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小夢
青春期是每一位學生成長的必經階段,隨著身心的迅速生長發育,學生多少都會有表現自我或行為過激的舉動。面對學生的“叛逆期”,多數家長采取“不干預”“尊重”“順其自然”等策略,讓學生獨自面對個人的成長煩惱,因此學生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抑郁、焦慮等心理問題,這最終會影響到學生日后的成長發展和個人幸福。有鑒于此,家長不能一味“等待”,而應當采取積極主動的策略,做一名學生信賴的、合格的“新式”家長,同學生共同解決成長煩惱。
準確識別,有的放矢。青春期是學生向成人轉化的重要階段,學生在這一時期的行為在時間與空間、強度和寬度上具有復雜多變的特點,加之青春期學生與父母溝通變少,因此,家長有必要儲備必要的心理學知識,以準確識別學生的青春期特點,如此才能有的放矢。例如,家長必須要了解青春期學生可能出現哪些“正常”與“不正常”行為,對于諸如叛逆、波段性厭學態度、容易沖動、注重外在形象、與父母交流變少等“正常現象”,家長應當做到適度“忍耐”,接納、認同學生的想法與自我認知,同時在必要時,為學生劃定行為邊界,以引導學生順利、平穩地度過青春期;對于諸如學業急劇下滑,品行問題,長期焦慮、憤怒、悲傷等情緒化問題,過度沉迷網絡,吸煙酗酒,從事危險行為等“不正常”現象,家長應當積極預防、主動干預,尋找問題的根源,必要時應尋求專業心理專家的幫助,給學生以明確且適合的建議和發展方向,進而幫助學生脫離“泥沼”。
主動擔當,共生共長。青春期問題不僅關涉學生的個人成長,更影響著整個家庭的幸福。作為學生成長之路上的引路人,家長應當摒棄“放任自流”及“嚴格管教”等過于極端的教育方法,并主動積極應對,掌握行動策略分寸。具體而言,一是家長要拋卻焦慮,對自己和學生抱有信心,相信學生在自己的細心陪伴下能夠平穩過度;二是家長要為學生提供穩定和諧的家庭環境,通過“非暴力溝通”發展牢固親子關系;三是家長應當鼓勵學生,讓學生以一種積極的心態探索世界,克服困難;四是家長要以“溫柔而堅定”的方式為學生建立規則,以使規則建立在協商一致、合情合理的基礎之上,以保證規則的有效性,發揮規則的激勵作用。如此一來,青春期就不僅是學生成長成人的人生黃金階段,更是家庭共克難關、加深親情羈絆的契機。在學生青春期,用愛與鼓勵陪伴學生成長,家長最終也會收獲更多的育人智慧。
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青春,都會有各式各樣的煩惱,青春的意義在于成長,希望家長都注重學生的青春期,與學生共同體驗青春之痛和成長的快樂。
(作者單位:河北省教育科學研究院)
教育實踐與研究·中學課程版2023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