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鳳艷
摘?要:全球變局下的風險管理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都面臨著安全形勢不斷變化的問題。航天企業風險更是充滿了復雜性、不確定性,一旦發生,就會對企業產生消極的影響,甚至是一些不可逆轉的嚴重危害。不難預料,未來航天企業在風險管理領域面臨著更加復雜的局面與更為嚴峻的挑戰。針對全球變局下的風險特征,有必要從數字經濟、全球供應鏈、關鍵技術、科技信息、涉華輿情等方面進行識別。基于此,文章從正確認識風險管理規律、建設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優化風險管理手段組合、警惕風險傳導變異四個方面提出了具體的策略建議。
關鍵詞:全球變局;航天企業;風險管理;數字經濟
中圖分類號:F27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6432(2023)13-0090-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3.13.090
1?引言
進入21世紀以來,全球范圍的政治格局、經濟格局以及軍事格局都險象環生,幾乎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眾所周知,中美脫鉤、英國脫歐、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氣候變化以及各類環境即安全問題頻發,這一系列復雜問題的出現,使得全球的格局更加撲朔迷離,被政治家、經濟學者、國際關系研究領域的專家們稱為百年未有之大變局[1]。2022年,俄烏戰爭的爆發,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續發展,堪稱全球大變局的關鍵“節點”。值得驕傲的是,中國在面對全球大變局的挑戰下,勇于承擔全球治理責任,做出了重大的、不朽的歷史性貢獻。習總書記曾多次在重大場合強調指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都面臨著安全形勢和一系列重大風險。中國歷來重視全球治理問題,防患于未然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一方面,積極參與全球治理,自信展現責任擔當,在世界贏得越來越多的信任與尊重;另一方面,中國作為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一工業國,也要高度警惕全球變局對中國尤其是經濟產業發展產生的巨大影響和風險可能性。
當下中國最大的現實是處在社會轉型期。企業風險管理是大變局下、轉型時期的重要課題。航天企業,作為國有軍工企業的中堅力量,在全球大變局下面臨的風險更是充滿了復雜性、不確定性。一旦發生,會對企業產生消極的影響,甚至是一些不可逆轉的危害。企業風險管理的目的是在風險發生之前進行風險辨識,為企業風險規避提供實施導向信息,從而保障企業的正常運行和戰略發展。筆者認為,當前航天企業風險管理需要重點剖析全球發展態勢,找準航天企業獨特的風險規律,積極面對風險挑戰,尋找新的機遇。基于此,文章以我國航天企業為例,闡釋了全球變局下的關鍵風險識別,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適度多元的策略建議,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航天企業風險管理提供參考。
2?全球發展態勢與我國的挑戰和機遇
2.1?全球發展態勢分析
隨著世界多元化、科技數字化的深入發展,國際力量博弈的態勢此消彼長。當前世界格局的不穩定性大大增加,“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已然成為一個宏大的歷史主題。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和俄烏戰爭的雙重沖擊下,經濟全球一體化正在遭遇“歷史最大考驗”。歷經40年的全球經濟一體化格局到今天已經是“岌岌可危”,甚至面臨著崩盤的風險。中國、美國和歐盟,作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三大經濟體”,顯然都在各自的“困境”格局中艱難前行,尋找突破的方向,試圖占領更廣闊的經濟板塊。美國的“大通脹”正在刺痛美國經濟,逼迫美聯儲“加息縮表”。根據美國勞工部的數據,美國在2022年3月的CPI指數已經達到了8.5%,創造了自1981年以來的最高水平,美國的通貨膨脹在俄烏戰爭爆發后達到了新的高點,被稱為美國40年以來通脹率最高的一個月。作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歐盟已經不可避免地“卷入其中”。在俄烏戰爭爆發后,“產業鏈分工”格局越來越脆弱,加上地緣政治沖突,歐洲人甚至可能要面臨“糧食短缺”的巨大危險。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和肆虐嚴重挫敗了全球絕大多數國家,引發世界經濟衰退甚至停擺。在“全球經濟一體化”背景下,中國是“世界工廠”,是全世界“便宜商品”的核心供應國,2018年中國進出口貿易已經占到了全球貿易總額的20%。然而,中國疫情反復的沖擊顯然是對全球產業鏈的巨大挑戰,對全球過去40年形成的“產業鏈”造成巨大沖擊。更令人沮喪的是,新冠肺炎疫情造成世界各國在社會穩定、經濟發展模式、生命信仰、價值觀念等方面的意識形態對立和沖突。當前及未來,全球的兩大主題是全球化的失衡與重構以及中美博弈,后者是前者的主要內容,因為全球體系主要體現的是大國意志,重構也主要體現的是大國利益的再分配。
全球治理體系亟須重建,中國憑借四個自信,走向全球舞臺前列。國際政治格局變化的根源來自綜合國力(經濟、科技、軍事)的比拼和博弈。尤其是,各國在數字領域的競爭暗藏玄機,并且日趨激烈,直接導致歐美乃至全球貿易前景更趨迷茫。全球治理體系正面臨著新一輪的格局大調整,未來經濟全球化將更多呈現出圈層化、分散化的態勢,技術創新賽道已經明顯加速,正在推動數字經濟向更高層次發展,全球產業鏈體系很有可能被分割成若干區域產業鏈體系。隨著全球綜合國力對比的局勢不斷變化,中國主導全球治理的步伐越走越穩,并且占據了越來越有利的國際地位。
2.2?我國航天企業面臨的挑戰與機遇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下,中國國防科技工業改革和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已上升為國家戰略[2]。航天企業一直都是國有軍工企業的中堅力量,堅決執行和貫徹國家戰略的實施。近年來,在全球疫情開啟的“超難模式”之下,中國航天卻乘風破浪迎來了一系列的突破:嫦娥奔月、天問探火、北斗全面建成、長八發射等。長征二號F遙十四運載火箭點火升空,順利將三名航天員送入太空。這是中國航天員第九次叩響浩瀚宇宙的大門。中國載人航天事業逐步實現了從搭載一人到多人升空的大踏步式發展。值得驕傲的是,中國載人航天將從近地空間走向地月空間,進而邁向深空,目前已開展關鍵技術攻關和方案深化論證,未來將實現中華民族嫦娥奔月、蟾宮折桂的夢想。
然而,縱觀中國航天取得傲人成就的同時,不可忽視的是,中國置身于全球大變局之中,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升級、新貿易保護主義進一步加劇等一系列嚴峻的外部形勢以及疫情持續發展的內部狀況,對我國航天企業產業鏈也帶來了影響。不得不承認,我國航天企業也面臨越來越多的風險和挑戰。航天企業任何一個突破點的驗證周期都很長,每前進一步都需要扎實的積累。然而,全球變局帶來各種突如其來的變化,現有技術條件下產業鏈分割,政策激勵疊加市場因素推動部分高端制造業向美、日等國回流,對航天產業的發展有一定的沖擊。但是,我們也不能過于消極,對于整個航天企業來說,仍然是機會和挑戰并存。以數字化為代表的新技術對航天產業鏈的驅動作用日益增強[3],尤其是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興數字技術的不斷融合發展和交叉創新,為航天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全新的機遇。航天領域本身具備一些想象空間,從另外一個角度可以看到,航天賽道未來能夠構建無數的可能性,在科學規避風險的同時,需要找到創新突破口,將全面創新融入發展全局。
3?全球變局下我國航天企業風險識別
3.1?數字經濟安全與關鍵風險識別
數字經濟是新一輪的國際綜合國力競爭的重點產業,是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極為關鍵的科技力量。隨著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的快速推進,數字安全日益受到關注。航天企業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與重要支撐,發展數字經濟既是航天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大力發展我國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的重要責任和內在需要。我們也必須深刻認識到,全球數字經濟格局的動態變化對國家的經濟安全形成新的挑戰,從而也帶來了不可忽視的數字經濟風險,數字經濟體系的獨立穩定運行機制也會隨之動搖。因此,在數字經濟迅猛發展的同時,需要高度關注發展過程中的數字防泄露風險以及風險預警與防范[4]。毋庸置疑,找準風險管理規律,首要任務是準確識別全球變局下的數字經濟關鍵風險。在數字經濟安全體系中,數字防泄露和數字資產保護是最主要的兩大風險。數字防泄露是指使用先進的內容分析技術,在統一的管理控制臺內對敏感數據進行保護,已成為支撐數據資產保護的重要技術之一。數字資產保護不僅要解決數據泄露風險,還要控制和降低業務風險。通過對數據確權、分類、分級保護,實現數字化建設和數字化轉型賦能。
3.2?全球供應鏈安全風險識別
全球變局下,全球產業供應鏈問題已成為各經濟主體都關注的問題。1991年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后,在美國主導下,全球經濟一體化開始了,經過40年的“全球經濟一體化”以后,全球產業鏈實際上已經形成了,美國提供技術資金和消費,中國來制造,俄羅斯提供能源和糧食,歐洲提供產品升級的“全球深度產業鏈合作”格局。而當前,國際貿易摩擦不斷加劇、不確定因素頻繁爆出,國內經濟也面臨轉型升級、各產業面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內外部環境的不確定變化帶來的航天產業供應鏈產業風險問題也更為突出。俄烏戰爭爆發后,“產業鏈分工”格局越來越脆弱,區域化分散化特點凸顯。
對于航天企業來說,供應鏈風險問題很大程度上關系到企業的命脈。舉例來說,某型號運載火箭的芯級增壓輸送系統中的箭體閥門類產品種類復雜繁多,需要重新研發的產品種類多,芯級增壓工藝難度往往很大,項目實施周期較短,這些都成為影響航天產品按時齊套交付的不利因素。一旦供應鏈斷裂,其后果不堪設想。根據專業化分工和比較優勢原則,企業構建的全球化資源配置和生產組織方式在常態下具有明顯的優勢,但是當遇到全球疫情大流行等突發性事件時,產品內分工協調機制會受到破壞,整個供應鏈的及時交貨系統將會停滯,其不穩定性就會迅速凸顯出來。很明顯,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過程中,之前精心設計的全球物流系統因各國嚴格的防疫措施而一度停擺,不僅影響了全球產業供應鏈的快速發展,甚至由于國與國之間的貿易戰造成供應鏈斷裂,這些都是不容忽視的供應鏈安全風險問題。
3.3?產業關鍵技術創新變革風險識別
在新一輪科技變革與產業革命中,航天企業加快了“數字嬗變”的步伐,奏響了全面實施數字航天戰略的最強音。眾所周知,全球科技創新的格局正在持續深度地進行調整,科技創新能力已經日益成為國家間展現綜合國力競爭優勢的關鍵性因素。依靠科技創新搶抓競爭優勢,應對國內外挑戰是世界各國爭相實施的戰略選擇。數據顯示,世界各國的航天企業都紛紛出臺科技創新戰略。中國航天企業更加注重基礎研究和突破性技術創新、顛覆性技術創新、整合式技術創新。中國航天企業在強化科技長遠發展基礎上,航天產業關鍵技術的創新變革過程中,與生物科技、能源科技、智能型制造、納米材料等前沿技術交叉融合。然而,在產業關鍵技術創新變革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這樣或者那樣的風險問題。例如,某種火箭型號產品規模相比在役型號有大幅度提高,型號研制之初就重視產品化設計,部分借用了其他型號成熟產品,很多現役型號配套的閥門類產品無法直接借用,有20多種閥門產品需要進行突破式創新研發,存在較高的技術創新變革風險[5]。
3.4?國家科技安全與信息風險識別
國家科技安全是支撐和保障國家其他產業領域發展安全的重要組成。當今世界,科技廣泛應用于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各領域,由各國科技進步輻射帶動和發展引領時代車輪的前行,尤其重要的是,國家科技安全已成為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屏障。簡單而言,一個國家科技不安全,其他一切發展都是空話,國家安全各領域都將受到重大威脅。中國高度重視國家科技安全,科技安全是塑造中國特色國家安全的物質技術基礎,航天企業更加需要科技安全的支撐和保障。我國航天企業各類前沿高科技的廣泛應用,在提高科研水平、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的同時,也極大地增加了國家科技安全和信息安全風險。從風險管理的角度,必須系統地剖析航天企業科技安全和信息系統所面臨的各個方面的威脅及其存在的危害性、不確定性、脆弱性,并根據風險的等級、危害程度提出有針對性的防護對策和整改措施,盡可能地將風險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
3.5?涉華輿情風險識別
航天企業涉華輿情風險主要是指文化溝通風險。航天企業在國際業務中,與當地政府部門、相關企業、供應商、合作商進行溝通時,因為一些不完整甚至不正確的政策解讀信息、文化傳統而產生的一系列直接或間接輿情風險[6]。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和肆虐,尤其是當前大部分國家和地區處于艱難的相持階段,一些國家對華負面輿情欲罷不能,對中國的和平外交及發展戰略構成嚴峻考驗。此外,全球變局導致世界意識形態更加混亂,西方國家社會騷亂頻發,極端民粹主義思潮在多個國家崛起。這些思潮加劇了很多國家的社會動蕩、政治斗爭和暴力排外,也給航天企業帶來了涉華輿情風險的更多挑戰。
4?我國航天企業風險管理的策略建議
4.1?正確認識航天企業風險管理的規律
風險規律識別是風險識別的關鍵,是影響風險鏈的核心機制。隨著風險日趨多元化、復雜化,航天企業所面臨的單一因素、單一來源的風險越來越少。從風險本身的特點來看,航天企業風險的復雜性、動態性不容小覷,因此,必須對可能引發的各種風險規律進行精準化識別。具體而言,首先,要保障風險指標的完整性和全面性,避免單一化的指標的局限性;其次,要確保風險指標的相關性和系統性,有些風險指標具有傳導性,特別是風險鏈的連鎖反應;?最后,要確保風險指標測量的可操作性,即風險識別的具體數據必須精準收集。除此之外,正確認識航天企業風險管理的規律,在保持客觀性的同時不能忽視利益相關者的主觀風險認知,包括相關人員的風險敏感性、洞察力、前瞻性以及對風險影響的放大效應。
4.2?加強全面風險管理體系的建設
風險控制是風險管理過程中最為重要的環節。統籌協調以確保風險管理各個流程與操作的統一化和規范化,是航天企業供應鏈風險防范的基礎性工作。航天企業應結合自身戰略發展目標,在集團內部設立全面風險管理與控制系統,從而有效地識別、評估、預防和應對風險。數據防泄露貫穿數據生命周期全過程。從數據的生成開始,到數據的存儲、應用、傳輸、備份歸檔到數據的銷毀,每個步驟都要有相應的數據防泄露技術作為支撐。隨著全球變局的不斷加大,科技的高速度更新,航天企業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必須適合當前全球變局下的時代發展要求。在此基礎上,航天企業還需進一步破解轉型時期企業全面風險管理的重大課題,促使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控制系統在大數據的助力下,實現效力與效率并存。
4.3?優化風險管理手段的組合策略
數據安全治理的落地,離不開有效的技術抓手。不同風險管理手段適用的場景、對象、范圍及其應用風險各不相同,因此,航天企業要善于運用不同的風險管理手段的組合策略,以降低因風險管理手段使用不當而導致的風險傳導甚至變異。當前以“損失控制”為核心思維的航天企業風險預防手段與風險管理手段存在一定的交織性和衍生性,部分風險管理手段一經使用便可能導致風險的傳導變異,而另一部分風險管理手段一旦使用不當也可能導致風險的傳導變異。因此,基于風險的雙重結構意識,航天企業要考慮各個風險管理手段的特點,采用不同風險管理的組合手段以實現取長補短。例如在風險控制的過程中適當加入風險補償手段,對風險控制手段使用中的利益受損群體進行補償,防止因風險控制手段使用不當而積累新的風險能量。通過對數據防泄露技術的研究、探索和實踐,有助于逐步建立完善的數據防泄露技術方法和解決方案。
4.4?高度警惕風險的傳導變異現象
航天企業在風險管理過程中應警惕風險的傳導變異現象,將風險傳導變異作為航天企業風險管理的題中應有之義,在關注某一風險本身的基礎上考慮該風險在各種情況下可能變異為其他性質的風險,以及該風險借助突發事件變異為其他風險事項“導火索”的可能性。同時在風險應對策略方面,航天企業應著重建立風險能量的阻斷機制,疏通風險能量宣泄渠道、優化風險管理手段與工具的組合策略,從而注重預防風險在深層的能量積累突變和性質轉化。將某一風險視作其他風險的導火索,“順藤摸瓜”式地積極處置潛在的風險根源,則可能將風險的深層損害程度降至最低,從而防止這些潛在風險在下一次社會性風險發生時傳導變異為更加嚴重的風險。
5?結論
全球大變局還在不斷變化發展、動態演化,特別是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給世界格局造成嚴重沖擊,給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史無前例的挑戰,使得我國航天企業發展的外部風險因素更加復雜。從宏觀上來看,應對全球變局下外部復雜環境帶來巨大風險的防控和管理,無論是航天企業還是其他國家企業都任重道遠。需要更加深刻地認識全球變局下航天企業風險的演變規律,在國家戰略的指引下加強頂層設計和科學發展規劃,找準全球變局下航天企業風險管理的機理和規律,更加精準識別各種風險來源,提升航天企業應對風險的能力。此外,針對全球變局下我國航天企業面臨的各種風險,需進一步加強管理科學、信息科學、經濟科學、資源環境科學等多學科交叉融合,探索風險管理與決策重大科學問題的解決途徑,為保障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安全提供堅實的科學依據和實踐建議。
參考文獻:
[1]陳曉紅,唐立新,余玉剛,等.全球變局下的風險管理研究[J].管理科學學報,2021,24(8):115-124.
[2]鄭初桂,李東,張文靜.軍民融合視角下我國航天企業科技競爭力解析[J].自然辯證法研究,2018,34(10):46-51.
[3]田開蘭,楊翠紅,祝坤福,等.兩敗俱傷:美中貿易關稅戰對經濟和就業的沖擊[J].管理科學學報,2021,24(2):14-27.
[4]任保平,張陳璇.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的安全風險預警與防范機制構建[J].貴州財經大學學報,2022(2):1-13.
[5]裴慧峰,岳昊瞳,李曉龍.航天型號管理中的項目風險管理實踐[J].導彈與航天運載技術,2021(5):164-168.
[6]鄒汶君,蘭月新,夏一雪,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涉華輿情風險感知與對策研究[J].情報科學,2021,39(11):60-6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