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效斌
摘 要:幼兒園勞動教育現狀不容樂觀,必須引起家庭、學校和社會的重視,具體表現為:家庭方面缺乏鍛煉,幼兒園方面缺乏引導,社會方面缺乏平臺。因此,研究者認為學前教育要重視勞動文化的傳承,重視勞動課程的編排,重視勞動實踐的落實,充分利用各種資源,激活幼兒勞動意識。同時,巧妙運用各種方法,設置勞動教育課程,有效滲透勞動教育因子。這樣,才能從小培養幼兒良好勞動品質,掌握基本勞動技能,滋養勞動情懷,促其成為全面成長的一代新人。
關鍵詞:勞動教育;勞動意識;實踐鍛煉;文化傳承
【中圖分類號】G610?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07-0007-03
勞動是創造一切的根本,也是建立一切的基礎。鑒于社會的飛速發展,家庭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在學前教育中,勞動教育無法有效落地。因此,部分幼兒既不會勞動,也不想勞動;既不愛勞動,又不尊重勞動的成果。面對這種不甚理想的勞動現狀,筆者進行了實地調查和分析,主要原因為:幼兒在家庭方面缺乏鍛煉的機會;在幼兒園方面缺乏正確的引導;在社會方面缺乏實踐的平臺,所以幼兒勞動教育落實不到位,影響幼兒對勞動意義的理解和實踐。鑒于此,教師要充分利用生活中豐富的勞動資源,激活幼兒勞動意識;重視勞動文化的傳承,培養幼兒良好勞動品質;重視勞動課程體系建構,培養幼兒良好勞動習慣。
同時,在幼兒園生活化勞動課程建構與實施的過程中,無論是家庭中的監護人,還是幼兒園教師,抑或者社會各方力量,都要重視對幼兒生活化勞動課程資源的搜集與甄選,重視生活化勞動課程的設置和編排,重視生活化勞動課程實施平臺的搭建,這樣才能有效滲透勞動教育,使幼兒形成正確的勞動意識、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最終提高勞動能力。比如,在一日活動中通過服務自我、服務班級項目的實踐,如餐前準備、餐后擦拭、如廁、穿衣、疊被、整理等,養成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衛生習慣;在室內外游戲活動中滲透,通過區角創設、角色扮演、自主游戲激發幼兒勞動興趣,引導幼兒根據自身生活體驗重構勞動經驗;在家庭教育中滲透,重視家務勞動的價值,鞏固并培養幼兒勞動習慣。
1.正確面對現實,分析勞動教育現狀
(1)家庭方面缺乏鍛煉機會
很多時候,部分家長都忽略了幼兒的勞動教育,只注重培養幼兒的智力,這不利于幼兒的終身發展。家庭本應該是幼兒接受勞動教育“啟蒙”的場所,但鑒于當下實際情況,家庭反而成了幼兒“不會”勞動的根源。幼兒的父輩們擔心孩子做不好或者不會做而果斷按下“暫停鍵”,從而阻礙了幼兒勞動意識的萌芽;祖輩們因為對孫輩的過度溺愛,從而讓幼兒失去了勞動機會。由此,幼兒不僅是缺乏鍛煉的機會,更缺乏主動勞動的意識,勞動習慣自然不甚理想,從而影響了幼兒勞動品質的培育。
(2)幼兒園方面缺乏正向引導
除了家庭之外,幼兒園應該是對幼兒進行勞動教育的重要“陣地”。因為勞動教育一直是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內容,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也是我國教育方針的組成部分。然而根據幼兒園教育現狀的調查發現,智育教育還是處于“主導”地位,勞動課程的缺位以及勞動機會的不足,使幼兒參與勞動的意識更加淡薄。部分教師認為幼兒能多認字、會做題、能歌善舞即可,至于會不會整理床鋪、是否積極主動參加實踐活動等則是無關緊要的事情,可以做也可以不做。因此,幼兒處于“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的尷尬境地,勞動教育也就形同虛設,影響了幼兒的全面發展。
(3)社會方面缺乏實踐平臺
家庭和幼兒園之所以在幼兒勞動教育方面存在諸多問題,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社會結構發生了變化。城鎮化建設的發展,使之前每天和“勞動”打交道的農村孩子因為學習和生活環境的變化而遠離了“勞動”,而縣城的孩子也由于各種客觀因素的影響而失去了勞動鍛煉的平臺。在學前教育中,如果對幼兒的勞動教育只是僅僅靠掃掃地、擦擦桌子和倒垃圾進行的話,那么將很難使這一代孩子真正理解“勞動”的意義。因此,幼兒對“勞動”概念的學習和理解,不能只停留在教材中、宣傳片里或者視頻資料中,而應該深入豐富的生活實踐中。這樣,就需要社會方面為幼兒的勞動教育提供豐富的實踐平臺,才能讓幼兒勞動教育真正落地生根。
2.創新勞動教育形式,激活幼兒勞動意識
(1)重視勞動文化的傳承,塑造幼兒勞動品質
不可否認,我國勞動文化源遠流長,其中包括農活的技巧、農具的分類以及農事活動的過程等文化資源浩如煙海。然而實際情況并非所有的文化資源都能隨意“拿來一用”,都能作為幼兒勞動教育的理論基礎。這需要一線幼兒教師和家庭監護人用心甄選,選出有價值的優秀因子,進行重組后“為我所用”。這樣,引領幼兒通過對這些優質勞動文化資源的了解來理解“勞動”的淵源,理解“勞動”的意義,從而滋生勞動情懷。比如,引導幼兒理解自己穿衣、吃飯、疊被子是基本的勞動技能;根據節氣變化進行農事活動是遵循自然規律的表現;至于每天晨起灑掃庭院、打掃屋子則是勤儉持家的良好家風的最佳體現。這些勞動文化優秀因子,都是幼兒在傳承勞動文化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鈣質。重視勞動文化的傳承,需要教師和家長通力合作,共同教導幼兒,塑造幼兒優良的勞動品質,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
(2)重視勞動課程的編排,開辟幼兒勞動教育途徑
除了勞動文化的傳承,幼兒園勞動課程的編排也是激活幼兒勞動意識的重要途徑。幼兒園勞動課程的設置要有利于幼兒具體操作,有利于家長和教師進行指導。比如,教師不妨將每天就餐前的餐具擺放、就餐后的收拾碗筷、午休后的穿衣或整理床鋪等常規要求設置為勞動課程內容。這樣,幼兒園勞動教育園本課程就會呈現出多元化的態勢,教師可以借助課程中的生活化實踐體驗和游戲活動引導幼兒進行深度的、創造性學習,引領幼兒通過真實體驗來理解“勞動”的意義,進而養成良好勞動品質,有利于幼兒的全面成長。
(3)重視勞動實踐的落實,升華幼兒勞動教育意義
幼兒勞動教育形式方面的開放、新穎和靈活固然不容忽視,但是勞動教育至關重要的還是要深入實踐,將理念上的勞動意識落實到真正的實勞動踐中去。比如,幼兒園可以依托勞動教育課程內容組織幼兒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和社區義務勞動;家長可以利用周末或假期帶幼兒去郊外種樹,去地頭拔草,或者主動參與一些社會公益性勞動,這也是對幼兒進行勞動教育最好的平臺。因此,在開展勞動教育的過程中,再多的言語指導都不如帶他們親自去體驗,只有在生活中親自參與了勞動過程,收獲了勞動經驗,才是對幼兒進行勞動教育最好的證明。
3.巧妙建構勞動課程體系,有效滲透勞動教育因子
(1)依托課堂教學,樹立勞動意識
對于幼兒園生活化勞動課程的建構和實施,只有立足于幼兒熟悉的生活場景、勞動場面和勞動體驗,才能通過理論方面的引領在幼兒心中種下“勞動”的種子,為培養幼兒良好勞動習慣奠定基礎。雖說對幼兒實施勞動教育需要在真實的參與中才能得以印證,但是依托課堂進行的勞動教育意識的滲透依然不可或缺。教師只有通過一些新穎、靈活、開放的形式進行引導,幼兒的勞動意識才會為之洞開,勞動文化才會得到傳承,自然也會助力勞動價值觀的正確走向。對于幼兒園生活化勞動課程體系的建構,其中諸多勞動教育內容,不是單一的理論性指導,而是情境性、生活化勞動知識的巧妙滲透。比如,可以把文縣本地的一些農事文化優秀資源制作成微課,雖然只有短短的三到五分鐘,但是足以在幼兒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足以讓他們對“勞動”產生別樣的情感。又如,“種麥、麥收、打麥場”等有關農事活動的微課和“剪紙、織毯和絲巾”等民俗文化資源都足以在幼兒心中掀起一波浪潮,助力勞動的精髓深入人心。
(2)依托游戲活動,激發勞動興趣
對于幼兒園生活化勞動課程的建構和實施,除了立足于課堂教學之外,還要立足于幼兒熟悉而喜歡的游戲活動,這樣才能激發幼兒的勞動興趣,掌握基本的勞動技能。幼兒園在開發勞動課程時,要密切聯系實際生活,聯系幼兒的認知需求,搜集相關游戲活動資源,將勞動教育因子融合其中,引領幼兒在參與游戲活動的同時受到勞動教育的影響。比如,幼兒最熟悉的“過家家”表演性游戲:在活動中,“媽媽”要切菜、做飯、收拾屋子、哄娃娃睡覺、送娃娃上學并去上班等,“爸爸”則不僅要上班,還要承擔家庭中的一些重體力活動等。通過不同角色的扮演,間接地引領幼兒體會到每個人的責任分工,并從中體會到勞動的不容易,潛移默化中激發幼兒的勞動興趣,培養良好勞動品質。
(3)依托家庭教育,培養勞動能力
幼兒園生活化勞動課程的建構和實施,除了依托課堂教學和游戲活動之外,家庭教育也不可或缺。當下,重視對幼兒勞動教育,尤其是依托家庭方面對幼兒實施勞動教育策略,不僅可以培養幼兒良好的勞動習慣,還可以增強幼兒的體魄,促進幼兒的智力發展,提高幼兒的道德素養和審美能力。雖說幼兒接受教育主要在幼兒園進行,同時,幼兒在幼兒園生活學習的時間也比較長,但是在勞動教育中,幼兒的第一任“老師”還是自己的父母親或者祖輩親人。在家庭生活這個圈子里,幼兒周圍親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影響著他們對“勞動”意義的了解,影響著幼兒對勞動價值的正確走向,并指導幼兒主動進行勞動實踐。
(4)依托研學活動,印證勞動教育
在生活化勞動課程的建構和實施過程中,盡管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滲透了勞動文化理念,家長在前期也做了大量勞動意識激活工作,但仍然需要依托一些實踐活動來檢驗理論教育成果;盡管通過游戲活動的融合,幼兒也進一步了解了勞動的意義,但是仍然有部分幼兒不知道“勞動”為何物,不知道為什么要進行勞動。因此,家長和幼兒園有必要在保證幼兒安全的前提下組織一次意義深遠的研學活動,旨在進一步輔助幼兒深入了解“勞動”的意義和價值。在研學之前,家長和教師可以搜集相關資料,先在室內通過圖片和視頻引導幼兒初步了解一些勞動工具的作用,然后在研學過程中,指導幼兒認識部分有特色的農具,比如,農村春耕時用來播種的“耬”,秋收時用來脫麥子用的“碌碡”,牲畜助力耕地用的“犁”等研學活動,不僅促進幼兒深入了解了勞動的淵源和意義,而且認識了一些勞動工具的演變和進化,更重要的是由此體會到了勞動的光榮和美麗,進而能主動參與到勞動實踐活動中,培養勞動能力,醇厚勞動品質。
(5)依托媒體平臺,宣傳勞動教育
幼兒勞動教育,不僅需要依托幼兒園生活化勞動課程的建構來實施,也需要依托紙質版的園本教材來呈現,還可以通過“聲色俱全”的媒體平臺進行宣傳。教師不妨將豐富的幼兒勞動教育資源以美篇的形式亮相于微信群、QQ群和釘釘群,還可以將幼兒在幼兒園參與勞動活動之后的勞動成果制作成微視頻在相關短視頻平臺上傳播,讓幼兒和家長自始至終都能分享勞動的快樂和驚喜,都能接受勞動的浸潤和熏陶,從而感受到勞動的偉大。因此,依托多媒體平臺,不僅能展示幼兒的勞動成果,更為重要的是能借助一些有利條件進行勞動教育的宣傳。這樣更有助于勞動意識因子在更為廣闊的圈子里生根發芽,將會吸引更多的人參與到勞動活動中。
4.結語
近年來,我國對勞動教育的相關研究呈現遞增趨勢,幼兒勞動教育任重而道遠。無論是地方勞動文化資源的甄選和重組,還是研學活動中的觀察和感觸,或是參與農事活動的體驗和收獲和勞動成果的展示和宣傳,無不滲透了濃濃的勞動意識。因此,需要教師和家長以及社會各界重視對幼兒的勞動教育,關注幼兒主動參與勞動實踐的行為意識,為幼兒了解勞動意義、掌握勞動技能開辟新路、搭建平臺,讓幼兒在成年人的引領下以一種新的姿態進入勞動新時空,以自己的方式體驗勞動的快樂和意義。
參考文獻
[1]李維杰.小學生勞動素養培養的策略研究[J].天津教育,2020(26).
[2]牟鳳英.“以勞育人”理念下小學生勞動素養的培養實踐及提升策略[J].甘肅教育研究,2022(10).
[3]王君.回歸生活的小學生勞動品質養成研究 ——以Q市M小學為例[D].濟寧:曲阜師范大學,2021.
[4]吳江.大班幼兒家庭勞動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以A市為例[J].安慶:安慶師范大學,2022.
[5]楊慧.小學生勞動素養測評研究[D].臨汾:山西師范大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