈
一方面,愛瑪的自信反映在與他人的相處上。莫里斯(1993)主張女權主義者大多是具有一定教育背景的進步女性;當他們被別人攻擊時,他們會冷靜而巧妙地處理事情。當傲慢富有的埃爾頓的妻子向愛瑪炫耀她的家庭財富,并嘲笑她是一個短視的鄉村女孩時,愛瑪并沒有和她激烈爭吵,而是自信地微笑著離開,并且,在后來的舞會上和弗蘭克表演了一段美妙的舞蹈,反擊了這個自命不凡的女人,讓她感到羞辱和羞愧。另一方面,愛瑪堅持追求政治平等。波伏娃(1949)指出,性政治是指男性對女性政治地位的歧視,這意味著女性沒有任何政治權利。在這種情況下,婦女被迫在父權社會中履行結婚和做家務的義務。然而,愛瑪不愿意屈服于這種無聊、苛刻的生活。在知識淵博且溫柔的泰勒小姐的教育下,愛瑪獲得了豐富的政治知識,并充分認識到在政治生活中每個人都是平等、獨立的個體,性別歧視不應該成為政治權利不平等的原因。此外,她也同樣重視政治事務的變化。例如,國家政治會議的參與者應該變得平等。基于這些政治關切,愛瑪堅持維護她的政治權利,即婦女應該和男人一樣,擁有同樣的了解和參與國家事務的權利。
綜上所述,愛瑪的積極性格體現在三個方面:她對社會地位低下的人善良、樂于助人;她在婚姻中追求自由和獨立;她表現出與他人相處的自信,堅持追求政治平等。
(二)愛瑪性格特征的消極方面
一切都可以有兩面性,愛瑪這一角色也不例外。當她表現出她的積極性格,如善良和樂于助人時,她仍然保持著一種強烈的階級優越感,并且非常喜歡干涉和支配別人的生活。
1.強烈的優越感
激進的女權主義起源于20世紀初到20世紀60年代,當時的封建主義是大多數西方國家的特征,下層農民和中產階級紳士之間的等級制度是根深蒂固的。同樣,愛瑪雖有著初步的女權主義思想,但也有著根深蒂固的等級觀,她對下層階級仍有強烈的優越感。一個明顯的證據是,愛瑪在日常聚會上的談話中無禮地嘲笑了說話冗長的貝茨小姐。她還對馬丁,一個不知名的地位較低的農民,表現出一種輕蔑的態度。當愛瑪和哈麗特小姐在路上第一次遇見馬丁時,她對他一句話也沒說。馬丁離開后,她傲慢地批評哈里特小姐和馬丁的關系,她鄙視馬丁,認為他沒有接受過教育,缺乏文學知識的粗俗的鄉下人。
2.強烈的支配欲
愛瑪操縱他人的強烈愿望主要表現在她對他人的非理性配對的偏愛上。在婚姻方面,激進的女權主義反對非自愿婚姻,在父權社會中,提倡女性選擇自己的婚姻伴侶,即自主追求婚姻上的幸福。起初,愛瑪武斷地希望哈麗特小姐嫁給一個年輕的紳士埃爾頓先生,她經常敦促哈麗特小姐和他一起學畫畫。此外,愛瑪故意說服哈麗特小姐拒絕馬丁的求婚信。最后,愛瑪癡迷于配對哈麗特小姐和弗蘭克,一個優秀和英俊的年輕人。她帶哈麗特小姐去弗蘭克的派對,在那里她積極地讓他教哈麗特小姐跳舞,
綜上所述,愛瑪的消極性格主要體現在她對地位低下的人的階級優越感,并強烈希望控制周圍的人。
本文主要從激進女權主義的角度分析愛瑪的積極和消極性格。愛瑪性格的積極方面體現在三個方面:她對周圍的人很友善;她在婚姻中追求獨立;她對自己充滿自信,堅持追求政治平等。愛瑪這個角色的負面性格是她保持著強烈的階級優越感,喜歡主宰別人的生活。
這篇論文的研究意義主要有三點的。首先,愛瑪對婚姻中自由和獨立的渴望,可以激勵現代女性堅持擁有自己的事業,而不是整天困于家務瑣事。其次,愛瑪對政治平等的堅持,可以激勵現代女性積極追求平等的政治權利。第三,在塑造性格方面,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從愛瑪的積極性格中學到一些有價值的東西,同時避免她性格中的消極方面。
參考文獻
[1]Austen, J.(1981). Emma.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Beauvoir, S.(1949). The second sex. England: Penguin.
[3]Copeland, E., & Macmast, J. (2010).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Jane Auste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4]Greer, G.(1970). The female Eunuch.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5]Firestone, S.(1970). The dialectic of sex.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6]Fulk, M.(2003). Feminist and queer values in the southern Christian classroom:The case of Jane Austens Emma, Feminist teacher,10,50-52.
[7]Harbus, A.(2011).Reading embodied consciousness in Emma, Studies in English literature, 51, 765-782.
[8]Johnson, C. (1988). Jane Austen: Women, politics and the novel.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9]Khan, M.(2006).Life and works of Jane Austen.England: Raj Publishing House.
[10]Millet,K. (1970).Sexual politic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1]Morris,P.(1993).Literature and femini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2]Robbins, M.(2000). Literature feminism. London:The Macmillan Press Ltd.
[13]Tarrant, S.(2006). When sex became gender. New York:Golden Press.
[14]步雅蕓(2006),《愛瑪》一部典型的女性成長.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15]崔麗、張瑜珊(2014),從《愛瑪》解析簡·奧斯汀的婚姻家庭觀.《語文建設》,6:27-28。
[16]代博君(2016),奧斯汀小說《愛瑪》的反諷特色.《語文建設》,14:63-64。
[17]黃軍利(2015),從敘事學角度探析《愛瑪》的反諷語言.《語文建設》,20:54-55。
[18]李曉紅、劉曉華(2014),解讀《愛瑪》中的反諷藝術.《語文建設》,3:30-31。
[19]尚曉珺(2019),簡·奧斯汀筆下的成長型女性,碩士學位論文.濟南:山東師范大學。
[20]邵靜(2017),《愛瑪》主人公與傳統女性形象比較分析.《語文建設》,24:27-28。
[21]尚曉珺(2019),簡·奧斯汀筆下的成長型女性,碩士學位論文.濟南:山東師范大學。
[22]楊利美(2011),《愛瑪》女主角的性格分析(英文).《思想戰線》,37:272-273。
[23]莊園(2012),《女性主義專題研究》.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
(作者單位:南京工業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