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曼瑩

數學知識邏輯嚴密,嚴謹有序,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內在邏輯性,需要具備相應的數學思維從數學的角度進行理性思考,才能清晰準確地表達和解決數學問題。一般來說,常用的數學思維有邏輯思維、類比思維、發散思維、逆向思維、整體思維等,有重點地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可以助力學生更科學、合理、高效地學習高職數學。高職高等數學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內容,就目前而言,在實際教學中學生的數學思維意識不足,不能較好地運用數學思維解決高等數學問題,數學思維的培養亟待優化。
1 高職高等數學教學中學生數學思維培養的意義
高職高等數學理論難、邏輯強、使用廣,深化了數學學習的難度,在高等數學教學中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意義深遠。具體說來,一是,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高職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普遍較弱,在高等數學學習中面對抽象的“數”與“形”相關知識的學習,往往存在較大的畏難情緒,不能較好地解決數學問題。數學思維的培養可以讓學生理性看待數學問題,在解題思路上從數學視角分析問題,找準數學問題的切入點,幫助學生循序漸進解決數學問題,學生的畏難情緒也會隨之下降,取而代之的是學習數學過程中的成就感和滿足感,進而形成數學學習的內驅動力,高等數學學習的興趣也將得到提高。二是,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數學素養是基于數學學科的重要思維品質,在高職高等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讓學生建立起用數學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維,學生的數學抽象能力、邏輯推理能力、數學運算能力等綜合素養都會得到提高,對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大有裨益。三是,有利于學生學以致用。數學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學科,高等數學也是如此,高職高等數學教學中培育學生的數學思維,有利于讓學生學會用高等數學的思想解決實際的生活問題,掌握數學應用能力,從而基于數學思維理論聯系實踐地學以致用。
2 高職高等數學教學中學生數學思維概述
數學思維培養具有長期性和復雜性,在高職高等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任重道遠,主要的數學思維有邏輯思維、類比思維、發散思維、逆向思維和整體思維,其具體內容如下:
2.1 邏輯思維
邏輯思維是人的理性認識的高級階段,主要借助于概念、判斷、推理等思維形式,綜合運用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等思維方法,在認識客觀世界中對思維規律進行歸納分析,遵循邏輯規律有條理、有步驟、有根據地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思想,邏輯思維規范且嚴密。高職高等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主要是從數學的角度進行邏輯推理,培養學生對數學對象和數學內容的理性認識,即對數學概念中的空間形式、數量關系、結構關系等內容,有條理、分步驟、有根據地理性思考和嚴密求證,按照邏輯思維規律準確表達數學語言,得出新的數學判斷和概念。
2.2 類比思維
類比思維是一種創造性的思維,根據兩個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事物對比,比較二者之間的關聯和差異,深入挖掘不同對象間存在的相似關系,異中求同或同中求異,其中隱含有觸類旁通的涵義。數學中許多定理、公式和法則通過類比之后經過深度思考,往往能發現它們的一般規律,數學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嘗試觀察和類比,在類比思維的作用下提煉問題表象背后本質的東西,可以使高等數學教學中在類比中聯想,在類比聯想中升華思維,基于類比思維強化對高等數學概念的認知。
2.3 發散思維
發散思維是指思維呈現多維發散狀,多指思維視野寬廣,由點及面發散性地思考,在解決問題過程中需求多種方法,如“一題多解”的方式,對現有信息進行規劃和研究,同時采用不同形式進行解題。發散思維以新穎獨特的思維活動揭示問題,能對原命題進行拓展和創新,具備獨創性、變通性、多樣性的思維特點。高職高等數學教學中發散思維的培養至關重要,探究和了解數學的過程中將題目結構進行變式,往往需要靈活運用多種解題方法,發散思維突破常規考慮問題的固定思維模式,有助于學生打開思路,激勵學生進行積極的思維活動。
2.4 逆向思維
逆向思維是相對于正向思維而言的,正向思維是常規的思維模式,遵循客觀事物發展的一般規律去思考的方式。而逆向思維顧名思義是指朝相反的方向思索的思維,深入研究思維的相反方向,反其道而思之,從反向思考的角度另辟蹊徑,從問題的相反面深入地進行探索,出其不意地打破常規思維的束縛,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最終以“出奇”去達到“制勝”的目的。在高等數學中培養學生逆向思維,解題時從結論往回推,倒過來思考,讓思維向對立面的方向發展的思維方式,以不同視角探究數學問題,反過去想或許會使問題簡單化,使問題獲得創造性的解決。
2.5 整體思維
整體思維又稱系統思維,即以整體和全面的視角把握對象,從整體上注重更為全面、綜合、系統的思考。整體思維具有高度綜合性,也是更為高階的思維方式,在觀察分析和研究處理問題時,對問題的整體形式、整體結構、已知條件和所求綜合考慮。整體思維是一種數學思維形態,高職高等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整體思維,就是在解析數學問題的時候從問題的整體性質出發,用“集成”的眼光看待數式或圖形,有目的、有意識地看成一個整體,強調整體與局部的關系,綜合考慮后得出結論。
3 高職高等數學教學中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困境
3.1 邏輯思維的培養困境
邏輯思維是數學思維的核心,但在高職高等數學實際教學中,對學生數學思維過程的培養缺乏,教學中過多地傳授和講解數學知識,忽視了學生邏輯思維建立的重要性,導致學生無法運用數學思維解決數學問題,不能用數學語言闡釋數學知識的內在因果關系,不僅如此,還容易使學生思考時沒有頭緒,表達邏輯混亂,數學知識學習的條理化,不足無法清晰、準確、順利地思考數學問題。
3.2 類比思維的培養困境
類比思維重在比較兩個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事物,高職高等數學教學中教師忽視了對學生類比思維的培養,學生掌握定義、定理、定律等知識時缺乏類比思維,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和差異很難區分,同時由于學生自身的數學遷移能力不足,容易造成類比構成錯誤的現象,加之消極定勢思維的不良思維習慣,僅簡單地用類比的過程代替證明的過程,反而容易陷入思維困境。
3.3 發散思維的培養困境
發散思維強調一題多思,有些高職數學教師在教學中忽視了對學生思維的發散和拓展,給予學生的思考空間不夠,高等數學教學中直接講授數學概念方法,學生在數學學習中較為被動,加之學生自身的知識水平局限性,很難自主思考更深層次的數學問題。長遠來看,數學思維不能發散性思考,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程度有限,容易使數學思維固化,難以從不同角度進行探索數學知識領域,對學生的高等數學學習十分不利。
3.4 逆向思維的培養困境
逆向思維主要相對于正向思維而言的,換言之,就是“反其道而思之”。在高職高等數學教學中,一般采用“建立定理——證明定理——運用定理”的正向思維方式,對學生逆向思維的培養不夠重視,在解決一些數學問題時,不僅需要正向思維還需要逆向思維,實現二者之間的相互轉換和聯想,才能起到輔助數學學習的作用,而缺乏逆向思維的引導,學生不具備逆向考慮數學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會給學生帶來了一定的困難,思維轉化不順暢。
3.5 整體思維的培養困境
整體思維尤其適用于高等數學學習中復雜問題的解決,將數學問題整體代入和分析,一直是學生學習的難點。目前,高職高等數學教學中對學生整體性思維的培養有待優化,學生有目的、有意識地整體處理數學問題的思維不足,在數學學習過程中仍然存在單一化、碎片化、片面化的思維局限性,影響對高等數學知識的構建、聯系、整體應用。
4 高職高等數學教學中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策略
4.1 邏輯思維的培養策略
數學學科的理論性較強,高職高等數學教學的難度較大,數學教師在講解具體的數學概念和命題的過程中,注重對學生數學邏輯思維的培養,讓學生遵循相應的邏輯發展規律去推理,逐漸構建起邏輯性數學體系,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在具體做法上,一是,注重思維過程。數學邏輯思維的培養非常注重思維的過程,對于高等數學學習中的數學問題,在解題之初就應結合所學知識進行初步的判斷和推理,從感性到理性進行抽象概括,讓學生從已獲得的判斷中進行推理得出新的認知。二是,強化聯系與區別。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較強,邏輯思維的建立基于強化數學知識點之間的聯系與區別之中,學生從抽象的概念形成中,通過數學符號、圖形和數字的轉化,遵循數學規律轉變為具體的直觀的數學概念,其思維的過程就是邏輯思維的形成過程,從而形成正確的數學觀念。值得一提的是,特別是容易混淆的法則與概念,在邏輯思維的引導下能讓學生深化認識,記憶深刻。三是,培養思維的活躍性和敏感度。邏輯思維的訓練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但并非固定不變的,數學學習也是如此,高職高等數學學習中培育學生思維的活躍性和敏感度,讓學生提高對數學符號和數學圖形的敏感度,遇到特殊的符號和圖形可以快速反應推理得出結論,在邏輯思維的培養中至關重要,尤其是數學新舊知識銜接的過程中,積極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讓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保持積極和活躍的思維狀態,同時指導學生對數學相關知識點進行梳理、分類和整合,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形成邏輯思維體系。
4.2 類比思維的培養策略
在高等數學教學中,數學的運算、證明、作圖內容較多,類比思維的培養必不可少,學生對已有數學知識進行歸類和整理,通過比較新舊知識的差異,迅速找出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找到相似和相異的地方,啟發學生思路,實現學生新舊知識之間的過渡和轉化。高職高等數學教學中類比思維的培養,可以極大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有效性,常見的培養策略,一是,創設類比教學情境。數學教師在特定的數學情境下,如線性代數教學中,很多概念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學習向量組的秩時,通過類比思維的運用,即通過與向量組所構成矩陣的秩比較,會發現矩陣的秩與其列向量組、行向量組的秩是相等的,從而可以用矩陣的初等變換來求向量組的秩。學生掌握了類比思維之后,可以較好地將各個知識點串聯起來,溫故而知新。二是,激勵類比聯想。類比思維往往和聯想緊密聯系,在數學知識擴展中借助比較和聯想啟發猜想,尋求思維的創新。如極限、導數、定積分的概念教學中,就可以運用類比思維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微積分。
4.3 發散思維的培養策略
發散思維是相對集中思維的一種思維方法,發散思維力求打開思維的寬度和廣度,尋求更為廣闊的思維方法,相對于集中思維更具優越性。高職高等數學教學中,發散思維具有多維思維的特點,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就是讓學生從多種思路和多種設想進行思考,讓學生在開放性的思維狀態下,使數學思維面更為廣闊,學生能夠從多個層次探尋數學規律。如高等數學存在很多一題多解的題目,以極限的教學為例,極限是微積分學的基礎,也是整個高等數學課程的難點內容,較好地運用發散思維的方法,多維度考慮數學知識的層次變化,引導學生以多維角度探求解題途徑,讓學生具備發散思維的能力去解題,在一題多解中助力學生想象能力和發散能力拓展,可以幫助學習掌握好極限的概念和運算,實現數學學習能力的“飛躍”發展。
4.4 逆向思維的培養策略
高職高等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引導學生合理利用逆向思維,使問題簡化、證法簡捷、解題清晰,有助于提高學生高等數學學習的質量和效率。逆向思維的培養策略,具體說來,一是逆推法。逆推法就是從結果和結論倒推已知條件,把證明反過來倒推,綜合性較強,算法靈活,常見的加、減、乘、除的驗算,就是逆運算的驗算。二是反證法。即從否定命題的結論入手,證明反論題的虛假。高職高等數學教學中引導學生從反面的角度的證明方法解題,多用于正面的直接論證或反駁比較困難時,“否定得出矛盾→否定”,一個命題與其逆否命題同真假。三是變量代換法。對于一些結構較為復雜、變元較多的數學問題,傳統的常規的思維方法難以解答,采用變量代換法,引入一些新的變量進行代換,可以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如在求積分中的應用,利用中間變量的代換,把復合函數的微分法反過來用于求不定積分,就得到了復合函數的積分法,變量代換法在數學解題中的應用較為廣泛。四是待定系數法。在高職高等數學學習中,遇到有一個或多個數值尚待確定的數學問題時,可采用待定系數法設出某些未知系數,以確定待定系數的值(范圍),待定系數法是高等數學教學中運算、推理論證的重要方法,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加強學生靈活使用,用逆向思維的方法解決數學難題。
4.5 整體思維的培養策略
整體思維注重對數學對象的整體性把握,從整體出發將需要解決的問題統籌考慮,常常能起到化繁為簡、變難為易的作用。高職高等數學教學中培育學生的整體思維,有整體代入、整體加減、整體代換、整體聯想等多種表現形式。其中,一是整體代入。整體代入在求代數式值中應用較多,高等數學中矩陣多項式的計算中應用整體代入的方法,可以較好地達到求值的目的。二是整體加減。數學學習中結合方程組的結構特征,對問題進行整體處理,可以打破常規,從全局出發解決數學問題。三是整體代換。即把某個數學式子用一個新的量代換,利用它滿足的等量關系進行解題,可以加強學生數學問題的解決能力。四是整體聯想。整體思維關注學生整體認知結構的建立,為避開繁雜的思維和計算,從分析問題的整體結構出發展開聯想,起到化隱為顯的解題效果。
4 結語
總之,高職高等數學學習不僅需要解題方法和技巧,更重要的是具備數學思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對于高等數學學習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將使學生終身受益。數學思維的培養并非易事,需要數學教師結合教學實際情況,有意識地把數學思維意識滲透在教學的全過程,循序漸進幫助學生建立起數學思維,促使學生從多個角度思考數學問題,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高高職學生的數學思維水平,使之具備數學思維能力,更好地解決數學問題,進而攻堅克難,提高高等數學學習的成效。
(作者單位:平涼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