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綜合

她在29歲時被推薦為世界衛生組織首批官員,卻在任期結束后拒絕續約邀請,毅然回國,為我國麻風病防治事業奉獻一生。她就是曾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以及“時代楷模”等榮譽的世界著名麻風病防治專家李桓英。
無私奉獻,把最好的年華獻給祖國
1945年,李桓英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于同濟大學醫學院,次年前往美國攻讀細菌學和公共衛生學碩士學位。1950年,品學兼優的李桓英被導師舉薦,成為世界衛生組織首批官員。隨后,她往返于亞洲、歐洲、美洲等地,在世界各地推行熱帶病防治計劃。
七年任期結束,世界衛生組織向李桓英發出待遇優厚的續約邀請,久居美國的家人也勸說她續約。可李桓英由自己走訪過的亞非國家聯想到祖國也面臨著疾病肆虐的困境,毅然決定“回到祖國去,把自己畢生精力投入到養育自己的土地上”。
上個世紀60年代初,我國遭受嚴重的自然災害,李桓英的父母放心不下孤身一人在國內生活的女兒,專程來到香港,再次動員她去美國團聚。李桓英向父母表達了自己報效祖國的決心,堅持要留在國內為人民服務。在機場送行時,母親沉默不語,父親眼含淚水。李桓英沒想到,這一別竟成了她與父母的訣別。
心懷大愛,把麻風病人視為家人
麻風病是由麻風桿菌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病,主要侵犯人的皮膚和周圍神經,致使病患臉部毀容,手腳畸形。新中國成立時,中國有數十萬同胞遭受麻風病的折磨。由于長期以來沒有治療麻風病的有效藥物,人們對麻風病唯恐避之不及。
李桓英在江蘇省的一個“麻風村”目睹了麻風病人的悲慘遭遇,深感震撼,立志要攻克麻風病。1978年,李桓英被調到北京友誼醫院熱帶醫學研究所工作,從此正式踏上麻風病防治的科研道路。通過努力,李桓英爭取到了世界衛生組織免費的藥品支持和試驗項目,帶著工作小組來到云南西雙版納的“麻風村”開展試點治療。
李桓英視麻風病人如親人,她面對面地接觸麻風病人,主動與他們握手、擁抱,給予他們溫柔的安撫。治療期間,有些病人服藥后皮膚發紅、發紫……他們嚇壞了,紛紛拒絕服藥,甚至把藥扔進水里。李桓英知道這是藥物治療的正常反應,便挨家挨戶做工作。她拍著胸脯向所有病人保證:“只要堅持吃藥,這些癥狀都會消失的。我每年都來,治不好我就再找新藥!”
幾年后,“麻風村”所有的麻風病人被治愈,他們都說:“麻風病把我們從人變成了鬼,是李媽媽把我們從鬼變回了人,她給了我們麻風病人第二次生命。”
艱苦奮斗,把麻風病防治作為終生事業
為了我國的麻風病防治事業,李桓英長期奔波在云、貴、川三省的邊遠貧困地區。由于途中山高路險、道路崎嶇,李桓英曾4次遇險。最嚴重的一次翻車事故中,李桓英的鎖骨和3根肋骨骨折,頭部外傷被縫了7針,人們都勸她好好休養,但她纏著厚厚的繃帶、打著石膏繼續投入工作。
李桓英在中國率先開展短程聯合療法,使麻風病發病率在短短幾年內大幅下降,年復發率僅為0.03%。李桓英提出的麻風病垂直防治與基層防治網相結合的模式,被世界衛生組織譽為“全球最佳的治療行動”。
2016年9月,95歲高齡的李桓英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同年12月,她在黨旗下莊嚴宣誓。2022年11月25日,李桓英在北京逝世,享年101歲。李桓英把所有的溫柔與堅強都留給了她摯愛的祖國人民,把畢生的精力都奉獻給了麻風病的防治和研究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天。
名師點撥
李桓英在麻風病防治事業中,不僅展現了一個醫者的專業素養,更讓人感受到其對病人和祖國的無私大愛。
寫作應用主題:
1.愛國與奉獻
李桓英在國外享有盛譽,卻心系祖國。她不戀國外的豐厚待遇,不顧家人的勸阻叮嚀,毅然回國,舍小家為大家,為我國乃至世界的麻風病防治工作作出了突出貢獻。
2.敬業與情懷
在麻風病防治工作中,李桓英多次實地走訪,以實際行動打破對麻風病人的偏見,從身體上用藥物為麻風病人治療疾病,更從精神上用溫暖撫慰他們的心靈。她讓冰冷的藥物有了溫度,讓喪失希望的麻風病人重獲新生。
3.奮斗與堅守
走訪之路多艱險,李桓英帶著滿腔熱忱跋山涉水,多次遇險仍奮勇向前;科研之路阻且長,她不忘初心,夜以繼日,始終堅守崗位。她用自己的光和熱燃燒了自己的一生,溫暖了麻風病人的身心,照亮了祖國麻風病的防治之路。
——長沙市望城區大湖中學? 黃樂
(欄目編輯? 藍泳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