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銳
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師,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全國勞動模范。
新時代催生新職業,隨著產業升級等諸多變化,一批陌生但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職業不斷誕生。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3部門正式發布了一批新職業,包括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無人機駕駛員等。世界技能大賽比賽項目也從傳統制造業向服務業、新興產業延伸。傳統專業正在向復合型專業方向發展,而“復合型”師資隊伍建設是培養高技能人才的根本保障。
基于此,國家層面出臺相關政策,在職業院校、技工院校中組建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特色鮮明、專兼結合的“復合型”教師隊伍,對完善社會人才培養體系和適應新時代下校企合作意義重大,也是職業院校、技工院校走向高質量發展的當務之急。
“復合型”師資對教師的要求不僅僅是對本專業業務精,更要掌握跨學科的知識和技能,具備勝任多專業的理論和實踐教學能力,尤其在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數控機床、信息技術等專業。因此加強“復合型”師資隊伍建設,是今后人才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職業院校、技工院校一方面面臨學生在就業過程中難以適應新形勢下的工作崗位要求的問題,另一方面企業對新員工的要求越來越高,如學校培養的人才只具備單一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在崗位競爭中就缺乏競爭力,也無法滿足企業的高質量發展需求。
這一切,都促使職業院校、技工院校的某些專業必須進行改進,向多專業并行方向發展,來順應未來市場對“復合型”技能人才的需求。
國家層面出臺相關意見,在職業院校、技工院校中深入研究新時期高技能人才培養的具體方案和措施,從政策、資金配套等方面給予更多支持,鼓勵各省市設立多個國家級職業院校、技工院校“復合型”專業教師培養基地。
與此同時,拓展人才培養思路,激發人才創新潛能,突出重點,做出亮點,更要結合企業用工需求,拓寬校企合作范圍,形成更為有效的培養體系和模式,從而更好地適應新時代發展要求。
(特約組稿:中國勞動保障報社 孫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