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課改背景下,語文課堂教學面臨著從“知識傳授”向“能力培養”、從“教師主導”向“學生主體”的轉變。提升語文教師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既是實現語文課程目標的關鍵,也是推進課程改革的需要。由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區培民著的《語文課堂教學行為研究及案例》一書,基于課程改革的背景,根據作者多年來對教師課堂教學行為的研究,深入探討了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言語行為、演示行為、對話行為、提問行為和教學設計行為的特征及存在的問題等,結合教師行為觀察、反思和評價的工具、案例等,為提升語文教師課堂教學有效性提供了實用的方法和開闊的思路。
本書從以下四個方面給出了提升語文教師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具體策略:
一是語文教師要深入鉆研文本。教師在上課前要充分備課,明確教學目標和重難點,設計合理的教學過程和方法,為課堂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是語文教師應堅持以學生為本,體現人文思想。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尊重和關注學生的個性、需求和發展,以引導而非灌輸為主,以啟發而非講授為主,以雙向而非單向為主,以評價而非考核為主,營造民主、和諧、愉悅的課堂氛圍,培養學生自信、自尊、自律、自愛等品質。
三是語文教師要善于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靈活運用數字化、智能化的現代教學工具,豐富教學資源和形式,來激發學生的興趣、開闊學生的視野,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使課堂教學更加生動、高效。
四是語文教師要注重課堂評價,做到及時反饋。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應建構科學、合理、多元的評價體系,不僅要對學生知識的掌握、技能的運用、情感態度等進行評價,還要對自己的教學過程、方法、效果等進行評價,并且要對學生的表現及時給予正面或建設性的反饋,幫助學生反思和改進。
同時,針對具體的課堂教學實踐,本書也提供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是提供方法指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傳授學生語文知識和技能,還要教給學生一些有效的學習方法,如閱讀方法、寫作方法、記憶方法、思維方法等,使學生能夠在學習中自主探究、主動思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是創設課堂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課文的內容和特點,設計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使學生能夠在情境中感受語文的魅力和趣味,產生強烈的參與感和體驗感。
三是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在教學中要以問題為導向,以探究為核心,以合作為方式,以創新為目標,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分析、比較、歸納、推理等,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并與同伴進行交流、討論、展示、評價等活動,在探究中發現新知識、新規律、新方法,提高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
四是突出教學重點,突破難點。教師在教學中能夠針對學生常見的問題和困惑,采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和技巧,幫助學生梳理知識結構,掌握關鍵技能。
本書以對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的觀察、研究和反思為切入點,為語文教師的專業成長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茆圩中心小學楊方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