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敏
摘 要:幼兒德育是道德教育的起始階段,是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對幼兒實施的品德教育,幼兒德育品質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內容。《幼兒園工作規程》明確指出,在幼兒園教育的過程中要充分貫徹國家的基本教育方針,將教育和保育進行有效結合,充分遵循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和特點,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實現德育目標。而幼兒的德育品質培養基于幼兒園的教育息息相關,也與家庭環境密切相連,家庭為幼兒德育培養提供了重要的環境支持,同時幼兒的德育培養與幼兒在日常家庭活動中的習慣緊密結合,要想培養幼兒良好的德育品質就需要將幼兒園和家庭進行有效配合,雙管齊下,構建幼兒家園通過家園合作構建幼兒德育品質培育模式。本文基于幼兒德育培養的重要性進行分析,總結家園合作幼兒德育品質教育模式的實施理論,探索家園合作背景下的幼兒德育品質教育模式構建策略,希望能夠從理論和實踐層面為幼兒德育品質培養提供指導和借鑒。
關鍵詞:幼兒;德育品質;家園合作;教育模式
【中圖分類號】G611?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07-0004-03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通過研究表明,幼兒園的教育不是幼兒園單獨勝任的,也不是家庭單方面實施的,需要通過家園合作才能夠充分發揮教育的功效。幼兒德育品質培養作為幼兒園教育的重要工作,在其發展的過程中仍然沒有有效發揮家庭和幼兒園教育的雙重作用,尤其是在兩者合作方面仍存在著眾多不足,嚴重影響了幼兒德育品質的培養水平,影響到幼兒身心健康成長狀態。因此,結合幼兒德育品質培養的重要性,探索家園合作構建幼兒德育品質教育模式的相關理論,研究家園合作幼兒德育品質教育模式,將使幼兒德育品質培養水平更上一層新臺階,對全面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為社會為國家培養出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1.幼兒德育品質培養的重要性分析
(1)注重幼兒德育培養是踐行國家教育方針政策的基本體現
國家現行的幼兒園教育基本方針政策、《幼兒園工作規程》以及《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中均明確指出,在幼兒園教育工作實施過程中要堅持立德樹人,將幼兒園的德育培養放在重要地位,融入幼兒一日生活及保教工作全過程,并在相關政策中針對幼兒德育提出了政策目標和具體要求,旨在通過這些方針政策的指導,使幼兒德育工作培養能夠朝著既定目標不斷實現,同時保障幼兒德育能夠得到切實可行的實施。
(2)培養幼兒德育品質符合幼兒身心成長基本規律
在人類文明不斷進步,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國家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目標不斷提高,這就要求教師所培養出的人才能夠更有效地滿足社會與國家的發展要求。而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其最基本目標就是通過素質教育實現人才的綜合素質全面發展,而在綜合素質中德育作為人的基本素養占據著重要地位。幼兒階段是幼兒生活習慣及德育品質養成的關鍵階段,家庭是幼兒生活的第一環境,幼兒園是幼兒學習的第二環境,幼兒的眾多生活習慣和德育品質均來源幼兒的生活經歷,因此注重從幼兒生活的家庭和幼兒園兩大環境中培養幼兒的德育品質,將有利于幼兒獲得良好的受教育素材,促進幼兒德育水平得到提高。同時幼兒階段是幼兒心性逐漸成熟、習慣養成和個性品質發展的關鍵階段,在此階段注重從幼兒的身心特點出發,將德育工作融入幼兒生活與學習的各個環節,使幼兒在一日活動中都能夠受到德育的熏陶,將為幼兒后期良好的德育水平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注重抓住幼兒階段的關鍵時期對幼兒進行德育品質培養,既是新時代人才培養的基本要求,同時又符合幼兒身心成長的基本規律,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是幼兒園教育教學工作的基本要求。
2.家園合作幼兒德育品質教育模式構建理論支撐
(1)家園合作理論
在教育理論的研究過程中,家園合作一直是研究的熱門話題,在國外的相關理論中,對家園合作的探索主要與教育干預、學生家長積極參與、家校之間的關系等相關詞匯密切相連,艾普斯坦在研究家園合作理論時著重從家庭、幼兒園、社區三者之間進行分析,認為對兒童的培養需要基于學校、家庭和社區的共同配合,各自承擔著自己的義務,才能夠為健全兒童人格發揮作用。我國學者在研究家園合作的過程中,將重要主體凸顯在學校和家庭兩者之間,認為學校和家庭在開展教育時是一種均等的互動關系,家庭和學校是對兒童影響最多的、也是以兒童成長與發展過程中的兩大教育專門機構。而家園合作是建立在家庭和幼兒園的互動基礎之上,是兩者之間共同配合共同努力,從不同層面對幼兒成長與發展發揮教育作用,而且能在幼兒成長發展與接受教育的過程中兩者為相輔相成、互補共生的關系。
(2)社會學習理論
班杜拉通過對人的行為以及調節能力進行研究后,基于環境對人及行為的影響提出了社會學習理論,他認為人在成長與發展的過程中其自我效能受潛在環境的影響較大,在人的行為影響環境的過程中,相應環境又會對行為產生作用和影響,而在社會環境中成員之間會通過相互影響形成不同的反應,這是我們共同生活的社會環境所存在的顯著特點。家庭是社會環境的最小單位,在這一環境中,其父母的一言一行會對幼兒的成長與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而幼兒在成長與發展的過程中,其行為也會影響家庭環境發生變化。因此,認為幼兒在成長與發展的過程中其個體的行為與家庭環境會相互影響。除此之外,幼兒成長與發展的園所也與家庭環境一樣對與其與幼兒行為之間產生交互作用。幼兒園和家庭作為影響幼兒行為的兩大環境主體,需要構建良好的互動機制,使兩大環境能夠充分發揮合力,共同為幼兒的行為養成發揮積極作用。
(3)關鍵期理論
關鍵期理論認為人在成長與發展的過程中會經歷漫長的過程,然而在不同的過程人的心理和身體發展水平存在著顯著的差異,同時發展速度也有著顯著的變化,幼兒作為人成長與發展過程中的特殊時期,對知識和技能具有良好的接收能力,在該階段對幼兒進行德育培養可以使幼兒在輕松接受相關德育知識的過程中,培養出幼兒同等的德育能力,如果錯過該時期不能滿足幼兒這一關鍵時期的教育和培養,在錯過關鍵期后進行相應的教育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能力,而且也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心理學家將這一時期稱之為關鍵期。而德育品質的培養就是要抓住幼兒時期這一關鍵期,發揮各項有利條件使幼兒的德育品質得以形成。
3.家園合作幼兒德育品質教育模式構建策略
(1)家園合作拓寬幼兒德育品質培養學習領域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德育品質培養需要發揮幼兒園、社區、家庭三者的共同作用,使三者協調一致,促進幼兒在幼兒園、家庭及社會活動中養成良好的品質。幼兒園環境是幼兒成長發展與學習的主要環境,同時相應環境中的文化也充分體現出了幼兒園的辦園特色和現代化教育理念,通過幼兒園環境能夠使幼兒在身心健康成長方面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教師在發揮幼兒園這一主體作用進行幼兒德育品質培養時,應在“以幼兒為本、立德樹人”理念滲透下,積極構建符合園所特色和本園幼兒發展水平的德育環境,注重從環境方面提升幼兒的感知能力,增強幼兒與園所環境的適應性,使幼兒能夠積極融入幼兒園教育環境中。同時,再以幼兒園為主體構建幼兒培育品質培養基本環境時,應注重拓寬德育的活動領域,將德育延伸到家庭環境中,在家園合作的過程中為幼兒提供更豐富的學習情景。同時也要注重與家庭進行溝通,提高家長對幼兒德育品質培養的認知能力,喚起家長的主人公意識,積極引導家長通過親子活動融入幼兒德育品質培養的教育過程中,充分發揮幼兒園在幼兒德育培養過程中的引領、示范以及指導作用。最后,社會環境作為幼兒德育培養的影響環境之一,在家園合作的過程中也應注重將幼兒德育品質培養向社會環境輻射,引導幼兒借助社會公共資源進行道德品質的塑造,使幼兒在日常行為和社會活動中能夠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在深入社會環境感同身受的過程中提升幼兒的德育水平。例如,在培養幼兒珍惜勞動成果、節約糧食的良好品質時,教師可在班級組織開展語言領域----古詩《憫農》教育游戲活動,在每日餐前引導幼兒吟誦《憫農》這首古詩,向家長推薦愛惜糧食方面的親子閱讀圖畫書,指導家長積極開展家庭親子閱讀,幫助幼兒理解糧食的來之不易,感受農民伯伯種植的辛苦,培養幼兒的節約糧食良好品德。而在家園合作背景下進行幼兒德育品質教育模式構建式,應通過家庭和社會的融入使德育內容得到擴展,應將幼兒園的德育內容進一步延伸至家庭和社會活動。首先,引導幼兒家長在家庭教育過程中注重將這一品德教育在家庭飲食環節中進行傳遞,并指導家長通過自身的實踐和行為引領,使幼兒從小樹立節約糧食的品質。其次,在指導幼兒參與社會活動的過程中可引導幼兒實地參觀農民伯伯種植的過程,或者引導幼兒參與到簡單的田間勞作活動,使幼兒在汗水中感受到勞作的不易,進而使珍愛勞動節約糧食的品質深入幼兒心靈。
(2)家園共育制定適宜幼兒德育品質培養的目標
在家園合作背景下進行幼兒德育品質培養應結合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制定出適宜幼兒的德育品質培養目標,通過科學的目標制定可以幫助幼兒教師和幼兒家長將目標轉化為可行性過程,使幼兒德育品質培養教育能夠落到實處。在幼兒德育品質培養目標方面要充分結合幼兒的年齡發展特點和實際生活環境進行針對性的制定,面對不同的幼兒在生活實踐中應充分體現出對幼兒的尊重,展現出幼兒的個體化差異,使相應的德育目標滿足幼兒的學習和發展需要。同時,在家園合作背景下為幼兒進行德育品質目標制定時,還應從幼兒家長層面進行德育目標的細化,幫助幼兒家長理清幼兒德育品質培養的基本思路,結合不同年齡階段幼兒的相應特點向幼兒家長傳授德育品質培養的經驗,使幼兒德育培養目標能夠從家庭和幼兒園兩方面環境中得到同步體現,使家庭和幼兒園在德育培養工作開展過程中能夠協同實施。
(3)家園合作構建幼兒德育品質培養的內容、方法和渠道
在家園合作背景下開展幼兒德育品質培養的過程中,要充分結合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從德育品質培養的內容方法及渠道方面進行科學構建。首先,在培訓內容方面,幼兒園要發揮出自身的主體引導作用,與幼兒家長進行深入溝通和交流,結合幼兒德育品質培養開展專題報告會,引導家長掌握德育品質培養的專業知識和基本內容,將德育品質培養的專業知識向幼兒家長普及,同時指導家長采納德育品質培養的有效方法,幫助家長形成正確的德育觀念,增強家長開展家庭教育的意識,使家長能夠與幼兒園教師有效配合,提高幼兒德育品質培養水平。其次,應通過家長會、家長沙龍、家長委員、親子活動、結合幼兒德育品質培養的基本目標和實際情況制定可行性的培養方案,由幼兒教師和幼兒家長通過共同研究探討制定出培養方案和可行性策略,使幼兒的德育品質培養能夠在能夠在幼兒園家庭環境以及社會環境下全面實施,并對幼兒德育培養結果進行不斷總結,在不斷推敲研究的過程中使家園合作背景下的幼兒德育培養水平得到發展和進步。
總之,幼兒德育品質培養是踐行國家教育方針政策的基本體現,同時也是幼兒時期符合幼兒身心成長基本規律的重要教育內容,本文基于家園合作理論社會學習理論以及關鍵期理論進行總結分析,探索出了家園合作背景下幼兒德育品質培養模式的構建策略,認為首先要通過家園合作不斷拓寬幼兒德育品質培養的領域,使幼兒德育品質培養能夠在幼兒園家庭以及社會環境中得到全面實施,其次要通過家園合作制定出適宜幼兒道德品質培養的基本目標,體現出幼兒身心發展的基本特點,最后應通過家園合作構建適宜幼兒的德育品質培養內容、方法和渠道,使家庭和幼兒園形成合力,共同促進幼兒德育品質水平的進步與發展。
參考文獻
[1]馮江英,王建虎.幼兒園家庭教育在線指導:內涵意蘊、價值重構與發展轉向[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3(01).
[2]尹玲玲,阮文芳.探索生態文明教育,助力幼兒快樂成長——安徽省長豐縣直屬機關幼兒園生態文明教育紀實[J].環境教育,2022(11).
[3]南瑞琪.互聯網時代農村幼兒園家園共育的新模式探索[J].農家參謀,2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