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拉奇 莫色日吉
一、彝族母語文學的崛起及主要成就
(一)當代彝族作家母語文學的崛起
由于歷史等原因,當代彝族作家母語文學創作起步相對較晚,但發展迅速,獲得了豐碩的藝術成就,為當代彝族文學的發展和繁榮作出了新的貢獻。在上個世紀的1980年第一部公開發行的彝族母語文學期刊即《涼山文學》(原〈涼山文藝〉)(彝文版)創刊號問世,深受廣大彝族人民的歡迎,也受到廣大彝族母語文學愛好者的關注,而贏得廣泛的彝族母語文學讀者。這是黨的正確的民族政策和文藝政策貫徹落實的結果。
1980年《涼山文學》(彝文版)創刊問世,為當代彝族母語文學發展史開啟了新的一頁,揭開了當代彝族作家母語文學發展史的序幕,標志著當代彝族作家母語文學的崛起。它不但開辟了當代彝族作家母語文學發展的新領域,而且為彝族文學史注入新的內容作出了貢獻,結束了現當代彝族文學史上無彝族作家母語文學的歷史,因而具有里程碑和劃時代的意義。當代彝族作家母語文學,是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時代步伐逐漸發展起來的。這是因為時代的進步和民族文化發展的需要,也是歷史發展進程中的必然要求。
(二)當代彝族作家母語文學的主要成就
首先,培養和造就了一支當代彝族母語文學創作隊伍。據不完全統計,參加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以及涼山州作家協會會員,總人數在30人以上。形成了一支較大的創作隊伍,從而使當代彝族母語文學創作隊伍初具規模,成為當代彝族母語文學創作和發展的重要力量。毫無疑問,當代彝族母語文學作家隊伍的形成,是進一步發展和繁榮當代彝族母語文學創作的最基本的條件。
其二,創作和出版了大量的具有一定認識價值和審美價值的文學作品。據不完全統計,已出版20余部當代彝族作家母語文學作品。時至今日,《涼山文學》(彝文版)等期刊已刊發了170余期。這些當代彝族作家母語文學作品,真實地反映了彝族人民的生活斗爭,特有的生活方式、風俗習慣、文化傳統以及廣大彝族地區的奇偉壯麗的自然風光。其三,因彝族傳統文字得到了規范與使用,使彝族民間口頭文學得到了搜集、記錄、整理、翻譯和出版,獲得了極大的成績。據不完全統計,其數量也在30部以上。這些優秀的彝族民間文學作品,是彝族文學寶庫中的珍品。
二、彝族母語詩歌創作
(一)阿魯斯基的當代彝族母語詩歌創作
多才多藝而德高望重的阿魯斯基詩人,于1980年白手起家,親自籌備、創辦《涼山文學》(彝文版)的創刊,并編輯出版了彝族母語詩集《沃土·花蕾》、彝族母語小說、散文集《迷戀的山野》等,以及搜集、整理、翻譯和出版《彝族克智》《彝族諺語》等,為豐富當代彝族文學史的內容做出了重要貢獻。
詩人阿魯斯基不但為當代彝族母語文學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而且還關心下一代當代彝族母語文學創作新人的成長,注重培養和造就了一批當代彝族母語文學創作新人,從而使一批當代彝族母語文學作者脫穎而出,如阿蕾、賈瓦盤加等作家、詩人,為進一步發展和繁榮當代彝族母語文學作出了貢獻。綜觀阿魯斯基的當代彝族母語詩歌作品,不難發現其所反映的基本傾向是,即歌唱社會主義祖國,歌頌共產黨;歌唱民族團結,和睦相處;謳歌民族間增進友誼,構建新型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等。這就是詩人阿魯斯基的當代彝族母語詩歌創作的主旋律,如《祖國頌》《歌頌共產黨》《彝海結盟》《和睦》《民族團結》等,便是這方面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雖然詩人阿魯斯基的當代彝族母語詩歌,在讀者群中能夠引起一定反響的作品并不多見,但應當值得肯定的是,阿魯斯基是一位為當代彝族母語文學事業的發展和繁榮付出了辛勤勞動并作出了重要貢獻的詩人。
阿魯斯基本身是一位十分活躍的民間藝人,尤其擅長如彝族民間爾比克智詩的創作,其作品具有獨特的彝族民間傳統風格。承上啟下,在傳承彝族文化傳統,弘揚彝族母語文學傳統精神,尤其是在繼承和借鑒彝族民間口頭文學傳統等方面,有其獨特的創作技巧和敘事方式,因而有效反映彝族人民現實生活的精神風貌和時代特征。
(二)歐穆基幾的當代彝族母語詩歌創作
在這里不得不提及的是辛勤耕耘而默默奉獻民族高等教育事業的教師俄穆基幾和她的彝族母語詩集《閃光的彝寨》這部作品。歐穆基幾于1986年出版了當代彝族母語文學發展史上或許是第一部彝族母語詩歌專輯《閃光的彝寨》,這是詩人歐穆基幾直接繼承彝族民間口頭傳統即民歌民謠體寫就而成的彝族母語詩集,或稱彝族母語舊體詩集。共收錄了20首,每一首詩都是作者發自內心的真實的激越感情。
盡管歐穆基幾的當代彝族母語詩集《閃光的彝寨》這部作品,在讀者群中未能引起較大的反響,但它是一部直接以彝族民間口頭傳統的表述方式創作而成的彝族母語詩集,具有獨特的彝族民間傳統如民歌民謠等特點,為繼承彝族母語文學傳統,發揚優秀的彝族母語文學傳統精神,為豐富當代彝族母語文學史作出了積極的貢獻,因而在當代彝族母語文學發展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通觀詩人歐穆基幾的彝族母語詩集《閃光的彝寨》,從中可以看出,詩人正是以彝族人特有的歡樂和明快的調子唱出了自己的心聲,即“歌頌社會主義新生活,謳歌涼山彝族人民的翻身解放,表達自己的感恩情懷,和涼山彝族人民的翻身感、幸福感,以及在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制度下當家作主人,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斗爭中的高尚情操和人格魅力”①,如《牢記黨的恩情》《心向黨》《翻身奴隸》《幸福》《勤奮》《依靠》《團結》等,便是這方面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全詩語言樸素而自然,五言一句,排比、比興、復沓等藝術手法,運用自然,抑揚頓挫,讀來朗朗上口,極富彝族民間音樂美,韻味無窮。
三、彝族母語小說、散文創作
(一)賈瓦盤加的當代彝族母語小說創作
1981年賈瓦盤加開始彝族母語文學創作,先后出版有短篇小說集《情系山寨》、長篇小說《火魂》等。其中,較有一定影響的短篇小說有《一位年輕的書記》和《狼摩心中的狼摩》等作品。
在賈瓦盤加的彝族母語短篇小說《狼摩心中的狼摩》這部作品里,作家成功描述了主人公狼摩童年時代艱難而坎坷曲折的成長過程。小說中的故事情節曲折,刻畫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具有獨特的認識價值和審美情趣而深受廣大讀者的歡迎。故事中的男主人公拉摩在其舅舅的女兒表姐阿薇的耐心教育和幫助下,其在外面游蕩而無事不為的那顆“狼摩”(虎王)的“心”終于被收了回來,從而使拉摩改邪歸正,一改過去的不良行為,想決心做個正常的人,甚至做個走向正軌之好男人。于是二者終成眷屬,勤勞致富,自食其力,過上幸福而美滿的日子。
在這部小說中,作家不時“流露出了對狼摩初入歧途時的完全否定,同時也揭示對狼摩在與社會競爭中產生的內疚感和自責心里,并設法以正義之舉來彌補其過去的人生缺憾而走上正道的完全肯定。”②這不能不說是作家的獨到見解。在這部小說中,作家不是一個單純講述故事的人,而是透過人物貌似可笑的言行以表達狼摩人生軌跡的坎坷曲折與變化,從而滲透著作家強烈的憂患意識,體現了作家對人生價值的探尋與思考。
作家賈瓦盤加通過其彝族母語文學,成功運用民族心理屬性和文化內涵淵源,探尋民族命運的真諦。他依托彝族母語及其文字,并借鑒國內外優秀的小說創作方法,充分發揮和成功運用本民族語言優勢創作彝族母語文學作品,其創作成就尤其顯著,因而成為獨具特點的當代彝族母語文學作家,為當代彝族作家母語文學的發展和繁榮作出了自己獨特的貢獻。
(二)時長日黑的當代彝族母語散文創作
時長日黑的當代彝族母語散文,大多寫的是濃郁的鄉土情,抒發的是作者熱愛故鄉的赤字情懷。而這種情懷包含了對故鄉山水土地和父老鄉親的熱愛,因而每篇作品都寄托著作家對故鄉的美好祝愿,充滿著濃郁的詩意和真摯的感情。其散文專輯《蕎花魂》是當代彝族母語文學發展史上第一部彝族母語散文集,共收錄了50余篇作品。
在其彝族母語散文集《蕎花魂》這部作品中,作家以真實而生動地描繪了本民族本地區的風土人情,為彝族母語讀者提供了一幅幅色彩明麗的自然風光和民族風情畫,以“包含深情的筆墨,描寫彝鄉濃郁的風土人情,反映鄉村人與人之間的純樸情感生活的酸甜苦辣,有其獨到而強烈的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③如《母親與水桶》《父親的愛》等作品,抒發了作者對父母的熱愛;《情感小路》《草房情》等作品,表達了難以割舍的親情和友情;《索瑪花》《山上的青松》等作品,則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每一篇以情感為主線的作品觸動心靈,勾起讀者的鄉愁而令人懷想不已。
時長日黑多年的當代彝族母語散文創作,形成了一定的風格。首先,其彝族母語散文具有詩的意境美。他對“散文的藝術表現規律、創作技巧和美感體現傾注了更多的關注和思考。”④雖然時長日黑的彝族母語散文作品帶有較深的時代烙印,但作家通過精巧的構思,寓情于景,借物詠懷,從細微深處落墨,用形象思維的方法從看似細小瑣碎的事物和景致中選取具有象征意味的形象來升華主題,而實現“寓大于小”或“寓近于遠”的審美原則,從而營造出了詩意般的藝術境界,使作品形象生動。其次,時長日黑的當代彝族母語散文的語言風格纖巧、柔美、細膩。“無論是對彝鄉的思念熱愛之情、對親情友情的感恩珍惜之情,還是對新生活及一切美好事物的憧憬向往之情,作家總能舒緩從容、娓娓道來。”⑤給人以雋永的回味。
四、彝族母語影視和網絡文學創作
(一)當代彝族母語影視文學創作
在本世紀初,隨著彝語電視頻道的試播,廣大彝族觀眾對彝族母語影視劇的觀賞需求量日益增加,才使相應地促進了當代彝族作家母語影視文學的崛起,歷經模仿、探索和嘗試等發展過程。當代彝族母語影視文學作品,以其獨特的藝術、較高的認識價值和審美價值,為當代彝族作家母語文學的發展作出了新的貢獻。
當代彝族母語影視文學劇本的創作,彝族作家大多憑借自己在彝族母語小說創作經驗的積累、借鑒并結合現當代影視劇本的創作技巧以嘗試、探索與創作的,如賈瓦盤加的《彝家山寨》、海來有所、阿庫烏霧的《索瑪花》,曲木阿果、吉火爾股的《岔路口》等影視劇,都是相對較優秀的作品,都是用“樸實無華的語言和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真實呈現當代彝族鄉村的變遷,反映當代彝族農民的現實生活與精神追求,熱情謳歌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和樂于奉獻的進取精神,展示了彝族民間文化藝術的獨特魅力。”⑥除此之外,這些劇本大多是以彝族母語敘事方式來實現人物在各場景中的真情對白,其語言詼諧細膩,情節生動感人,人物活靈活現,富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和鮮明的時代特征。
而那些以彝族“民間傳說故事為素材而改編、創作的作品,它們還保留了原民間傳說故事情節的生動優美、富于浪漫主義色彩的特點,同時賦予民間故事素材以新的思想內蘊,閃耀著時代的光彩。”⑦如《布阿詩嘎薇》《支格阿魯》《聰曲阿瑪》《阿依阿芝》《查爾木呷》《鬼母的傳說》等影視劇本。在藝術上,都植根于彝族生活題材和民間傳說故事題材的傳奇性,具有情節曲折、構思巧妙的特點和較強的浪漫主義色彩。
(二)當代彝族母語網絡文學創作
在互聯網時代,網絡為當代彝族作家母語文學創作建起了良好的創作平臺。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社會的進步,網絡的暢通,傳遞信息的方便快捷。因而在信息化時代,緊跟時代步伐便產生了當代彝族作家母語網絡文學電子版,深深地吸引著廣大彝族母語文學愛好者,贏得廣泛的彝族母語文學讀者,成為廣大彝族母語文學讀者關注的熱門讀物。近10年彝族作家母語網絡文學得到了快速的發展,獲得了一定的成績,在當代彝族母語文學發展史上有其獨特的地位。
當代彝族作家母語網絡文學,具有書寫自由,語言隨意,結構單一,故事情節簡單,信息量大,讀者面廣,而讀者不需要花很長的時間去閱讀與理解,對讀者文化水平的要求也并不高,掃描式的讓讀者一覽無余、一睹為快,因而具有大眾化等特點,如瓦西美爾的彝族母語散文《祖國,母親》點擊閱讀量就達到了1.8萬人次,海來古吉的彝族母語散文詩《感恩有你,老師》、摩色阿薩的彝族母語散文《難忘的記憶》、阿爾夫吉、賈巴甲哈的彝族母語散文《情滿家園》、且薩烏牛的彝族母語短篇小說《曬太陽過年》等作品的點擊閱讀量也在近千人次以上。為進一步豐富和發展當代彝族作家母語文學,擴大彝族作家母語文學的讀者面、社會影響等作出了新的貢獻。
綜觀近10年的當代彝族作家母語網絡文學的創作和發展,它是緊跟信息化時代步伐,迎合時代、讀者需求而出現的新的文學現象,其主題鮮明,內容豐富而健康,藝術獨特,具有一定的欣賞價值和認識價值。從目前的發展態勢來看,似乎有進一步的發展趨勢,而如何正確引導當代彝族作家母語網絡文學的健康發展,這是有待于進一步研究的新的課題。
綜上所述,彝族是具有豐富而深厚的歷史文化遺產的中國少數民族之一,如神話、傳說、史詩、故事、歌謠、畢摩口述經等民間口頭文學傳統,已成為當代彝族母語作家得天獨厚的文學創作源泉,將直接或間接影響當代彝族作家母語文學的創作、繼承、借鑒與創新。從目前的發展狀況來看,因讀者面相對較窄等原因,其生態還是相當脆弱的。但衡量一個民族或一位作家的文學不是數量,而是質量。從這個意義上說,筆者對當代彝族作家母語文學的發展前景十分看好。而在全球化的今天,只要拓寬視野,緊跟時代步伐,不懈的努力和探索、開拓與創新,反映時代訴求,正面書寫彝族,講好彝族的故事。對未來有杰出貢獻的彝族母語文學作家、詩人及其優秀作品的問世,是完全可以期待的。
①李正文著,《當代彝族母語新詩創作述評》成都:《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2009,(5)
②阿牛木支.當代彝文文學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8,P64.
③阿牛木支.當代彝文文學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8,P157.
④阿牛木支.當代彝文文學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8,P159.
⑤阿牛木支.當代彝文文學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8,P157.
⑥阿牛木支.當代彝文文學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8,P184.
⑦吳重陽.中國當代民族文學概觀[M]北京: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1986,P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