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正友
[摘 要] 有效的地理教學可以豐富學生的地理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為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發展奠定基礎。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既能滿足教育部門對教師教學的要求,又能滿足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需要和愿望。因此,教師要注重教學創新,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觀念,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和中心地位,重新制訂教學計劃,采用新穎獨特的教學方式,這樣既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又能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 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策略探析
初中地理教材中大量的文字背后包含著豐富的地理知識,在課堂上,如果教師只是單純進行文字的講解,一方面枯燥的文字內容和講解會讓學生很容易產生逆反情緒,另一方面學生在很多知識的理解上也會存在問題。但是,通過有趣的教學模式,把豐富的地理知識以立體的形象呈現給學生,學生將會感受到學習地理的樂趣,更加關注生活中的地理現象,從而加深對地理的認識。
一、初中地理教學中常見問題
(一)初中地理教學存在差異
在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不能很好地安排課程,不能無縫銜接知識點。一些地理教師由于缺乏教學經驗,不能滿足地理教學的需要。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自己的教學特色,采用“灌輸式”教學方法和單一的教學模式,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學生知識水平參差不齊,基礎差的學生跟不上,興趣大打折扣。他們認為地理很難,逐漸就失去了學習地理的興趣。這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科核心素養。
(二)教師資源無法滿足需要
大多數初中地理教師習慣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還沒有真正運用于生活化教學中。學校較少對教師的生活化教學缺少培訓。很多學校只關心升學率,對生活化教學方法不夠重視,這也導致教師忽視生活化教學。教師無法探索和實踐生命課堂教育,直接導致生活化教學無法真正發揮作用。
二、初中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
(一)轉變課堂教學方式
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合作討論互助學習、角色扮演學習、動手操作學習、復習課競賽與答題學習、獨立問答和試題互答學習等方式。例如,在教學“研究世界人口問題”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兩組,以“更多的人口是一種負擔還是資源”為主題展開辯論。教師根據學生的自我推薦和選擇來分配角色并做好準備。每一方都有兩種角色可供選擇:一是辯手,二是主講人。每個小組在課前和課堂辯論中都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各方應輪流發言,并通過演示文稿和演示材料闡述自己的觀點。
(二)開展綜合實踐活動
初中地理教師在具體教學中要注重實踐活動的開展,使學生在活動中提高綜合實踐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科核心素養。例如,在教學“自然特色與農業”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厘清自然特色與農業的關系,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郊區農業實地觀察”實踐活動,在征得學校和家長的同意后,帶領全班學生到學校附近的郊區,了解當地農業情況,并讓學生通過實地考察,探索自然與農業的關系。教師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可以讓學生充分掌握地理知識。通過實踐活動,學生不僅可以更好地掌握課本所涉及的地理知識,還可以提高自身的綜合實踐能力。總之,初中地理教師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要注重活動的開展方式,使學生具備良好的綜合實踐能力,更好地學習地理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科核心素養。
(三)建立質量評價機制和標準
在初中階段,教師應建立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基礎的質量評價機制和標準,采取多元化評價機制,以培養學生的學科能力和掌握知識為目標,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評價的目標和指標,注重過程評價與最終評價相結合。例如,教師可以通過與實際作業結果相結合的方式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果。這種評價機制可以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全面、客觀、準確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使初中生形成應有的地理學科核心素養。
(四)熟練運用地圖形式培養區域認知
在初中地理課上,教師要以學科核心素養為指導,運用地圖、表格、信息技術等方式向學生講解和傳授地理知識,培養學生的地域認知能力。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地圖集、電子白板等教學輔助工具向學生展示各種形式的載體,引導學生整合課本中已有的地理知識,通過對地圖的觀察和分析,確定某個區域在地圖上的位置及與周邊其他地區、環境的空間關系,有利于培養學生閱讀和使用地圖的能力。從多維度分析區域環境,可以加深學生對區域地理知識點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區域認知能力。例如,在講授“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知識點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畫圖的方式將“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不同點畫出來,如“河流凍結”“主要植被類型”“耕地類型”“糧食作物”“耕作制度”“經濟作物”“溫帶”“氣候類型”等,這樣學生可以更直觀地了解不同地區之間自然環境的差異。
(五)分析典型案例,培養綜合思維
初中地理包含范圍廣泛,并具有自身特點。教師應系統地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教學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滲透案例教學。例如,在講授“地理環境與經濟發展”時,教師可以將區域內的一些風景名勝作為分析對象,引導學生進行比較,讓學生分析其中的要素。完成上述教學工作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充當“規劃師”,根據地區實際制定合理的旅游發展戰略,助力建設美麗鄉村。通過分析,培養了學生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的能力,對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科核心素養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六)改變傳統提問方式,使用啟發式提問
提問是教師最常用的教學方法。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會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提出問題,并關注問題的結果。如果被提問的學生不回答,教師就會讓其他學生繼續回答,這在一定程度上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教育的目的不僅僅是傳授知識,而是要培養學生的能力。因此,教師應改變傳統的提問方式,采用啟發式提問教學,在學生不能直接得到答案時給予啟發。通過啟發式提問,引導學生得到正確答案。例如,在講授“溫度變化”時,教師先提問:“A 和 B哪個高度高于地面?”學生回答:“B 地。”然后教師繼續提問:“海拔和溫度有什么關系?”學生回答:“海拔越高,溫度越低。”最后,教師提問:“為什么A的溫度比B高?”這樣,學生可以輕松回答:“因為A的海拔低于B,B的溫度會更高。”通過啟發式問題引導學生得到答案,它可以給學生一定的成就感,保護學生的自尊心,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
三、結語
核心素養是初中地理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它逐漸引起了師生的關注。教師要充分認識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結構和內涵,使課堂教學朝著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目標邁進。因此,教師要善于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科學合理的教學策略,提高地理教學的效率和質量,真正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丹,畢燕.基于地理核心素養培養的課堂教學設計研究:以“區域農業發展”一節為例[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34(3):137-140.
[2]王民.人地協調觀及其培養重點解析[J].地理教育,2017(6):4-6.
[3]何潔,鄧昊源,祁巖,等.基于綜合思維素養的考生水平表現評價及其對地理教學的指導作用[J].考試研究,2017(1):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