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大學生健康網絡道德觀的協同培養機制

2023-05-30 16:47:17朱秀凌王堯
教育傳媒研究 2023年3期

朱秀凌 王堯

【內容摘要】大學生網絡道德觀教育是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抓手,也是建構清朗網絡空間的重要依托。本研究以網絡道德觀為切入點,探究大學生網絡道德觀教育存在的問題,提出從協同學理論視角出發,通過主體協同、客體協同、介體協同、環體協同四個維度,構建起大學生健康網絡道德觀的家、校、社協同培養機制,以期能夠達到“1+1+1>3”的大學生思政育人效果。

【關鍵詞】網絡道德觀;協同學;家、校、社;協同培養

最近“網課爆破”導致河南歷史教師猝死事件引發全社會關注。有記者秘密臥底網課爆破群,發現這些人多以00后為主,此事引發了人們對青少年網絡道德觀的持續討論。作為網絡空間中最為活躍的群體,大學生網絡道德觀的培養尤為重要,直接影響網絡社會的道德水準。然而,網絡道德觀教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中仍處于較為薄弱的環節,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協同培養機制,未能跟上時代的發展變化。這使得一些心智發展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學生忽視了傳統道德的基本要求,從而造成了網絡道德失范(如網絡道德認知沖突、道德意志薄弱、道德信念缺失、道德情感冷漠)等現象。

鑒于此,本文以網絡道德觀為切入點,著力探究大學生網絡道德觀的形成機制及影響因素,在此基礎上提出構建大學生網絡道德觀的學校、家庭、社會協同培養機制,最終達到“1+1+1>3”的大學生思政育人效果。引導和培育大學生良好的網絡道德觀,為拓展大學生思政教育的新渠道,更新思政教育觀念、豐富思政教育內容、創新思政教育方法、拓展思政教育平臺,促進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啟發;為傳遞網絡正能量,減少網絡道德失范現象;優化網絡環境、強化網絡道德,構建積極健康的網絡精神家園,提供可供參考的建議和對策。

一、大學生網絡道德觀的概念表征及現狀

在互聯網時代,網絡道德觀作為網絡空間中的道德觀念與行為規范,具有開放性、多元性、自主性、虛擬性等特征。就表現形式而言,體現在網絡道德認知、網絡道德情感、網絡道德意志和網絡道德行為四個方面。

(一)網絡道德觀的概念表征及表現形式

1.概念表征

網絡道德觀是以是非善惡為基準,用以評價網民行為的一把標尺,是人們在互聯網空間中應當遵循的道德觀念與行為規范的總和,其主要功能是調節網民在網絡空間中的道德失范行為,具有開放性、多元性、自主性、虛擬性等特征。①

2.表現形式

網絡道德觀的表現形式分為網絡道德認知、網絡道德情感、網絡道德意志與網絡道德行為四個方面。這四個方面相互作用、相互依存、互為補充,貫穿于網絡道德實踐過程之中,最終決定著網絡道德行為的得失。

網絡道德認知是形成網絡道德觀、推動網絡道德發展的前提和基礎,是人們根據一定的道德規范與道德標準,對網絡社會現象及由此引起的倫理問題的是非、善惡的認識、評價與判斷。②近年來,由于大學生們在網絡道德認知方面缺乏一定的教育,也對網絡空間中的道德規范和倫理準則認知不清,誤以為網絡世界等同于“絕對自由”,引發了眾多大學生網絡道德失范事件。因此,為了形塑正確、健康、積極的網絡道德價值觀,首要任務就是大力普及網絡道德相關知識,轉變其認知匱乏的狀態,以提升大學生群體的網絡道德素養水平。

網絡道德情感是人們根據自身所掌握的網絡道德規范和倫理準則對網絡世界中的真假、善惡、是非等現象,所展現出的喜怒、愛憎、好惡的情感。③網絡道德情感是建立在網絡道德認知的基礎之上,是向網絡道德行為轉變的關鍵步驟。良好、正向的網絡道德情感能夠激發大學生的正義感、責任感,能夠對網絡空間中的健康文明行為表示贊賞與鼓勵,而對不道德的失范行為表示厭惡與摒棄。因此,引導與培育良好、積極的網絡道德情感,形塑正確的網絡道德觀,能夠有效推動大學生向文明健康的網絡道德行為進行轉變。

網絡道德意志作為網絡道德情感與網絡道德行為之間的重要橋梁與心理過程,能夠根據價值目標確定道德目的,并據此不斷調節道德行為,克服層層阻礙進而實現預定目的。④網絡道德意志是網絡道德情感轉化為行為的關鍵步驟與重要助力,就具體表現而言,主要呈現為一種自我克制與堅韌不拔的精神斗志。現實生活中,雖然很多大學生對網絡道德有所了解,但由于在網絡道德意志方面相對缺乏或者不太堅定,自律意識相對較弱,就難以在多元且復雜的互聯網空間中有效抵御不良信息、負面輿論的干擾,道德素養逐步滑坡。

網絡道德行為是網絡道德認知、道德情感與道德意志轉化的最終過程與現實舉動,同時也是大學生的網絡道德素養高低最直接、最清晰的表現。⑤因此,家、校、社等不同主體應當積極協作,以共同合力為大學生創造良好的內、外部條件,不斷提升大學生的網絡道德素質水平,對積極正向的道德行為予以激勵褒揚,而對負面踐踏行為進行懲罰批評,以實現提升大學生網絡道德素養的最終目標。

(二)大學生網絡道德觀的現狀

第5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6月,我國10—29歲青少年網民占比30.7%,大學生作為其中的高度活躍用戶群體,他們在網絡中的言行備受關注。⑥

1.網絡道德認知錯位,道德判斷能力下降

以大數據、云計算為代表的移動互聯網飛速發展,給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了極大便利與豐富的同時,也為有害信息、負面輿論的肆意蔓延提供了可乘之機。在全球化時代,西方國家通過互聯網輸入腐化、糟粕的不良思想,使得輿論生態中消極情緒不斷滋生,也使得大學生面臨著嚴重的道德困境。網絡中廣泛傳播的外來文化,夾雜著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功利思想等,沖擊著現實社會的主流價值觀,也使人們對網絡道德的認知出現了嬗變。在這些負面輿論、不良思想的干擾下,部分大學生的理想信念弱化,道德審美扭曲,價值觀念錯位,其道德判斷能力和認知能力日益下降,更容易形成道德思想和價值上的“空洞”。

2.網絡道德情感冷漠,道德素養逐步滑坡

互聯網本身的虛擬性、開放性、復雜性、多元性、隱匿性等特點,決定了網絡空間中的道德失范問題不斷,特別是對于缺乏社會閱歷與分辨力的大學生而言,更易受到情緒化、低俗化信息的影響,其網絡道德素養呈現出滑坡的趨勢,網絡道德趨于冷漠。新媒體作為一種開放式的平臺,其中包含了無數的信息碎片,而道德問題往往成為了網絡謠言炮制和惡意傳播的“重災區”,引發了不少負面輿論。此外,部分自媒體和網絡大V跟風造謠,虛假爆料博人眼球,而大學生社會閱歷明顯不足,在網絡的跟風報道下甚至成為了“謠言助推器”。消極的道德現象使得青年大學生的道德情感受到了傷害,也使得其道德情感趨于冷漠。

3.網絡道德意志薄弱,道德人格異化

互聯網時代,大學生群體易呈現網絡道德人格異化、道德自律性缺失與心理扭曲等特征。網絡道德人格的異化體現在各種新型網絡亞文化的戲謔反抗意義,對于傳統主流文化的蔑視,以及大學生主體缺乏抵制誘惑的能力,沉迷色情、游戲等無法自拔,這也使得大學生道德意志薄弱,自律自省能力的缺失,心理人格的扭曲。在網絡社會中,大學生通過“虛擬身份”進行交往,在缺乏網絡監管、網絡道德約束的情況下,部分大學生以娛樂、諷刺、詼諧等形式來傳播信息,甚至以負面點評為榮,采用“以毒攻毒”的偏頗方式來宣泄心理壓力。這些非理性的、有違道德和不負責任的言行,不僅危害他人的合法權益,也損害了公共利益。

二、大學生網絡道德觀教育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

在網絡空間中,大學生道德素養現狀堪憂,面臨著逐步滑坡的態勢與嚴重的道德困境,因此,了解其背后的網絡道德觀教育存在的問題,并對具體原因進行剖析,顯得尤為重要。

(一)大學生網絡道德觀教育存在的問題

1.家庭教育的缺失

首先,在家庭教育中,一些父母過于追求個人的價值目標與個人的現實利益,僅僅關注成績高低而忽視孩子網絡道德觀教育,“重智輕德”“唯分數論”成為當代家庭教育的典型特征與突出問題。其次,有些家長對于孩子過于溺愛與放縱,盡力滿足孩子物質方面的需求和愿望,為其購買手機、iPad、電腦等電子設備,忽略了對于孩子的網絡活動進行規范教育和合理引導,導致孩子沉迷其中難以自拔,形成了不正確的網絡道德觀。此外,還有家長由于在技術或者空間距離方面的局限性,對于孩子的網絡道德觀教育心有余而力不足,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溝通存在著一定的“數字鴻溝”,對孩子的上網行為缺乏相應監管與積極引導,家庭的網絡道德教育作用也在這一過程中被逐漸弱化。總而言之,家庭作為大學生重要的網路道德觀教育主體之一,并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家庭教育處于缺失狀態。

2.學校教育的有限

首先,在傳統的思政教育體系中,教師處于中心地位,是傳授行為的發出者,學生是接受者,在教育過程中處于被動地位。但是,在新媒體時代,“去權威”的話語方式使得人人都可以成為話語主體,而高校教育者缺乏平等的對話意識,仍舊采取居高臨下的灌輸式說教模式,這只會讓思政教育處于無人問津的尷尬境地。其次,話語方式單一,傳播渠道有限,與網絡的恰適性不足也嚴重阻礙了教育目標的實現。大部分高校思政教師對大學生的道德教育也屬于簡單籠統的“一對多”模式,雖然高校有運用網站、期刊、廣播站等渠道進行教育,但是不同途徑之間的傳播內容相互分割,難以達成共鳴,也使得道德教育難以產生更廣泛的效果。另外,高校教育話語模式相對滯后,話語內容難以融入網絡社會,這與活潑的網絡話語模式形成強烈反差,內容抽象而不夠靈活,嚴肅有余而不夠生動,宏大敘事而不夠具體。

3.社會教育的分散

首先,當前的網絡環境對大學生網絡道德觀養成不是很有利,網絡空間中各種文化和思想沖擊、碰撞,尤其是西方的功利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在網絡中肆虐,這些對于大學生身心發展和健康成長來說容易產生威脅,而大學生缺乏相應的分辨和判斷能力,容易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其次,在社會教育中,媒體的教育引導也處于重要地位,但是媒體對于大學生的網絡道德引導并沒有持久的、具體的、日常性的規劃與方案,并未發揮出其強大的傳播優勢和積極的輿論引導作用,同時也缺乏對于各種媒體的組合型運用,傳播渠道較為單一,難以形成共振共鳴,也難以引發更大范圍的教育效果。此外,政府逐步提高了對于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的重視程度,社會組織、公益團體、專家學者等不同主體也逐步參與到對大學生的網絡道德觀教育過程中,但是不同的教育主體之間各自為戰、單打獨斗,并未發揮出合力和應有的教育效果。

綜上,在大學生網絡道德觀教育的過程中,由于缺乏家庭、學校、社會各大主體之間的協同培養機制,缺乏聯動與相互合作,皆是各自發揮作用進行教育,所以未能發揮出整體的綜合的傳播效果。因此,為了發揮出“1+1+1>3”的大學生思政育人效果,使得總體效果優于單獨效果之和,需構建三者之間的協同培養機制,相互配合、合作與整合,提高共識達成共振。

(二)原因分析

大學生網絡道德觀教育存在的問題,剖其根源主要體現在:

1.頂層設計缺失,難以達成共識

由于在家、校、社協同培養機制這一頂層設計方面整體目標和規劃的模糊,各大主體之間的權責并不清晰,導致各方培養主體各自為戰、單打獨斗,存在割裂的狀況,這也就難以在全局上達成共識和形成合力,也難以達到預期上的教育效果。在頂層設計方面,當前大學生網絡道德觀教育的目標不夠明確,缺乏針對性,整體目標過于宏觀且抽象,忽略了大學生自身的需要,忽視了人性化、個性化的具體需求,這也使得預期的教育效果難以達成。

2.保障措施匱乏,制度建設落后

當前,大學生網絡道德觀教育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網絡社會管理的缺位,具體而言,是指法律法規建設和網絡監管技術發展相對網絡的發展明顯滯后,網絡空間的管理制度和保障措施還不到位,違法行為的成本過低,也就難以形成較強的震懾力。尤其是在虛擬的網絡空間中,網絡謠言、隱私侵犯、網絡詐騙、惡意誹謗等老問題持續存在,且花樣不斷翻新,但現行的網絡法規制度仍然留停在宏觀層面,其實際操作性和針對性不強,大學生在參與網絡活動的時候就難免受負面輿論影響,極不利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網絡道德觀。此外,目前專門監管網絡輿論的機構較少,對于網絡信息的發布維護、篩選排查及相關的問責制度不完善,這也就導致了網絡信息在發布與傳播過程中缺少必要的約束和保障,各類負面輿論紛紛出現,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網絡道德觀的養成和相應的教育工作的開展。

3.缺乏激勵機制,難以提供動力

激勵機制的缺失也是大學生網絡道德觀教育缺乏有效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完善的激勵機制能夠為大學生提升自己的網絡道德認知、判斷和選擇能力提供充足的動力,也有利于家庭、學校、社會的協同培養機制發揮積極作用。激勵包括精神方面和物質方面的利益保障。兩個方面都對大學生的網絡道德觀的養成和提升起著重要作用,不僅能夠對大學生產生一定的激勵作用,也對于社會管理、高校教學、家庭教育等起著促進作用,進而有利于整個社會形成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氛圍。⑦

4.平臺聯動不足,缺乏共享互通

如今,各種新平臺日益涌現,在網絡空間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也對大學生的網絡道德觀教育產生重要影響。但是,由于平臺之間尚缺乏網絡信息的共享互通,相互的聯動性不足,也就使得各自的傳播內容存在一定的割裂性,對于大學生群體也缺乏精準的平臺定位,因此并未發揮出平臺傳播應有的強大的共鳴、累積效果,整體上而言傳播聲勢微弱,影響力不夠,對于大學生的網絡道德觀教育還存在著不足。部分平臺之間還存在著競爭與限制行為,最明顯直接的表現即平臺上鏈接的跳轉存在困難,因而部分積極正向的網絡道德宣傳與引導行為就在傳播途徑上有所中斷,也就導致了傳播渠道的單一,傳播聲量的微弱,以及最終的傳播效果不佳,對于大學生的網絡道德觀教育也就難以達成預期的效果。

三、協同學視域下大學生健康網絡道德觀的協同培養機制

協同學(Synergetics),又稱“協同論”,是德國物理學家赫爾曼·哈肯(Hermann Haken)在多學科研究的基礎上,于20世紀70年代提出的關于合作、協作或協同的理論;之后,該理論逐漸從物理、化學等自然科學研究領域拓展到心理學、社會學、教育學等社會科學研究領域。協同學作為系統科學新三論之一,強調開放系統與外部環境之間,系統內部各子系統之間,子系統內部各要素之間,通過復雜的非線性作用產生協調效應(合作、同步、協調和互補),形成不同于原來狀態的有序狀態,超越原來各自功能之和,形成“1+1>2”的協同效應。⑧

從協同學理論視角出發,通過大學生健康網絡道德觀教育的“主體協同、客體協同、介體協同、環體協同”四個維度的有機協作與通力配合,形成一個整體發揮效力,能夠達到“1+1+1>3”的協同效應(見圖1)。

(一)主體協同:校內培養主體——校際培養主體——校外培養主體

家、校、社協同培養機制需改變以思政教師為主的單一教育主體的現狀,建立“校內培養主體——校際培養主體——校外培養主體”多元主體協同機制。校內培養主體指高校內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相關工作的教師員工和相關部門人員,主要包括思政教師、專業課教師以及負責開展學生思政工作的校內各級組織部門人員等;校際培養主體指高校之間為實現協同培養目標而形成的聯合培養組織中的成員,包括各高校思政學科帶頭人、優秀教師、權威專家學者和相關管理人員等;校外培養主體指高校外部承擔思政教育任務的個人、組織和團體,主要包括家庭、社會、科研機構、公益組織、媒介組織等。多元主體協同需要以下措施的保障:

1.頂層設計,增強共識

在黨和政府的統一指揮下,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需要站在整體和全局的高度,堅持協同培養和大教育理念,進行切實可行的大學生網絡道德觀家、校、社協同培養機制的頂層設計,達到統一的目標,明確各方主體的權責,增強協同主體的共識,從而改變培養主體各自為戰、單打獨斗的割裂狀況。在這一過程中,也要尤其注意目標的明確性與針對性,除了宏觀層面的要求,也要貼近大學生群體,做到人性化、個性化教育和服務。

2.建設智慧平臺,聯動培養

在平臺建設方面,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及各級關工委需要建設好智慧平臺,能夠讓家庭、學校、社會三方的教育資源實現共享,各司其職,相互合作,以達到協同培養的最佳效果。例如開發“5G+AI”協同教育智慧型App,通過AI技術對家長、教師以及相關的教培人員的行為進行動態智能分析,統籌其教育行為,實現資源共享,聯動培養。教育者能夠在這類智慧平臺中更好地弘揚正能量、傳播正確輿論信息,對大學生網絡道德觀教育進行正向引導與培養。在平臺建設過程中,網絡技術企業也應提供相應的技術支持,企業雖以盈利為主要目的,但企業也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維護清朗健康的網絡環境亦是企業不可推卻的責任。

3.設計激勵機制,調動積極性

激勵機制在大學生的網絡道德觀家、校、社協同培養機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能夠提供充足的培養動力。由此可見,對物質利益和精神利益的需要和追求是各方主體進行協同培養的重要動力,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及各級關工委需要設計和完善激勵機制,以充分調動各協同主體的積極性,推動聯動培養目標的實現。具體而言,需要建立健全網絡行為主體的網絡道德行為選擇和實施行為的利益激勵和保障機制,以便能夠及時兌現網絡社會中的道德榜樣、見義勇為的網絡行為主體的利益許諾,這有利于充分發揮和激勵利益在各方主體的動機、行為生成和發展過程中的積極作用。

(二)客體協同:學生網絡意見領袖——普通學生——網絡道德失范學生

以往思政教育往往注重發揮培養主體的主導作用,而忽視培養客體——大學生的自我教育。因此,對于不同教育客體應進行合理分層,采取不同教育策略:

1.發揮大學生“意見領袖”的引導作用

大學生作為網絡空間的重要行為主體,其道德認知和價值選擇很大程度上會受到網絡輿論的影響。學校可以充分發掘大學生中的優秀典型,培養其成為網絡意見領袖這一角色,讓他們在校園網、微信、微博、抖音、小紅書、知乎、B站等網絡平臺中,充分發揮好對同輩群體的榜樣示范和引導作用,擴大這些優秀榜樣的聲量,使其在網絡空間中產生更大的影響與更佳的教育效果,在正確引導輿論、傳播正能量的同時,引導大學生進行網絡道德的自我教育與發展,推動大學生的正確網絡道德觀養成。

2.引導普通大學生形成正確道德觀

對于普通大學生而言,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社團的宣傳教育優勢,開展相關的網絡道德知識的學習活動和宣傳活動,例如舉辦相關網絡道德知識的小講堂、情景模擬實踐、社團活動以及知識競賽等活動,激發出大學生學習網絡道德知識、提升網絡道德素養的熱情,讓規范的網絡意識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幫助大學生形成良好、健康的網絡道德觀。此外,還可以利用定期的班會和團會活動,積極弘揚網絡正能量,并幫助大學生群體分析和解讀網絡道德失范案例,教會大學生如何分辨虛擬空間中的不良行為,從而抵制網絡空間中的負面輿論,提升普通大學生的網絡道德素養。

3.糾正失范大學生的網絡道德偏差

對于網絡道德行為失范的大學生,學校、家長以及周邊同學需要及時發現、主動關注,做好幫扶與專業輔導,以糾正他們的網絡道德偏差。在虛擬的網絡空間中,信息的多重雜亂、價值觀多元易導致大學生難以分辨真假、是非、善惡,而產生了網絡道德選擇困境的事實,出現了網絡道德偏差行為,針對此類失范大學生,可以采取一對一、點對點的幫扶措施,例如學校心理咨詢老師、思政老師或者輔導員對其進行專業性疏導,其周邊的同學尤其是道德榜樣也可以發揮作用,家長在這過程中也應該積極主動關注孩子心理狀態,從道德認知、情感、意志及行為做好糾正與引導,促使其對正確網絡道德觀產生價值認同。

(三)介體協同:課堂網絡素養教育——家庭網絡素養教育——線上線下道德實踐

介體為思政教育的內容和方法,即建立“課堂網絡素養教育——家庭網絡素養教育——線上線下道德實踐”多層介體協同。

1.課堂網絡素養教育

學校應有重點地開設網絡道德素養教育相關課程,通過思政課和專業課加強大學生網絡素養,通過向學生普及網絡道德、網絡安全等方面的知識,使學生能夠在濃厚的道德氛圍中受到感染,增強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和自我保護意識,提升自己的網絡道德認知、道德責任及道德誠信,完善其道德人格。具體而言,高校教師可以針對網絡道德倫理教育、網絡法治教育、網絡禮儀教育、網絡心理健康教育、網絡信息安全教育等內容打造精品課程,針對大學生在網絡空間中遇到的困惑給予解答,并教會大學生正確辨別網絡信息的方法,有效抵制負面輿論的不良影響,擺脫網絡中的不道德行為和消極能量造成的心理困擾,幫助大學生樹立良好的網絡道德觀。

2.家庭網絡素養教育

家庭教育作為大學生網絡道德觀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在引導大學生正確使用網絡的過程中必須擔負起應有的職責。大學生家長應該注重對孩子的全面培養,不能顧此失彼,不應該僅僅關注孩子的學習表現,而忽視了對于孩子身心、道德方面的人文關懷。在這一過程中,家長需要把網絡道德素養教育作為家庭教育的重點工作來抓,采用積極介入的方式,主動與孩子進行溝通交流,經常與孩子談心,向孩子傳遞正確的網絡道德知識和價值觀,以道理說服子女,以親情感染子女,以行動監督子女,引導其合理上網、誠信待人,充分發揮家庭這一主體在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過程中的基礎作用。

3.線上線下道德實踐

改善網絡道德環境,既要著眼網絡空間,也要注重現實環境,這就要求家庭、學校和社會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普及和內化踐行入手,開展豐富多樣、大學生喜聞樂見的道德實踐活動,做到線上線下的和諧交融。在線上環節,可以通過各種可視化表達進行教育活動,如圖片、視頻、音頻、H5、AR、VR等各種方式,相比灌輸式教學更具體驗感與趣味性,也能打通靜止、有限的知識,喚醒與再現懸置的道德知識。在線下環節,可以充分利用向善向上的人文景觀、歷史古跡等開展主題實踐活動,挖掘博物館、圖書館、紀念館、展覽館等場館中的豐富道德資源,深入實踐活動和基層社區中進行調查和參觀訪問,在實踐中促進大學生道德認同。

(四)環體協同:“家庭—學校—社會”環境

環體主要指機制運行過程中,與之相關的一系列客觀條件和外部狀況,既包含家庭、學校微觀環境,又包含社會宏觀環境。大學生正確網絡道德觀的形成作為一個開放系統,離不開環境。

1.父母榜樣示范的家庭情境氛圍,潛移默化影響大學生網絡道德觀

家庭作為網絡道德教育主體之一,在對大學生進行道德教育過程中發揮著關鍵作用,也有著其他主體難以比擬的顯著優勢。在家庭教育中,家長要做好表率與榜樣示范,以身作則,以自己的實際行為對孩子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與引導,幫助其正確認識、合理使用網絡,進而培養形成正確的網絡道德價值觀。此外,和諧的家庭情境氛圍在對孩子進行教育的過程中也十分重要,現實環境也會影響孩子在網絡空間中的道德行為,只有健康、友好、文明、愉悅的家庭氛圍才能對孩子具有積極正向的教育作用,從而助推正確網絡道德觀的養成。

2.借力校園新媒體矩陣,打造文明健康的校園網絡文化

在新媒體環境下,為改善大學生的網絡道德教育狀況,必須重視和加強校園網絡文化建設,學校可以充分借力校園微信、QQ、微博、抖音等新媒體平臺對大學生進行網絡道德觀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誠信上網的意識,自覺遵守網絡道德準則和規范,合理使用網絡資源。具體而言,高校應加強校園網絡媒體建設,可以在官方網站開辟道德專欄,傳遞正能量,弘揚主旋律,打造特色校園文化;也可以在微博、微信、小紅書、抖音、B站等熱門App中進行網絡互動學習,積極探索運用大學生喜聞樂見、易于接受的學習方式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滿足大學生日益增長的多樣化的文化需求,提升大學生網絡道德素養,助推正確網絡道德觀的養成。

3.培育積極向善的網絡文化,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

網絡文化作為間接性影響網絡社會的因素,對塑造網絡主體的大學生道德觀具有更持久、更穩定的作用。培育積極向善的網絡文化,營造健康清朗的網絡空間,對于培養大學生的網絡道德觀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具體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出發:

(1)完善網絡群體規范。政府和社會組織要確立互聯網言行的倫理標準和道德準則,加強網絡互惠規范和道德規范的建設。具體而言,可以參考其他制度的制定經驗和實施細則,以合理制定與不斷完善我國的網絡群體規范和倫理制度,在嚴格的標準下對大學生的上網行為進行監督和管理,逐步培養起大學生在遵守網絡法規的前提下正確使用網絡的意識,進而營造積極向善的網絡輿論氛圍。

(2)設計相關激勵機制。各大高校可以利用集群效應擴大網絡道德觀的影響力,激發群體內部的網絡道德自律。大學生群體作為網絡空間中的重要活躍主體之一,其內部的大學生個體容易受到群體本身的影響,在群體聚合下產生從眾和追隨行為。因此,設立相關的激勵機制,對優秀個體和道德模范予以物質和精神上的激勵,能夠有效推動整個大學生群體的道德素養提升。

(3)完善網絡社區的管理和監督。政府、高校和社會組織要加強對網絡文化的管理和引導,根本上是為大學生的網絡活動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確保其接收的文化信息健康積極,從而堅定正確的道德立場,達成道德共識。在監管手段上,要綜合運用技術手段、經濟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尤其要重視技術和法律手段。同時,在網絡社區的管理和監督中也要堅持以人為本,保證一定的人文關懷。

(4)培育向上向善網絡文化。大學生群體要不斷增強群體內部的凝聚力,構建群體歸屬感和認同感,激發個體形成正確的網絡道德觀。當代大學生要善于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精華,堅持優秀傳統文化與新媒體網絡文化的融合發展,從而增強自身的民族認同感與民族自信心。在網絡文化建設的過程中,廣泛傳播愛國主義、公正法治、誠實友善、修身立志等優秀傳統文化,可以有效推動大學生養成良好的網絡道德觀。

4.營造積極的社會輿論氛圍,形成網絡道德他律

一個和諧有序、積極向善的社會環境,可以為大學生網絡道德觀他律的形成創造有利條件。在這個過程中,政府、媒體、專家學者與公益組織等能夠發揮有效作用,具體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出發:

(1)政府進行立法規制、技術監控和管理監管,從源頭上防堵道德失范行為,凈化網絡道德環境。具體而言,政府和國家立法部門需要制定和完善網絡管理相關法律和規章制度,加強關于網絡空間的監督和管理,完善網絡違法行為的責任認定。近年來,技術監控愈發受到重視,政府應利用身份認證技術、加密技術、網絡監控技術等新技術,對互聯網進行實時監管,凈化大學生的上網環境。

(2)媒體要大力宣揚和倡導網絡道德模范典型,為大學生提供榜樣示范,強化其網絡道德觀動機。在大學生的網絡道德觀教育過程中,需要有具有網絡影響力的公眾人物積極參與進來,大眾媒體和社交媒體也要發揮自身的宣傳優勢,擴大網絡道德模范典型的影響范圍,推動其裂變式傳播,從而更廣泛地對大學生的網絡道德觀教育產生最佳效果,增強大學生群體的價值認同與社會共識。

(3)政府攜手專家學者、公益組織展開宣傳活動。在具體的宣傳過程中,可以借助海報、演講、研討會、宣傳小冊子等各種傳播渠道,形成倡導網絡文明,譴責網上不道德、不文明行為的強勢輿論,使大學生潛移默化地接受積極的道德標準。通過多方合力,在確立共同目標的基礎上相互配合、相互協調,能夠有效地使大學生提升網絡道德素養水平,形塑良好、健康、正確網絡道德觀。

四、結語

總之,大學生網絡道德觀的養成是一個長期漸進、潛移默化的過程,需要多方合力,久久為功。在對大學生進行網絡道德教育過程中,構建起大學生網絡道德觀的家、校、社協同培養機制,通過主體協同、客體協同、介體協同、環體協同四個維度的有機協作與通力配合,共同抵制網絡空間中的不良行為與負面輿論,做好合理引導與積極溝通。唯有如此,方能達到“1+1+1>3”的大學生思政育人效果,整體的網絡培養環境才能得以優化,從而幫助大學生形成健康、正確、積極的網絡道德觀。

參考文獻:

①肖虎:《當代大學生網絡道德危機的表現與成因研究》,《教育與職業》2013年第30期。

②③蘇杰初:《自媒體對大學生網絡道德心理的影響與應對之道》,《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1期。

④孫枝俏:《網絡虛擬社會中道德自律的獨特功能與實現路徑》,《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19年第6期。

⑤趙惜群、黃蓉:《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路徑初探》,《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4年第4期。

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5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網站,https://www.cnnic.cn/n4/2022/0914/c88-10226.html,2022年8月31日。

⑦劉艷、雷榮珍:《發揮高校新媒體平臺網絡思政育人功能探析》,《教育傳媒研究》2022年第4期。

⑧〔德〕赫爾曼·哈肯:《協同學——大自然構成的奧秘》,凌夏華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05年版,第2-11頁。

(作者朱秀凌系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王堯系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碩士研究生)

【責任編輯:韓勇】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 日本一区高清| 国产精品免费福利久久播放| 国产一国产一有一级毛片视频| 国产精品视频公开费视频| 日韩在线观看网站| 久久国产精品电影| 超碰91免费人妻| 五月六月伊人狠狠丁香网| 国产精品黄色片| 国产一级妓女av网站| 国产女人在线观看| 666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久久96热在精品国产高清| 国产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鸭| 久久国产精品嫖妓| 亚洲国产天堂在线观看|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免费软件 | 2048国产精品原创综合在线| 日韩美一区二区|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免费看| 成人免费午夜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婷婷五月| 亚洲综合色吧| 国产视频久久久久| 日韩视频免费| 好紧太爽了视频免费无码| 亚洲成AV人手机在线观看网站| 午夜国产不卡在线观看视频| 免费啪啪网址| 国产91小视频在线观看| 一本大道香蕉中文日本不卡高清二区| 国产人妖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每日更新| 午夜毛片免费看| 亚洲婷婷丁香| 亚洲综合日韩精品| 欧日韩在线不卡视频| 久久精品人妻中文系列| 成人一级免费视频| 九色视频一区| 日韩无码黄色网站| 18禁不卡免费网站| 在线观看视频一区二区| 精品国产香蕉在线播出| 久久精品午夜视频| 亚洲第一黄片大全| 国产亚洲欧美日本一二三本道| 日本一区高清|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网| 国产欧美亚洲精品第3页在线| 中文毛片无遮挡播放免费| 日韩免费成人| 97超碰精品成人国产| 91外围女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爽爽| 全午夜免费一级毛片| 风韵丰满熟妇啪啪区老熟熟女| 亚洲一道AV无码午夜福利| 91免费国产在线观看尤物| 日本亚洲欧美在线| 国产成人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91热爆在线| 成人在线观看不卡|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中字无码AV电影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私拍在线爆乳|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中文字幕欧美日韩高清| 丁香婷婷激情综合激情| 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2021| 国产精品.com| 国产Av无码精品色午夜| 欧美成a人片在线观看| 日韩黄色在线| 久久久受www免费人成| 色婷婷成人| 亚洲无码电影| 九九视频免费看| 成人国产免费| 欧美.成人.综合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