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燕平
很多人都想不到,南寧會以停車收費火遍全網。
起初,當地網友吐槽南寧路邊停車收費貴,一晚超百元,還有人曬出多輛車主停車欠費的表格,其中,多則6萬多元,少則也2萬多元。這讓人們以為,這不過又是一次城市該不該收取停車費、停車收費高不高的討論。然而,很快,一條慧泊公司與當地法院簽署合作備忘錄的消息,直接把南寧送上了熱搜。
盡管當地迅速解除了這一合作備忘錄,并對慧泊公司、區級法院等相關責任人予以停職,但這一未完成的政企“合謀”仍讓很多人脊背發涼。看來,當地這是鐵了心要把停車收費做成大產業呀。
這顯然有悖常識。首先,在城市公共道路上劃出一些停車位,是為了解決城市“停車難”,方便民眾出行,這中間,主要應體現公共服務屬性。據披露,目前南寧城市道路的停車泊位為46908個、停車帶71944米,其中免費停車泊位16373個、免費停車帶35036米。南寧市肯在全市劃出數萬個停車位,體現了對民意訴求的敏感,但停車收費應該意味著對有限停車資源進行合理配置,以提高使用效率,滿足更多人的需求,本身并不是為了賺錢。用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常委、南寧市委書記農生文的話說,要始終把社會效益擺在第一位。
經是好經,卻有人把好經念歪了。從網友目前反映的情況看,南寧存在停車收費標準過高、停車收費范圍過寬,以及停車收費的依據和程序存在不合規、不透明的問題。
其次,路邊停車位所屬的城市公共道路,原本就來自公共財政,老百姓是買過單的。即便要將經營權出讓給相關企業,也需要經過公開招投標程序。如果企業以此為由收取超出當地生活水準的高昂費用,則涉嫌重復收費。
還有,相關報道顯示,南寧很多道路在劃線收費以后,留給非機動車的只是窄窄一線,這樣一來,自行車、電動自行車的通行就面臨很大困難。可見,公共道路被劃為停車位,而企業以此來收取高額停車費,實際上是以當地市民出讓部分通行權利作為代價的。
縱觀整個事件,當地市民也好,外地網友也罷,大家并非抗拒收費,而是反感不合理的收費,反感把公共服務做成一門壟斷生意,更反感試圖動用寶貴的司法資源為企業的收費“保駕護航”。
這些年來,很多地方開始對城市停車收費,一時間,類似“智慧泊車”的壟斷公司遍地開花,引發不少爭議。盡管有聲音稱,適當的收費能夠調節需求、提高效率,但類似南寧市慧泊公司的操作還是激起了強烈反彈,這也表明,扭曲的公共服務哪怕再多說辭,也難以遮掩其急慌慌搞錢的丑態。
讓城市更友好,不是一句口號。當下之計,還是應該重新回到公共服務的路子上來,真正把社會效益擺在第一位,認真傾聽群眾訴求,按照法定程序,加快研究出臺優化道路收費標準的方案。一味收費,不僅解決不了“大城市病”,反而會讓城市失掉煙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