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周青(1991~),女,漢族,云南魯甸人,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迤那中學,研究方向:初中語文教育。
摘 要:大單元視角作為一種新的教學嘗試,旨在強化學生通過閱讀來獲取知識。學生只有對知識進行深度加工,才能達到有效閱讀的目標。為此,文章基于大單元視角有效開展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讓學生通過這種方式的學習真正有所收獲。
關鍵詞:初中語文;大單元;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3)14-0034-05
近幾年隨著教育教學的不斷改革,新的教學嘗試不斷涌現,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大單元模式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應運而生。所謂大單元教學,其實是基于多個單元的整合教學,讓學生在思維的深度加工下有效學習相應內容,達到對知識的熟練掌握。同時,相對傳統教學,大單元教學更具創設性和科學性,也符合當下初中學生的認知特點。由此可知,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進行大單元閱讀教學,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教學探索。
在教材的編寫上,統編版語文教材相對以往的教材,不再是簡單的單篇教學,僅僅關注學生對知識的學習,而是更加關注語文教學的本質。因此,基于大單元視角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更加緊隨最新課程標準,也更加關注學生本身對知識的感知與掌握。其實,這一新的教學嘗試,對教師來說也是一種極大的挑戰,要求教師掌握好新的教學理念,跳出傳統教學方式的藩籬。為此,文章將對大單元視角下的初中語文教學展開探討,從而讓其更加開放、包容。
一、 基于大單元視角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
在大單元的視角下,更加關注學生學習的整體性,注重學科知識的系統把握,也就意味著學生對文本的關注已經從單篇的學習變成單元化的整體掌握。因此,初中語文教師要讓學生理解文本的內在價值,構建系統化的單元認知。并且,初中語文教師在開展相應教學工作時,也需要引導學生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下的學習認知,讓學生明確大單元閱讀教學的基本目標和要求。但是,初中語文教師基于大單元進行閱讀教學時也存在一些困難和不足。
最新課程標準明確要求要全面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和綜合能力,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運用大單元閱讀模式是符合當下教育潮流的。雖然部分初中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時都會顧及最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但是還是會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部分初中語文教師基于大單元視角進行閱讀教學時,對其認識過于片面,不夠系統,導致教學效果不佳,學生也很難搭建篇章與單元、單元與單元之間的框架,無法達到理想的效果。還有部分教師將基于大單元視角下的閱讀教學程式化,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時生搬硬套,因此也導致學生聽得云里霧里、不知所云,最終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另外,部分初中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由于教學經驗不足,教學理念過于保守,無法充分挖掘文本的內在價值,因此在教學時也無法給學生清晰傳達。
學生對大單元視角下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存在兩種態度:一是感覺陌生,不知如何適應,多少有些排斥感;二是覺得新奇,盲目追崇,希望教師一直采用。因此,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開展大單元教學,教師既需要考慮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需要考慮各種突發情況。可見基于大單元視角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困難重重,所以初中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時需要充分考慮這些現狀,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學經驗,讓學生在大單元視角下學到更多的語文學科知識。
二、 基于大單元視角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路徑探討
大單元視角下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需要以目標為導向,以學生作為教學主體,并根據最新課程標準,明確教學目標,在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上,根據文本之間的異同整合文本,讓學生在這種新穎的教學模式下提高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建構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文化自信力、創新思維力和審美鑒賞能力。
(一)在提煉主題中明確單元目標
隨著初中語文教材的又一次改進,部編版教材的設計更加趨向于科學化和合理化,而且仔細研究初中語文整套教材不難發現,教材中的內容不是隨意地編排,而是經過編寫者的深思熟慮,有計劃、有目的地設計和編排的,其內容的邏輯性和系統性很嚴密。初中語文教師在提煉主題的同時明確單元目標,那么學生在進行相應學習時也就在無形中系統把握了學科專業知識。同時,初中語文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工作時,還應整體把握整套初中語文部編版教材,讓每冊教材的每個單元都有相應的單元目標和單元主題,并且單元與單元之間要有相應的關聯性,以此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部編版初中語文全套教材。
以部編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為例,首先教師要根據這一部分內容進行主題的提煉,接著在教學活動中明確學習目標。這個單元共有七篇課文,其中表現的內容各有不同。《春》表達了作者對春天的喜愛之情,《濟南的冬天》抒發了作者對濟南冬天的贊美和喜愛之情,《雨的四季》表達了作者對四季之雨的喜愛,《觀滄海》這首詩歌通過借景抒情的方式,表現了胸懷天下的進取精神,《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抒發了詩人在暮春時節對友人的思念、同情和關切之情,《次北固山下》作者通過描寫冬末春初北固山的壯麗景色,抒發了作者的思鄉之情,《天凈沙·秋思》通過描寫深秋之景,表達了作者的思鄉之情。通過對這幾篇課文的分析,可以明確這一單元的主題為“四季之情”,而每篇課文的情感又各有側重,因此根據單元主題可以更好設置單元目標,即讓學生通過對這幾篇課文的學習掌握本單元相同主題的不同表現形式,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指導初中學生有效開展閱讀教學任務。
(二)在創設實際情境中有效開展活動
初中語文教師要想真正實現大單元視角下的閱讀教學,就需要積極響應最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仔細研讀相應內容,從而有效開展初中語文的閱讀教學,給學生創設語文閱讀教學情境,并引導學生在語文情境中熟練掌握相應知識點,以此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和綜合能力,讓學生有效融入大單元視角下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基于此,初中語文教師在創設實際的教學情境時,一定要保證有效性,以確保教學活動的有序進行,并且要讓學生在相應的情境中明確大單元的單元任務和主題,讓學生培養實操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時,良好的教學情境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學習熱情,從而進行更深層次的初中語文閱讀學習。
以部編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為例,本單元的單元目標是通過在寫作中運用細節描寫體現人物的思想感情。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完《“飛天”凌空——跳水姑娘呂偉奪魁計》《一著驚海天——目擊我國航母艦載戰斗機首架次成功著艦》等課文后,就可以為學生創設相應的語言教學情境,讓學生在身臨其境的語言感知中,根據這些課文自覺圍繞細節描寫進行寫作。此外,通過對一些具體細節描寫的體會與感知,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細節描寫這一寫作方法,并將其運用到恰當的地方,從而更好地體現人物的性格特征,讓行為更加獨具特色。明確細節描寫寫作方法,以此讓學生深度掌握讀寫相關的教學實踐活動。另外,初中語文教師在開展大單元視角下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實踐時,為了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應該做好三項工作:首先要對課文中出現的細節描寫內容進行細致的教學,讓學生準確把握什么是細節描寫;其次要讓學生明確細節描寫的內容;最后要讓學生學會運用細節描寫,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學生在經過這一系列的訓練之后,學習能力也將會有進一步的提升,對細節描寫的掌握也會更加透徹。
(三)在教學任務的重設中系統學習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采取大單元教學模式,需要教師改變傳統教學方式,重新構建新的教學方式,明確新課標背景下新的教學任務和目標,讓學生在科學、合理的學習環境中有效進行相應知識的學習,從而讓學生通過大單元的教學模式提升邏輯思維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以此系統性地把握單元化學習。首先,基于大單元教學模式設計教學任務時,需要有整體的思維系統和意識,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讓教學回歸本質,凸顯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將課堂教學還給學生,讓學生在主動學習中促進對單元整體的探究與思考。其次,初中語文教師在基于大單元視角進行閱讀教學時,要從多角度引導學生進行課文之間的比較與探究,從而求同存異,以此讓學生在更深層次的文本閱讀中鍛煉思辨能力,并形成對單元整體的認識。
例如,以部編版初中語文九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為例,這一單元的課文有《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梅嶺三章》《短詩五首》,其實不難發現這些都是詩歌,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在引導初中學生學習這些詩歌時,不僅要圍繞大單元的閱讀要求,而且也要引導學生去比較分析這些內容,讓學生在內容的比較分析中尋找異同點,并在比較分析中掌握詩歌這種文體,通過詩歌的創作抒發自我的感觸,讓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得到提升,從而體現出大單元視角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優勢。
三、 基于大單元視角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一)在學校組織下提升教師專業素養
大單元視角下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對教師的專業素養要求更高,因此要想從整體上提升教師隊伍的專業能力,就需要學校的支持,積極主動給教師提供相應的學習平臺,讓教師有終身學習的機會。為了進一步推動大單元視角下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學校應該組織全體語文教師學習相應方面的內容,開展相對應的課程資源內容培訓,營造高效、科學的語文閱讀教學。比如,學校可以圍繞大單元視角下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開展教學技能大賽、學科教學設計評比等活動,督促教師努力提升教育教學能力,積極學習學科知識,并在主動探索中不斷嘗試新的教學方式,轉變陳舊的教學觀念,以此在不同的教學挑戰中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
例如,在初三總復習時,語文教師可以有效利用大單元視角進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將部編版語文全套教材的內容基于大單元的形式進行重新分類歸納,從而讓學生在大單元的梳理下對相應的語文知識有系統地認識與理解,從而讓學生的思維獲得深度加工,進而在整體上重構初中語文知識,并進一步吸收消化相應內容,提升學生的整體感知,讓學生對經驗的感知更加豐富,對教材中不同體裁也有清晰的歸類,并能夠對所學內容進行有效的遷移運用,建構不同單元內在的關聯性,將語文學科的閱讀教學落實到位,真正促進學生的成長。總之,要想落實好大單元視角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最重要的是初中語文教師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和教學能力,而教師專業能力的提升也離不開學校的大力支持與鼓勵,因此只有學校重視教師專業能力的提升,才能更好地促進教師專業能力的提升,最終才能讓學生在教師的教育教學中受益。
(二)透徹掌握語文教材,整合初中教學內容
第一,對語文要素進行整合。在大單元視角下,初中語文教師應積極掌握整套教材的語文要素,再根據相應的語文要素對各個單元進行分類,讓學生在清晰明了的內容中掌握相對應的語文要素。《阿長與〈山海經〉》《老王》都是回憶性敘事散文,那么初中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就可以將屬于回憶性敘事散文的單元進行重新整合,并設計單元主題“回憶性敘事散文”,讓學生集中學習相關文體知識,并能在閱讀中識別這一文體,在寫作中運用這種文體。其實,初中語文教師在分析提煉單元要素時不難發現,有的單元都是圍繞某一中心展開的,還有的幾個單元雖然分開排版,但是內容主題基本一致。因此,教師可以將這些內容歸納為一體,但是也會發現在大單元前提下,學生的閱讀能力有明顯提升,所以要讓單元整合發揮優勢,學生就需要有相應的閱讀能力作為立足點。
第二,整合同一作者的作品。初中語文教師圍繞教材進行大單元整合時,可以根據作者來進行分類歸納,這樣就能讓學生有效學習同一作者的所有文學作品,并對其寫作風格、流派歸屬有更進一步的掌握。比如,初中古詩詞中李白的作品比較多,教師可以圍繞李白做一個專題,將其所有作品整合在一個大單元中。其實這一過程可以讓學生自行完成,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來完成李白作品的歸納總結,接著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充分借助多媒體技術來拓寬知識面,進一步深化了解李白。在學生自主進行大單元整合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文體引發的形式,讓學生對李白和杜甫做比較分析,以此在學習李白相應作品的基礎上對杜甫的作品有進一步的拓展延伸。
另外,初中語文教師在結合大單元形式整合學習內容時,也可以充分利用好其他資源,從而讓學生的學習獲得更多形式的幫助,能夠更好進行有效的學習,并在學習過程中提升綜合能力,促進自我的全面發展與成長。比如,在部編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三峽》一課涉及地理學方面的知識,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在進行這一課的教學時應該充分利用大單元視角的形式展開教學,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同時受到地理學科的熏陶,以此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再比如,在初中語文古詩詞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借助音樂讓學生感知古詩詞之美,借助圖畫讓學生感受意境之美,并基于大單元視角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熱情,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收獲更多,這也充分體現了最新課程標準對學生核心素養的要求。
(三)確定教學目標,合理規劃課時
首先,要梳理好大單元的概念。統編版初中語文教材內容的布局與排版是經過很多教育工作者精心策劃的。一般單元導語是本單元的核心,而每一篇導語又有明確的人文素養與語文要素。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在明確教學目標時,應該充分將這些要素包含進去,設置合理的大單元教學。例如,可以將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內容做重新的規劃與整理,明確大單元主題為“變化著的社會”,這一主題的明確主要是依據單元導語,因為導語中通過幾個設問明確提及了學生要學會閱讀新聞類文章、讀取和獲取主要信息以及把握作者的觀點和態度。而新聞就是對每天發生的事情做一個動態的反應,讓讀者通過閱讀了解變化著的社會。初中學生對新聞有清晰的認知后就可以更好地了解國家大事,從而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操和社會責任感。所以,從更深層次上說,大單元學習是利于學生的長期成長和發展的。
其次,確定好大單元的教學目標。大單元的主題明確之后,初中語文教師要根據最新課程標準、學科人文素養和學生的具體學情來確定好教學目標。以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為例,在明確了大單元主題“凡人小事”之后,初中語文教師可以根據這一主題明確教學目標:一是在學習中注重熟讀深思;二是把握敘事角度;三是掌握詳略得當的方法。從而根據這些教學目標有序開展教學工作。
最后,在目標明確中合理規劃課時。初中語文教師將課本內和課本外的語文知識進行整合后,還需要根據本學期的具體情況合理安排課時。以九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為例,在明確單元主題為“青春年少后”,明確大單元的任務思路為“以圍繞小說來感悟青春”,明確第一項任務為:我是閱讀小能手;第二項任務為:我是情節梳理者;第三項任務為:我是分享能人;第四項任務為:我是小小評論家。大單元視角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將單元主題確定為四個板塊,并明確在八個課時內完成這些任務。
(四)做好課后考核,提升反思能力
一是多元化評價方式。在大單元視角下,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時應該采取多種形式的評價方式,避免評價的刻板化,讓學生在豐富多樣的評價中,補齊短板,發揚長處,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斗志和潛力,真正實現多樣化評價的效果。另外,初中語文教師需要注意,在對學生進行分層次評價時不能片面依靠學習成績,進行“唯分數”的評價,而應該綜合考慮學生多方面的情況分層分級的進行合理評價,最好是各種評價相輔相成,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上符合心理學的“最近發展區”,發揮語文學習的實際水平,并在語文學習上不斷獲得進步與提高,實現大單元學習的有效銜接與關聯,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上有進一步的目標和方向,以此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人文素養。同時,初中語文教師在貫徹多元化評價時,圍繞最新課程標準“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始終處于主體地位,規范學生的學習態度,讓學生將注意力回歸到課堂,集中內化語文知識,培養學生科學的學習態度和創新精神。而教師則應做好引導者的角色,為學生的學習保駕護航。
二是讓學生學會時刻反思自我。大單元視角下的教學會面臨更多的不確定性和復雜性,不管對教師還是學生來說都是充滿挑戰性的。為了讓學生有更好的語文學習環境,初中語文教師應該積極學習更多專業知識,給學生提供更多反思的路徑和方法,從而讓學生在不斷的反思中建構完善的知識框架,在遇到一些無法預料的問題時能夠通過自身的知識儲備及時解決,形成知識遷移的反思框架。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在引導學生完成大單元視角下的閱讀教學后,應該讓學生對之前所學的課本上的零散知識做進一步的總結和反思,以此將淺顯化的知識內化為高階知識,變成學生能夠學以致用的技能。如,學生學完部編版七年級語文下冊整本書后,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大單元的形式歸納整合相應內容,分類形式可以讓學生自行明確,在學生自行整合零散書本知識時,教師需要精心指導學生,完善學生的單元整合情況,體現初中語文學科的內在邏輯,從而讓教學更適合學生,讓學生在反思自我中深化知識內容。
四、 結語
大單元視角下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符合語文學科本身的特點,能有效解決目前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難題,體現語文學習單元的整體性,有效避開傳統教學的弊端,促進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讓學生全面發展。因此,作為教育工作者應該積極投身大單元視角下初中語文的閱讀教學,不斷探索出適合于學生的方式方法,讓學生在這種新的教學嘗試中獲得更大程度的提升,有效將所學的知識整體化、零散化。另外,初中語文教師也應時刻秉持大單元教學理念,明確初中語文教學的出發點以及落腳點,不斷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水平,從而讓大單元視角下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真正落地生根,以此為當前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注入新的生命源泉。
參考文獻:
[1]周科宏.大單元視域下初中古詩文整體教學策略——以統編初中語文教材八上第三單元為例[J].中學語文,2022(33):80-81.
[2]邱景瑩.初中現代詩歌大單元教學研究——以統編教材九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為例[D].呼和浩特:內蒙古民族大學,2022.
[3]彭麗陽.單元視域下的小說閱讀教學研究——以普通高中教科書語文必修教材為例[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22.
[4]董霖.深度學習視域下的初中語文大單元學習活動設計——以統編教材“群星閃耀”單元為例[J].語文教學與研究,2022(1):72-75.
[5]王浩,榮維東.大單元視域下的初中革命傳統作品教學[J].語文建設,2021(15):13-17.
[6]和苗苗.單元整體教學視域下初中語文讀寫轉換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