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菊蘭
摘 要:在小學階段,學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受多重因素的影響,成為當前教師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小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注意力不集中,一方面會導致他們的聽課效率下降,進而影響學習質量;另一方面則會導致教師的教學精力被分散,教學熱情下降,最終影響到教學目標的完成。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注意力不集中;成因分析;教育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07-0017-03
得益于信息技術的發展,教師的教學模式有了新的變化。為了提升課堂教學的吸引力,教師會對課堂教學活動不斷創新,以期通過改進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但實際上,造成小學低年級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有很多,不能僅依賴于教師教學手段的變化。因此,研究低年級學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的具體原因對促進教師的教學改革具有重要指導意義,且探究有效的教育策略對推動課堂教學具有重要作用。
1.研究小學低年級學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成因的背景和意義
(1)低年級學生上課注意力現狀
低年級的學生由于思維發展處于較低的水平,在理解抽象問題時比較吃力,且受年齡階段的影響,極易被新鮮有趣的事物吸引注意力。因此,在上課時,學生往往會表現出:上課盯著黑板走神、和其他同學交頭接耳、聽課心不在焉、控制力很差、愛做小動作、專注力不夠、和同伴合作不夠等特點。出現上述現象的原因,不僅與課堂教學內容有關,還與學生的控制力及精神狀態有關,但這些行為都可以稱之為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現。
(2)研究低年級學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成因的背景
對小學低段的教師來說,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時,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明明在課堂開始時,學生聽得非常認真,可隨著時間的流逝,有些學生開始轉頭看向窗外,或者將手放到課桌下做小動作,或者學生間開始交頭接耳。而當教師在課堂中提出問題后,學生會有短暫的注意力回歸的時刻,一旦提問結束,學生又會投入自己的“小動作”中,有的學生甚至會發出奇怪的聲音,以此吸引其他學生的注意,導致更多的學生受到影響,教師不得已抽出部分教學精力來管理班級秩序,最終造成課堂教學效率不高,進而影響到課堂教學目標的實現。事實上,良好的注意力對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促進學生的成長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低段小學課堂教學中如何有效實施教育策略、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改善當前的課堂局面,對教師而言是一項亟待解決的難題。
(3)研究低年級學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成因的意義
在小學低年級的課堂中,學生出現注意力不集中是較為常見的問題。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關注學生的課堂學習狀態,對其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進行探究,若是課堂內容缺少吸引力,就及時對課堂內容進行優化;若是因為學生自身情緒不佳,教師就及時在課下和學生談心,了解原因等。通過研究低學段小學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的成因,一方面可以促使教師提升自身的教學技能,增強教師對學生的了解和關注;另一方面可以在幫助學生解決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中,促進學生學習水平的提升、身心的健康發展。
2.小學低年級學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
(1)學生個體發育因素
就低年級學生的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問題而言,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學生的個體發育不夠完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學生的神經系統尚未發育成熟。低年級的學生年齡尚小,在注意力方面相較于“有意注意”,“無意注意”占上風,即學生極易在無意識中被新鮮有趣的事物吸引注意力,而需要用意志維持的注意力則因為學生的自控能力不強導致堅持的時間過短,學生對注意力的分配能力不足,導致其在上課時很容易出現“開小差”的情況。第二,學生的心理發展尚在初期階段。低年級的學生對學習的意義知之甚少,由于缺乏豐富的生活閱歷,在理解知識點時很容易受到思維局限,在此前提下,他們在教師和家長“殷切的目光”中感受到的不是鼓勵,而是壓力。學生的心理抗壓能力決定了他們對“學習”本身的態度,有的學生會因為心理壓力過大,在上課時缺乏對課堂內容積極探索的興趣,反而容易出現走神;有的學生會因為在上課時缺少學習的動力,便在課堂上交頭接耳,導致課堂秩序受到影響。
(2)教師教學方法因素
在小學低年級學生上課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中,有一部分與教師的教學方式密切相關。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教師的教學內容缺乏吸引力。在教學過程中,由于部分教師在教學內容上過于依賴教材,對教材內容中隱藏的知識點拓展不足,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少對課堂內容的期待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課堂內容對學生的吸引力,導致學生在面對教師照本宣科式的教學時,很容易產生“老師說的我都知道了”的錯覺,進而在上課過程中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第二,教師的教學方法太過單調。在面對低年級的學生時,教師受自身教學水平的局限,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仍習慣用“我說你聽”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被動學習式”的課堂環境中開展學習,不僅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還在一定程度上給了學生“開小差”的空間,當學生在枯燥單調的課堂中感受不到學習的樂趣,自然就會被窗外新鮮的事物吸引了注意力。第三,教師的課堂管理能力欠佳。小學生上課的注意力是否集中還與教師的課堂管理能力密切相關。一位善于課堂管理的教師,在一開始帶這批學生,就會告知其課堂行為標準,比如,上課不能交頭接耳,坐姿要端正,要跟著教師的思路走等,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教師通過夯實學生的課堂行為基礎,為之后開展教學活動創造有利條件。反之,教師課堂管理能力欠佳,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上課時自然而然就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
(3)家庭教育環境因素
家庭是學生成長的重要場所,而低年級學生的行為習慣的養成與家庭教育環境息息相關。其一,部分家長過于關注學生的考試成績,而忽視了對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尤其學生在完成家庭作業的過程中,拖拉低效,甚至有些學生要熬到很晚才能完成,導致學生的睡眠時間嚴重不足,進而影響到學生第二天的精神狀態,最終使學生在上課時表現得注意力不集中。其二,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對學生的教育缺乏全面性,忽視了對學生自制力的培養,比如,對其太過寵溺,飲食沒有規律,玩樂更是不設限,導致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不足,在上課時也極易因為自控力不夠而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小動作過多的現象。
3.小學低年級學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的有效教育策略
(1)引導鼓勵雙管齊下,培養學生好習慣
在低段的小學課堂中,學生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其實是比較普遍的,教師在面對這一局面時,倘若處理不當,不僅會擾亂課堂教學氛圍,還會傷害到和諧的師生關系,甚至會嚴重影響到課堂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通過引導、鼓勵雙管齊下,通過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讓學生學會遵守課堂行為標準,進而改善當前學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第一,教師每次上課前,都要向學生明確課堂紀律、課堂行為標準,在不斷地重復中讓學生清楚相關的課堂規則,使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端正態度,認真對待每一堂課。第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有針對性地制定一些規則,比如,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每周評比,對課堂紀律維持較好的小組進行表揚,同時鼓勵其他組再接再厲,最好提出具體的改進方法,讓學生有明確的努力方向。第三,教師還可以在課堂教學中,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對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適當提醒,若學生出現情緒低落的情況時,教師可以在課下對其詢問開導,幫助學生解開心結,鼓勵其上課認真聽講。
(2)創新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吸引力
低年級的學生受個體發育水平的影響,每次40分鐘的課堂時間很難讓他們保持持續的專注度,更別提在保持專注力的同時還要積極主動思考。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不僅要考慮到當前學生的個體特點,還要針對學生的注意力保持時間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以此提高課堂的吸引力。比如,為了充分利用好課堂教學中的時間,教師可以在課前以微課的形式引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帶領學生逐步養成課前預習的好習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將枯燥抽象的教材文字轉換成具體可感的視覺語言,讓學生對課堂內容有全新的認識,在學生的注意力將要達到極限,如學生表現較為渙散時,教師可以適當安排學生做一個課堂互動小游戲,讓學生的思維得到短暫的放松,之后再根據課堂教學情況提出一些相關的有探究意義的小問題,通過提高課堂的吸引力,引導學生繼續保持專注度。
(3)優化課堂教學內容,增加課堂趣味性
在小學階段,學生對新知識的獲取欲望是極大的,倘若教師能在這一階段精準抓住學生感興趣的點,對教材內容加以優化拓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不僅能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還能加強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因此,教師要想改善當前學生在上課時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就要優化課堂教學內容,增加課堂趣味性。比如,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可以以“趣味故事導入法”為學生創設課堂教學情境,以此激起學生的探索興趣;之后引出課堂主題,并針對教材中隱藏的有利于促進學生思想進步的知識點進行拓展,借助網絡教學視聽資源,一方面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另一方面增加課堂的趣味性。為了增強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教師還可以將教學內容進行靈活變化,以動態課件的方式向學生演示,打破學生面對抽象文字內容的麻木感,同時還可以安排學生就教材內容展開角色扮演,在情景對話中讓學生產生情感共鳴,確保其在趣味課堂中持續保持專注力。
(4)精心設計課堂活動,提升學生專注力
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時,要摒棄之前單一乏味的教學活動,將教學活動的設計重點從課堂內容轉移到學生本身,通過增加課堂活動的可參與性和可實施性,讓學生真正在課堂體驗中喜歡上學習,在復雜的腦力勞動中甘之如飴,進而替身給學生的課堂專注力。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時,可以針對教學內容設計相應的課堂活動。比如,在課堂活動進行中設計投票環節,讓學生在專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了解到投票規則,使其逐步樹立規則意識,進而反作用于遵守課堂規則。如設計話劇表演環節,讓學生在趣味的表演活動中,深刻理解教材內容中的相關知識,豐富學生的生活體驗;設計課堂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使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掌握知識。而教師設計的多樣化課堂活動,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參與課堂活動的過程中,逐步提升其課堂學習專注力。
(5)加強家校協同合作,改掉學生壞習慣
在開展小學教育教學活動中,除了需要學校、教師的努力之外,還需要家長的積極配合。鑒于低段學生在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有一部分和家庭教育環境密切相關,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要注意和家長保持密切聯系,通過加強家校協同合作,共同督促學生改掉好動、注意力不集中的壞習慣。比如,學校可以搭建家校協同合作平臺,以此加強同家長之間的聯系。教師可以借助社交軟件,完善班級通訊錄,建立班級群等,針對學生在課堂活動中出現的異常行為及時同家長溝通;學校還可以定期組織專題教育講座,為家長提供專業的家庭教育指導建議。通過家校之間的密切合作,共同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幫助學生健康成長。
總而言之,在面對小學低年級學生時,教師要在充分了解該年齡段學生的個性特征的前提下,制定教學計劃、編寫教案、設計課堂活動、選擇教學模式,具體表現在:引導鼓勵雙管齊下,培養學生好習慣;創新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吸引力;優化課堂教學內容,增加課堂趣味性;精心設計課堂活動,提升學生專注力;加強家校協同合作,改掉學生壞習慣等。教師針對低年級學生在上課時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成因制定教育策略,能極大增加其實施的有效性,通過教師和家長的不斷努力,相信一定可以改善當前學生上課的不良行為,通過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最終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殷樂.互聯網+時代提高小學低年級學生課堂注意力的策略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04).
[2]曾芷曦.小學低年級學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的成因分析及教育對策[J].校園英語,201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