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璐,章麗潔,林利思,李鑫明
(長江航運總醫院 湖北武漢430000)
腹腔鏡為臨床常見的檢查與治療腹腔的一種纖維光源內窺鏡,將腹腔鏡應用于外科治療,無須開腹即可進行精確手術操作[1]。隨著近年微創手術的發展,腹腔鏡手術因其對患側周圍組織損傷小、術后不易粘連、費用降低等優點而廣泛應用于臨床[2]。但即使是微創手術,也存在腫瘤細胞種植、轉移的危險,尤其是腹腔鏡手術廣泛應用于胃腸外科、肝膽外科等,極易成為手術污染來源[3]。隔離技術是指腫瘤手術中,避免或預防癌細胞的種植、轉移等采取的措施,腹腔鏡手術成敗與隔離技術緊密相關。因此,手術室護士需嚴格遵循隔離技術,以保證最大限度降低手術中腫瘤種植、轉移風險。相關研究表明,目前手術室護士對腹腔鏡手術隔離技術執行情況較低,醫療系統尚無規范化、統一的隔離技術操作流程[4-5]。因此,本研究通過對手術室護士腹腔鏡手術隔離技術執行情況及相關因素進行分析,旨在推動隔離技術執行,為完善臨床隔離技術措施提供科學依據。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9年5月1日~2021年5月31日我院參與腹腔鏡手術的護士62名。納入標準:①手術室工作滿3個月護士;②參與配合過腹腔鏡手術護士;③知情且同意參與本研究護士。排除標準:①實習期護士;②未參與腹腔鏡手術護士;③進修護士或退休返聘護士。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男7名(11.29%),女55名(88.71%);受教育程度:專科10名(16.13%),本科49名(79.03%),研究生3名(4.84%);職稱:護士21名(33.87%),護師23名(37.10%),主管護師18名(29.03%);手術室工作時間:<2年12名(19.35%),2~10年27名(43.55%),>10年23名(37.10%)。
1.2 方法 依據《手術室護理實踐指南》[6]設計相關問卷。①主要內容包括對腹腔鏡手術操作步驟中隔離技術執行情況,包含接取標本方式,手術切口保護,切除腫瘤后更換器械,敷料與手套,避免手套接觸腫瘤細胞所污染產品,氣腹壓力、流量及時間的設定,沖洗碗內蒸餾水的穩定測定,腔鏡器械結束處理,吸引器使用與操作,腹腔放氣處理,器械臺分區,術中器械無瘤處理,二氧化碳加溫加濕處理等12項條目,分別依據完全做到、部分做到、沒有做到按0、1、2分計分,最高分為24分,得分率為平均得分與最高分的比,得分率越高代表執行情況越好。預調查顯示,Cronbach′s α為0.802,對納入研究的護士發放問卷,收回問卷進行篩查,問卷有效回收率為100%。②一般資料與隔離技術培訓情況、認知等情況。隔離技術培訓情況主要包括是否重視隔離技術重要性,是否參加培訓,領導是否定期安排培訓;認知情況主要包括是否知曉隔離技術概念,是否知曉腫瘤細胞術中種植散播途徑,是否認知蒸餾水浸泡器械溫度,是否知曉氣腹關閉方式,是否知曉氣腹壓力、流量、時間對腫瘤種植影響機制等。

2.1 隔離技術執行情況 本次調查的62名手術室護士隔離技術執行得分(14.31±1.32)分,得分率為69.32%。按照高低排序可以看出,護理人員對接取標本方式,手術切口保護,切除腫瘤后更換器械、敷料與手套,避免手套接觸腫瘤細胞所污染產品,氣腹壓力、流量及時間的設定評分較高;二氧化碳加溫加濕得分為0分。見表1。

表1 隔離技術執行情況(分,
2.2 隔離技術培訓、認知等情況 62名手術室護士中,53.23%的護士重視隔離技術重要性,對隔離技術概念、腫瘤細胞術中種植散播途徑的知曉率均超過50%,分別為56.45%、54.84%;其余項目,如參加培訓、領導定期安排培訓比例、蒸餾水浸泡器械溫度、氣腹關閉方式及氣腹壓力、流量、時間對腫瘤種植影響機制知曉率均低于50%。見表2。

表2 隔離技術培訓、認知等情況[名(%)]
2.3 執行情況單因素分析 不同性別、受教育程度、職稱、手術室工作時間護士隔離技術執行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重視隔離技術重要性、參加培訓、領導定期安排培訓、知曉腫瘤細胞術中種植散播途徑及知曉氣腹壓力、流量、時間對腫瘤種植影響機制的護士隔離技術執行評分均較高(P<0.05)。見表3。

表3 執行情況單因素分析(分,
2.4 影響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以執行良好為因變量,重視隔離技術重要性、參加培訓、領導定期安排培訓、知曉腫瘤細胞術中種植散播途徑及知曉氣腹壓力、流量、時間對腫瘤種植影響機制為協變量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重視隔離技術重要性、參加培訓、知曉腫瘤細胞術中種植散播途徑是影響隔離技術執行良好的獨立影響因素(P<0.05)。見表4。

表4 影響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腹腔鏡輔助治療各類惡性腫瘤手術技術逐步完善,且具有微創、預后好等特點,臨床應用逐漸廣泛。但手術過程中的不當操作會導致已治愈腫瘤患者術后出現復發或癌細胞轉移、種植的現象,人為造成醫源性腫瘤細胞散播與種植,嚴重影響患者生存期[7]。因此對腹腔鏡手術中癌細胞的散播種植預防是近年臨床護理研究熱點,隔離技術為主要研究方向。隔離技術是在腫瘤手術過程中,采取措施以減少癌細胞脫落、種植與散播,可提高患者生存期與生活質量。但目前國內對隔離技術的臨床護理應用缺乏培訓,且護理人員相關認知,仍處于較低水平[8]。
本研究對62名護士進行隔離技術執行情況評分調查,結果顯示總得分率為69.32%;護理人員對于取標本方式,手術切口保護,切除腫瘤后更換器械、敷料與手套,避免手套接觸腫瘤細胞所污染產品,腹壓力、流量及時間的設定評分較高,這與黃文瑩等[9]研究結果有不同之處。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因為不同醫院對隔離技術的考核標準不同。本研究顯示,較多護士對隔離技術的執行多在于腫瘤與手術相關器械的隔離,分析因為手術室護理人員長期以此培訓與執行,但對于蒸餾、無瘤處理、器械臺分區間接因素執行相對較差,其中對二氧化碳加溫加濕得分為0分。而相關研究表明,二氧化碳加溫加濕霧化狀態可減輕、降低腔鏡器械感染,從而減少腫瘤切口發生轉移,說明護理人員對新知識認知不足,導致該項目得分為0分。同時對腔鏡器械蒸餾水浸泡可滅活腫瘤細胞,但手術中溫熱蒸餾水浸泡無法用于操作桿,因此對操作桿進行擦拭的執行較差;且由于腹腔鏡手術所需器械較多,需專業器械,而操作臺空間有限,有時會導致器械混淆放置,護理人員對器械臺分區操作不規范[10]。本組研究結果顯示,本次調查的62名手術室護士對隔離技術的培訓、認知中,除了是否重視隔離技術重要性、是否認知隔離技術概念與是否認知腫瘤細胞術中種植散播途徑高于50%,其余均較低。這與譚志健等[11]研究結果具有相似性。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因為手術室護士基礎隔離技術掌握較好,但對腹腔鏡手術特有的隔離技術認知較差,護理人員對知識的積累與更新較少,且手術多為醫生操作完成,護理人員關注度較低,同時科室未注重相關知識培訓。
為了改善手術室護士腹腔鏡手術隔離技術執行情況,本研究進一步開展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發現不同性別、受教育程度、職稱、手術室工作時間護士隔離技術執行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重視隔離技術重要性、參加培訓、領導定期安排培訓、知曉腫瘤細胞術中種植散播途徑及知曉氣腹壓力、流量、時間對腫瘤種植影響機制的護士隔離技術執行評分均較高。進一步分析顯示,是否重視隔離技術重要性、是否參加培訓、是否認知腫瘤細胞術中種植散播途徑是影響隔離技術執行良好的獨立影響因素。這與朱琳等[12]研究結果有不同之處。究其原因為研究樣本量差異所致,本研究樣本量較少,且為單一中心研究,樣本存在局限性。隨著腹腔鏡手術的不斷發展,術中隔離技術也在不斷完善,應該重視護理人員相關培訓與學習,改善手術室護士隔離技術執行現狀與知識掌握。
綜上所述,目前手術室護士腹腔鏡手術隔離技術執行情況總體欠佳,應當重視隔離技術重要性,定期組織培訓并積極鼓勵護理人員參加培訓,提升護理人員對腫瘤細胞術中種植散、播途徑的知曉率,從而提升手術室護士腹腔鏡手術隔離技術的執行程度,促進專科護理隔離技術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