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學術文本中的特征性it評價型式與意義

2023-06-03 23:27:34黃玲鐘琳
荊楚理工學院學報 2023年2期

黃玲 鐘琳

摘要:it評價型式是學術文本中重要的評價資源,也是近年的研究熱點。本研究以評價的局部語法理論為指導,基于英國學術英語語料庫,描述it評價型式在作為生命科學的醫學學術文本和作為人文科學的法學學術文本中的使用。數據顯示,兩個學科共享4個高頻的特征性it評價型式:it v-link ADJ.to、it v-link ADJ. that、it v-link ADJ. for n.to和it v-link ADJ. wh-。概括來說,醫學文本使用it評價型式的頻率遠遠小于法學文本,且集中在重要性這一特征性意義上,法學文本則聚焦或然性和難易度兩個特征性意義。

關鍵詞:評價的局部語法;it評價型式;特征性型式;特征性意義

中圖分類號:H319?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008-4657(2023)02-0031-11

0? ? ? ? 引言

語言學界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關注話語中的評價現象。在半個世紀的發展過程中,涌現出許多活躍的學者,這些學者的研究大體可以歸納為詞匯評價和語法評價兩個維度,并有兩個相對成熟的理論范式,即Martin? J? R等[ 1 ]提出的評價理論(The? Appraisal? ?Theory)以及Hunston? S等[ 2 ]倡導的評價的局部語法理論(Local? Grammar? of? Evaluation)。

評價理論著眼于詞匯,成果頗豐。但王振華[ 3 ]指出“正是因為它主要側重詞匯層面,其不足也是明顯的”。忽略了小句層面和語篇層面的評價現象使該理論天然具有局限性;另一方面,正如張德祿等[ 4 ]所言,“系統功能語言學將意義范疇化和形式范疇化的一致性作為研究目標”,但僅僅研究話語語義層面的評價理論卻顯然割裂了意義范疇化和形式范疇化的關系。

評價局部語法是局部語法應用于現實語言使用的一個實例,是與通用語法不同的一種現實語言描寫路徑[ 5 ]。局部語法最早由Gross? M[ 6 ]提出,用以描寫通用語法之外未能窮盡的語言內容。隨后由Hunston? S等[ 2 ]進一步發展,成為一種重要的語言描寫方法。局部語法整合了詞匯和語法,探討型式和意義之間的映射關系,挖掘一般句法分析無法獲取的特定功能成分[ 7 ]。局部語法關注型式成分和功能成分之間的映射關系,一種局部語法只專注于一個意義或者一種功能[ 8 ]。局部語法目前廣泛應用于話語分析領域,Barnbrook? G[ 9 ]研究了定義的局部語法;Cheng? W等[ 10 ]探討了否定的局部語法;對于評價的局部語法研究更是成果豐碩。Hunston? S等[ 2 ]確立了包括it v-link? ADJ? to和it v-link ADJ? that在內的六個評價型式。蘇杭等[ 11 ]確立了以形容詞為核心的三類評價型式;Biber? D等[ 12 ]和Herriman? A? J[ 13 ]探討了評價局部語法在不同語域中的使用;Peacock? M[ 14 ]和Groom? N[ 15 ]則從學科差異方面豐富了評價的局部語法。

評價局部語法理論彌補了評價理論的不足。評價局部語法認為孤立的詞匯只具有意義潛勢而不是意義[ 16 ],“型式而不是形容詞自身決定了評價的準確所指”[ 2,17 ]。評價局部語法的相關研究表明:1)自然語言中評價意義的實現方式是有限的,通過評價詞匯和語法結構的頻繁共現能識別顯性的評價型式,從而對其進行功能分析和交際語境闡釋。2)評價局部語法在不同語域,不同學科以及不同母語背景的使用者之間存在詞匯、語法差異。以上研究擴大了評價局部語法的研究空間,從理論和應用兩方面深化了研究層次。

但是當前的研究仍存在推進的可能。以學科差異研究為例,Groom? N[ 15 ]的研究以it v-link? ADJ? ?to和it v-link? ADJ that這兩個典型的評價語法型式為考察對象,但卻局限于歷史和文學批評兩個人文學科。Peacock? M[ 14 ]探討了包括生物、化學、法學等在內的八個學科,卻仍然局限于it v-link? ADJ? to和it v-link? ADJ? that兩個it型式。本文因此將視角擴大至學術文本中常見的所有it評價型式,以評價的局部語法理論為指導,以人文科學中頗具代表性的法學以及生命科學領域的醫學為研究對象,記錄該型式在兩個語料庫中的分布,分析二者基于學科差異所產生的差異。

1? ? ? ?研究語料和方法

1.1? ? ? ?研究語料

本研究語料來自于英國學術英語語料庫(BAWE)。該語料庫收集了2005年至2007年間英國雷丁大學、華威大學、牛津布魯克斯大學以及考文垂大學1? 039名本科生和研究生所提交的2? 761篇課程論文和學位論文,共6? 500? 000詞。Nesi? H等[ 18 ]指出“這些論文為學位項目所寫作,并且被學生們的導師給予了很高的評分”。因此我們認為這些語料很好地代表了其所屬學科的論文寫作規范和特點。

在BAWE中,醫學論文80篇,共215? 049字符,法學論文134篇,共416? 868字符。

1.2? ? ? ? 分析框架

王冰昕等[ 19 ]指出一類文本中高頻使用的、揭示詞語共選特征的型式是該型式的特征性型式(characteristic? patterns),而高頻型式表達的意義、揭示了文本的典型意義和功能,是特征性意義(characteristic meanings)。本文以評價的局部語法理論為指導,考察it評價型式在醫學和法學學術文本中存在的典型型式,即特征性型式以及特征性意義,分析其共性和差異性。

1.2.1? ? ? ?it評價型式局部語法分析

本文以Hunston? S等[ 2 ]對評價局部語法的功能分析為參照,將it評價型式劃分為“鏈接”“評價范疇”“被評價對象”“行為”和“命題”五類功能標簽。如表1所示。

這些功能標簽是對型式的構成成分所體現的功能角色的概括[ 20 ],通過這些標簽,局部語法超越了傳統語法,實現了型式、語義和功能的有機結合。

1.2.2? ? 評價范疇的語義分類

為了對it評價型式進行更細致的描寫,本研究在參考Martin J R等[ 1 ]所做分類的基礎上將評價范疇進一步劃分為十個語義組。如表2所示。

1.2.3? ? 擬解決的問題

1)哪些it評價型式可以被視為醫學和法學學術文本中的特征性it型式;

2)特征性it評價型式在醫學和法學學術文本中的分布異同;

3)特征性it在兩個學科學術文本中表達的特征性意義有何異同?

1.3? ? 研究步驟

1)用treetagger3.0軟件對BAWE中的醫學論文和法學論文進行附碼;2)用AntConc3.4.4軟件檢索出所有包含it v-link ADJ型式的所有語言實例;3)人工篩選,剔除it作代詞的情況,保留it作為形式主語的實例;4)對it v-link ADJ各種型式進行分類并統計,發現特征性it型式;5)逐行閱讀實例,將it v-link ADJ中評價范疇歸入以上所列十組,并進一步劃分“行為”和“命題”。

2? ?it評價型式的數據分布

本文依據Francis G等[ 21 ]所列舉的9種高頻的it評價型式,統計它們各自在醫學和法學文本學術文本中的出現頻次,并進行了卡方檢驗。如表3所示。

如表3所示,it評價型式在兩個學科的學術文本中均高頻出現,醫學文本中出現245次,而法學文本中出現648次。這一結論再次證實了此前的研究。Hewings A等[ 22 ]和Hewings M等[ 23 ]認為,觀點在學術文本中很重要,因而作為支持、評價、評論觀點的it型式其重要性就不可忽視。Biber D等[ 12 ]和Herriman A J[ 13 ]同樣在其各自的研究中主張it評價型式高頻出現在學術領域,是重要的評價資源。

在以上所列的9種型式中,前4種在醫學和法學學術文本中均十分高頻,尤其是it v-link ADJ. to和it v-link ADJ. that,it v-link ADJ. for n.to次之,其后是it v-link ADJ. wh-。這一發現與王冰昕等[ 19 ]對中西方學者學術論文所做的對比調查中得出的結論一致。剩下的5種型式出現頻率太低,或者干脆沒有出現,可以忽略不計。即便如此,它們卻高頻出現在Francis G等[ 21 ]對通用英語文本的評價資源分析中,這從側面說明it評價型式具有鮮明的語體特征,同時也表明it的前4種型式是獨屬于學術文本的特征性型式(characteristic patterns),即學術文體中高頻出現,能夠揭示詞語共選特征的型式。

當然,兩個學科在特征性it評價型式的使用中也存在差別。如表3所示,法學文本使用it評價型式的頻次高于醫學文本,差異具有顯著性。具體而言在it v-link ADJ. that,it v-link ADJ. wh- 和it v-link ADJ. for n.to三個評價型式上,法學文本的使用頻次高于醫學文本,差異具有顯著性。Peacock M[ 14 ]曾就法學、語言學、物理、生物、環境科學等橫跨文理的八個學科的it評價形式進行分析比對,得出結論:法學論文評價型式使用頻率最高。本文再次證實法學文本中大量使用評價型式。Cole S[ 24 ]認為“學科內部一致性越強,所使用的評價或者評價詞匯越少”。作為生命科學的醫學,理論基礎爭議較少,研究手段一致,前沿問題突出,無需過多使用評價性手段來體現研究價值和意義。而人文科學的研究范圍更加廣泛,內容紛繁復雜,理論基礎爭議尚存,研究界限急需厘清,因此需要更多評價性手段操控、影響讀者。

3? ? 特征性意義分析

Dong Jihua等[ 25 ]認為作者所要表達的評價內容與所選擇的型式,具體來說使用何種句型息息相關。Zhang Guiping[ 26 ]也主張主句所要表達的意義與外位結構的類型存在聯系。Charles M[ 27 ]直接指出it v-link ADJ. that用于表達命題,而it v-link ADJ. to則表達過程。Biber D[ 28 ]同樣認為評價性的形容詞與it結構的具體型式相關,并認為it v-link ADJ. that與或然性(validity)形容詞共現,而it v-link ADJ. to則表達重要性、難易度。本文因此統計了兩個學科中所有評價范疇的頻次進行語義分類,并結合特征性it型式進行了跨學科的對比。

3.1? ?it v-link ADJ. to特征性意義分析

it v-link ADJ. to是學術文本中最為重要的特征性型式之一,下表展示的是其評價范疇的語義分布。如表4所示。

依據表4可知,醫學和法學共享或然性、重要性、難易度、慣常性和適宜性五個語義組,其中法學文本雖然也有慣常性和適宜性兩個語義,但只是分別出現了一例unusual和一例appropriate,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真實性、意愿性、爭議性以及合理、合法性是獨屬于法學的語義。或然性、重要性、難易度三組語義在兩個學科文本中出現頻率較高,共同表達學術文本的特征性意義。不管任何學科,研究前沿領域,探索未知是學術文本不可或缺的意義或功能表達,或然性和重要性應然是評價的重中之重,對難易度的評價揭示了學術研究過程的不可避免的曲折反復。

it v-link ADJ. to這一型式中,重要性是首要的特征性意義。兩個學科使用重要性評價的頻次都明顯高于其他語義組(醫學97/153,法學94/330)。這很大程度上與學術文本的勸諫性相關。張樂等[ 29 ]將重要性評價認定為一種指示行為,并將其等同于Lyons J[ 30 ]所指的表達“必要”“義務”的道義情態(deontic modality),用于表達某過程可行性的前提[ 26 ],其本質上是強烈的建議。

對比下文中的表5,還可以發現,重要性評價常常更頻繁出現在it v-link ADJ. to(醫學97次,法學94次)而非it v-link ADJ. that型式中(醫學38次,法學24次)。相比命題,對行為進行重要性評價,效果更加顯著。試比較:

例1.It is important that both himself and his partner are given enough information about his prognosis.

例2.It is also important to monitor his blood results and liver function tests.

例1關注的焦點落在被評價命題的主語himself and his partner上,而to give enough information 這一建議卻沒能成為關注重點,因為其既不是命題主語也與important距離較遠。例2以行為to monitor作為評價對象,它是真正的主語且直接跟在重要性評價之后,從而被直觀地凸顯出來。

重要性評價是醫學文本最重要的特征性意義。表4可見,醫學文本重要性評價出現97次,卡方檢驗顯示,其使用頻率遠遠高于法學文本,且差異具有顯著性。重要性評價屬于Perkins M R[ 31 ]所說的道義情態(deontic modality),它基于社會或機構法則,主要反映責任和意志,即說話人對不定式小句的不同程度的責任意識及其意圖,愿望,意志等[ 13 ]。可見,醫學文本更傾向控制影響讀者,樹立研究者權威,通過重要性評價提出有關疾病診斷、治療和藥物使用的建議,從而利于疾病的診斷、治療,或促進醫學研究的開展。這是醫學文本的核心目的。

重要性評價中出現頻率最高的是important(醫學83次,法學52次)一詞,但其使用在兩個學科中呈現出微妙的差異。法學文本中important主要評價note, consider, remember, bear in mind, be aware of等動詞。依據BiberD等[ 12 ]這類動詞屬于思維動詞(mental verbs),用于表達認知、情緒以及感受等。醫學文本中的被評價行為,除了前述思維動詞之外更有monitor(7次),rule out(4次),check for(3次),look for/at/over(8次)等動詞。這樣的“類實驗行為”用以對診斷、治療的關鍵步驟進行說明或者提醒作為醫療工作者的讀者注意容易被忽視的重要細節。如以下例子:

例3.It is important to monitor the patients PO2 and PCO2 levels to recognize the need for ventilation.

同時,醫學文本中,important這一重要性評價體現出明顯的條件性。在法學文本中的important一詞不但沒有與if, when等連詞共現,也沒有與表示條件的介賓短語共現;而醫學文本中important與if和when等表示條件的連詞頻繁共現(11次)。如例4:

例4.When investigating breast cancer it is important to be aware of the normal physiological changes.

兩個學科在重要性評價,尤其在important的使用上體現出來的這些差異源于兩個學科研究手段上的差別。包括生命科學在內的硬科學強調基本概念的一致性,實驗方法的可行性,實驗條件的可控性,方法步驟的可復制性和實驗結果的可應用性。雖然大多數醫學文本不局限于討論醫學實驗室的各種實驗步驟和實驗結果,而更多地探討實驗室外各種疾病的診斷、治療和藥品的使用,然而作為硬科學,醫學始終如一地貫徹了精確嚴謹的學科傳統,并將之充分體現在了醫學文本對疾病的診斷、治療以及藥品使用的討論和建議中。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難易度這一特征性意義。對比表4和下文的表5可見,難易度評價基本完全出現在it v-link ADJ. to這一特征性型式中,是獨屬于這一特征型式的評價意義。本研究再次證實了此前的結論:難易度通常由it v-link ADJ. to特征性型式表達[ 32 ]。法學文本這一特征性意義的使用略多于醫學文本。相對醫學文本幾乎只使用difficult(14次),法學文本除了difficult(40次)之外還使用hard, complex, straightforward, easy, easier等詞(一共13次)表達了更為豐富多樣的評價意義。難易度屬于動力情態(Dynamic modality),依據自然法則及其經驗條件,展現了客觀的可能性,現實條件和人類的特質[ 13 ]。據此,可以認為相比醫學,法學學科進行評價時更擅長綜合性地考慮作為社會主體的人和社會物質條件等客觀因素。

3.2? ?it v-link ADJ. that 的特征性意義分析

如前文所述,與it v-link ADJ. to 評價過程不同,it v-link ADJ. that 型式表達命題。它幫助作者將研究結果和核心信息傳達給讀者,將評價立場混在對關鍵發現和信息的展示中[ 33 ]。下表對it v-link ADJ. that這一特征性型式的評價范疇進行了統計。如表5所示。

就上表來說,兩個學科文本共享或然性,重要性,真實性,意愿性四個語義,其中或然性和重要性兩組語義在兩個學科中均高頻出現。真實性語義在醫學文本中僅僅有3例,頻率太低,而意愿性語義在醫學和法學兩個學科中的出現頻率都不高分別出現1例和3例,故而可以認為或然性和重要性是這一特征性型式的特征性意義。

從差異性來說,法學文本中it這一典型評價型式出現222次,相比醫學文本,使用更為高頻。具體體現在或然性語義上,法學有183例,而醫學只有32例,差異具有顯著性。或然性評價屬于認知情態(epistemic modality),遵循推理和演繹的理性法則[ 31 ]。或然性評價范疇的大量使用,源于人們的研究成果和客觀事實之間不可避免的差距。受客觀歷史條件限制,人類對于客觀世界的認識始終處于不斷發展的過程,因此幾乎所有研究者都會通過或然性評價避免絕對化表述,緩和命題和客觀事實之間的沖突,減輕聲言責任。或然性評價本質上是推斷行為,即“在一定的科學理論和觀測事實的基礎上,用縝密的論證過程來驗證初始假設,并報道最終研究結論”[ 29 ]。這也解釋了Biber D等[ 12 ]的發現,即it v-link ADJ that主要與或然性評價共現。

進一步分析發現,法學文本使用了更為豐富的詞匯來表達或然性語義。醫學文本主要使用possible,likely和clear來表達命題的或然性;而法學文本除了以上詞匯以外還使用了unlikely, apparent, obvious, certain, 和uncertain等詞。這些詞匯不但表達了不同程度的“或然性”,還有對命題的否定性評價。兩種文本在或然性評價范疇上的數量和用法差異可以明顯看出法學文本十分重視或然性評價,對或然性評價進行了精細化的操控。這固然出于法學學科對于嚴謹的一貫追求,但更深層次的原因卻在于法學作為人文科學的學科屬性。錢中文[ 34 ]指出“人文科學知識是積累型的,新的理論的提出只能根據現實的需要,在前人的理論的基礎之上,或進行充實,或進行更新,提出新觀念”。相比理科通過實驗、數據等客觀證據的結論,文科具有明顯的闡釋性特征,作者對事實的闡述相比而言更具有不確定性,具有更高的被質疑的可能性[ 35 ],因而需要使用更為多樣性的詞匯就命題真實性的不同程度與讀者協商。Becher T[ 36 ]同樣認為所有人文學科本質上都是不斷反復的,因為研究者不得不對前人已經研究過的材料進行重新闡釋。為了謀求讀者的認同,研究者不得不將這些對于原有理論的充實、更新和重新闡釋以命題或行為的方式展現出來,并使用或然性評價這一推斷行為突出其高度的蓋然性。

重要性是it這一特征性型式的又一特征性意義。同在it v-link ADJ. to型式中的情況一致,醫學這一特征性意義的使用更為頻繁(醫學38次,法學24次),差異具有顯著性。前文已述重要性評價是指示行為,主要出現在it v-link ADJ. to這一特征性型式中。但仍然有1/4的重要性評價以命題的型式出現。研究者選擇對命題而非行為進行重要性評價的關鍵原因在于所涉行為的邏輯主語通常不是讀者。如例5:

例5.Thus it is important that agencies and organisations appreciate the complexity that each of these four strands bring to the process of empowerment.

例5中appreciate的邏輯主語就是命題的主語agencies and organisations而不是讀者。這種情況下,對行為進行重要性評價意義不大,因為所涉行為不能通過對讀者提出建議得到實施,故研究者傾向于對命題進行評價,以便提醒讀者重視有關事實。

3.3? ?it v-link ADJ. for n. to型式

it v-link ADJ. for n. to是學術文本中出現的又一特征性it評價型式。下表統計了這一特征性型式的評價范疇。如表6所示。

由表6可見,這一特征性型式出現的頻率不高,尤其在法學文本中一共只出現了13次。這與Biber D等[ 12 ]的結論一致。在這一特征性it型式中,兩個學科共享或然性、重要性、難易度、意愿性、慣常性語義,法學略多于醫學文本,但所有語義組上出現頻次都不高,故而特征性意義并不明顯。

這一型式中for n.是其后不定式的邏輯主語,本質上通過for n.限定了評價的范圍[ 19 ]。如例6:

例6.It would be suitable for other agencies to help in a similar manner.

此例中,將to help in a similar manner這一被評價行為限定在other agencies的范圍內。這樣的限制增加文本精確度和說服力的同時也影響了所評價行為的普適性。因而學術文本大多只在所評價行為的邏輯主語不是讀者的情況下才傾向于采用這一型式。為了對for n.進行了進一步分析,本文采用Hunston S[ 37 ]的分類,將被評價主體區分為“具體的人”“抽象的組織”“無靈實體”以及“作者及其他”進行考察,發現兩個學科文本中均使用“具體的人”“抽象的組織”“無靈實體”來限定評價行為的范圍,未出現以作者、讀者或者作者和讀者作為一個整體為被評價主體的情況。Peacock M[ 14 ]認為it型式模糊了作者身份,營造了客觀中立的“積極光環”,而“作者及其他”這一被評價主體的缺失恰恰是it評價型式的內在要求。

3.4? ?it v-link ADJ. wh-

學術文本中還時有出現it v-link ADJ. wh-這一特征性it評價型式。下表對這一型式的評價范疇進行了統計。如表7所示。

it v-link ADJ. wh-也屬于it典型性型式之一。通過表7可知,兩個學科共享或然性和重要性語義,但基于兩個學科,尤其醫學在兩個語義上只分別出現了3次和1次,頻次太低,因此這一型式的特征性意義同樣并不明顯。法學在或然性語義上的使用頻率略高于醫學,所使用的詞匯以unclear, doubtful為主,其后命題的引導詞有why, which, how, when等,但whether最為高頻。這一發現與Dong Jihua等[ 25 ]的結論一致,學術文本中的學術論斷通常基于某種假設,故而一定程度上大量使用whether小句。

4? ? 結論

本研究以評價的局部語法理論為指導,記錄了醫學和法學文本中的it評價型式,并分析其特征性型式和意義。結果顯示,在兩個學科中it v-link ADJ. to、it v-link ADJ. That、it v-link ADJ. for n.to和it v-link ADJ. wh-四種it評價型式高頻出現,是學術文本中表達評價意義的主要型式,即特征性型式。相比醫學文本,法學文本使用了更多的特征性it型式,尤其在it v-link ADJ. that、 it v-link ADJ. wh-和it v-link ADJ. for n.to這三個型式上,差異具有顯著性。或然性、重要性是學術文本的特征性意義,高頻出現在以上特征性it評價型式,尤其是前兩種型式中。重要性則是獨屬于it v-link ADJ. to這一型式的特征性意義。學科對比,發現法學文本更多地進行或然性和難易度評價,而醫學文本則高頻進行重要性評價。這一顯著差異與醫學和法學各自不同的學科屬性息息相關。作為人文科學,法學的目的在說服讀者接受研究者對于法學理論、案件事實的重新闡釋,故而重視或然性評價這一推斷行為;而作為生命科學的醫學,其目的不僅僅在于說服讀者理解、接受某一觀點,更是要向讀者提出對于疾病的診斷、治療和藥物使用的建議。重要性評價作為指示行為的本質就是提出建議,與醫學文本的目的不謀而合。

it評價型式是重要的學術文本資源,且具有鮮明的科學特性,掌握其特點及其在不同學科中的異同,并靈活運用,必定能在論文寫作過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當然,本研究的分析僅僅局限在以醫學為代表的生命科學和以法學為代表的人文科學領域,未來還可以進一步進行多學科的分析,并將討論的范圍從it評價型式擴展到it以外的其他型式,從而對學術文本的評價資源進行進一步的深入分析。

參考文獻:

[1] Martin J R,White P R R. 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appraisal in English[M]. London: Palgrave,2005.

[2] Hunston S,Sinclair J. A local grammar of evaluation[C]// Hunston S, Thompson G. Evaluation in text: Authorial stanc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discours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74-101.

[3] 王振華.評價系統及其運作——系統功能語言學的新發展[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01(6):13-20.

[4] 張德祿,劉世鑄.形式與意義的范疇化——兼評《評價語言——英語的評價系統》[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6(6):423-427.

[5] Hunston S. Pattern grammar,language teaching and linguistic variation:Applications of a corpus-driven grammar[J]. Using Corpora to Explore Linguistic Variation,2002:167-183.

[6] Gross M. Local grammars and their representation by finite automata[J]. In M. Hoey - Data,Description,Discourse, 1993.

[7] 董敏.局部語法與系統功能語法的互補性初探——以評價子語言為例[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7(2):38-47.

[8] Su H. Local grammars of speech acts:an exploratory study[J]. Journal of Pragmatics,2017,111:72-83.

[9] Barnbrook G. Defining language:A local grammar of definition sentences[M]. Amsterdam/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2002.

[10] Cheng W,Ching T. “Not a guarantee of future performance”:the local grammar of disclaimers[J]. Applied Linguistics,2018, 39(3):263-301.

[11] 蘇杭,衛乃興.評價語言的局部語法研究[J].中國外語,2017,14(3):28-35.

[12] Biber D,Johansson S,et al. Longman grammar of spoken and written English[M]. Harlow:Pearson Education,1999.

[13] Herriman A J. The functions of extraposition in English texts[J]. Functions of Language,2000,7(2):203-230.

[14]? Peacock M. A comparative study of introductory it in research articles across eight disciplin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rpus Linguistics,2011,16(1):72-100.

[15] Groom N. Pattern and meaning across genres and disciplines:an exploratory study[J]. 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2005,4(3):257-277.

[16] Hanks P. Lexical analysis [M]. Cambridge: The MIT Press,2013.

[17] Hunston S. Frame phrase or function:a comparison of frame semantics and local grammars[J]. Corpus Linguistics,2002.

[18] Nesi H,Gardner S. The BAWE corpus and genre families classification of assessed student writing[J]. Assessing Writing,2018,38:51-55.

[19] 王冰昕,衛乃興.中西學者學術論文特征性it評價型式與意義的對比研究[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8(6):53-64.

[20] 張磊,衛乃興.中、西學者法學論文評價局部語法對比:對名詞型式的探索[J].當代外語研究,2018(3):93-99.

[21] Francis G,Hunston S,Manning E,et al. Collins cobuild grammar patterns:Verbs[M]. London:Harper Collins,1996.

[22] Hewings A,Hewings M. Anticipator 'it' in academic writing: an indicator of disciplinary difference and developing disciplinary knowledge[J]. 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 Supplements,2001:199-214.

[23] Hewings M,Hewings A. “It is interesting to note that…”:A comparative study of anticipatory 'it' in student and published writing[J].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2002,21(4):367-383.

[24] Cole S. The hierarchy of the sciences[J].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83,89(1):111-139.

[25] Dong Jihua,Jiang Feng. Construing evaluation through patterns:Register-specific variations of the introductory it pattern[J].Australian Journal of Linguistics,2019,39(1):32-56.

[26] Zhang Guiping. It is suggested that… or it is better to… Forms and meanings of subject it-extraposition in academic and popular writing[J]. 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2015,20:1-13.

[27] Charles M. The Role of an introductory it pattern in constructing an appropriate academic persona[C]// Paul Thompson. Patterns and perspectives: Insights into EAP writing practice,2000:45-59.

[28] Biber D. A register perspective on grammar and discourse: variability in the form and use of English complement clauses[J].Discourse Studies,1999,1(2):131-150.

[29] 張樂,衛乃興.學術論文中篇章性句干的型式和功能研究[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13,36(2):8-15.

[30] Lyons J. Semantics[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7.

[31] Perkins M R. Modal expressions in English[M]. London:Burns & Oates,1983.

[32] Collins A P. Extraposition in English[J]. Functions of Language,1994,1(1):7-24.

[33] Parkinson J. Representing own and other voices in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articl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rpus Linguistics,2013,18(2):199-228.

[34] 錢中文.人文學科方法論問題芻議[J].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2009(20):151-155.

[35] Hyland K,Tse P. Hooking the reader:a corpus study of evaluative that in abstracts[J].English for Specifit Purposes,2004,24(2):123-139.

[36] Becher T. Academic tribes and territories:intellectual enquiry and the cultures of disciplines[M].Milton Keynes:SHRE/Open University Press,1989.

[37] Hunston S. Corpus approaches to evaluation:phraseology and evaluative language[M].New York:Routledge,2011.

[責任編輯:鄭筆耕]

Characteristic Evaluative it Patterns and

Meanings in Academic Papers

—— A Corpus-based Comparative Study of Academic Papers of Science of Law and Medical Science

HUANG Ling,ZHONG Lin

(Internationl College,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Fuzhou? 53000, China)

Abstract:Evaluative it patterns, important evaluative resources in academic papers, have been a hot topic for years. Guided by the theory of Local Grammar of Evaluation, this paper, basing on the evidence from British Academic Written English, describes the usage of evaluative it patterns in academic papers of both medical science, as a part of life science, and the science of law, as a part of the humanities. The data show that academic papers of two disciples share four characteristic evaluative it patterns: it v-link ADJ. to, it v-link ADJ. that, it v-link ADJ. for n.to and it v-link ADJ. wh-. Generally speaking, academic papers of medical science use much less evaluative it patterns and tend to express semantics of importance; while academic papers of law science focus on the semantics of both likelihood and difficulty.

Key words:local grammar of evaluation;evaluative it patterns;characteristic patterns;characteristic meanings

收稿日期:2022-09-22

基金項目:福建農林大學教改項目(111418227);福建省中青年教師教育科研項目(JZ190072);福建農林大學科技創新專項基金項目(KCX21F28A)

作者簡介:黃玲(1981-),女,浙江諸暨人,福建農林大學講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語料庫語言學;

鐘琳(1981-),女,福建龍巖,福建農林大學副教授,碩士,主要研究方向:二語習得、語料庫語言學。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91成人| 亚洲AV无码不卡无码|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5566| 国产欧美专区在线观看| 亚洲成a人片| 国产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狼人色|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亚洲日韩精品伊甸|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中文字幕| 波多野结衣无码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这里只有精品在线| 狠狠色香婷婷久久亚洲精品| 日韩成人午夜| 国产三级毛片| 亚洲精品777| 欧美亚洲欧美区|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88| 日韩在线欧美在线| 亚洲色无码专线精品观看| 久久先锋资源| 亚洲va精品中文字幕| 秘书高跟黑色丝袜国产91在线| 国产91精选在线观看| 五月六月伊人狠狠丁香网| 真人高潮娇喘嗯啊在线观看| 乱人伦中文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美女视频黄a视频全免费网站| 亚洲精品大秀视频| 欧美无遮挡国产欧美另类| 精品国产成人高清在线| 国产熟睡乱子伦视频网站| 九九热在线视频| 四虎永久在线视频| 一本大道香蕉久中文在线播放 | 欧美午夜视频在线| 亚洲精品午夜天堂网页| 中日韩欧亚无码视频| 国产日产欧美精品| 狠狠色婷婷丁香综合久久韩国| 中国国产一级毛片| 国产内射一区亚洲| 国产亚洲视频免费播放| 男人的天堂久久精品激情| a毛片基地免费大全| 久久综合五月婷婷|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 精品久久久久成人码免费动漫| 色屁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国产| 在线观看免费国产| 日韩人妻无码制服丝袜视频| 久久精品这里只有精99品| 国产在线八区| 一级毛片免费的| 久久免费成人|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视频在线观看| 男女男免费视频网站国产| 免费视频在线2021入口| 亚洲自拍另类| 国产小视频免费| 九九热精品在线视频| 永久免费无码日韩视频| 欧美日本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自拍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秋霞影院| 欧美激情福利| 91在线精品麻豆欧美在线| 欧美午夜久久| 亚洲a级在线观看| 91成人免费观看| 免费一看一级毛片| 99热最新网址| 国产青榴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久久精品亚洲热综合一区二区| 免费在线看黄网址|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卞|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麻豆精品国产自产在线| 91麻豆国产视频| 又爽又大又黄a级毛片在线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色图| 国产高清免费午夜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