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響應面試驗優化冷榨法提取辣椒籽油工藝研究

2023-05-30 12:01:42楊永興連雅麗許銘強阿依佳朱馬義鄧伊洋楊海燕馬燕
中國調味品 2023年4期

楊永興 連雅麗 許銘強 阿依佳?朱馬義 鄧伊洋 楊海燕 馬燕

摘要:為優化冷榨法提取辣椒籽油工藝,以四平頭辣椒籽為原料,采用冷榨法提取辣椒籽油,優化冷榨法提取工藝參數。在單因素試驗的基礎上,采用響應面試驗研究辣椒籽水分含量、轉速、出粕口溫度和出粕口孔徑對辣椒籽油提取率的影響;并對比了冷榨法、溶劑法及超聲輔溶劑法3種方式所得辣椒籽油的理化指標及營養成分。結果表明,冷榨法提取辣椒籽油的最佳工藝條件為辣椒籽水分含量5.26%、轉速23 r/min、出粕口溫度120 ℃、出粕口孔徑8 mm,此時辣椒籽油提取率為43.96%。3種辣椒籽油中含有26種脂肪酸,主要為亞油酸、棕櫚酸和油酸,質量分數分別為69.54%~69.85%、11.42%~11.64%和4.09%~7.15%。冷榨法所得辣椒籽油的酸值(1.36 mg KOH/g)最低,亞油酸、總辣椒堿和維生素E含量最高,分別為69.85%、0.08 mg/g和12.25 mg/100 g,油脂綜合品質最好,是一種較為理想的辣椒籽油提油方式。

關鍵詞:辣椒籽油;冷榨法;油脂提?。换钚猿煞?/p>

中圖分類號:TS224.3? ?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0-9973(2023)04-0148-08

Agricultural Sciences, Urumqi 830091, China; 2.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Pharmacy, 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Urumqi 830052, China)

Abstract: To optimize the extraction process of chili seed oil by cold pressing method, the chili seed oil is extracted by cold pressing method using Sipingtou chili seeds as the raw materials, and the extraction process parameters of cold pressing method are optimized. The effects of moisture content of chili seeds, rotational speed, meal outlet temperature and meal outlet aperture on the extraction rate of chili seed oil are investigated by response surface test based on single factor test, and the physicochemical indexes and nutrients of chili seed oil obtained by cold pressing method, solvent method and ultrasonic co-solvent method are compa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ptimum process conditions for the extraction of chili seed oil by cold pressing method are moisture content of chili seeds of 5.26%, rotational speed of 23 r/min, meal outlet temperature of 120 ℃, meal outlet aperture of 8 mm, at this time, the extraction rate of chili seed oil is 43.96%. There are 26 fatty acids in the three chili?seed oils, mainly? are linoleic acid, palmitic acid and oleic acid, with mass fractions of 69.54%~69.85%, 11.42%~11.64% and 4.09%~7.15% respectively. The acid value (1.36 mg KOH/g) of chili seed oil obtained by cold pressing method is the lowest, the content of linoleic acid, total capsaicin and vitamin E is the highest of 69.85%, 0.08 mg/g and 12.25 mg/100 g respectively, and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oil is the best, which is an ideal method to extract chili seed oil.

Key words: chili seed oil; cold pressing method; oil extraction; active components

辣椒(Capsicum annuum L.)是茄科辣椒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在世界范圍內廣泛被種植[1]。據統計,2020年,中國辣椒種植面積為81.4萬公頃,占全球辣椒種植面積的40.72%,辣椒產量為1 960萬噸,占全球辣椒產量的49.90%[2]。新疆辣椒種植面積為9.36萬公頃,產量為395.44萬噸。目前新疆辣椒加工產品主要包括辣椒干、辣椒醬、辣椒粉、辣椒油、發酵辣椒、辣椒紅色素和辣椒堿等[3]。但作為加工副產物的辣椒籽大多被丟棄或作為飼料賤賣[4],既污染環境又造成了資源浪費。辣椒籽油是辣椒籽中重要的活性成分,含有不飽和脂肪酸、辣椒堿、生育酚和植物甾醇等有益于人體健康的物質[5],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和開發利用價值[6]。

傳統的辣椒籽油提取方式主要有有機溶劑浸出法和壓榨法,新型的提取方式有超臨界CO2萃取法、超聲波輔助提取法和酶輔助提取法等[7]。雖然有機溶劑浸出法是籽油最有效的提取方法[8],但后處理過程較復雜,且易有溶劑殘留于籽油中[9];壓榨法在長時間的工作中,物料堿的摩擦、機械產熱和壓力等產熱嚴重,使得籽油中活性成分損失;超臨界CO2萃取法由于成本較高,不符合企業加工現狀[10];酶輔助提取法對提取環境要求嚴苛,酶的價格昂貴、壽命短且反應條件難控制[11]。因此,急需尋求一種安全、綠色、高效、適合產業化生產的辣椒籽油提取技術。

本研究針對以上問題,擬通過響應面法優化冷榨法提取辣椒籽油工藝參數,得到一種綠色環保、成本較低、操作簡單、油脂得率高、品質佳的提油工藝。不僅可為辣椒籽油的進一步工業化應用生產提供技術支持,而且可提高辣椒籽的利用價值,有效地避免資源的浪費,為推進辣椒加工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理論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與儀器

1.1.1 材料與試劑

辣椒籽:新疆西爾丹食品有限公司;石油醚(30~60 ℃)、三氯甲烷、冰乙酸、異丙醇、氫氧化鈉、硼酸、95%乙醇、環己烷、三氯乙酸等均為分析純;韋氏試劑 S26001:上海源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1.2 儀器與設備

DHS-16鹵素水分測定儀 上海菁海儀器有限公司;DD85G Komet榨油機 德國IBG Monforts 公司;RF-02B旋轉蒸發儀 上海況勝實業發展有限公司;SHB-Ⅲ循環水式多用真空泵 鄭州長城科工貿有限公司;FW-100高速萬能粉碎機 北京市永光明醫療儀器有限公司;KQ-250DE數控超聲波清洗器 昆山市超聲儀器有限公司;UV-1200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 上海美譜達儀器有限公司;Agilent GC6890氣相色譜儀、Agilent 1260 Infinity Ⅱ高效液相色譜儀 安捷倫科技(中國)有限公司。

1.2 試驗方法

1.2.1 辣椒籽基本指標的測定

1.2.1.1 水分含量測定

使用鹵素水分測定儀對辣椒籽粉末進行水分含量的測定,精確稱取2.50 g樣品均勻平鋪在鋁盤上,設置加熱溫度為105 ℃,將鋁盤放入儀器加熱至自動停止,即默認為樣品中水分被完全去除。記錄儀器屏幕上所顯示的數值即可。

1.2.1.2 粗脂肪含量的測定

參照國標GB 5009.6-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脂肪的測定》的方法進行測定。

1.2.1.3 蛋白質含量的測定

參照國標GB 5009.5-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蛋白質的測定》的方法進行測定。

1.2.2 辣椒籽油的制備

1.2.2.1 冷榨法

將辣椒籽調整至適宜的水分含量,在一定轉速、出粕口溫度和出粕口孔徑下采用冷榨機榨取辣椒籽毛油,經真空泵抽濾后去除毛油中的雜質,得到辣椒籽油樣品。將其置于4 ℃冰箱中,以備后期檢測。

1.2.2.2 溶劑法

參照遲明梅等[12]和徐丹丹等[13]的方法并稍作修改,以石油醚(30~60 ℃)為提取溶劑,在提取時間為3 h、溫度為60 ℃、固液比為1∶20(g/mL)的條件下提取,得到辣椒籽油。經真空泵抽濾后將其置于4 ℃冰箱中,以備后期檢測。

1.2.2.3 超聲波輔助溶劑法

參照羅倉學等[14]的方法并稍作修改,以石油醚(30~60 ℃)為提取溶劑,按料液比1∶9加入石油醚,置于超聲波清洗機中。在功率175 W、超聲溫度60 ℃、超聲時間40 min的條件下得到辣椒籽油。經真空泵抽濾后將其置于4 ℃冰箱中,以備后期檢測。

1.2.3 辣椒籽油提取率的計算[15-16]

提取率(%)=清油質量(g)/(原料質量(g)×原料中脂肪含量(%))×100%。

1.2.4 單因素試驗設計

影響冷榨法提取辣椒籽油的因素主要有辣椒籽水分含量、出粕口溫度(冷榨設備的榨膛被分為出油段和出粕段兩部分,出油段的溫度始終保持在60 ℃以下,此時研究粕段溫度的變化)、轉速、出粕口孔徑。

分別設定辣椒籽水分含量為4%、5%、6%、7%、8%,出粕口溫度為80,100,120,140,160 ℃,轉速為20,70,120,170,220 r/min,出粕口孔徑為6,8,10,12,15 mm,以辣椒籽油的提取率為評價指標,確定辣椒籽油單因素的提取條件。

1.2.5 響應面試驗設計

以單因素試驗結果為基礎,依據Box-Behnken設計原理,將辣椒籽油提取率作為響應值設計響應面優化試驗,對辣椒籽油冷榨法的提取工藝進行優化。響應面分析因素和水平表見表1。

1.2.6 指標檢測的方法

1.2.6.1 酸值的測定

參考陳雙莉等[17]的方法并略作修改,精確稱取試樣3~5 g置于錐形瓶中,加入乙醚-異丙醇混合試劑25 mL,晃動錐形瓶使試樣溶解,再加3滴百里香酚酞指示劑,用0.1 mol/L的NaOH標準溶液緩慢滴定至出現藍色,30 s不消失,記錄消耗的堿液體積。每種樣品平行測定3份。在相同條件下,不加試樣做空白試驗。

按下式計算酸值:

酸值=(C×V×40)/m。

式中:C為NaOH標準溶液的濃度,mol/L;V為滴定試樣所消耗NaOH標準溶液的體積,mL;40為NaOH的相對分子質量;m為試樣的質量,g。

1.2.6.2 過氧化值的測定

按照國標GB 5009.227-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過氧化值的測定》的方法進行測定。

1.2.6.3 碘值的測定

參考陳雙莉等[17]的方法。

1.2.6.4 丙二醛的測定

按照國標GB 5009.181—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丙二醛的測定》的方法進行測定。建立標準曲線Y=0.373 6X+0.005 2(R2=0.999 5),計算待測樣品丙二醛的含量。

1.2.6.5 茴香胺值的測定

按照國標GB/T 24304—2009/ISO 6885:2006《動植物油脂 茴香胺值的測定》的方法進行測定。

1.2.6.6 脂肪酸含量的測定

按照國標GB 5009.168-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脂肪酸的測定》的方法并稍作修改,對不同提取方式辣椒籽油進行脂肪酸分析。

色譜柱條件:HP-5MS Ultra Inert(30 m×250 μm×0.25 μm);柱溫箱條件:初始溫度150 ℃,保持5 min,以2 ℃/min升到220 ℃;保持2 min,再以10 ℃/min升至250 ℃,保持15 min;進樣口溫度260 ℃,分流進樣,分流30∶1,傳輸線溫度240 ℃;質量范圍30~600 amu;離子源溫度230 ℃,四級桿溫度150 ℃,溶劑延遲3 min。

1.2.6.7 總辣椒堿含量的測定

按照國標GB/T 30389-2013《辣椒及其油樹脂 總辣椒堿含量的測定 分光光度法》的方法進行測定。

1.2.6.8 維生素E含量的測定

按照國標GB 5009.82-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維生素A、D、E的測定》第一法進行測定。

1.3 數據處理

采用Excel 2016建立數據庫,通過Design Expert 8.0分析不同自變量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模型的充分性和回歸系數的統計顯著性。使用Origin 2019b分析和處理試驗數據并將其繪制成圖。運用SPSS 20.0對試驗數據進行顯著性差異分析。所有數據均進行3次重復試驗。

2 結果與分析

2.1 辣椒籽的主要成分

對辣椒籽的主要組成成分進行測定,測定結果見表2。

由表2可知,辣椒籽含水量為(4.16±0.23)%;蛋白質含量為(23.48±0.67)%,其蛋白質含量高于葡萄籽(12.30%)和葵花籽(17.90%),與棉籽(23%)相近,但低于南瓜籽(30%~40%);辣椒籽粗脂肪含量為(28.5±0.87)%,略高于Cvetkovic'等[18]對克羅地亞地區辣椒籽粗脂肪含量(27.2%)的測定結果,可見辣椒籽可作為較好的蛋白質和籽油的加工資源。馬燕等[3]發現新疆四平頭辣椒籽中總辣椒堿含量為0.24 mg/g,低于本文的檢測結果。

2.2 單因素試驗結果及分析

2.2.1 水分含量對辣椒籽油提取率的影響

在出粕口溫度為120 ℃、轉速為70 r/min、出粕口孔徑為8 mm的條件下,研究辣椒籽含水量(4%、5%、6%、7%、8%)對辣椒籽油提取率的影響。

由圖1可知,隨著辣椒籽水分含量的增加,辣椒籽油提取率呈先緩慢上升后下降的趨勢,當辣椒籽水分含量為5%時,辣椒籽油提取率達最高43.54%;當水分含量高于5%時,辣椒籽油提取率呈逐漸下降的趨勢。這說明不同水分含量會影響油料的彈性、可塑性、機械強度、導熱性、組織結構等物理性質,當水分含量過高時,原料的可塑性和彈性不佳,在壓制過程中難以形成餅粕,造成油路被堵塞,油脂難以流出,致使提取率下降[19-20]。當物料的水分含量較低且壓榨溫度過低時,內外表面的出油孔道因油料的聚結而被堵塞,油料很難從中流出[21],導致提取率下降。因此,選擇水分含量5%為宜。

2.2.2 出粕口溫度對辣椒籽油提取率的影響

在辣椒籽水分含量為5%、出口孔徑為8 mm、轉速為70 r/min的條件下,研究出粕口溫度(80,100,120,140,160 ℃)對辣椒籽油提取率的影響。

由圖2可知,隨著出粕口溫度的升高,辣椒籽油的提取率呈先上升后趨于平緩的趨勢,當出粕口溫度低于120 ℃時,餅粕容易堵塞出粕口,致使籽油提取率較低。當出粕口溫度為120 ℃時,辣椒籽油提取率達到最高值37.25%。這主要是因為隨著出粕口溫度的上升,餅粕溫度升高,餅粕軟化,容易被擠出[22],不易堵孔,籽油的黏度下降,有利于壓榨出油,并提高辣椒籽油的提取率[23]。隨著溫度繼續升高,提取率增加不顯著(P>0.05),為節約能耗,確定最適出粕口溫度為120 ℃。

2.2.3 轉速對辣椒籽油提取率的影響

在辣椒籽水分含量為5%、出口孔徑為8 mm、出粕口溫度為120 ℃的條件下,研究轉速(20,70,120,170,220 r/min)對辣椒籽油提取率的影響。

由圖3可知,辣椒籽油提取率隨著轉速的升高呈逐漸下降的趨勢,當轉速為20 r/min時,辣椒籽油提取率達42.4%。結果表明,提高轉速可以提高壓榨效率,縮短壓榨時間,降低工作能耗,但同時降低了提取率。在壓縮段(出油段、出粕段),高壓使得油脂流出,餅粕形成[24],但較高的轉速造成壓榨不完全,油脂不能充分流出,油脂提取率下降。綜上所述,選擇轉速為70 r/min。

2.2.4 出粕口孔徑對辣椒籽油提取率的影響

在轉速為70 r/min、辣椒籽水分含量為5%、出粕口溫度為120 ℃的條件下,研究出粕口孔徑(6,8,10,12,15 mm)對辣椒籽油提取率的影響。

由圖4可知,辣椒籽油提取率隨著出粕口孔徑的增加逐漸降低,當出粕口孔徑為6 mm時,其提取率達最高(50.84%)。隨著孔徑的不斷增大,辣椒籽油料的壓力劇減,油脂壓榨不完全[22],油脂的提取率從50.84%降低到47.77%。由于出粕口孔徑為6 mm過小,餅粕出膛困難,導致出粕口易堵塞。同時會對餅粕產生較大擠壓壓力,使餅粕因高溫發生嚴重變性。綜合考慮,選擇出粕口孔徑為8 mm。

2.3 響應面試驗結果及分析

2.3.1 數學模型的建立和顯著性分析

將辣椒籽水分含量(A)、轉速(B)、出粕口孔徑(C)3個因素作為自變量,以辣椒籽油提取率為響應值,進行三因素三水平共17組響應面優化試驗,對辣椒籽油提取工藝進行優化。響應面試驗設計及結果見表3。

運用Design Expert 8.0.6軟件對試驗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建立響應面回歸模型,見表4。

Y(辣椒籽油提取率)=46.15-4.87A-2.79B-4.30C-0.43AB+0.99AC+0.19BC-6.12A2-2.22B2-5.11C2。

對上述方程做顯著性檢驗,分析結果顯示模型的P<0.01,表明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差異極顯著,同時失擬項的P值為0.192 9,不顯著(P>0.05),說明數據無異常點[25]?;貧w系數R2為0.996 2,RPred2為0.958 4,表明預測值與試驗值具有良好的擬合性,校正后的復相關系數RAdj2為0.991 4,測試值與校正值較接近,表明該模型的擬合程度良好[26],可用于優化辣椒籽油的提取工藝。對提取率影響因素次序為辣椒籽水分含量>出粕口孔徑>轉速,一次項A、B、C的影響達到極顯著水平(P<0.01);AC達到顯著水平(P<0.05);A2、B2、C2達到極顯著水平(P<0.01)。

2.3.2 因素間的交互作用及響應曲面優化分析

針對試驗模型的響應曲面及等高線進行分析,對比模型預估值與實際值之間的差距,并對模型進行驗證試驗,從而得到冷榨法提取辣椒籽油的最佳工藝。模型的響應曲面圖及等高線圖見圖5。

各因素對提取率的影響程度與響應曲面的陡峭程度密切相關,響應曲面越陡峭其影響越大,反之亦然[27];當所有變量組合的等高線圖呈現橢圓形和雙曲形時,則表明被檢驗自變量之間的交互作用顯著[28]。由圖5可知,三維響應面圖中曲面的彎曲程度較大,曲線較陡,三維圖底部的等高線呈橢圓形[29],說明水分含量與出粕口孔徑的交互作用對辣椒籽油提取率的影響最顯著,轉速與出粕口孔徑的交互作用次之,水分含量與轉速之間的交互作用較弱。

2.3.3 最佳提取工藝的確定及模型的驗證

綜合以上分析得出冷榨法提取辣椒籽油的條件為水分含量5.49%、轉速22.50 r/min、出粕口孔徑8 mm,得出辣椒籽油提取率的預測值為43.09%??紤]生產實際,將工藝條件稍作調整為水分含量5.50%、轉速23 r/min、出粕口孔徑8 mm,通過3次驗證試驗,得出辣椒籽油的平均提油率為43.96%,實際測定值與預測值相接近,證明該提取工藝可靠。

2.4 不同提取方式對辣椒籽油品質的影響

2.4.1 不同提取方式對辣椒籽油理化指標的影響

采用溶劑法、超聲輔助溶劑法和冷榨法提取辣椒籽油,對不同提取方式所得辣椒籽油的理化指標進行比較,見表5。

由表5可知,3種提取方式所得辣椒籽油的酸值在1.36~1.95 mg KOH/g之間,其中溶劑法>超聲輔助溶劑法>冷榨法,三者之間差異顯著(P<0.05),這可能是由于溶劑法在提取過程中油脂長時間暴露于環境中,使油脂中游離脂肪酸增加;冷榨法和溶劑法所得辣椒籽油的過氧化值差異顯著(P<0.05),其檢測結果為冷榨法(3.58 mmol/kg)>超聲輔助溶劑法(3.27 mmol/kg)>溶劑法(2.94 mmol/kg),這是因為冷榨法在榨取辣椒籽油過程中,辣椒籽物料間相互擠壓摩擦并產熱,此過程加速了油脂氧化,所以比其他兩種方式的過氧化值較高;碘值作為衡量組成油脂脂肪酸不飽和程度的一個主要指標,若碘值越高,說明雙鍵數目越多,油脂越容易氧化變質[30]。冷榨法碘值最高,為135.03 g/100 g,說明冷榨法辣椒籽油容易被氧化,其較高的過氧化值也驗證了這一點;3種油樣均符合《食用植物油衛生標準》(食用植物油酸值≤3 mg KOH/g,食用植物油過氧化值≤0.25 g/100 g,即≤9.85 mmol/kg)。

2.4.2 不同提取方式對辣椒籽油脂肪酸含量的影響

采用溶劑法、超聲輔助溶劑法和冷榨法提取辣椒籽油,對不同提取方式所得辣椒籽油的脂肪酸進行比較,見表6。

辣椒籽油中脂肪酸種類及含量十分豐富,由表6可知,從3種辣椒籽油中共檢測出26種脂肪酸,主要包括亞油酸、棕櫚酸和油酸,質量分數分別為69.54%~69.85%、11.42%~11.64%和4.09%~7.15%,同時含有少量的花生一烯酸、棕櫚油酸、木焦油酸和山崳酸,與前人的研究結果一致[31-33]。由溶劑法、超聲輔助溶劑法和冷榨法3種不同提取方式提取的辣椒籽油的脂肪酸組成差異不大,其中個別成分的含量存在差異[32]。

3種不同提取方式所得辣椒籽油的主要脂肪酸含量略有差異。超聲輔助溶劑法提取的辣椒籽油中不飽和脂肪酸相對含量最高,達到77.91%,其次為溶劑法(75.46%)和冷榨法(74.71%)。多不飽和脂肪酸相對含量依次為溶劑法(70.17%)>超聲輔助溶劑法(70.15%)>冷榨法(70.03%)。其中,亞油酸相對含量依次為冷榨法(69.85%)>超聲輔助溶劑法(69.75%)>溶劑法(69.54%)。亞油酸可改變血漿脂蛋白磷脂的分子組成并影響膽固醇脂蛋白在肝臟內的吸收,因此具備降低膽固醇的功效[34]。冷榨法所得辣椒籽油的亞油酸含量較高,使其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

2.4.3 不同提取方式對辣椒籽油中總辣椒堿和維生素E含量的影響

由表7可知,冷榨法和超聲輔助溶劑法的辣椒籽油中總辣椒堿含量(0.08±0.01 mg/g)顯著高于溶劑法(P<0.05),3種油脂中總辣椒堿含量在0.06~0.08 mg/g之間,此含量高于Bae等[35]使用索氏提取法所得辣椒籽油中總辣椒堿的含量。辣椒堿對肥胖、心血管、胃腸道和各種癌癥等疾病存在有益的作用[36]。維生素E具有較好的抗氧化、抗癌、增強機體免疫力等功能[37]。冷榨法的辣椒籽油中維生素E的含量最高,可達(12.25±0.21) mg/100 g,顯著高于溶劑法((9.75±0.04) mg/100 g)和超聲輔溶劑法((9.34±0.05) mg/100 g)所得辣椒籽油中維生素E的含量(P<0.05),也顯著高于Cvetkovic'等[18]采用冷榨法得到的兩個不同品種辣椒籽油中維生素E含量((11.90±0.22),(9.73±0.31) mg/100 g)。

3 結論

以辣椒籽油提取率為指標,采用冷榨法制備辣椒籽油,通過單因素試驗和響應面優化試驗,得到辣椒籽油的最佳工藝為水分含量5.26%、轉速23 r/min、出粕口孔徑8 mm,此工藝下辣椒籽油的提取率為43.96%。實際值與預測值相近,說明該工藝可靠,且冷榨法操作簡便,可為企業大批量生產提供一定理論依據。

通過對不同提取方式的辣椒籽油理化指標進行測定分析,結果表明,不同提取方式所得辣椒籽油的酸值和過氧化值均符合《食用植物油衛生標準》;冷榨法的辣椒籽油碘值高達135.03 g/100 g,說明冷榨法的辣椒籽油容易被氧化;辣椒籽油中不飽和脂肪酸主要為亞油酸(69.54%~69.85%)、棕櫚酸(11.42%~11.64%)和油酸(4.09%~7.15%)。3種提取方式所得辣椒籽油的脂肪酸成分相近,冷榨法所得辣椒籽油中亞油酸含量最高,為69.85%;冷榨法和超聲輔助溶劑法所得辣椒籽油中總辣椒堿含量((0.08±0.01) mg/g)差異不顯著(P>0.05),但顯著高于溶劑法((0.06±0.01) mg/g)(P<0.05)。冷榨法所得辣椒籽油中維生素E的含量最高,達到(12.25±0.21) mg/100 g,顯著高于溶劑法和超聲輔助溶劑法所得辣椒籽油中維生素E的含量(P<0.05)。

參考文獻:

[1]漣漪.植物藥數據庫[J].國外醫藥(植物藥分冊),2005(2):91-92.

[2]劉子依.7000億的辣味生意[J].中國品牌,2021(12):86-87.

[3]馬燕,徐貞貞,鄒輝,等.8個品種辣椒籽成分分析與比較[J].食品科學,2017,38(22):178-183.

[4]KONCSEK A, HELYES L, DAOOD H G. Bioactive compounds of cold pressed spice paprika seeds oils[J].Journal of Food Processing and? Preservation,2018,42(1):13403.

[5]CHEN X H, DING Y B, SONG J X, et al. Hypolipidaemic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paprika seed oil on Sprague-Dawley rats[J].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2017,97(12):4242-4249.

[6]PARK H, LEE S, JEONG H, et al. The nutrient composition of the herbicide-tolerant green pepper is equivalent to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green pepper[J].Nutrition Research,2006,26(10):546-548.

[7]韓文杰,張俊強,袁新英,等.辣椒籽油的抗氧化性和生產方法的研究進展[J].食品研究與開發,2015,36(4):149-152.

[8]PETROPOULOS S A, FERNANDES , CALHELHA R C, et al. How extraction method affects yield, fatty acids composition and bioactive properties of cardoon seed oil[J].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2018,124:459-465.

[9]彭常梅,方銳琳,賴敏,等.不同提取方法對牡丹籽油品質的影響[J].食品科學,2021,42(3):104-111.

[10]張建峰,高鵬龍,阮紫靈,等.響應面法優化帶殼冷榨紅花籽油的工藝[J].食品工業,2019,40(12):37-40.

[11]劉蘇蘇,呂長鑫,馮敘橋,等.果蔬多糖生物活性及其提取純化技術的研究進展[J].食品科學,2015,36(17):281-287.

[12]遲明梅,王鳳娟.辣椒籽油提取條件及應用研究[J].食品工業,2016,37(11):56-59.

[13]徐丹丹,李祁廣,羅松,等.辣椒籽油提取工藝優化[J].湖南農業科學,2016(2):98-100.

[14]羅倉學,朱妞.超聲輔助提取辣椒籽油研究[J].食品工業科技,2008(2):223-225.

[15]沈文嬌.辣椒籽油的制備及其在肉制品中的應用[D].天津:天津農學院,2017.

[16]杜宇,張文斌,楊瑞金,等.乙醇水提法提取葡萄籽油及其品質分析[J].中國油脂,2019,44(5):8-12,42.

[17]陳雙莉,張清清,江元汝.食用油的碘值、酸值、皂化值的測定及健康評價[J].遼寧化工,2011,40(5):529-531,537.

[18]CVETKOVIC' T, RANILOVIC' J, GAJARI D, et al. Podravka and slavonka varieties of pepper seeds (Capsicum annuum L.) as a new source of highly nutritional edible oil[J].Foods,2020,9(9):1262.

[19]周鴻翔,黃小煥,王廣莉,等.響應面法優化火麻仁油冷榨提取工藝[J].食品科學,2012,33(18):67-72.

[20]孔凡,黃宏飛,楊晨,等.不同方法提取黑水虻油工藝優化及品質比較分析[J].中國油脂,2021,46(6):15-20.

[21]王俊國,張歡,劉飛,等.酶法預處理壓榨月見草油工藝優化[J].食品科學,2014,35(2):96-101.

[22]陳中海,七種油茶原料特性及加工方式對山茶油品質影響[D].杭州:浙江大學,2012.

[23]程園園,劉大川,劉曄,等.油菜籽、亞麻籽壓榨特性的研究[J].中國油脂,2014,39(11):12-15.

[24]BOGAERT L, MATHIEU H, MHEMDI H,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oil seeds mechanical expression in an instrumented pilot screw press[J].Industrial Crops Products,2018,121:106-113.

[25]齊富友,蹇順華,劉吟,等.白蘇葉揮發油超臨界CO2萃取工藝優化、成分分析及抗氧化活性研究[J].食品與機械,2021,37(12):142-148.

[26]賴鵬英,黎繼烈,肖志紅,等.水酶法提取山蒼子核仁油工藝的研究[J].中國糧油學報,2021,36(5):88-94.

[27]楊晶晶,劉云,胡祥,等.響應面法優化超聲波輔助提取橡膠籽油及其脂肪酸成分分析[J].食品研究與開發,2020,41(21):137-144.

[28]CHOUAIBI M, RIGANE K, FERRARI G. Extraction of Citrullus colocynthis L. seed oil by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process using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RSM) and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 approaches[J].Industrial Crops Products,2020,158:113002.

[29]孔琪,穆宏磊,韓延超,等.復合相變蓄冷材料的制備及對香菇貯藏品質的影響[J].食品科學,2020,41(15):238-246.

[30]李紅,尹學智,景建洲,等.重陽木種子油的理化性質及脂肪酸組成分析[J].中國油脂,2019,44(6):99-101.

[31]CHOUAIBI M, REZIG L, HAMDI S, et al.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ompositions of red pepper seed oils extracted by different methods[J].Industrial Crops Products,2019,128:363-370.

[32]甄潤英,沈文嬌,何新益,等.提取工藝對辣椒籽油品質及香氣成分的影響[J].食品與機械,2018,34(2):159-165,180.

[33]MA Y, WU X M, ZHAO L, et al. Comparison of the compound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pepper seed oil by pressure-assisted,ultrasound-assisted and conventional solvent extraction[J].Innovative Food Science & Emerging Technologies,2019,54:78-86.

[34]李加興,吳越,陳選,等.多烯酸植物油及其保健功效研究進展[J].食品科學,2014,35(21):350-354.

[35]BAE H, JAYAPRAKASHA G K, JIFON J, et al. Variation of antioxidant activity and the levels of bioactive compounds in lipophilic and hydrophilic extracts from hot pepper (Capsicum spp.) cultivars[J].Food Chemistry,2012,134(4):1912-1918.

[36]SHARMA S K, VIJ A S, SHARMA M. Mechanisms and clinical uses of capsaicin[J].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ology,2013,720(1-3):55-62.

[37]李晴,陸勝民,王陽光,等.冷榨法和水酶法提取對山核桃油活性成分的影響[J].中國油脂,2022,47(2):23-27.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看a毛片| 久久91精品牛牛| 久久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激情综合网激情综合| www.91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对白刺激| 乱色熟女综合一区二区| 精品国产成人a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亚洲二区| 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欧美日韩视频怡春院| 亚洲国产亚洲综合在线尤物| 国产精品视频观看裸模| 色九九视频| 婷婷六月在线| 婷婷午夜天| 最新午夜男女福利片视频| 亚洲AV人人澡人人双人| 热九九精品|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97| 亚洲无码精品在线播放| 无码国内精品人妻少妇蜜桃视频| 激情六月丁香婷婷| 日本精品中文字幕在线不卡| 国产精品美女免费视频大全| 91久久精品日日躁夜夜躁欧美| 亚洲国产欧洲精品路线久久| 国产精彩视频在线观看| 99er精品视频| 欧美日一级片| 亚洲国产成熟视频在线多多|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99久久夜夜嗨| yjizz视频最新网站在线| 青青青视频免费一区二区| 国产美女久久久久不卡| 日本欧美中文字幕精品亚洲| 亚洲人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在线影院| 亚洲精品波多野结衣| 欧美日韩动态图| 日本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久久激情影院|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久| 久久黄色视频影| 亚洲成人福利网站| 无码内射在线| 日韩中文精品亚洲第三区| 欧美激情成人网| 亚洲大尺码专区影院| 欧美一级爱操视频| 天堂成人av| 亚洲 欧美 中文 AⅤ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不卡在线| 国产91视频观看| 成人91在线| 强乱中文字幕在线播放不卡|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 国产理论最新国产精品视频|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91| 首页亚洲国产丝袜长腿综合| 亚洲精品日产AⅤ| 久久a级片| 日韩国产黄色网站| 免费无码网站| 欧美日韩国产系列在线观看| 99爱视频精品免视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蜜臀av性久久久久蜜臀aⅴ麻豆 | 无码中文字幕加勒比高清| 久草视频中文| 国产哺乳奶水91在线播放|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 色综合日本|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 欧美区一区| 青草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爱色欧美亚洲综合图区| 成年女人18毛片毛片免费| 成AV人片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国产午夜一级淫片| 美女被操91视频| 91亚洲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