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嘉倫
摘要:電吉他是現代科學技術的產物,琴體使用新硬木制成,起源于20 世紀初,由最早的電吉他上的拾音器發展為直通電子音箱的樂器,本文旨在從當代流行音樂的特點以及發展方向入手,結合流行音樂自身的風格與形式來探討電吉他音樂在流行音樂演進過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和影響,并探究電吉他在不同類型流行音樂中的運用與在當代流行音樂中的典型技巧分析。
關鍵詞:電吉他 當代流行音樂 發展影響 基本技巧
當今世界音樂藝術潮流洶涌澎湃,各種類型、各種風格、各種流派相互交融發展呈現出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而在眾多音樂類型當中,流行音樂無疑是受眾范圍最廣,覆蓋領域最多,影響最為巨大的一種典型音樂類型。流行音樂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大的成績,很大程度決定于流行音樂能夠對現代科技樂器加以廣泛的應用,其中電吉他這一現代科學技術在流行音樂方面的應用對當代流行音樂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影響。電吉他較之于其他吉他的優勢在于能夠呈現出更加豐富的演奏技巧和伴奏技巧,這也就更能夠表現出流行音樂的不同藝術風格與特征。而近年來,隨著電吉他在流行音樂發展過程當中所起到的作用愈加明顯,以其豐富的演奏技巧和絢爛的音色特征,塑造了不同的音樂形象,特征化的音響效果塑造了獨具特色的藝術氛圍,使得流行音樂體現新時代特征,穿透聽眾意識迎合大眾的審美需求。
從電吉他發展的歷史而言,他與流行音樂幾乎同時得到了重大的革新與飛速的發展,與其他音樂類型相比而言,流行音樂表現的音樂情感更加豐富,而演奏主要是由樂器和設備操控兩部分完成,電吉他能夠通過多樣的演奏技法與設備來實現豐富的音色效果,其獨特的藝術表現力使得音樂作品整體表現更具有張力,無論是獨奏還是應用于樂隊當中都能夠呈現出獨特的藝術魅力。無疑電吉他對于流行音樂的發展將產生重要的影響,本文以電吉他對當代流行音樂發展的影響為切入點,從而在具體的音樂應用當中探討電吉他在當代流行音樂發展中所將起到的作用。
一、電吉他與當代流行音樂
(一)電吉他
20 世紀20 年代的電吉他還僅僅只是在吉他音口上加一個拾音器,拾音器不但大而笨重,而且最后產生的音色效果較差。直到1941 年Les Paul 通過改良制作出了第一把實心電吉他。電吉他不同于古典吉他依靠共鳴箱發聲,完全依靠拾音器及擴大器去發出聲音。當吉他手彈奏時被磁化的琴弦振動,拾音器上的線圈磁通量也會發生變化,此時就會有不同頻率的電流產生,最后直通電子音箱產生特定的聲音效果。電吉他之所以能夠被廣泛的使用,主要是其顯著的音色特點,可以制造失真、電流、哇音等特征音色。無論是明亮尖銳的音色,還是厚重深沉的音色都可以被電吉他表現出來。而且音量旋鈕也能夠影響彈奏的聲音大小,此外電吉他還可以通過各種輔助設備的接入來實現音色的進一步復雜化構成,而輔助設備本身品質的高低甚至也能夠使得同一名吉他手用相同手法彈奏出的和弦有較大的音效差異,可見電吉他的音色可塑性之強,從而能夠滿足不同音樂表現主題的需求。
(二)流行音樂
流行音樂是人民大眾當中傳播最為廣泛的一種音樂藝術形式,也被稱為大眾音樂或通俗音樂,在表現狀態方面與傳統的民族音樂或者西方古典音樂有較大的區別,《新格羅夫美國音樂大辭典》就對于流行音樂下了這樣的界定:“這是風格活躍,情感表達能夠為大眾所能直接了解的音樂藝術形式,對于這種音樂的欣賞并不需要過多的音樂知識和文化素養,作品整體篇幅通常較小,有著一定的藝術表現力,并且主題旋律發展與聲語言的運用也相對有限。”英國音樂學家柯伯特·勞埃德更是直接指出:“流行音樂就是一種流傳范圍更加廣闊的民間音樂。”從以上論述當中能夠了解到流行音樂的典型特點,首先,旋律朗朗上口、演唱難度較低,能夠讓聽眾有聆聽的興致和模仿的條件;其次,流行音樂的主題往往就是人們的真實生活寫照,在情感方面也能夠迎合特定時代人們的精神追求與審美需要。其真摯的情感更容易引起聽眾的思想共鳴;最后流行音樂的歌詞淺顯易懂,能夠直接表達出作品的主題,反映出人__們大眾的特定心理狀態和情感規律。流行音樂也正是憑借著這幾方面相對優越的條件才最終實現了傳播的普及化。
二、電吉他在不同流行音樂類型中的運用研究
(一)電吉他在布魯斯音樂中的運用研究
布魯斯音樂被公認為是現代流行音樂的根源之一,電吉他對于當代流行音樂發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很大程度上也在于這種樂器能夠在布魯斯音樂當中起到非常明顯的作用。由于布魯斯音樂是一種黑人音樂,其起源是白人對于黑奴群體的壓榨使得黑奴以歌聲來抒發自身的哀怨,因此布魯斯音樂有濃重的悲憤主義色彩,但同時布魯斯音樂當中也存在著一份自由和不羈。因此具有傳統工藝制作的低輸出拾音器的電吉他極為適合用于為布魯斯音樂伴奏,上世紀40 年代電吉他剛剛推放到市場中時,就被布魯斯音樂人注意到并且廣泛應用。這一方面也是由于布魯斯的表演者大多數為街頭貧困音樂人,便于攜帶且價格低廉的吉他更能夠適應企業表演需要,因此布魯斯音樂當中吉他演奏的比重較高,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進一步確立了布魯斯音樂的整體風格,因此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當代流行音樂的形成和發展。
(二)電吉他在搖滾音樂中的運用研究
搖滾樂是當代流行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電吉他對于搖滾音樂而言,幾乎是一種處于靈魂主體的作用。搖滾樂是在布魯斯音樂的基礎上發展而來,但是其精神內核更具有叛逆屬性,這是由于搖滾樂誕生于20 世紀50 年代的美國,當時的美國國際地位較高、經濟發展速度較快,新成長起來的新一代青少年很難理解其經歷過戰爭熏陶和經濟衰落的父母群體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特點,而搖滾樂也正是這一代年輕人突破傳統束縛的方式表現。由此搖滾樂這種簡單、有力、直白,特別是具有強烈的節奏感,與青少年精力充沛、好動的特性相符合的音樂形式很快形成并快速的發展起來。
搖滾音樂之所以對于電吉他的使用極為頻繁其原因也主要由于兩方面,一是搖滾樂最初深受布魯斯音樂的影響較大,自然而然的在樂器使用上也會延續電吉他的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搖滾音樂的旋律拘束性不強、而為了表現搖滾樂的精神內涵,除了音樂的曲調、歌詞等基礎音樂表現形式外,演唱者和伴奏者的肢體語言對于搖滾樂最終藝術效果的呈現也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此時易于在舞臺上走位控制并渲染氛圍的吉他手能夠起到極為重要的作用,這也符合搖滾樂演奏的即興性與隨性的客觀要求。搖滾音樂對于當代流行音樂格局、音樂創作、表演形式、表現風格的影響都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這也奠定了電吉他在當代流行音樂發展過程當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三)電吉他在流行音樂中的即興演奏方法運用研究
由于電吉他在構造等方面的特殊性,因此其音響效果有著較大的可塑性空間。這也就決定了電吉他與其他許多流行樂器的特殊性,流行音樂本身就是一種自由度相對較高的音樂表現形式,因此電吉他在流行音樂當中經常使用即興演奏的演奏形式進行表演。而且在布魯斯音樂、搖滾樂、爵士樂等流行音樂的主要藝術形式當中,即興演奏也都是此類音樂的精髓所在,能夠實現流行音樂與觀眾的進一步直接的交流互動,也是音樂原創開拓性的重要表現特征。電吉他在流行音樂中的進行演奏主要出現在歌曲的獨奏(Solo)部分,許多優秀的吉他手都能夠根據樂曲指定的調式、和聲進行即興的原創演奏,例如2011 年Julian Sas 發布的作品《Blues For Janice》中樂隊齊奏樂曲A 段兩遍,B 段只給出G、b A 音程的延音,此時譜例中就標出“Solos on F blues”,這就要求每個演奏者在F 布魯斯調式內進行solo 演奏。這種形式在我國的許多流行音樂當中也有所應用,孫楠的代表作《拯救》的高潮部分及間奏部分也有電吉他的solo。高潮部分使用的是合唱音色,solo 和弦音為主展開,并且還結合了擊弦(H)和滑音(S)技巧,最后實現的效果是以推弦的方式使這段即興演奏旋律華麗、色彩鮮明。
三、電吉他典型演奏技巧在當代流行音樂中的運用研究
(一)擊勾弦與點弦技巧
用手指敲擊電吉他琴弦的擊弦技巧和勾動電吉他弦的勾弦技巧都是電吉他的基本演奏技巧,由于動作上的不同使得兩種技巧所產生的聲音效果有著明顯的差異,但也正是通過這兩種演奏技巧的組合才能夠彈奏出連續、短時值的音符,來增加音樂作品的連貫性。與擊勾弦的常見性演奏技巧不同,點弦演奏技巧則被認為是一種非常炫酷的電吉他演奏技巧,演奏者直接以手指點擊琴弦發出一定的旋律音,而連續的點弦不但能夠呈現出獨特的音色效果,而且在演奏的觀感可視性方面也比較好。由于不需要撥動琴弦,因此典型的聲音變化迅速而清晰,可以連貫而快速地演奏出跨度大、顆粒清晰的旋律主題,來完成許多流行音樂中華彩樂段所要求的伴奏需求。而且與古典吉他相比,電吉他由于自身結構構成特點尤其適合點弦,聲音效果也會非常明顯。
(二)揉弦與推弦的運用研究
揉弦經常被用于電吉他演奏旋律性較強的樂段中,電吉他在演奏中,左手按品的手指會在手腕的帶動下自然抖動,因此產生的音響效果也會有帶有顫動感,使一些長音能夠表現出更加豐富的音響特色。柔弦演奏技巧的掌握相對比較簡單,這種方法在傳統古典吉他當中也被廣泛的使用,但是由于電吉他發聲原理的特殊性,往往能夠在不同的調節手法下產生不同的音色效果。推弦演奏技巧也是電吉他演奏當中一種常用的演奏技巧手法,彈奏時左手向上推起某一根琴弦使聲音發生變化。例如,比較耳熟能詳的是Beyond 樂隊的《真的愛你》前奏部分,推弦演奏技巧的有效的烘托了音樂作品的氛圍,起到了畫龍點睛的藝術效果。推弦演奏技巧在即興演奏中也經常使用,__許多演奏者都會使用此種演奏技巧伴隨著他的動作和表情進行藝術創作,實現對流行音樂音響效果的強化。
(三)搖把技法的運用研究
搖把是電吉他演奏手法中被廣泛使用的演奏技巧部分,也是許多知名的電吉他手演奏風格特色的核心所在,而且使用電吉他進行搖把技巧能夠發出較為特殊的音色,尤其是重金屬吉他當中使用搖把震音能夠使音樂的風格具備變化和獨創性,使音樂更具動感與藝術表現力。搖把演奏技巧與點弦演奏技巧所呈現出的對稱重復基調不同,往往更能夠呈現出一種沒有規律且粗野的音樂效果,通常在樂評時也使用“震顫”“尖叫”“炸彈”等詞匯對這種聲音效果加以描繪。從具體的演奏手法方面講,搖把通過放松和收緊琴弦來改變音符的音色,本質上是一種顫音的演奏技巧,通過對一個音符或和弦的快速重復,使得該音符產生快速波動,最終能夠模仿出馬叫聲、海鷗聲、雨點聲等多種合成藝術聲音效果。
(四)撥片觸弦的運用研究
電吉他的琴弦是鋼弦,這種材質的琴弦演奏出的音色穿透力更強,更加適合演奏華麗明亮的樂曲,通過撥片能夠對鋼弦進行快速的撥動,進一步發揮這種材質的特性。在許多流行音樂當中,電吉他都是使用撥片來演奏音樂主題。撥片由于大小和厚度的不同產生不同的音樂作品,通常來講,較小的撥片更適合搖滾樂等作品的演奏,這些音樂類型往往需要更加快速的撥動,來實現更加豐富的演奏效果。許多吉他手會將自己使用的撥片定為等邊三角形,并且將每一個角打磨成三種不同的厚度與形狀,這樣就非常便于他們在演奏過程當中及時更換“撥片”,最終實現不同的藝術效果。許多優秀的流行音樂吉他演奏者大都能夠充分利用撥片的韌度對于琴弦施壓,通過壓力的不同釋放之后所能夠實現的聲音也會有所差異。例如BB.KING 的撥片演奏手法就十分標準,一直被其他電吉他撥片學習者所模仿,他的撥片彈奏方法也被列為了布魯斯音樂撥片使用的標桿性手法。BB.KING 握撥的角度是標準的45 度斜握撥法,通過擺動手腕去帶動手指挑動琴弦,無論是演奏慢節奏音樂片段還是演奏快速音樂片段都可以自由轉換。Jimi hendrix的電吉他撥片使用方法也同樣非常精彩,他通常會使用上下翻飛的撥法來演奏流行音樂,所呈現出的樂句藝術效果也會比譜例更為夸張,但是難能可貴的是他雖然用撥頻率極高,但是多而不亂,能夠很隨心的掌控撥片的使用,而且在這一過程當中還能與其他的撥弦、掃弦、點弦等演奏技巧交替使用,這也是他對電吉他撥片演奏流行歌曲的一個創新。電吉他撥片觸弦演奏技巧在彈奏的過程當中,下撥多于上撥,這就使得音樂作品的重音更多,多種手法的撥片使用使得流行音樂作品音樂表現更具張力。
四、結語
無論是布魯斯音樂、爵士樂、搖滾樂還是其他幾乎所有形式的流行音樂的具體分支都會或多或少地使用到電吉他,通過與電吉他的演奏效果相配合來表達音樂情感。流行音樂的發展也深受電吉他音樂的影響,諸多經典的流行音樂作品和流行音樂伴奏手法也都要依靠電吉他來實現,單以電吉他即興演奏為例,目前就沒有其他樂器能夠取代電吉他實現靈活的臨場Solo,這也進一步決定了如今流行音樂的表現形態。雖然流行音樂也有著不同的類型劃分,但是由于電吉他等同類伴奏樂器的使用就能夠進一步實現伴奏技法上的互通和借鑒,進而實現不同流行音樂類型的融合。比較典型的是布魯斯音樂當中的大量曲風和手法都運用到了爵士樂當中,布魯斯音樂當中也有這種流派叫爵士布魯斯,其中有許多經典曲目如《大篷車》《搖擺牧羊人布魯斯》《對我而言》《黑夜中的布魯斯》等,而這些藝術作品的共同特點就是對于電吉他有非常高的依賴性。我們可以明確地看出,隨著流行音樂的不斷變化與發展,電吉他也將會發揮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對于流行音樂的后續風格演變有至關重要的影響。
電吉他是現代技術在傳統音樂樂器改造方面的成功范例,尤其在流行音樂的運用方面極為普遍,其多變的演奏技巧、聲音特征、藝術風格都使之成為了備受業內歡迎的伴奏樂器,對于流行音樂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本文較為詳細的介紹了電吉他的產生和發展歷程,并且對于流行音樂的概念和特點也有較為詳細的論述。電吉他出現和成熟的時期也是流行音樂飛速發展的時期,電吉他在不同作品中以不同的演奏技巧展現出了樂器本身獨特的魅力,在不同形式的流行音樂作品中,已經成為了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論述中結合布魯斯音樂、搖滾樂以及即興演奏等方面電吉他所產生的藝術魅力,認識到電吉他不但決定了流行音樂的當前藝術表現形式,也必將影響未來流行音樂的發展方向。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夠對于電吉他的愛好者和研究者學習和了解電吉他提供一定的理論思路和借鑒。
參考文獻:
[1] 石豐溥.電吉他演奏技法在當代流行音樂中的應用技巧研究[J] .當代音樂,2022(2):129-131.
[2] 韓曉桐,羅大林.融合音樂中電吉他演奏技法的探究——以原創樂曲《暴雨》為例[J] .藝術教育,2022(2):98-101.
[3] 王少峰.電吉他演奏技巧與流行音樂融合發展探究[J] .黃河科技學院學報,2022,24(6):73-77.
[4] 李佳寶.淺談電吉他撥片在布魯斯音樂中的演奏特點[D] .天津音樂學院,2019.
[5] 趙松宸.電吉他“藝術搖滾”風格與演奏研究[D] .山東藝術學院,2018.
[6] 李涵.巧用電吉他演奏布魯斯音樂[J] .藝海,2018(6):66-67.
[7] 龐忠海,安若天.從B.B.King到JohnMayer,淺談布魯斯風格的延續[J] .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21,37(4):168-171.
[8] 王元.論20世紀80年代臺灣地區的流行音樂演唱風格——以蘇芮、韓寶儀的演唱為例[J] .藝術管理(中英文),2020(3):8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