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岑川
摘 要:本文以湖南衛視與《中國青年報》聯合制作的微紀錄片節目《今天你也辛苦了》為例,運用內容分析法,分析了該節目在娛樂、認知、情感、審美四個層面對受眾需求的滿足,研究了微紀錄片在內容、文化內涵和傳播效果方面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針對性的建議,旨在為當代國內微紀錄片更好地滿足受眾對人文類信息內容產品的需求提供參考。
關鍵詞:“使用與滿足”;微紀錄片;《今天你也辛苦了》
中圖分類號:J9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23)03-0059-03
近年來,微紀錄片憑借時長短、內容貼近生活、視角趨向微觀等特點,緊緊抓住了受眾的眼球,在滿足受眾情感、獲取知識等需求的基礎上,逐步引導受眾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認同。2021年10月,湖南衛視推出事件型人文關懷類節目《今天你也辛苦了》,共48集,以每集12分鐘的微型記錄形式,選取普通人作為記錄對象,以“平凡鑄就偉大,英雄來自人民”立意,用平凡人物故事解構時代宏大主題。從“使用與滿足”理論視角來看,該節目具備時長較短的特點,滿足了受眾的需求,但是,也暴露出了內容同質化等問題,本文旨在通過這些問題對微紀錄片的發展提供啟示。
一、微紀錄片《今天你也辛苦了》發展概述
《今天你也辛苦了》由湖南衛視與《中國青年報》聯合制作,鏡頭聚焦于各行各業有愛心、有奉獻精神的普通人。播出以后,多期節目同時段收視率為省級衛視第一,短視頻平臺話題播放量破億,多條短視頻播放量達千萬、點贊量破百萬,截至2022年2月10日,累計熱榜播放量達2.7億。節目的熱播吸引了眾多媒體關注,頭條稿件超100篇,聯動合作單位超50家,成為了2021年下半年微紀錄片節目中的佼佼者。
在新媒體技術的推動下,本就制播實力較強的傳統電視媒體在積極適應媒體融合的傳媒環境后愈發如虎添翼,它們積極探索紀錄片的記錄形式,使微紀錄片在2016年得到了井噴式的發展。除了湖南衛視的《今天你也辛苦了》以外,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的抗疫微紀錄片《武漢:我的戰“疫”日記》、中央電視臺的文物類微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海峽衛視與騰訊視頻合作制作的美食微紀錄片《早餐中國》等也取得了較好的傳播效果[1]。
二、《今天你也辛苦了》所滿足的受眾需求分析
(一)“輕快化+微敘事”,滿足受眾的娛樂需求
傳播學家賴特提出了大眾傳媒“四功能說”,主要包括環境檢測功能、解釋與規定功能、社會化功能以及娛樂功能[2]。休閑娛樂功能是大眾傳播領域極為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也是受眾選擇節目的一大動機。與傳統紀錄片不同,微紀錄片具有輕快化的敘事節奏和開門見山的敘事方式,能夠滿足快節奏時代下受眾舒緩壓力、消遣娛樂的需求。《今天你也辛苦了》巧妙運用了趣味性的語言,“輕快化+微敘事”的特點迅速吸引了受眾的注意力,使受眾沉浸于節目敘事的同時也得到了放松。比如,在先導片《棒!女孩》中,大涼山的彝族奶奶每天的日常是喂豬、做飯、想孫女,以詼諧幽默的方式引出了本集的主人公———在北京強棒基地練習棒球的7歲孫女吾爾珍珠,這種日常化、風趣化的表達突破了語言限制,能夠使受眾產生愉悅感。
(二)真實記錄各行業,滿足受眾的認知需求
新媒體時代,受眾不再是被動的信息接收者,而是為了滿足自身需求,積極主動地選擇信息。但是,網絡信息魚龍混雜,所以受眾往往需要通過媒體來進行篩選,以降低對陌生信息的未知感和不確定性,并在此基礎上滿足自身對新鮮事物的認知。傳統紀錄片取材于真人真事,擁有權威的信息來源,具備深切的人文關懷,而微紀錄片在保留傳統紀錄片以上特點的同時,也關注平民化、冷門題材。《今天你也辛苦了》不僅將鏡頭對準了司機、工人、警察等人們熟知的職業,也將鏡頭轉向了人們了解較少的疫苗研究所疫苗研發團隊、劇本殺行業以及較少出現在大眾視野的聽障人士等群體,運用紀實拍攝的手法聚焦他們的一天,全方位地向受眾展示了各行業人們真實的工作生活,滿足了受眾對新鮮事物、特殊行業的好奇心。
(三)小人物展現大情懷,滿足受眾的情感需求
情感是微紀錄片必不可少、至關重要的一大議題,受眾也更傾向于接受具有情緒感染性、視角重合性的內容。《今天你也辛苦了》節目組為每位主人公都設置了“真實的驚喜”,并用鏡頭真實記錄了主人公和周圍人臉上的驚喜表情以及感動畫面,同樣也給受眾帶來了震撼和感動。比如,在《“全村的希望”侯國慶》篇中,在清華大學讀書的侯國慶攜筆從戎成為了一名邊防戰士,參軍兩年后光榮退伍,悄悄出現在家人拍攝全家福的現場。媽媽見到侯國慶后,一句“大兒子”飽含了驚訝和濃濃的思念之情;人聲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