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民
近年新發現的《井陘孫莊歷史文書》是石家莊井陘縣孫莊村的珍貴歷史資料,時間先后起訖120余年,它為學界提供了難得的太行山聚落文書系列個案,豐富了山區鄉村社會史研究的素材,其史料價值和學術研究意義格外引人注目。
這批歷史資料既有孫莊村民間個體文書類的土地契約、收支賬目、私人日記、蒙學教材、學生作業、良民證、路條等,還有村檔案類的各種文書,諸如,通知、通報、上級指示、會議記錄、勤務表、證明、介紹信、統計表、公約、槍支憑證、來往信函,以及村收支賬簿、支前名冊、會議記錄、宣傳資料、征集收條、各種登記冊、值班表、支前賬目、捐贈記錄、納糧收據等各種歷史文獻。這是石家莊市轄區內首次發現如此種類豐富、數量巨大、形式多樣的民間原始文書資料。可以說,是繼“邢臺縣北尚汪村”太行山文書檔案之后,又一個太行山文書檔案保存地的新發現,它填補了石家莊轄區內大宗鄉村民間文書的空白,是研究晚清以來太行山聚落社會歷史變遷的珍貴史料。
《井陘孫莊歷史文書》發現地——孫莊,具有復雜的歷史地理特性。它地處石家莊西部井陘縣太行山東麓,位于井陘北部盆地冶河岸邊,地形四面環山,東鄰獲鹿縣,北鄰平山縣,坐落于三縣交界之地,歷史上它曾先后隸屬三縣域分別管轄。1940年8月百團大戰前,它一直歸屬于井陘縣;1940年8月~1945年11月,歸屬建屏縣;1945年11月~1948年4月,劃歸獲鹿縣第二區;1948年5月后,再次回歸井陘縣第三區。解放戰爭時期在支前文書上加蓋的“獲鹿縣第二區孫莊村”印跡,以及抗美援朝時期文書上加蓋的“井陘縣”印跡,正是這種屬地變遷的歷史記錄和見證。
井陘孫莊還是著名的革命老區,《井陘孫莊歷史文書》中有著明顯的紅色革命老區印跡和大量紅色歷史文書珍藏。例如,大批支前檔案文書,集中反映了太行山區基層政權和人民群眾踴躍支援前線的真實狀況。這些文書記錄了孫莊村民,根據年齡、性別分別組成的“老頭隊”“小孩隊”“壯年隊”“婦女隊”等后勤編制。當年孫莊百姓們各盡所能,兒童站崗放哨,老頭磨面準備軍糧,婦女做軍鞋,青壯年組織了擔架隊、后勤隊、運輸隊隨軍出征,歷史文書為此保留了大量豐富翔實的具體情況。1948年5月中共華北局決定將延安干部子弟保育小學、原晉冀魯豫的邯鄲行知學校小學部、晉察冀邊區的光明小學合并,1948年7月1日新組建的“華北育才小學”在河北省井陘縣孫莊成立。目前位于孫莊村的華北育才小學舊址,已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井陘孫莊歷史文書》具有比較系統的時間連續性、內容完整性。從這批孫莊文書形成的時間跨度看,先后經歷的歷史時期比較長,文書體現著了井陘縣孫莊從晚清道光六年(1826年)至抗美援朝前后的歷史,堪稱“百年山村文書”,它是石家莊市轄區內目前發現的鄉村史料中最有連續性的一個村莊文書系列。這對于研究山村生產力狀態以及社會變遷,其史料價值和學術意義不可小覷。譬如,文書中支前運輸物資的種類非常詳細,有傷病員轉送,糧秣準備和運送,軍械彈藥及半成品運送,兵工器材、原料、銅鐵硝磺運送,電訊器材運送,軍用被服運送,醫藥器材運送,烈士靈柩轉送等事務。再如,支前隊伍的組織編制設置也十分具體精細和嚴密,支前隊伍按照部隊準軍事化編制,每支隊伍按照實際情況設隊長、副隊長、通信員、中隊長、小隊長,編排有序。村莊交通站直接由縣武裝部領導,交通站長兼任大隊部之第二副大隊長,可以參加大隊部會議;村中隊部由大隊部領導,也受交通站領導。支前隊伍編為“班”,畜力運輸隊不論牛驢騾馬,10頭編為1班,5班以上設2個分隊,分隊設干事1個;人力隊包括支前民兵擔架隊、運輸隊人員,10人為1班,5班以上編為2分隊;各種勤務隊,每隊不超過班者設干事1個,6班至10班者可編為2個分隊。組織井井有條、非常嚴密。
井陘孫莊是個古老山村,歷史悠久,已被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井陘孫莊歷史文書》的發現為我們提供了難得的太行山鄉村聚落個案,極大豐富了太行山鄉村聚落類型的社會史研究素材。支前文書不僅是記錄太行山區翻身農民踴躍支前出征的珍貴檔案,也是人民群眾用實際行動支持人民解放戰爭的歷史縮影和有力佐證,更是研究太行山鄉村聚落社會文化史的可貴稀缺史料,無疑具有社會學、歷史學研究的特殊意義和典型價值。例如,其中的《村民組織現狀統計表》《地主富農中農報表》《孫莊村民兵成分登記冊》,是了解新中國建立前后小山村鄉土民眾實際政治狀況和階級狀況的重要數據分析依據。其中的光緒至民國的《元亨泰賬本》《元亨泰藥流水賬》《全和永果子賬》《范桂芬賬目冊》《聰義永記袖珍賬本》等,則是了解分析小山村小生產者個體生意經營實際狀況的第一手原始資料。其中的《焦明寶記抄字日讀本》《生意經(清末刻本)》《清真雅正(道光二十二年新鐫)》、《貿學須知刻本(光緒癸巳年》,以及民國版的《高寶華美術練習冊》《高金栓手抄課本算學》《范桂盒作文本》《高艮祥算術第七冊》《范桂盒練習本》《高大黑手抄必須雜字》《高艮祥手抄作文本》《高經栓手抄國文》《高金栓手抄修身科》《高畏狗藏必須雜字刻本》《手抄課本》《國民速成淺近易學函稿》等大量教科書學習資料,則是了解分析鄉村教學內容、教材用書、教育方式、教育狀態的重要依據。其中登記孫莊村民兵的各種《底簿》《統計底薄》《支前名冊》《后勤隊運輸隊冊》《小孩隊花名冊》《運輸隊名冊》《后勤隊運輸隊冊》《支前運輸隊底冊》《擔架隊名冊》《壯年冊》《自衛隊統計》《參軍統計表》等,則構成了孫莊村在革命年代踴躍支前的真實名單和可靠數據,在此基礎上可以針對任何單項數據展開系列量化研究。以往在一些百姓支前研究中,我們看到的多數論述一般都是籠統的定性結論,而缺乏定量研究的數據支持,所以某些結論只能是歸納性的模糊認識,既不精確,也不全面。譬如,過去常說在廣大農民群眾中通過開展識字運動,大大提高了群眾的文化水平,對農村掃盲工作成效普遍都是比較籠統說法,識字率到底提高了多少?那么孫莊村到底識字率是什么狀況?通過上述文書檔案記錄的識字率統計研究,取得了識字若干個至若干個的平均值,就可以獲得一些具體、準確的識字率。總之,如果對孫莊村支前某項內容通過一些量化分析研究,定能推導出來的一些邏輯嚴密性的精確結論,做出一些創新性的研究成果。特別是像《功過登記表》《收出鞋底賬》《私存彈藥詳細調查統記表》《孫莊村稼俱冊(捐獻)》《新農會稼俱冊(捐獻)》《抗美援朝捐獻物資統計表》等具有實際數額的檔案,作為解放戰爭時期的珍貴原始文獻,既可以展開統計對比研究,也可以用作數據分析的極其珍貴的研究樣本,這些付出了物質性價值的數據,既真實體現著全村男女老少踴躍支前的光榮奉獻,也充分展示了人民群眾在戰爭中的偉大作用。
由于歷經歲月滄桑,井陘孫村歷史文書中部分原件都損毀嚴重,亟待修復、整理,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無疑是一種功德無量的行為,對傳承太行山區的村落歷史文化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政府部門和研究機構應抓緊行動,對民間鄉土社會的這批井陘孫莊村歷史遺存文書,適當予以投入,盡快展開搶救、征集、整理和出版。我們期待著它能夠早日與廣大地方史志愛好者、研究者見面。
(作者系河北傳媒學院傳媒與藝術研究所教授)
責任編輯:王玉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