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龍喬忠
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十分重要的政治任務。省委書記王寧在云南省廳級干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專題研討班上的開班動員暨主題報告,傳達學習黨的二十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強調進一步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解讀了黨的二十大報告確定的重要思想、重要觀點、重大戰略、重大舉措,深刻闡釋了其中蘊含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聯系云南發展實際,對事關云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方向性、全局性、戰略性問題作了科學分析和系統部署,為大家上了一堂政治課、理論課、實踐課、黨性課,為我們指明了工作方向。
黨的二十大提出了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共產黨的使命任務。省委“3815”戰略發展目標明確了三年上臺階、八年大發展、十五年大跨越的奮斗目標。面對更加艱巨的任務、更加光榮的使命,大家“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進一步增強,不自滿、不松勁、不止步的奮進精神更加昂揚。
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不看表態看行動。云南省人民政府駐廣東辦事處(以下簡稱“辦事處”)將全面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定調,緊緊圍繞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工作部署,聚焦我省實施“3815”戰略發展目標和產業強省三年行動,按照《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招商引資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的6 個重點招商方向,依托4 個多元主體招商,落實王予波省長在省投資促進局調研和調度全省招商引資工作會議時的指示要求,開足馬力招商引資,以優質服務促進投資,圍繞全省招商引資“一盤棋”工作格局,進一步發揮好辦事處改革開放前沿的“窗口、橋梁、紐帶”作用,認真落實“兩個革命”要求,持續開展“務實招商作風”業務競賽,全力在招商引資中當好“運動員”和“服務員”,推動辦事處駐外工作再上新臺階,用招商引資成果來檢驗黨的二十大精神在辦事處工作中的學習貫徹成效。
進一步務實作風、務求實效,圍繞“三個一批”,強化“三化管理”,積極促成一批企業有意愿、要素有保障、示范帶動強的大項目抓在手上推得下去,力爭年度新增3 至5 個10億元以上的項目簽約落地。
一是圍繞“三個一批”聚力攻堅。引進一批傳統優勢產業項目。緊緊圍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關于實施擴大內需的戰略部署和滇粵合作的傳統優勢,圍繞綠色食品、高原特色現代農業、文旅康養等產業,順勢而為,加大與知名企業、行業領軍企業的對接和開拓力度,力促在傳統優勢領域穩存量引增量,進一步延鏈補鏈強鏈,推動產業集聚、集群發展,形成協同發展的“雁陣效應”,提升傳統產業引資合作的示范效應力。深耕一批重點制造業項目。按照《云南省面向大灣區重點制造業產業鏈招商圖譜分析》提出的方向目標,圍繞智能終端、新能源電池、鋁精深加工、光電子、硅等產業,積極對接廣州天賜、龍電華鑫、新大陸科技、星網銳捷、杉金光電、正拓新能源、冠捷科技集團、嘉泰數控、深廣洲明科技、天瓏移動技術有限公司等一批有影響力、帶動性強的龍頭企業,組織回滇考察,促成一批新經濟新業態項目。聚焦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生物醫藥、生物育種等新興領域,積極引進大灣區專精特新“小巨人”、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促進傳統優勢產業與新經濟加速融合,提升產業前沿競爭力。探索推動“金融+資本”招商新模式,積極對接引入一批大灣區金融投資機構,充分發揮基金、信托等各類金融中介和產品吸引聚集其他各類要素的作用,推動金融、招商與產業深度融合,探索金融服務平臺招商。
二是強化“三化管理”提升質效。即重點產業項目化,對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高端制造等,盤活存量、引進增量,不斷充實若干在談項目、在推項目和簽約項目;目標企業清單化,對商業顯示、醫療器械、VR/AR、時尚產業、文旅康養、食品加工等重點領域,每個領域研究提出一批目標企業并動態管理,強化分析研究和對接聯系;重點區域產業分析清晰化,對廣東及華南地區的產業集群進行分析掃描,就廣東7 大支柱產業集群,福建電子信息和數字經濟、現代紡織服裝、現代物流等產業集群,湖南裝備制造業產業集群,江西新能源新材料產業集群,海南現代文旅消費產業集群細分產業門類,強化目標企業、在談項目的動態管理。
認真落實省領導關于發揮廣東作為我省招商引資主戰場作用的指示精神。
一是推動搭建工作機制平臺。擬聯合有關部門聚焦滇粵經濟合作,做好服務保障,建立機制和平臺,力促保持兩省和部門間領導互訪頻度,以高層互訪為引導,促成滇粵兩省在若干產業和領域進一步深化合作。
二是搭建赴粵招商信息平臺。積極參與并協助做好云南省領導及州(市)、部門赴廣東開展的重大經濟交流活動,強化目標企業的對接、研判和推介,提前協調聯系,做好前期對接、洽談和推進工作,精準為州(市)部門招商推介優質企業和項目線索。與有關部門共建共享共用廣交會、高交會、南博會等平臺資源和渠道,更好服務我省對外開放大格局。
三是搭建“雙招雙引”工作平臺。協助省直相關部門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雙招雙引”工作要求,爭取設立“招商引資和招才引智”工作站,建立粵港澳大灣區滇籍人才信息庫,搭建粵港澳大灣區博士、碩士等高層次人才溝通交流平臺,協調組織廣州、深圳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和高層次人才團隊赴滇考察交流,開展項目合作。
四是搭建在粵招商會客廳交流平臺。圍繞跨境電商、“金融+資本招商”、制造業招商、中老鐵路沿線開發等重點產業和重點領域,每個季度擬在深圳、廣州等地組織若干場次的投資懇談會,邀請在粵的意向企業、行業協會與省內州(市)、園區進行面對面座談交流,并積極促成企業投資意向。
五是搭建數字招商新平臺。學習借鑒我省各駐外辦事處好的經驗和做法,充分發揮好廣州濱江西路綜合業務樓功能,依托建設大灣區智慧招商平臺和招商引資服務中心,加強與省級產業主抓部門、重點州(市)和重點園區的資源共享、政策聯動和信息互動,通過信息賦能,提升我省對大灣區招商的針對性和專業性。
一是加強調查研究。積極聯絡駐地區域相關機構、大專院校、科研院所、民間智庫為云南經濟發展、產業建設建言獻策。圍繞我省“3815”戰略和資源經濟、口岸經濟、園區經濟投資機遇,就中老鐵路沿線開發如何更好承接大灣區產業轉移開展專題調研,積極引導大灣區企業用好新通道尋求新發展。圍繞中央著力擴大國內需求,充分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和投資的關鍵作用等指示精神,圍繞大灣區時尚產業發展情況及發展趨勢、云南時尚產業發展基礎情況,開展滇粵時尚產業合作路徑專題研究。
二是加強統籌協調。對項目推進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及時報請上級主管部門予以協調推動,進一步加大重點項目招商引資統籌協調力度。統籌協調好各州(市)駐粵辦事處、招商分局和商(協)會資源,共建信息平臺、共推項目落地,形成招商引資工作合力。同時,立足省內相關部門派員到辦事處共同招商積極性很高的實際,積極探索委托、代理、駐點、聯合等多種形式的合作招商機制,形成不同區域聯合、部門橫向協同、協同招商的工作格局。

2022 年,漢興氣體(上海)有限公司“公用氣體島”項目在大理南澗縣投產 (云南省人民政府駐廣東辦事處 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