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佳 張浩 王婷婷



摘要:“雙碳”目標下,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推動能源綠色低碳發展,打造綠色供應鏈,已成為能源國企發揮使命擔當的重要責任,更是國企電商化履約的全新探索。為進一步深化能源國企綠色供應鏈體系,可依托PDCA循環,構建包含計劃、執行、診斷、處理四大交易時期在內的能源國企綠色供應鏈體系深化策略,并通過量化采購指標、可視化評價標準、多元評價機制、科學獎懲措施,促進供應鏈體系深化策略落地,形成能源國企綠色數智供應鏈建設合力。
關鍵詞:“雙碳”目標;能源國企;低碳轉型;綠色供應鏈;PDCA
隨著綠色低碳經濟成為共識,實現能源綠色轉型勢在必行。為此,國家提出“雙碳” 目標,強調要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基于“雙碳” 目標政策要求,發揮能源國企帶頭作用,率先實現綠色低碳轉型,已成為能源轉型戰略中重要的一環,[1]深化綠色供應鏈體系更成為能源國企綠色轉型的重要環節。諸多學者均開展綠色供應鏈相關研究,提出應通過構建供應鏈績效體系[2]、剖析綠色供應鏈內涵、[3]搭建綠色采購體系[4]等多種方式促進綠色供應鏈搭建。另有部分學者認為,綠色供應商是綠色供應鏈的實施主體[5],需要對供應商的研發、設計、生產行為進行規定。[6]此外,物資綠色度也被納入綠色供應鏈衡量標準中。[7]
本文基于PDCA全周期質量管理理念,從采購計劃到交易執行,再到履約評價的全周期交易環節構建綠色標準,輔以清晰的獎懲機制,以期推動能源國企深化綠色供應鏈體系,實現綠色低碳轉型。
一、PDCA循環對能源國企深化綠色供應鏈體系的可行性
作為全面質量管理的重要手段,PDCA循環被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的質量管理中。能源國企綠色供應鏈體系涉及諸多交易主體和交易環節,可借助PDCA循環對全鏈綠色交易行為進行管理和改進。
(一)能源國企深化綠色供應鏈體系的必要性
深化綠色供應鏈搭建可有效支撐企業內部綠色數智供應鏈搭建,提升核心競爭力,進而發揮資源整合優勢,推進產業鏈上的能源企業綠色轉型。此外,深化能源國企綠色供應鏈體系可有效增加綠色產品占比,實現節能減排,推動國家“雙碳” 目標落實。
(二)PDCA循環內涵
PDCA循環包含計劃(plan)、執行(do)、診斷(check)和處理(act)四個階段,通過分析現狀、制訂計劃,出具方案、具體執行,效果檢查、問題總結、及時處理的循環過程提升工程項目、企業經營等諸多領域的質量水平。
(三)PDCA對能源國企深化綠色供應鏈體系的可行性
能源國企綠色供應鏈可分為綠色采購計劃制訂、綠色采購活動、綠色成效評價、下一次交易前針對前期遺留問題的處理,剛好對應PDCA循環管理過程。因此,PDCA循環對能源國企綠色供應鏈體系深化具有重要價值。首先,在采購前即計劃階段,采購商需對當前核心交易需求進行分析,制訂合理的采購計劃;其次,在交易執行階段需建立一套完善的評價標準,對全域主體交易行為進行明確規定;再次,在交易結束后的診斷階段還需對主體交易行為進行考核評定;最后,基于對交易主體綠色度水平的考核評定,總結其薄弱項,在下一次交易開展前指導其改進。
二、基于PDCA循環的能源國企深化綠色供應鏈體系策略模型
(一)能源國企綠色供應鏈影響因素
縱觀能源國企綠色供應鏈全流程可發現,關鍵影響因素主要包含采購產品(通常以能源設備物資為主);作為交易載體的交易平臺的綠色管理制度、交易雙方采購履約行為(詳見圖1)。
(二)基于PDCA循環的能源國企深化綠色供應鏈體系策略模型
計劃期:作為全鏈交易的源頭,應構建明確的綠色采購參考指數,指導采購商采購工作,幫助他們自查當前采購行為、規劃未來采購計劃。
執行期:針對供應商、平臺公司、采購商實際交易行為,構建可視化評估體系,對應每類主體對供應鏈綠色度的影響因素,構建明確標準,指導各主體嚴格按照標準開展交易活動。
診斷期:對照綠色交易評估體系,對交易主體開展綠色度評級劃分,并通過多元評價機制,對全域主體的綠色度進行把握。
處理期:基于主體的綠色等級,通過科學獎懲等手段對綠色交易主體進行激勵,對綠色度欠缺主體,針對其薄弱項,責令在進入下一次交易前有效整改。
三、PDCA循環下能源國企深化綠色供應鏈體系策略實踐
(一)計劃期:構建以能源設備物資為主的產品綠色采購標準
能源國企的產品交易主要以能源設備物資為主,為從交易計劃制訂期就對綠色度進行嚴格規范,可從數量、質量、價格三大指數出發構建量化計算公式?;诖耍蛇M一步指導采購商規劃采購時機、制訂采購計劃,從源頭提升交易綠色度(詳見表1)。
(二)執行期:搭建全域全鏈條綠色交易評價標準
為確保能有一套切實可行的規范全域交易行為的標準體系,本文從三大交易主體出發,針對每一主體設定影響其交易行為綠色度的指標和具體權重(詳見表2、表3、表4)。
(三)診斷期:形成綠色等級自評+交叉評價的多元評價機制
基于供應商、平臺公司、采購商綠色度的評價標準,還需進一步明確其綠色度等級和落地化評價方法。
綠色等級評定:根據綠色度評價表的最終得分,本文將綠色度劃分為四個等級,分別是:小于60分,為非綠色;在60—75分區間內(不含75分),為淺綠色;在75—90分區間內(不含90分),為深綠色;大于等于90分,為墨綠色。
交叉評價機制:根據三大交易主體服務和受監管對象,可為每類主體針對性劃分評價主體。其中,供應商由平臺和采購商評定;平臺由企業交易主管部門評定;采購商由平臺評定。
(四)處理期:采用綠色交易行為改進多元科學獎懲措施
為充分調動各主體對綠色度的追求,確保在下一輪交易時實現綠色度的顯著提升,可對積極響應綠色交易的主體給予激勵,對綠色度欠缺主體進行懲處,具體包括:
對墨綠主體:對墨綠供應商,對其上架商品優先展示,并優先匹配采購商;對墨綠平臺,通過發布報道、給予榮譽稱號的方式加以宣傳;對墨綠采購商,提供優先發貨、免費安裝、延長售后等全套優惠。
對深綠主體:對深綠供應商,對其上架商品的排位順序先于淺綠供應商;對深綠平臺,就其單項突出綠色行為給予榮譽稱號;對深綠采購商,給予免費安裝、延長售后在內的部分優惠。
對淺綠主體:對淺綠供應商,對其非綠色商品予以下架,并責令限期整改;對淺綠平臺,責令限期整改,超過期限將進行通報批評;對淺綠采購商,取消全部優惠機制。
對非綠主體:對非綠供應商,責令退出平臺;對于非綠平臺,責令退出交易體系;對非綠采購商,拉入平臺黑名單,禁止其發布采購需求和購買產品。
四、結束語
“雙碳” 目標下實現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已成為全域交易主體的共同追求。本文以能源國企深化綠色供應鏈體系為著力點,針對供應商、平臺公司、采購商在內的全域交易主體,借助PDCA循環,從四大交易時期出發,通過構建綠色產品采購標準、可視化綠色行為標準、多元評價和科學獎懲機制,構建能源國企深化綠色供應鏈體系的循環改進機制,以有效推動能源轉型,助力能源國企綠色數智供應鏈搭建。
參考文獻:
[1] 徐建兵,王輝,潘仙友,李琦芬.面向能源互聯網的電力企業轉型問題識別及策略研究[J].上海節能,2021,(11):1204-1208.
[2] 許敏.綠色閉環供應鏈的績效評價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22.
[3] 劉堯飛,沈杰.雙循環格局下的供應鏈價值鏈綠色化轉型研究[J].青海社會科學,2020,(6):47-53.
[4] 劉旸.綠色供應鏈視角下的綠色采購體系評價方法[J].質量與認證,2021,(10):52-54.
[5] 徐豐偉,丁昱丹,張震芳.政府調控下綠色消費與綠色供應鏈實施的演化博弈分析[J].生態經濟,2020,36(11):60-65+117.
[6] 孫萌,陳金猛,汪貝.“雙碳”目標下綠色供應商評估方法研究[J].招標采購管理,2022,(6):41-43.
[7] 張化冰.3060目標下電力行業設備物資綠色智慧供應鏈建設[J].電力設備管理,2021,(6):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