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思政是黨中央加強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2020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廈門技師學院(以下簡稱學院)作為廈門市唯一一所公辦技工院校,致力于打造“全國一流的技能人才培養搖籃”,在教育教學中,認真貫徹《意見》要求,充分發揮新時代技工院校在美育育人方面的重要作用,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文化觀,培養具有審美修養的高素質技能人才。學院根據自身辦學條件、辦學特色、學生多樣化需求,積極探索美育課程思政的教育教學改革方向,開發了校本音樂賞析課程體系。以音樂賞析的藝術形式,圍繞生活、閩南、健康、愛情、禮儀、學校、信仰、黨史、國家9個鮮明的主題進行美育,按每學期18課時融入全部專業的教學計劃,面向全體學生在高級工階段開設校本美育選修課程——音樂賞析。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立德樹人,不斷提高學生感受美、鑒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讓每一次音樂賞析課都成為一次心靈的藝術文化之旅,受到學生的熱烈歡迎,取得了較好的美育效果,是學院開展綜合素養課程教育教學改革的一張閃亮名片。
一、主要做法
(一)課程總體設計把思政教育作為重點建設方向
音樂類課程屬于美育教育,它與課程思政有著天然的融合性,是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培根鑄魂的重要教育。根據課程性質,課程總設計著重從作品產生的背景、結構手法、音樂形象、技術特點、風格特征與審美理念等角度入手,對傳統音樂元素、主流意識形態和正確的價值觀進行學理化推導,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堅持以美育入、以德育人,在提升學生的音樂欣賞和評鑒能力的同時,陶冶學生的性情,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二)優化課程思政內容,明確培根鑄魂育人目標
為使思政教育潤物細無聲地融入專業課程、實現有效結合,本課程以啟發式、引導式為主要教學方式,將課程內容分為《音樂與生活》《音樂與閩南》《音樂與健康》《音樂與愛情》《音樂與禮儀》《音樂與學?!贰兑魳放c信仰》《音樂與黨史》《音樂與國家》9個教學主題,每個教學主題均將音樂的美育教育貫穿始終,寓教于樂。通過對音樂作品的結構分析和在視聽中獲得的審美體驗,讓學生從中發現真善美,使之能夠陶冶情操并啟迪智慧,同時通過對中國紅色音樂作品的了解和掌握,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加深對中國音樂文化的情感,培養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實現教育育人、培根鑄魂的目標。如通過《音樂與閩南》主題教學,不僅閩南的學生,來自全國各地的學生都知道在閩南這塊《愛拼才會贏》的土地上,有著海納百川、勇立潮頭、勇毅前行的力量;在《音樂與健康》主題教學中,教師從音樂的“樂”說文解字入手,引導學生從繁體字來看,“藥”其實就是“樂”上面加了把草,讓學生直觀感受到遠古以來,我們祖先就發現美好的音樂就是養生最好的藥,從而引導學生喜歡中國民族音樂和中國樂器。
(三)創新課程思政教學模式,改進課程教學方法
在教學實施中,以問題為導向,引導學生課前探究、課中內化、課后遷移,通過“學一學”“說一說”“議一議”“想一想”“練一練”“展一展”等一系列教學環節,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在學中想。特別是教學評價,打破以往教師“一言堂”的單一評價模式,結合“問卷星”“美篇”等信息化手段,引導學生自評、互評和他評。采用線上線下多元化的評價手段,不僅有效考查了學生的職業素養、學習成效,也很好地促進了學生將美育教學成果內化于心。
二、工作成效
本課程體系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倡導從美育、心育、德育三個方面開展教學實踐和思考,力求每一次音樂賞析課都是一次心靈藝術文化之旅。
(一)美育——賞析音樂育韶華,讓美好的年華與新時代同頻共振
1.技師學院學生所處年齡段,是最美好的青春年華
技師學院辦學以招收初中畢業生,培養5年制高級工或6年制的預備技師為主,學生年齡段主要集中在15~21歲。這個年齡段的學生,身體快速發育,處于人生中最有朝氣和最具求知欲望的韶華階段。特別是現在正在校學習的“05”后,他們生逢盛世,到他們35~50歲的時候,正值2035年我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候。在15~16歲人生剛起步的美好青春年華,用音樂播下美好的種子,努力培育他們對美的向往,激發他們更加熱愛生活的熱情,就是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中國添磚加瓦。
2.落實國家相關美育文件精神,讓美好的音樂與美好的年華同在
《意見》中明確要求,職業教育將藝術課程與專業課程有機結合,強化實踐,開設體現職業教育特點的拓展性藝術課程,完善包括音樂的課程設置。因此,學院面向全院所有專業開設音樂賞析課,是落實國家育人方針的一項具體舉措。同時,通過音樂賞析課程的開設,挖掘了校園文藝人才,使學院開展各種藝術實踐活動有了更廣泛的基礎,也為推動“高雅藝術進校園”、繁榮校園文化和文明校園創建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心育——用音樂撥動心弦,讓美好的音樂伴隨青少年健康成長
1.音樂是無國界的語言,美好的音樂引領青少年陽光自信
音樂是非常美好的聽覺藝術。音樂教育最重要的不是培養音樂家,而是培養身心健康的人。技工院校的學生大多經歷過中考失利。15~16歲的青少年,心理上會有一定的“閉鎖性”,不愿意與成人有過多的言語交流,更何況在心理上曾經受過打擊的青少年。但大家會發現,不論是流行音樂、民族音樂還是藝術音樂,只要樂音響起,傾聽的人瞬間就會隨著音樂帶給人喜怒哀樂的體驗而轉換情緒。例如,一個學生在課上通過老師的賞析引領,聆聽了日本作曲家久石讓的《天空之城》鋼琴獨奏版本和萬人合唱版本后,在課后學習心得中寫道:“聽著那些描寫平淡生活和校園生活的歌曲時,我們本來煩躁的心情也會歸于平靜,音樂讓我們感受了喜怒哀樂”“如果我們把這樣美好的音樂世界作為我們的目標去努力,去約束自己,一個再壞的人也有變好的一天”。
2.調和所有專業學生,讓音樂為技師學子的成長增添色彩和溫度
學院共有6系1部,除了文化基礎部有三產(美容、美發和烹飪)專業,其他6個系分別是機械工程系、車輛工程系、電氣工程系、電子光電工程系、建筑工程系、信息技術與文化創意系。一看這些系的名稱就可以感受到撲面而來的“理科”氣息。因為專業設置和培養方向需要,學院學生80%都是18歲左右的男生,課程表70%都是實踐課程。在這樣血氣方剛的理科男為主的校園里,音樂賞析以它獨特的文藝氣息和課堂氛圍為技師學子的成長增添了色彩和溫度,受到學生的歡迎。如通過《音樂與學?!分黝}教學,讓學生進一步了解了學院《蝶之變》校歌的意義和文化內涵,增強對學院和專業的熱愛;通過《音樂與愛情》主題教學,學生聆聽小提琴協奏曲《梁?!?,品味中西合璧、洋為中用的藝術魅力,感受到愛情和生命的美好……課堂上,身著不同工裝、來自不同專業的學生因為共同的興趣愛好濟濟一堂,聆聽同一首樂曲,感受同一種情懷,不僅增加了個人的藝術文化修養,也增進了同窗情誼和校園文化的認同感。一個學生說“每個人心中有屬于自己的音樂,每次音樂賞析課就是一次美好的心靈藝術之旅。要下課了,我還是有些戀戀不舍,這樣的課太少了,要珍惜每分每秒”。
(三)德育——課程思政,用心引領中華青年工匠的文化自信和紅色追尋
1.學習了解民族音樂和中國樂器,幫助“00后”“05后”樹立文化自信
當前很多青年學生一講到音樂,腦子里浮現的大多是流行音樂。若不是專業學習者,大部分學生對中國民樂的了解很少,對其啟智、益心、健體的育人功能更是知之甚少。在授課中,教師通過組織學生賞析古琴和蕭演奏的《梅花三弄》,讓學生感受中國古樂帶給人精神上的高潔清雅,從容淡定;賞析《琵琶語》,感受琵琶“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扣人心弦,樂曲里對愛情和人生情感的感嘆,欲語還休;聆聽曾侯乙編鐘演繹的《茉莉花》,欣賞2400多年前古樂器發出的千古絕響,感受華夏樂器的精美絕倫、悠遠歷史帶來的文化記憶……通過民族音樂教學,學生感受到“音樂是一種表達內心、宣泄壓力的藝術方式”“音樂是有靈魂的東西”“中國古代音樂博大精深”“中國民樂是我們文化的魂之所系,聽了音樂賞析課,了解了中國民樂,我愛上我們的民樂,更愛了我們的國家了”。
2.賞析紅色音樂經典,厚植技能人才的家國情懷,堅定報國之志
課程思政是新時代對教育教學工作的要求。在教學中,學院教師注重結合教學主題引導學生關注時事,加強綜合素養的培養和提升。如在《音樂與國家》主題教學中,教師先以2022年北京冬奧會上俄羅斯運動員頒獎時使用的代國歌、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鋼琴協奏曲》導入,帶領學生感受“優秀的音樂與國家血脈相連、榮辱與共”,再從黨的“七一勛章”獲得者、優秀作曲家呂其明創作的管弦樂序曲《紅旗頌》那令聞者動容、肅然起敬的音樂聲中,引導學生深刻感受“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經典音樂作品,它鐫刻著民族的記憶與情懷,鼓舞斗志、催人奮進!”通過音樂賞析課,學生發自內心地感嘆“此生不悔入華夏,來生還是中華郎”“技能成才,技能興邦,強國有我,愛我中華”。
2022年1月,學院的“歌聲里的黨史——從《國際歌》到《追尋》,不能忘卻的記憶”課程獲中共廈門市委市直機關工作委員會“七一”微黨課評選活動一等獎;2022年5月,學院的“音樂與國家”課程獲第三屆全省技工院校教師職業能力教學賽二等獎。
三、工作啟示
優秀的音樂作品永遠不會因歲月的流逝讓人遺忘,它能直擊人們的心靈深處,產生共鳴,歷久彌新。一代代人不懈傳承,一代代人激情歌唱,這歌聲里有回憶,有故事,更有信仰!
(一)撥動學生心弦,讓課堂為育人賦能
學院的校本音樂賞析系列美育課程,面向全院所有專業開設,契合了學生各種個性化精神需要,各種主題和個性的音樂,撥動學生心弦,以獨特的文藝氣息和課堂氛圍為技師學子的成長增添了色彩和溫度,使學生情緒得到抒發,讓學生在學習音樂知識的同時,體會到一個國家、一個時代的音樂文化導向,還充分與黨的思想政治宣傳工作結合,將思政元素融入課程教學,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生動活潑、入心入腦,做到課堂為育人賦能,受到學生歡迎和喜愛,具有很強的針對性,也為技工院校美育教學工作改革創新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二)落實國家育人方針,繁榮校園文化
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幫助青少年學生思想上端正態度,堅持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化中華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靈,完善人格修養,增強文化自信,系好“人生第一??圩印笔墙逃ぷ髡吖鈽s的職責和使命。作為落實國家的育人方針的一項具體舉措,音樂賞析系列課程結合學院自身辦學特色、學生多樣性需求,有助于學院挖掘校園文藝人才,極大地促進了校園文藝實踐活動的開展,繁榮了校園文化。
(三)正向引導強化,增強國民素養
音樂賞析課程的開設,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是落實新時代教育教學工作的具體舉措。將思政元素融入美育課堂,對于厚植學生的家國情懷、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幫助學生樹立積極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及提高思想認識起到較大的積極作用。通過對學生的正向引導,強化他們的國家和民族責任感,使其樹立遠大的理想和抱負,也有利于提升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效,加快形成學院“三全”育人的大思政格局,助力技能人才綜合素質提升,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貢獻力量。
(作者為廈門技師學院黨委副書記 黃曼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