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以文化人是以“文化”為載體的浸潤式德育方法,是班主任專業化成長的必備品質。以文化人的起點在“人”,核心在“文”,關鍵在“化”,旨在啟迪學生的人文智慧,涵養學生的人文情懷,引導學生踐行人文準則。在開展以文化人實踐時,班主任可以積極創設活動場,喚醒主體的文化自覺;營造環境場,優化班級的文化環境;打造實踐場,增強化人的實踐體悟,從而建設具有班級文化特征和班級話語體系的班級共同體。
[關鍵詞] 內在旨趣;品質愿景;塑造路徑
以文化人是以“文化”為載體的浸潤式德育方法。習近平指出,對歷史文化特別是先人傳承下來的價值理念和道德規范,要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有鑒別地加以對待,有揚棄地予以繼承,努力用中華民族創造的一切精神財富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化人,實質上就是重視人文教育、隱形教育,注重精神成長、思想提升,通過有意味的形式,長久地、默默地、逐漸地感染人、影響人、轉換人。
以文化人是班主任專業化成長的必備品質。在追求高品質育人境界時,班主任要以班級文化為有效載體,讓文化與學生的身心發展緊密相融,強化道德修養,規范言行舉止,提升生活質量,引導班級成員遵循班級共同體的價值觀體系,在飽含班級精、氣、神的班級文化環境中增強文化實踐體悟,建設具有班級文化特征和班級話語體系的班級共同體。
一、以文化人的內在旨趣
1.目的在“人”:實現師生主體發展
以文化人,起點在于“人”,其終極目標是“以人為本”,強調認識文化自身,培養學生的文化思維和文化情懷,推動文化覺醒,在師生互動的文化活動中實現師生主體的發展。因為以文化人的落腳點在于人的發展,因此應著力于激發學生的文化學習興趣,拓展學生的文化見識,提升學生的文化認知能力。
2.核心在“文”:彰顯文化育人價值
在班集體建設進程中的以文化人,是以中華五千年文明孕育出來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育人,是以黨中央領導廣大人民群眾不屈不撓、艱苦戰斗的“革命文化”育人,是以扎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育人。作為一種文化育人的行為表達,以文化人的核心在于“文”。以文化為載體開展教育活動,文化育人的價值得到彰顯。
3.關鍵在“化”:搭建品質塑造引橋
“化者,徹頭徹尾、徹里徹外之謂也。”以文化人的關鍵在“化”。“化”是以文化人的中介,是一種育人方法,摒棄粗暴、簡單的教育方式,強調間接、滲透的教育引導,以人類積累的所有文化財富為載體,潛移默化地教化、感染和塑造受教育者。
班主任要重視以文化人的滲透性教育特征,搭建積極的、塑造班集體品質的文化引橋,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化育學生的內心世界,感受文化的真實性、感染力,進而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積極參與班級品質的塑造、班級文化的建設。
二、以文化人的品質愿景
1.啟思:啟迪人文智慧
以文化人能夯實受教育者的人文底蘊,引領學生過一種充實、發展、高境界的文化生活,拓展學生寬闊且深邃的心靈視野,培養學生獨立、自信、充滿想象的獨立個性。
以文化人的教育活動,追求一種無限超越的視角,指向學生的知識涵養,幫助學生拓展知識的邊界,從而把“人”的知識、“生活”的感悟內化為學生的理性認知,進而發展抽象思維、推論能力,提升學生的道德水平。
以文化人還能錘煉學生的情感意志,啟迪學生的人文智慧,引領學生構建意義世界,陪伴學生積極探索、感知社會和生活,培養全面人格,實現科學素養與人文素養的有機統一。
2.怡情:涵養人文情懷
列寧認為:“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于真理的追求。”以文化人,能觸發情感,陶冶情操,愉悅精神。要提升受教育者的文化素養,就不能重理性培養、輕情感教育。情感與理性分離將導致受教育者缺乏情感的共鳴,缺少人生的信念。因此,班主任在建設班集體、促進自我專業化成長的過程中,要注重塑造學生的人文情懷品質,引領學生關注人格構建中的感性因素,充分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以提升學生的感悟能力、審美能力,塑造學生正確的價值觀與情感傾向。
3.導行:踐行人文準則
文化及其內涵的價值觀影響著人類的思想意識、行為方式。這一過程,正是人類文明行為養成的過程。以文化人,就是引導受教育者認同并踐行文化價值觀,聚焦學生內在修行和價值實踐的有機統一,引領學生完成文化牽引下的內在思想和外在行為方式的統一轉化,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踐行人文準則,養成健康的人格,以一定的文化意識為基礎,實現“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文化價值觀的循環。
三、以文化人的塑造路徑
1.創設活動場:喚醒班級主體的文化自覺
習近平指出,要注重開展校園文化活動以及社會實踐活動。班主任應積極創設促進學生身心發展的班級文化活動場,依據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充分考慮活動內容的體驗性和啟發性,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整合學校、家庭和社會的資源,開展形式豐富、維度多元的班級活動。
班主任可以組織文化意蘊濃厚的學術表達活動,將班級文化融入學術表達活動中。例如,在班級里舉行文化主題的辯論活動,讓學生探討關于文化的困惑,思考班級文化的價值及意義,從而以文化為媒介,正確地審視自己,培養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實現人文素養的增長;可以每隔一段時間安排一些文化主題娛樂活動,來緩解學生學習的壓力,調節學生的情緒。例如,播放文化主題紀錄片、綜藝節目,欣賞文化主題美術作品等,借助文學作品、美術作品、音樂作品、戲曲戲劇等鮮明的藝術形象感染力去陶冶學生情操,感染學生,教化學生;還可以安排一些互動活動,鍛煉學生之間的交流能力,培養團隊精神,加強同學間的友誼。例如,全班一起開展“飛花令”活動、“國學經典誦讀”活動、“傳統漢服研究與調查”活動、“小古文課文劇展演會”等,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撬動班級文化建設的發展,讓具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特色活動成為班級文化的名片,使學生沉浸式體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在不同種類的班級活動中,學生體會團隊合作的規則,形成具有班級文化特征的共同話語體系,培養了自身以集體為重、互相尊重、團結拼搏的價值精神。
2.營造環境場:優化班級育人的文化氛圍
班級文化環境指向班級文化建設的物型空間打造,是以文化人的物質基礎。“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班主任應營造良好的班級文化環境場域,以環境濡染法落實以文化人的目標。
班主任可以利用現有條件,營造開放和活躍的班級環境文化氛圍,以循循善誘的方式,潛移默化地影響受教育者在班級中的學習和活動,引導學生自覺學習,自覺遵守班級規章制度,努力樹立良好的形象,增強以文化人的說服力、感染力。
班級文化環境建設離不開學生的積極參與。班主任可以召開班級文化環境建設大會,與教室的小主人們一起探討班級文化環境建設的重要性,并制定具有明確目標、具體路徑和有效措施的班級文化環境建設實施方案,為班級文化環境建設提供方向,以激發學生參與班級文化環境營造的熱情與動力;可以請學生重新設計班級形象,以重新定義新的班級風貌,有效形成學生對班集體的認同感,不斷獲得更多知識及學習體驗。
班主任可以聚焦班級文化環境的結構、風格和色彩,來優化班級的文化環境。班主任要根據實際情況,結合不同的學科對教室進行布置,重構教室的空間結構,注重班級物型空間的文化功能性與活動實用性,確保班級的環境具有濃郁的文化氣息,同時舒適、安全與有序,進而保障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學習熱情;要積極整合“知、情、意、行”和諧統一的班級文化環境,與學生共同提煉出班級的精神文化,并在教室的墻體上張貼班級文化的裝飾,如貼畫、手繪、宣傳海報、宣傳標語等,創設獨特的班級文化氛圍,從視覺上沖擊學生的心靈,激發學生的集體認同感和榮譽感。
3.打造實踐場:增強班級化人的具身體悟
作為一線的德育工作者,班主任應把理論與實踐統一起來,有效整合德育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積極打造以文化人的實踐場域,開展文化實踐活動,落實以文化人的實踐性要求,讓學生在班級實踐活動中真切地獲得實踐體驗,通過實踐感受文化魅力,并把感受內化為自身的價值性領悟,最終外化為日常行動。
在建設班集體的過程中,班主任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打造實踐場域,增強化人的實踐體悟。
第一,走出校門,積極開展各類文化體驗式社會實踐活動。班主任要帶領學生走出班門,走進校史館、美術館、博物館、紀念館等豐富的文化場館,在社會生活中體驗文化,推動“走出校門,高雅藝術進心間”“經典文學作品進班級”等優秀的文化經典實踐活動進班級;還可以組織學生參觀紅色文化基地、尋訪歷史名人故居等,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獲得寶貴的文化載體式實踐經驗。革命傳統文化資源是珍貴的寶藏,文化景點對學生而言也是生動無比的文化課堂,既能帶給學生美妙的啟示,又能傳遞出豐厚的政治智慧、價值引導。因此,班主任要充分整合這些具有紅色文化底蘊的革命傳統資源,生動、自主地把教育與社會實踐、志愿服務等相結合,讓學生在具體的文化實踐活動中親身體驗、經歷、參與,從而進一步認識社會,認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第二,創辦班級“第二課堂”,依托社團提升文化的實踐體悟。“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班主任可以借助多媒體,拓寬學生實踐的場域,打造符合學生興趣、愛好的文化實踐性社團,陶冶學生的情操,進一步引領學生在愉悅的情緒體驗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受到正向的文化熏陶。
第三,結合班情和學科,安排一些調查研究類的活動,或者帶領學生參加不同的文化儀式,以深化學生的文化理解。例如,為學生舉辦入學典禮、成長儀式、青春儀式。班主任還可以加強家校溝通與家庭教育指導,請家長帶領學生參加婚喪儀式、祭祀典禮等。通過儀式的實踐體悟,把核心價值觀根植于學生的日常生活與心中,形成強大的文化養成實踐場域,達到以文化人的教育目的。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N].人民日報,2014-02-24.
[2]馮剛.堅守核心價值觀必須發揮文化的作用[N].光明日報,2015-11-10.
[3]楊小磊,高微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以文化人的系統解讀[J].系統科學學報,2019(03).
[4]郭津含.習近平“以文化人”思想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8.
肖雅思? ?江蘇省無錫市積余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