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明惠,李乾丙,王真真,王相飛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堅守中華文化立場,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1-4]。講好奧運賽場上中國運動員的奪冠故事,不僅對內有利于提升國家認同感,在國際傳播意義上對提升我國體育話語權,以及借助運動員形象塑造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具有重要意義。主流媒體是社會輿論的主導者,可以通過講好中國運動員奧運會奪冠故事,使社會大眾更加深入了解“奧運冠軍”,提升國家認同感,從而豐富中國體育故事的內容[5]。
敘事聚焦的選擇作為一種特殊的敘事策略,可以制造故事意義,影響受眾的認知與態度[6],而故事中敘事聚焦如果選擇不當,其敘事效果會大打折扣。目前,國內外學者大多從中國體育故事的宏觀視角,即媒介載體[7]、敘事主體[8]、故事受眾[9]和內容形式[10]等角度提出敘事策略,以助力講好中國體育故事促進國際傳播,但鮮有研究基于敘事聚焦的微觀視角對中國體育故事進行系統研究。本文以故事文本為切入點,探究主流媒體講好中國運動員奧運會奪冠故事的敘事聚焦策略,以拓寬中國體育故事敘事路徑。
網絡主流媒體相較于其他形態的主流媒體來說,內容海量且受眾更廣[11]。人民網作為網絡主流媒體的代表,具有內容權威性、信息海量性等特點,其致力于正確引導輿論,凝聚社會共識[12]。2020 東京奧運會,人民網搭建融媒體矩陣,布局多樣化的報道形式,講述了立體的中國運動員奧運會奪冠故事[13]。因此,研究選擇對人民網講述的中國運動員奧運會奪冠故事的敘事聚焦策略進行分析。具體研究過程中,根據已有研究對故事的定義[14]以及故事結構的組成(語境、行動、結果)[15],將中國運動員奧運會奪冠故事定義為,在一定故事語境下,將中國運動員奧運會奪冠相關事件的行動過程和結果等內容,按一定時間順序與因果關系排列組合的描述。在此基礎上,選擇研究樣本,分析人民網講述的奪冠故事的語境、行動和結果部分使用的敘事聚焦策略及其不足,以期為主流媒體講好中國運動員奧運會奪冠故事提供參考。
敘事聚焦主要研究敘事作品重點敘述的地方是什么,即想要告知的重要信息[16]。敘事聚焦的選擇可以體現輿論導向,從而影響輿論[17]。敘事聚焦作為一個動作,包括聚焦主體、聚焦角度與聚焦對象[18]。本研究的敘事聚焦主體單指人民網,在中國運動員奧運會奪冠故事中,聚焦對象大致分為當事人、相關人和知情人。“當事人”指奪冠運動員本人,“相關人”指與運動員奪冠有直接關系的人,“知情人”是指與運動員奪冠沒有直接關系的人。不同的聚焦客體,對奪冠運動員形象塑造的客觀程度與真實程度有明顯差異。
從敘事聚焦角度出發,分析中國運動員奧運會奪冠故事中語境、行動與結果部分的聚焦角度與聚集對象,能夠了解敘事者在不同故事部分中重點講述了哪方面的奪冠故事以及重點描述了奪冠故事中出現的哪些人物,從而探析出奪冠故事著重展示的立場與主題,及其塑造的奪冠運動員形象。
以“東京奧運會”“奪冠”和冠軍姓名等為關鍵詞進行全文檢索,從人民網數據庫檢索出2021 年舉辦東京奧運會期間(2021 年7 月23 日至2021 年8 月8 日)中國奪冠運動員的相關報道392 篇。對數據進行去重,并去除圖片、視頻后,剩余137 篇。根據中國運動員奧運會奪冠故事的定義,對原有數據進行篩選,最后獲得有效數據共61 條。
從故事的結構及其具體包含內容來看,奪冠故事語境部分主要為奪冠運動員個人背景及奪冠比賽發生背景,行動部分主要為運動員奪冠全過程描述,結果部分主要為運動員奪冠結果描述及相關內容說明。以此為基礎,研究首先將奪冠故事文本拆分為語境、行動、結果三部分,再結合敘事聚焦分類內容和故事結構具體包含內容,對不同結構奪冠故事文本的聚焦角度和對象進行編碼。編碼由2 名編碼員完成,在編碼開始前對兩名編碼員進行培訓,其后研究者在樣本中將所有中國運動員奧運會奪冠故事以獨立編碼者檢驗,Kippendorf a值顯示編碼員間信度值的最低一致性為80.4% (故事行動部分的聚焦角度),最高一致性為 100% (故事語境部分的聚集對象),具有較高信度(見表1)。

表1 編碼結果及權重Table 1 Coding Results and Weights
人民網在講述中國運動員奧運會奪冠故事時,在不同的故事結構中側重聚焦于不同的內容,分析不同故事結構的敘事聚焦內容,探析奪冠故事不同故事結構中的敘事聚焦的特征。
人民網的中國運動員奧運會奪冠故事語境部分主要聚焦于奪冠運動員的“歷史成績”,著重描述了奪冠運動員過人的天賦、優異的成績與品格,突出了奪冠運動員的“特殊性”,塑造出榜樣式的奪冠運動員形象。而奪冠故事對于“家庭背景”“性格特質”“外貌特征”等角度與“相關人(家人)”對象的聚焦較少,削弱了故事的人文特性和親和力。
3.1.1 聚焦角度重在突出歷史成績 奪冠故事語境中聚焦最多的角度是“歷史成績”,主要內容是對奪冠運動員過往參加體育比賽獲得的成績及其學業成績進行強調。例如楊倩的奪冠故事中提到,楊倩12 歲就獲得了全國青少年錦標賽的亞軍,隨后又在省運會拿下三枚金牌,現在是一名清華大學的大學生[19]。類似的角度將奪冠運動員聚焦于“精英”,具有吃苦耐勞、堅持不懈等諸多優異品質,不僅在體育領域獲得了許多成就,在學業等其他領域都有突出的成績,刻畫出了“完美無缺”的奪冠運動員形象。奪冠運動員在故事中成為了國家體育實力展現的象征,成為了社會大眾學習的榜樣。
部分內容聚焦了奪冠運動員的“性格特質描述”“外貌特征描述”“家庭背景”,這些運動員個人特質、生活背景等相關內容的聚焦可以使奪冠故事更具感染力和親和力,同時使奪冠運動員形象更加具體鮮活[20]。但相關聚焦內容較少,這些背景知識聚焦的缺失或多或少地降低了奪冠故事人文特性。奪冠故事的受眾是大眾,其應立足于“百姓生活”,貼近群眾、貼近實際、貼近生活[21]。所以“性格特質描述”“家庭背景”“外貌特征描述”內容聚焦的缺失可能會減少奪冠故事的人情味,不利于拉近與受眾的距離。
3.1.2 聚焦對象主要為運動員家人 奪冠故事語境部分主要聚焦于奪冠運動員的家人,描述了奪冠運動員父母的職業與家庭情況、家人對其的評價等內容。例如,在鄒敬園的奪冠故事中提到其母親劉麗群:“因為舍不得買50 元一張的臥鋪票,幾年來她一直坐硬座。在成都,他們也只住幾十元一晚的小旅館[22]”。聚焦于奪冠運動員的“家人”可以使奪冠故事更具“貼近性”,有利于受眾的情感代入。普通的家庭背景、平凡的父母親人、感人的親子感情等內容是奪冠故事與受眾的共通點之一,聚焦于相關內容可以增強奪冠故事的真實性和可信度,從而實現受眾對于故事的代入[23]。但是聚焦于“家人”的奪冠故事僅占很小一部分,這樣可能使奪冠故事缺乏親和力,難以激起受眾情感共鳴,從而影響故事傳播效果。
人民網講述中國運動員奧運會奪冠故事行動部分中,大部分內容聚焦于“比賽過程”“備賽過程”,展示運動員備賽與比賽全過程。較少內容聚焦于“團隊保障”“相關人”,忽略了中國特色團隊精神等帶有“中國元素”內容的展示,降低了奪冠故事的辨識度。
3.2.1 聚焦角度主要集中于奪冠過程 故事行動部分在奪冠故事中主要體現為運動員奪得奧運冠軍的全歷程,從賽前到賽后,主要聚焦于“比賽過程”“備賽過程”“團隊保障”等聚焦角度。其中大部分的故事聚焦于“比賽過程”“備賽過程”相關內容,呈現了運動員通過自身的努力,克服困難,勇奪桂冠的過程。受眾群體能在故事中了解體育運動背后的艱辛,以及運動員成為冠軍要經歷的艱辛。例如在石智勇的奪冠故事中提到,在賽前1 個月曾兩次腿部拉傷,在訓練中左大腿拉傷,1 周后再次拉傷[24]。但是這樣的內容是在全球運動員故事中普遍出現的,其千篇一律的“發憤圖強”式敘事模式可能使中國運動員奧運會故事缺乏辨識度與特色性。
而“團隊保障”的聚焦與國家、體育團隊對于中國運動員奪冠給予的幫助與關懷相關,類似內容能夠讓受眾群體對運動員個人、集體與國家之間的關系有所了解,可以將“中國特色”“中國元素”向廣大受眾群體進行展示。例如,賽艇女子四人雙槳項目的奪冠故事中提到,在國家隊和中國賽艇協會的帶領下,水上運動中心在各方面訓練更加精細化,甚至做到了一人一計劃,一人一檔案[25]。但是僅有少數內容聚焦于此角度,缺少中國特色的體育政策和制度的展現。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講好中國制度故事,引導人們充分認識我們已經走出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成功之路[26],從而樹立大眾的制度自信,擴大中國特色制度的影響力和感召力。而這部分內容聚焦的缺失,讓受眾群體缺少了了解國家體育相關政策的途徑,可能會削弱其國家認同感。
3.2.2 聚焦對象多元 奪冠故事行動部分主要對運動員的奪冠過程進行描述,因此,這一部分的聚焦對象主要為運動員奪冠的“相關人”,即奪冠運動員的教練、隊友和對手。(1)聚集于“教練”的篇數最多,主要內容是聚焦于奧運會備賽過程中教練為運動員奪冠的付出和支持及其對于運動員奪冠的評價,以教練的評價豐富了奪冠運動員的形象。(2)聚焦于“隊友”的篇數較少,主要描述了奪冠運動員隊友對于運動員的評價及以往前輩的優秀戰績,如在全紅嬋的奪冠故事中陳芋汐評論,我感覺她比我當年還要更厲害一點,壓水花和動作細節比我更加完美、更加出色[27]。(3)奪冠故事行動部分中聚焦于“對手”的篇數最少,主要描述了奪冠運動員對手在與奪冠運動員競爭時的狀態,例如在鞏立姣的奪冠故事中提到,美國選手拉姆塞在奧運選拔賽上以20 米12 奪冠,對手還有NBA中鋒亞當斯的姐姐瓦萊利·亞當斯。最終,鞏立姣用最直接的方式,戰勝了所有的對手[28]。
從奪冠故事行動部分的聚焦對象分析來看,聚焦于“隊友”“對手”的故事較少,而這些內容在以該運動項目上過往中國隊友的賽績、展現國家隊的薪火相傳、體現代代接力為國爭光的熱忱[29]以及反映運動員實力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但這些內容整體上比較少,使奪冠運動員形象塑造不夠立體飽滿,且忽略展示國家隊中帶有中國特色的體育精神傳承等內容,可能弱化受眾對于運動員形象及體育項目的了解和認同。
中國運動員奧運會奪冠故事行動部分主要聚焦于“奪冠結果”的描述,強調“奧運冠軍”頭銜,但是較少聚焦于“受眾群體關聯”角度與“知情人”,使中國運動員奧運會奪冠故事缺少啟發性與互動性。
3.3.1 聚焦角度在奪冠價值上突出個人,價值關聯有待進一步拓展 奪冠故事結果部分中,“奧運冠軍”這個結果的聚焦貫穿所有故事,強調了奧運金牌對于運動員本人的價值,例如“圓夢”等。故事結果部分聚焦于“受眾群體關聯”的篇數極少,主要描述了網友與奪冠運動員的粉絲的評價。
此外,“國家層面關聯”的聚焦角度描述的運動員奪冠,對于國家的意義能讓受眾更加了解“奧運冠軍”這個頭銜下運動員所肩負的責任,而與國家政策相關聯的部分不僅有助于國家政策的宣傳,還能讓受眾更加了解國家體育政策的動向與國家體育發展的走勢,有利于受眾產生國家認同感[30]。“受眾群體關聯”的聚焦主要描述了“網友”“粉絲”對于奪冠運動員的評價等內容,可以增添奪冠故事的互動性,也可以進一步完善奪冠運動員的形象。而較少的奪冠故事在結果部分聚焦于“受眾群體關聯”角度會其缺失“互動性”“趣味性”,對于原本嚴肅的傳統奪冠故事意象來說,趣味性的缺失則會加重故事的沉悶色彩,削弱故事的親和力[31]。
3.3.2 聚焦對象較少,缺少“知情人”的參與式敘事奪冠故事結果部分極少聚焦于“知情人(網友)”,相關內容主要為網友與奪冠運動員的互動。如全紅嬋的奪冠故事中提到“‘水花消失術’、‘針式入水’,全紅嬋‘教科書般’的表現引發網友一片贊譽[32]。”另外還描述了網友對于奪冠運動員的評論,例如在全紅嬋的奪冠故事中提到有網友戲稱全紅嬋是“壓水花的天才”,也有人將她比作“會水花消失術的小仙女”。聚焦于“網友”的評論實際上是在奪冠故事中引用受眾觀點,這樣的內容體現了“互動式傳播”的理念,注重受眾意見的反饋,增加受眾的參與感,讓受眾成為奪冠故事的參與者。這樣更能提升受眾的體驗感,也可以擴大奪冠故事的傳播效果。
而極少部分內容聚焦于奪冠故事的“知情人”相關內容,會使得奪冠故事缺少與受眾的互動性,使受眾缺少代入感。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奪冠故事的主客體互動化趨勢日益明顯,受眾的活躍性和參與度大幅提升[33]。受眾的參與性敘事可以使奪冠故事更加親近日常生活,易于建構情感共鳴。而互動性內容的缺失,會導致奪冠故事的價值觀建構和主流話語傳播出于“封閉式”“壟斷式”狀態,削弱傳播效果。
講好中國運動員的奧運會奪冠故事需要有良好的敘事策略,而敘事聚焦作為敘事策略的一種,可以反映出主體在呈現故事時的觀念立場。研究從人民網講述的奪冠故事敘事聚焦出發,提出了主流媒體講好中國運動員奧運會奪冠故事的敘事聚焦策略建議。
在奪冠故事中,故事語境部分主要是對故事背景進行描述,奪冠故事可以聚焦于運動員奪冠背景及奪冠運動員個人特質內容的描述,強調奪冠故事的貼近性與奪冠運動員的親和力,以此來引發受眾的情感共鳴。
4.1.1 注重聚焦于運動員奪冠的時代背景與生活背景描述,增加故事貼近性 ( 1)奪冠故事語境部分可以聚焦于奪冠運動員擁有的與廣大受眾相差無幾的背景。例如運動員平凡的家庭背景、平易近人的個性或是在非比賽背景下運動員樸素的日常生活等,類似的共同點的描述可以讓奪冠故事更具貼近性,以消除受眾對運動員“高高在上”的刻板印象。(2)對奪冠運動員背景的描述可以聚焦于運動員生活、家人、外表等內容,可以使奪冠運動員的形象更加鮮活生動,更加立體真實。適當調整奪冠運動員的優秀過往比賽成績或學業成績的聚焦比例,不要一味地塑造“奪冠能手”,以減少故事的隔閡感。
4.1.2 注重聚焦于奪冠運動員的個性特征,增加故事的辨識度 (1)奪冠故事可以聚焦于奧運會舉辦的特定時代中奪冠運動員獨有的個性特征和符號,如奪冠運動員衣著上或動作語言上的時新內容,以塑造朝氣蓬勃而又敢于表達個性的奪冠運動員形象,從而避免部分受眾將奪冠運動員當成“奪冠機器”。(2)對于奪冠運動員性格特質和外表特點的聚焦,可以刻畫出個性鮮明的奪冠運動員形象,讓大眾更加了解奪冠運動員。(3)在聚焦對象方面,奪冠故事語境部分聚焦于與奪冠運動員背景經歷相關的人,引用這些人的評價會讓奪冠故事更加可信,使奪冠運動員人物的塑造更加飽滿。
奪冠故事的行動部分主要描述運動員奪冠比賽相關的賽前、賽中、賽后全過程。這一部分可以聚焦于運動員奪冠的全過程,體現奪冠故事的“典型性”,傳達體育精神。另外注重聚焦于奪冠故事的中國元素,可以展示故事的“中國特色”,促進國家認同。
4.2.1 注重聚焦于比賽全過程的描述,展現運動員體育精神 運動員從備賽到賽中最終奪冠的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與挑戰,以及運動員克服困難達到目標的過程可以體現出故事的“典型性”。社會中大部分人在圓夢過程中都會遇到或大或小的挫折,奪冠運動員遇到挫折后依然堅持最終獲得勝利的過程是大眾學習的榜樣,奪冠運動員在賽場上積極進取的姿態與頑強拼搏的精神也可以為社會注入正向的能量。借助奪冠運動員比賽過程的描述,可以鼓勵大眾勇于競爭、追求卓越,從而增強民族生命力[34],向全世界傳達新時代中國開放、自信的態度。
4.2.2 注重聚焦于中國特色的運動員故事內容,增加故事的可讀性 ( 1)挖掘奪冠運動員獨具特色的體育經驗下的背后意義,可以描述出一個更具特色的體育故事,使中國運動員奧運會奪冠故事具有更高的傳播價值和意義。(2)突出中國特有的運動員培養與訓練體制等內容,可以向世界展示新時代中國科學化、合理化的運動員競技訓練培養體制和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重要的傳承精神,增加受眾對奪冠運動員的了解與對國家的認同[35]。(3)聚焦于對運動員奪取奧運冠軍給予了幫助與支持的相關人,借他人之口講述運動員特殊的奪冠經驗,可以打造出立體的運動員形象,增加奪冠故事的特色性與可讀性。
奪冠故事結果部分主要對運動員獲得奧運冠軍的結果及其相關內容進行描述,這一部分作為奪冠故事的結尾內容應當在描述事實的同時對整個故事進行升華,注重聚焦于奪冠價值的詮釋與受眾觀點的描述。
4.3.1 注重聚焦于奪冠價值的詮釋,使故事升華 中國運動員在奧運會上的奪冠不僅是奧運精神的詮釋,更是中華體育精神的凝練表達,其蘊含深厚的價值理念。運動員的語境部分聚焦于其將童年與青春奉獻于體育訓練的內容,可以體現出“無私奉獻”的中華體育精神。聚焦于運動員的奪冠過程中隊友、教練與國家對其的幫助與支持,體現了“團結協作”的中華體育精神。聚焦于運動員比賽的精彩奪冠過程,體現了“頑強拼搏”的中華體育精神。聚焦于運動員奪冠后升國旗、奏國歌的場景,可以體現“為國爭光”的中華體育精神。奪冠故事結果部分可以總結故事語境與行動部分中聚焦的內容,從現象中提煉出其所包含的深層次的體育精神與社會價值,從而增強民族自豪感和國家認同感。
4.3.2 注重聚焦于受眾反饋內容,增加故事互動性
在奪冠故事中,“知情人”的聚焦大多為網友的評價等內容,這些內容的出現可以減少奪冠故事敘述的單向性,有助于深化奪冠故事的主題,幫助受眾與奪冠故事中表達的觀念形成共識。引用網友的發言是用口語化的語言即網絡流行語或語氣詞,可以消除奪冠故事的距離感,讓奪冠故事以“接地氣”的形式傳達出宏大的意義。主流媒體可以就運動員奪冠這個話題,在社交媒體上與受眾互動交流,進而提煉其中部分受眾發言與情感表達,制成專題板塊,以補充奪冠故事中的“互動性”缺失。
講好中國運動員奧運會奪冠故事可以通過聚焦于奪冠運動員運動背景與個性特征的描述、比賽過程與中國特色體育制度的展示以及奪冠價值的詮釋與受眾觀點的反饋,消除受眾對于“奧運冠軍”的固有印象,將奪冠運動員身上具有的中華體育精神與奧運精神向大眾進行展示,增強民族凝聚力與國家認同感。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在這樣的新形勢下,應通過對內講好中國體育故事來促進國內認同,維系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通過對外講好中國體育故事促進國際認同,提升我國國際話語權。但講好中國體育故事是一項艱巨而重大的工程,主流媒體需要不斷創新其敘事策略,積極探索講好中國體育故事的路徑,通過敘事聚焦的變換來引導正向輿論,傳播主流價值,傳達中國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