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內容摘要:近年來由于全球化的發展,國與國之間的交流也日益增多,但縱觀兒童圖書市場卻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中國的圖書市場從不缺乏外國的兒童文學翻譯作品,但中國的兒童作品卻很難被譯介出去,就寧夏的本土兒童文學作品翻譯研究而言,這一領域目前幾乎為空白。本文將從寧夏本土兒童文學作品的翻譯現狀調查入手,深入挖掘寧夏本土兒童文學作品翻譯所面臨的困難,以及從翻譯角度提出改善寧夏本土兒童文學作品翻譯現狀的策略及建議。
關鍵詞:本土兒童文學 翻譯現狀 翻譯策略
近年來,寧夏兒童文學創作成為了一個引人關注的現象,也成為一個令人值得思考與探討的研究課題。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一些知名兒童文學作家大多數都集中在一些文化相對發達的一線大城市并且有相當一部分兒童文學作家都是個體創作,寧夏雖地處較偏遠的西部地區,但細數起來寧夏兒童文學創作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其實取得了非常多的成績。總的來說,寧夏兒童文學作品的發展大致上可以分為兩個階段。首先是20世紀80到90年代,這一時期寧夏兒童文學發展具有十分良好的態勢,以作家路展為例,他是寧夏兒童文學事業的開拓者,他從1951年起就開始發表兒童文學作品,他創作的兒童文學作品曾在國外翻譯出版,作品榮獲過區內國內多個獎項。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寧夏本土兒童文學作家代表,他們在這一時期也創作了很多優秀的寧夏本土兒童文學作品,比如李銀泮,他是寧夏本土兒童文學創作的泰斗級人物,他所創作的各種體裁的兒童文學作品在寧夏本土都十分具有影響力,比如《塬上日頭》,《六盤山的少男少女們》等作品,這些寧夏本土兒童文學作品彰顯了這一時期寧夏本土兒童文學作品欣欣向榮的蓬勃景象,這一時期的寧夏本土兒童文學作品雖然創作規模不是很大,但作品的質量普遍較高且在全國范圍內有較強的影響力。第二階段則是從2000年至今,這一時期寧夏本土兒童文學作品的創作與出版均呈現出了一個下滑的態勢,具體來說有這幾個方面的表現:第一,專門從事兒童文學創作的作家數量銳減,新世紀以來寧夏成人文學發展迅速,有相當一部分作家逐漸投入到了成人文學的創作中從而忽視了兒童文學的發展,雖然目前也有個別專門從事兒童文學創作的作家零星地創作了一些寧夏本土兒童文學作品,但還沒有形成一定的規模。第二,目前對于寧夏本土兒童文學的研究也是寥寥無幾,很少有學者對寧夏本土兒童文學給予足夠多的重視,對有關寧夏兒童文學的創作特點,發展趨向,讀者的評價與社會反響等動態缺乏關注。第三,目前寧夏本土兒童文學作品發行現狀堪憂,一方面是由于本土兒童文學作家相對較少并且缺乏高質量的作品,另一方面則是由于出版社自身的圖書營銷能力嚴重不足,發行渠道不暢,導致出版社約不到也不主動簽約區外兒童文學作家的作品。總體來說,寧夏本土兒童文學作品創作現狀不容樂觀,雖然也誕生了個別比較有亮點的作品,但相對來說還是發展十分薄弱。
一.寧夏本土兒童文學作品翻譯出版現狀及問題
筆者走訪了區內的各大圖書館,書店,出版社以及采訪了相關編輯來了解目前寧夏本土兒童文學翻譯及譯本出版情況。經過一系列的走訪、調查發現目前寧夏的本土兒童文學作品在對外翻譯及譯本出版這一領域幾乎為空白,究其原因,筆者認為有如下幾個方面的因素。
1.缺少本土兒童文學作家,難以產生高質量作品
寧夏本土兒童文學其實起步較早,啟點也很輝煌,比如路展的兒童小說《白脖鴿子》1956年曾在國外翻譯出版,1980年發表的《小蘋果樹請醫生》獲第二屆全國優秀少年兒童文藝創作獎,1981年發表的中篇童話《雁翅下的星空》獲1980-1981年度寧夏優秀小說獎。相比較起來,近年來寧夏本土兒童文學發展局面相對冷淡,知名的本土兒童文學作家可謂是鳳毛麟角,盡管也出現了幾個比較有影響力的本土兒童文學作家,比如最具代表性的趙華和馬金蓮,盡管他們零星地創作出了一些優秀的寧夏本土兒童文學作品,但就影響力及規模而言還很不盡如人意。另外,近年來也確實存在過一些不太知名的作家,他們也嘗試過創作本土兒童文學作品,但由于作品質量普遍不高,因此未能得到出版社與讀者的青睞,因此也就沒有得到過多的關注。由于兒童文學本身的確是相對邊緣的文學類型,因此也鮮有作家會去專門從事本土兒童文學的創作,許多作品平淡無奇,流于平庸,缺乏獨創性與趣味性,未能真正走入兒童的精神世界,而那些能夠體現出本土文化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則更是少之又少。
2.優秀的本土兒童文學作品譯介助推力不足
近年來,寧夏本土兒童文學作家雖說是鳳毛麟角,但為數不多的作家中也有極具代表性的人物,他們創作出了一些優秀的寧夏本土兒童文學作品,其中最典型的是兒童文學作家趙華,他是土生土長的寧夏人,他因相繼推出了20余部兒童文學作品而格外引人注目,其中兒童科幻小說《地球守護者》系列入選“十三五”國家重點出版規劃項目,《古扇之迷》入選新中國成立70周年兒童文學經典叢書。此外,《大漠尋星人》也是他創作的一部優秀本土兒童科幻小說。還有近幾年寧夏最具知名度的作家之一馬金蓮,也創作了《數星星的孩子》《小穆薩的飛翔》兩部長篇兒童小說,都具有良好的口碑。但遺憾的是,這些優秀的本土兒童文學作品卻沒有對外輸出,到目前為止,這些本土兒童文學作品沒有英文譯本,僅《大漠尋星人》于2017年輸出烏爾都語,這是目前寧夏本土兒童文學作品在對外輸出中唯一一部被翻譯成外文譯本的作品。除此之外,寧夏本土的兒童文學作品在對外輸出這一領域為空白。究其原因,寧夏優秀本土兒童文學作品缺少“向外走”的助推力,就以趙華的《大漠尋星人》這本兒童文學小說為例,筆者在對出版社編輯的采訪中了解到,這本書近幾年中其實一直在向外推介,曾多次簽署過版權輸出協議,但最終的結果都是不了了之,由此可以看出寧夏本土兒童文學作品之所以沒有輸出好的譯本作品,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缺乏有效的助推力或者說是一種“向外走”的動力。
3.翻譯界與出版機構對本土兒童文學作品缺乏關注
近年來由于全球化的發展,文明之間的相互交融顯得愈發明顯,但縱觀兒童圖書市場卻會發現一個很奇怪額現象,不論是兒童繪本還是兒童小說,中國的圖書市場中從不缺乏外國兒童文學的翻譯作品,外國兒童文學翻譯作品總是源源不斷地單向流向中國,外國兒童文學翻譯作品在中國兒童文學市場上占據十分明顯的優勢地位。然而,目前為止寧夏的本土兒童文學作品中還沒有一本作品被翻譯成英文版本推介出去,這樣巨大的反差與國內翻譯領域對本土兒童文學作品長期缺乏關注有很大關系。長期以來,人們對兒童文學充滿了偏見,正如趙華所說,每提到兒童文學,就有人認為它是小馬過河,烏鴉喝水,是哄哇哇的不入流的東西,兒童文學翻譯也一直被當作小兒科,兒童文學翻譯一直處于翻譯界的邊緣位置,兒童文學翻譯的研究也相對落后,就寧夏的本土兒童文學作品翻譯研究而言,這一領域目前也為空白。事實上,在兒童文學翻譯的課題上還有很多問題值得探討與研究。另外,寧夏區內出版方對本土兒童文學作品的翻譯也缺乏應有的關注,目前區內很多出版社由于自身的圖書營銷能力嚴重不足,發行渠道不暢,導致出版社不積極主動去關注本土兒童文學作品如何“走出去”的問題,對于本土兒童文學作品版權輸出這一問題,出版社所做的工作相對滯后,甚至是完全忽視。
二.從三個方面著力,加速推動本土兒童文學“出海”
1.提升理論意識,加強系統研究
目前我國的本土兒童文學的譯介問題以及兒童文學譯本的翻譯出版問題尚未引起翻譯界與研究者足夠的重視。寧夏的本土兒童文學翻譯研究更是十分滯后。翻譯界與出版行業應對本土兒童文學作品的出版及譯介給予更多的關注,研究人員的類型也應向多元化的方向發展,這樣有利于研究方法的拓展與跨學科合作的開展,由于兒童文學翻譯出版屬于交叉學科,研究者應從翻譯學,語言學,兒童文學,出版學等角度對其展開多維度的研究,逐步改善本土兒童文學翻譯研究邊緣化的傾向,研究者應大力提升理論意識,堅持并加強系統研究,積極解決本土兒童文學翻譯領域研究發展動力不足的問題,主動以理論研究帶動翻譯出版實踐,用實踐探索促進理論研究,以期推動本土兒童文學翻譯出版及其研究健康快速的發展。
2.培養翻譯人才,建立翻譯機制
近年來寧夏本土兒童文學翻譯嚴重滯后的局面與翻譯人才缺失,翻譯機制不完善,平臺推廣受限等因素有很大關系。因此,寧夏的本土兒童文學想要“走出去”,就必須從培養翻譯人才,完善翻譯機制,拓寬推廣平臺這幾方面入手,近年來,隨著中國網絡文學越來越受海外讀者的歡迎,無論是傳統媒體如報刊,廣播,電視等,還是數字報刊,手機網絡等都向海外讀者推介了很多優秀的中國文學作家作品,因而想讓本土兒童文學作品走出國門,仍然需要拓寬傳播媒介渠道,與國內外媒體進行更多的合作,加強對外譯介的宣傳力度。筆者認為一些網絡小說在英翻網站上的推廣可以為寧夏本土兒童文學“走出去”提供良好的借鑒意義。目前,越來越多的英翻網站,如Gravity tales, Volaro Translation 和以俄翻網站為代表的小語種翻譯網站相繼出現。在它們的推動下像《盜墓筆記》,《全職高手》,《修羅武神》等廣受國內讀者歡迎的網絡文學作品被翻譯成外語走出國門,那么一些優秀的本土兒童文學作品完全也可以借助這樣推廣平臺“走出去”。但目前中國網絡文學翻譯活動主要是個人或團體自發的小規模行為,還缺乏廣泛地支持,在翻譯質量,翻譯時效,版權保護以及翻譯成本上都存在一定的問題。因此,在網絡文學翻譯人才培養方面還應加大力度,同時相關翻譯人員還應加強自身的理論研究,把握跨文化交際視野下英譯現狀,結合跨文化交流的特點,積極探索有效途徑及策略實現本土兒童文學更理想的海外傳播。
3.重視翻譯出版研究,加大支持力度
目前,國內兒童文學翻譯研究出現了明顯的比例失調現象,我國學者非常重視外國兒童文學作品在國內的翻譯出版現狀,但對于國內優秀兒童文學作品尤其是本土兒童文學作品的翻譯出版研究卻是少之又少,但在國際交流日益頻繁的今天,翻譯研究者不應缺少對兒童文學“中譯外”這一主流趨勢的關注,在“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本土兒童文學“走出去”具有更現實的意義,就寧夏本土兒童文學作品的對外譯介而言,不僅能夠促進文化之間的交流與融合,使海外讀者對國內的本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同時也提升了我國兒童文學在海外的聲譽。因此,研究者在全面推進兒童文學翻譯研究的同時,應重視本土兒童文學的海外翻譯出版研究。李欣人對各大出版社引進的兒童文學經典系列/叢書進行梳理,探究本土創作與經典譯介的互動,認為經典系列翻譯出版的營銷理念、運作模式值得本土童書出版借鑒。此外,政府對于兒童文學的海外出版應加強扶持力度,應當積極鼓勵出版社進行兒童文學翻譯作品的出版,對那些出版兒童文學作品成效顯著的出版社應給予一定的獎勵,以促使出版社積極提升兒童文學翻譯作品的質量,滿足本土兒童文學“向外走”的需求。
為了能讓寧夏的本土兒童文學翻譯作品更好地“出海”,出版機構,文學創作者及翻譯工作者三方需協同努力。出版機構應加強宣傳力度,堅持推出高質量作品,堅持合作出版與國外市場本土化戰略,以增強圖書版權輸出的主動性與參與性。文學創作者應努力創作出高質量的本土兒童文學作品,作品應賦予本土文化精髓,具備一定的教育意義與時代特色,而譯者更應選擇高質量的本土兒童文學作品來進行翻譯,為本土兒童文學“出海”奠定良好的基礎,此外譯者應對文化差異在翻譯效果方面產生的影響加強重視,以期實現更為理想的本土兒童文學作品傳播。
參考文獻
[1]李敬澤.當前兒童文學發展狀況[EB/OL].中國作家網,http:∥www.chinawri
ter.com.cn,2016-04-13.
[2]趙華:我是發自內心地熱愛兒童文學[N].文藝報,2012-10-24.
[3]朱自強.新世紀中國兒童文學的困境和出路[J].文藝爭鳴,2006(2).
[4]郜麗娜.“一帶一路”視域下外國兒童文學譯介與出版研究[J].中國出版,2018(5):15-19.
[5]李欣人.經典引介與兒童文學出版的發展——淺談明天出版社的兒童文學圖書引進[J].出版發行研究,2010(6):39-40.
[6]朱靜.童書無國界,閱讀有橋梁——童書“走出去”探索之路[J].出版廣角,2017(17):15-17.
[7]張一穎.外國兒童繪本譯介出版的本土化策略研究[J].現代出版,2017(6):45-47.
[8]竇全霞.中國兒童文學的當代跨文化傳播——以中國兒童文學在韓國的翻譯出版為例[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9-01-14.
[9]朱曉穎.開明書店翻譯出版外國兒童文學作品的實踐與理念[J].出版發行研究,2017(3):105-108.
[10]陳丞.21世紀我國兒童文學翻譯出版的現狀與對策研究[J].戲劇之家,2015(15):263-265.
[11]張存霞.寧夏兒童文學創作及走向綜論[J].寧夏師范學院學報,No.9 Vol.40
[12]兒童文學需要“大家”的關注[EB /OL].中國作家網,http:∥www.cssn.cn /wx/wx_zjft/201506 /t20150601_201773
5.shtml,2015-06-01.
[13]王珊珊.任溶溶兒童文學翻譯思想研究[J].瘋狂英語(教師版),2008(3):131-135
[14]徐德榮.兒童文學翻譯芻議[J].中國翻譯,2004,25(6):33-36
[15]高璐夷.百余年兒童文學翻譯之索隱[J].出版發行研究,2017(3)102-104,93.
[16]劉曉曄,王壯.原創兒童圖畫書跨文化傳播特點、影響因素與發展建議[J]. 出版發行研究,2019(8):97-100.
[17]孫世權,石春讓.兒童文學翻譯、出版的怪現狀[J].編輯之友,2012(12):23-25.
[18]陳丞.21世紀我國兒童文學翻譯出版的現狀與對策研究[J].戲劇之家,2015(15):263-265
[19]朱亞輝,我國兒童繪本翻譯現狀及思考[J].長沙大學學報,2015(1):91.
[20]壽敏霞.兒童文學翻譯綜述[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08,11(2):131-133.
[21]張道振.論周作人的兒童文學翻譯思想[J].安陽工學院學報,2006,5(3):121-123
寧夏大學新華學院科學研究基金項目“寧夏本土兒童文學翻譯的調查研究”資助(編號:20XHKY28)。
(作者單位:寧夏大學新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