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靜
中國歷史悠久、文化豐富,形成了特定的文化藝術,且這些文化藝術蘊含著鮮明的民族特性。油畫作為外來藝術形式,在我國經歷數百年發展,也已經成為我國美術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油畫如何同其他舶來文明一樣,融合傳統文化養分,實現油畫創作的創新,創造出民族特色鮮明、具有濃郁中國味的油畫作品,讓傳統文化煥發生機與活力,是一項值得認真思考的課題。
國畫創作以毛筆、宣紙為載體,重視寫意與抒情,國畫創作中包含的主要元素有材料、技法、章法、情感共四項。
在國畫創作中,筆墨紙硯等材料屬于硬件材料,是表現藝術的載體。其中,筆多為毛筆,創作者針對不同的藝術場景呈現,通常會選擇不同型號的毛筆;墨為黑墨,通過與水調和的方式調整墨色的濃淡深淺,讓畫面更具層次性;紙的類型比較多,主要有生宣、半熟宣、熟宣等,宣紙類型不同決定了浸墨狀態的差異,所以在實際應用中應區分開來;硯又稱硯臺、墨盤,兼具使用功能與藝術欣賞價值[1]。與西方油畫的材料相比,國畫材料更加豐富,折射出深厚的文化寓意,有利于在畫面中營造意境與情境。
根據國畫的繪畫方式,技法主要包括五種:勾,用細筆配合干墨,將創作對象的外形輪廓勾勒出來;皴,基于已經勾勒出的外形輪廓,用稍干、稍淡的墨,通過轉折、停頓筆鋒的方式體現凹凸褶皺狀態,多用于繪制山石的紋理;擦,通常與皴一同應用,但是用墨要淡于皴、濕于皴,以此來體現山石堆疊的狀態,使畫面呈現出燥且滄桑的風格;染,用墨極淡,通常用于大面積暈染,所以用墨要濕于擦,讓創作對象呈現出朦朧之感,使畫面整體更加立體;點,在勾勒成型的山石上,用點的方式增加各種樹形。
國畫的章法集中體現在構圖方式上。創作者在繪畫之前,一般會構思畫面布局,確保畫面主體與細節相互融合、彼此交疊,讓畫面更加和諧融洽。國畫章法強調主次、前后景、局部與整體之間的協調,圍繞創作主題調整畫面布局,有利于突出主體、彰顯風格、層次鮮明。
情感是國畫藝術價值的體現,任何一類繪畫的創作均需要有情感的融入,而國畫的特殊之處在于并非用寫實元素表現情感,而是多借助抽象性元素,促使觀者透過畫面意境產生情感共鳴,近距離感受創作者的內心情感。虛寫情感的優勢在于可以防止情感定調,給予觀者極大的想象空間,可豐富觀者對畫作的情感認知。
油畫是人們認識世界、理解世界的藝術形式,其創作會伴隨社會發展,不斷融入新的創作理念。將國畫元素融入中國油畫創作,有助于豐富油畫創作。因為國畫的技法、章法、情感等元素,均有著超越時間、地域的藝術魅力,若油畫創作者可以從中汲取養分,在實際創作中有意識地探索國畫元素的創新應用方式,勢必可以開辟出多樣化油畫呈現形式,進而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為中國油畫帶來更多發展機遇,使其更好地適應當代藝術的發展趨勢[2]。
中國油畫若要盡快適應世界藝術發展節奏,應對自身獨有的藝術價值有清晰的認識。中國油畫顯著特點之一即融合了傳統文化元素,有著文化積累的天然優勢,在豐富創作方式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國畫在繪畫史上歷史悠久,特別是經過唐與宋兩代的發展,每個畫種都有自己的形式特色。國畫創作講究經營位置、章法有度,畫面結構強調疏可走馬、密不透風,讓觀者視角隨著時空變換而移動,在一花一世界中管窺大千世界[3]。中國油畫創作伴隨社會發展而不斷完善,將國畫元素有效融入其中,讓油畫成為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載體,有利于為油畫創作提供現代化創作環境,促使其創作質量得到顯著提升。
國畫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展示文化價值的載體。國畫在千年傳承與發展中已經形成了比較完備的藝術形式,強調傳神達意,關注個體生命體驗,力求達到氣韻生動的美學境界。此外,國畫創作者注重表達內心的真實,所以畫作極具抽象性特點。將國畫元素融入中國油畫創作,有助于延展當代藝術創作的美學范疇,促使當代油畫的藝術語言越來越多樣,有效豐富油畫的創作方式。油畫作為一種外來的藝術形式,在中國的發展已經有數百年時間,若要在傳統文化語境下獲得長效、創新的發展,關鍵是要適應我國發展環境,逐步形成富有中國特色的油畫創作體系,同我國文化發展緊密聯系起來。
油畫創作具有一定的寫實性,在構圖方式上強調透視原理,以此來真實、精細地呈現客觀事物。但是國畫創作有所不同,其更加注重意境營造,這也是國畫與油畫的顯著差異,在中國油畫中融入國畫元素,可以嘗試借鑒國畫的構圖布局形式[4]。
國畫構圖布局多采用“三遠”法,即高遠、深遠、平遠,此種構圖布局是在宋代時期由畫家郭熙提出的。以平遠舉例,此種技法在國畫創作中的應用極為常見,采用平遠技法,不僅能展現作品整體氣質、風貌,還可以帶給人奇特的視覺觀感,引發觀者對畫面的無限想象。真實與想象結合的構圖方式,使畫面中前后景的主觀特性更加清晰。油畫創作者若要借助畫作表達主觀情感,亦可融合平遠技法,實現油畫構圖形式的創新。留白是國畫創作中又一種構圖布局形式,采用墨色與空白協調呼應的技法,在畫面中進行留白,使墨色與空白處形成映襯效果,進而自然地表現出遼遠、曠闊的空間意境,體現出“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效果,讓觀者回味無窮。以畫家趙無極的代表作《05-01-67》為例,其就是創新融入了留白的構圖形式,使得畫面水墨濃淡適宜,墨色與紙張底色交相呼應,營造出虛實相生、境生象外的藝術境界。
首先,色彩風格應保持淡雅。國畫崇尚淡雅的色彩風格,所以除墨色之外,石青色、胭脂色、霽紅色、緗葉色、沉香色等,均是古人從自然萬物、天地四時中發現的色彩。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就是含蓄典雅、平和深邃,體現在繪畫中便是層次感、明暗對比[5]。油畫則截然不同,注重色彩搭配運用,通過光影配合對事物細節進行寫實表現,給予觀者極其真實的視覺沖擊和視覺享受。國畫與油畫雖然藝術表現方式有別,但藝術價值是相同的,油畫創作者可以從國畫相對克制的色彩應用中借鑒經驗,對油畫創作的色彩表現思路進行調整,用盡量少的色彩豐富場景,將重點放在畫面層次、內容呈現上,創造全新的藝術風格。
其次,注重水墨效果。國畫與油畫相比,色彩變化極少,很多山水畫是以黑白為主色調,通過控制筆墨濃淡來表現事物,少數比較復雜的繪畫作品會用到朱砂色等其他顏色,但是也多是用于點綴,在畫面中營造整體感、空間感,寫意性較強。抽象派畫家康定斯基在《論藝術的精神》中,將西方繪畫理論比作色彩圓圈,黑白兩色始終處于圓圈之外。此種說法也反映了油畫中幾乎很少會直接應用黑白兩種顏色。然而,黑白兩色在國畫中卻是不可缺少的,創作者以墨為主,在墨色的濃淡調整中讓復雜場景栩栩如生地躍然紙上。以《云山圖》為例,明末清初畫家石濤在創作時并沒有局限于三疊式構圖形式,而是采用中空設計,讓畫面中的景別分離開來,樹木、山林、云靄錯落有致地交疊,通過黑白灰三種顏色的應用賦予畫面美感,使作品充滿了藝術魅力。油畫創作者在融合國畫色彩元素的過程中,可著重凝練黑白兩種顏色,簡化自己固有的油畫創作邏輯,讓畫面內容表現更加直接、簡潔,構造出新穎別致、色彩淡雅的畫面,使情感表達更加準確,令作品的藝術情境更加深邃。
國畫與油畫因繪畫工具的不同,在技法呈現上有著極大差異。國畫注重“五筆七墨”,通過轉換運筆與著墨方式來體現不同繪畫內容、思想情感。筆法多用于表現物體形態,墨色則用于呈現意境,從很多經典國畫作品中均可看到“五筆七墨”技法的運用。相比之下,油畫創作中,不論是筆法還是油彩都比較固定,體現在不同創作者的作品中只能基于其畫作風格來看出差別,而技法層面的差別并不顯著。但是也有很多知名油畫藝術家認為,國畫筆墨運用技法同油畫筆觸存在一定的相通性,可以通過平衡筆與力的方式,利用線條繪出氣韻流動的畫面,以此來增強視覺張力[6]。畫家也可將國畫的筆墨章法融于油畫中,以運筆配合黑白兩色抽象表現事物,彰顯恢宏大氣的東方神韻。以畫家蘇天賜的風景油畫為例,其擅長將國畫中的勾、皴、擦、染、點等技法融入油畫創作中,營造出自然恬靜的意境。另外,國畫創作常用移動式散點透視法,將這種表現形式遷移到油畫創作中,油畫創作者可自由選取審美物象,以散點透視圖為框架,通過削弱明暗光影的方式,突出畫面中的點、線、面,使畫面整體看起來更加清新。國畫元素與中國油畫的有機融合,可以使油畫富有寫意精神,具備深層意蘊。
意境是中國古典美學的一個重要范疇,是國畫的靈魂,意境論也深深影響著中國文化的發展,諸如哲學、文學、雕塑、建筑等均可追尋到意境論的蹤跡。呈現意境離不開現實場景,“象”是“境”的具體表現形式。我國優秀國畫作品以深邃意境獨樹一幟,外加不拘一格的創作,不追求完全寫實,非常容易引發觀者的情感共鳴。油畫則追求現實風格,力求將真實場景呈現在畫作中[7]。當前,油畫發展已經經歷了具象、印象、抽象的發展歷程,越來越多的繪畫藝術家創作重視表達“意”,其可借鑒國畫“計白當黑”的觀念,在畫面中適當留有空白,創新融入意境于油畫創作中,賦予畫作空靈神秘、疏淡超凡之氣。此外,油畫創作者還可以從哲學、文學的創作思維中借鑒經驗,采用骨法用筆創作油畫,讓墨線隨著“意”進行空間實景的勾勒,在起筆落筆間完成遠近景的交錯,以虛實變化配合油彩光感,彰顯畫面氣韻。國畫在內容表達方面多是從客觀角度出發,以藝術創作為基礎呈現富有詩意的視覺感受,畫作中似是而非的場景可以更好地引領觀者結合自身經歷進入油畫意境,實現內涵的外延,這也是為什么同一幅國畫,每個人理解有所差異的原因。總而言之,在油畫創作中創新融合傳統哲學觀念、審美意識,以不同的藝術表現手法淋漓盡致地展現油畫富麗高貴、古樸典雅之氣,讓中國文化的意境美感躍然紙上,有助于逐漸開辟出意境油畫的新模式。
綜上所述,當前中西文化的融合呈現出逐步加強的趨勢,多元文化的發展為中國油畫帶來了強烈沖擊。為實現中國油畫藝術可持續發展,當代畫家需要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根基,從國畫元素中汲取創作靈感,賦予油畫作品一定的時代氣息,打造出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中國油畫語言體系。具體到實踐中,當代畫家可通過構圖布局形式、色彩、表現技法、意境美感的融合,直觀展現當代大眾的現實生活和自身的藝術追求,促進中國油畫藝術更快更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