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于應急救援、醫療衛生、公安警用、野外作業、越野旅居等領域,東風猛士憑借其強大的性能和卓越的品質在各種救援場景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在舟曲泥石流災害現場救援、甘肅白銀馬拉松事故救援及2021年7月河南新鄉水災救援中,東風猛士都有著優異表現。”談及車輛的性能,東風越野車有限公司計劃發展部營銷首席徐卓虎信心滿滿。
5月8日至10日,以“推進高水平安全 護航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第二屆長三角國際應急減災和救援博覽會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辦。圍繞應急管理、災害普查、智慧消防、應急救援、智慧城市等內容,本屆博覽會聚焦“全災種、大應急”,努力推動安全應急產業融合發展和轉型升級。
本屆展會展出面積擴大到10萬平方米,大量國內外應急救援高科技裝備實現了“全球首展”“中國首展”。和東風越野車有限公司類似,近600家行業頭部企業和各領域重點企業參展。
本次博覽會上,由人民日報社《民生周刊》雜志社創建和運營的融媒體平臺—“人民應急”亮相現場,并做運營展示。
專注于應急救援、防災減災領域的政策解讀、信息發布、品牌傳播,“人民應急”將聯合相關部門和專業機構組建智庫,開展專題調研、教育培訓。通過發揮媒體優勢,做好提升民眾風險防范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的科普工作。
“2022年,全年警情首破200萬起,其中夏秋季節任務最重,且農村地區火災占比較大,高層建筑火災也明顯上升。”以火災為例,聯合飛機集團解決方案中心總經理孫萬向《民生周刊》記者談及我國面臨的應急形勢。
地域遼闊,地質、氣候等自然條件復雜,我國是自然災害頻發且較嚴重的國家之一。
今年年初,應急管理部網站發布的消息顯示,2022年,我國自然災害以洪澇、干旱、風雹、地震和地質災害為主,臺風、低溫冷凍和雪災、沙塵暴、森林草原火災和海洋災害等也有不同程度發生。
與此前5年均值相比,2022年因災死亡失蹤人數、倒塌房屋數量和直接經濟損失均呈下降趨勢。
即便如此,應急救援形勢依然嚴峻。數據顯示,2022年全年各種自然災害共造成1.12億人次受災,因災死亡失蹤554人,緊急轉移安置242.8萬人次;倒塌房屋4.7萬間,不同程度損壞79.6萬間;農作物受災面積12071.6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2386.5億元。
其中,受極端災害天氣影響,發生珠江流域性洪水、遼河支流繞陽河決口、青海大通與四川平武和北川山洪災害、長江流域夏秋冬連旱以及南方地區森林火災等重大災害,四川瀘定6.8級地震造成重大人員傷亡。
整體來看,我國災害種類多,分布地域廣,發生頻率高,造成的損失重。
因自然災害、事故災害和社會安全事件等突發公共事件,每年造成的人員傷亡逾百萬人,經濟損失高達數千億元。地震、洪水、火災等災害更是嚴重威脅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加強對突發事件的應急管理,關系到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及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第二屆長三角國際應急減災和救援博覽會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辦。圖/鄭智維
伴隨經濟社會發展和技術進步,日益復雜的社會系統釋放出大量復雜性風險。為適應應急管理的新形勢,2018年,《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對我國應急管理體制作出重大改革,新組建的應急管理部整合了11個部門的13項職能。
“我國是災害多發頻發的國家,必須把防范化解重特大安全風險,加強應急管理和能力建設,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擺到重要位置。”2018年2月,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就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決定稿和方案稿作說明時,專門強調應急管理的重要性。
應急產業是應急管理的物質保障和技術支撐。發展應急產業,有利于國家的防災減災和公共安全,更好地保障公眾的安全和健康。
攜多款無人機產品亮相,聯合飛機集團現場發布了應急救援無人機系統解決方案。孫萬介紹,聚焦于自然災害、火災火情、事故災難等險情,聯合飛機集團提供包含險前監測、應急救援、災后救助在內的全過程應急的殺手锏。
應急產業具有多行業交叉和服務公共安全的屬性,從聯合飛機所涉業務可見一斑。通過預警、預防、監測、防護和應急處理各種突發事件、事故和災害,公共安全應急管理可大大減少社會和社區危害。
與之對應,應急產業大致可分為4個方面:一是救援處置裝備與技術,二是監測預警診斷設備與技術,三是預防防護產品與技術,四是應急教育培訓咨詢服務等。
具有覆蓋面廣、產業鏈長、涵蓋領域多等特點,應急產業不僅涵蓋了消防、防災減災、信息安全、公共安全、緊急救援、應急通信等產業,還涉及裝備、材料、化工、電子信息、通信、物流、保險等行業。
據相關部委預測,應急產業市場年容量約5000億元。如果包括所帶動的相關產業鏈,市場年容量約1萬億元。
應急產業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在徐卓虎看來,伴隨著我國應急能力、標準的不斷提升,應急產業市場規模勢必也將擴大。
以2019年3月30日發生在四川省涼山州木里縣雅礱江鎮立爾村的森林火災為例,他向記者講述了應急產業的需求之變。
因為著火點在海拔3800米左右,地形復雜、坡陡谷深,交通、通信不便。從救援的角度來看,因為地形復雜,人員難以抵達現場,救援難以展開。事實上,這次森林火災導致31人遇難。
救援能力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應急裝備科技含量的提升。“如今,無人機被大量使用,滅火彈可實現精準投放。設備的提升,提高了森林消防的水平。”徐卓虎說。
讓消防員成為無法被火傷害到的烈火英雄,四川烈火勝服科技有限公司最新研發上市的一款防火服亮相展會。
展示視頻中,穿著新型防火服的試驗員穿越中心溫度超過1900℃的火場,卻毫發無傷。“這款防火服可讓消防員穿戴后在低于800℃的火區活動長達3個小時,在高于800℃的火區也能逗留3分鐘左右。”接受記者采訪時,烈火勝服科技公司副總經理兼任市場總監張華介紹。
據他介紹,傳統的防火服主要用于避火,使用的部分原材料遇火會炭化,較難避免長時間直接接觸火焰對消防員造成的傷害。
在國家應急管理體系日益完善的同時,大批先進的應急裝備被應用到應急救援之中。在一次次災害事故救援處置中,不僅有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等力量奔赴現場,還有一批專業應急救援設備投入搶險救援。
電影《流浪地球2》中,多地形智能應急救援平臺令人印象深刻。本次展會上,這款平臺的原型—來自徐工集團的ET120步履式挖掘機的升級版ET200首次亮相。
在全球同類產品中,整機重量20噸的ET200是最重的。不停變換著姿勢,這款有“鋼鐵螳螂”美譽的龐然大物顯得異常靈活。
徐工機械高技術裝備分公司市場與品牌管理經理傅昱程介紹,ET200采用輪式驅動與步履式行進相結合的方式行動,能夠到達普通設備無法涉足的險惡地形環境進行施工作業。
ET200還配備了無線遠程操控系統,在距離不超過2公里的范圍內,操作人員動動手指,就能讓處于高危環境中的ET200實施挖掘、滅火、伐木、切割、破碎、鉆孔、剪切、打樁等功能。
在各種應急救援場景中,東風猛士屢次發揮關鍵作用。目前,東風猛士多款產品應用于應急處突、野外作業兩大領域,可在山地、叢林、城鎮、高原、高寒、沙漠等全天候、全天時、全地形、全地域復雜地形遂行多樣化任務。
在地震、洪水、火災等險情發生時,東風猛士擁有通過性、涉水性、承載性等優勢,可承擔探路先鋒、突破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任務。
過去幾年間,四川國飛創新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姚興運見證了我國應急能力的提升。
起步之初,四川國飛創新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將業務主要瞄準消防領域。應急部組建后優化整合應急力量,實現了防范、救援、救災一體化管理,全災種、大應急統籌應對。為適應“大應急”的需要,該公司也拓寬了業務范圍,涉足無人機、裝備車相關產品。
作為防范化解災害風險、應對災害事故的特殊管理領域,應急管理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重要的、獨特的組成部分,也是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防線。
《“十四五”國家應急體系規劃》提出,到2035年,我國將建立與基本實現現代化相適應的中國特色大國應急體系,全面實現依法應急、科學應急、智慧應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應急管理新格局。
建立中國特色大國應急體系,離不開科技賦能。在姚興運看來,整體來看,我國科技處于爆發式的快速增長階段,科技產品被大量用于應急救災領域。
在災害災難預防技術和應急救援裝備技術等方面,我國還有許多瓶頸尚未突破。“目前來看,我國應用于空中、海上、高原、危化園區、高樓等特殊環境的救援設備相對缺乏,配備更好的裝備救援人員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孫萬說。
在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安全應急產業成為各地重點布局的戰略產業。當前,我國安全應急產業仍處于發展初期,還存在規模不大、社會化服務程度低、區域發展不平衡、政策配套不足等問題。
新興科技賦能應急領域,無疑需要客戶有勇氣去嘗試和接受新鮮事物帶來的變革。姚興運認為,在鼓勵支持新產品、新技術應用方面,應急行業應該有更積極的態度和更加優惠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