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是一個以家族為基礎單元的社會,家族也是國家的縮影,自古以來形成源遠流長的家族文化。而作為家族文化的代表,有著“天下第一家”之稱的孔家,其所形成的家族文化大多是以檔案的形式記載留存?!把苁ス敝兴纬傻臋n案都是歷史的原始記錄,是尤其寶貴的檔案信息資源。孔府檔案形式獨特、文種繁多、歷史悠久且內容豐富,是我國著名的私家檔案,其所蘊含的價值逐漸被人們所關注。本文以孔府檔案為切入點,深入挖掘其特點,探析家族檔案的價值,對我國民族文化傳承、家族文化研究以及檔案保護意識提高等方面具有啟示性的意義。
關鍵詞:孔府;家族檔案;價值
一、研究背景
孔府也被稱為“衍圣公府”,是孔子后世子孫建立的龐大家族。中國封建王朝為維護自己的封建統治,對儒家創始人孔子不斷加封,孔子后裔也得到歷代王朝的照拂。漢元帝時,封孔子13代孫孔霸為關內侯,號褒成君,以祭祀孔子,子孫世襲。此后,孔子嫡系子孫的封號不斷發生變化。宋仁宗時,其嫡系子孫的封號改為衍圣公,之后就一直沿襲此封號。雖然王朝不斷更替,孔府的地位卻從未被影響,孔府也成為有著“天下第一家”之稱的中國古代封建貴族代表。2015年,在第四批“中國檔案遺產名錄”以及山東首批“珍貴檔案遺產名錄”中都有《孔子世家明清文書檔案》入選。2016年,《孔子世家明清文書檔案》入選《世界記憶亞太地區名錄》,這都足以證明孔府檔案是極為寶貴的文化遺產。
為了對孔府檔案的研究狀況有詳細了解,作者以“主題”為檢索項目,以“家族檔案”作為詞條,在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中,搜集1994至2023年間發表的論文,獲得73個檢索結果,與本文相關有加小雙的《當代身份認同中家族檔案的價值》、謝英姿的《家族檔案的幾個特點》等10篇學術論文,其中有1篇屬于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以“孔府檔案”為詞條,在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中對發表于1956-2023年間的論文進行檢索,得到68個檢索結果,其中與本文相關的有劉旭光的《家族文化與家族檔案研究初探——以孔子家族與孟子家族為例》、魯鳳和張鵬的《孔子世家明代文書檔案及其價值》等5篇文獻。通過對文獻檢索結果梳理,發現學者對于孔府檔案的研究內容較少,更多是將孔府檔案作為研究材料與歷史、法律等學科相結合進行研究。因此,作者以孔府世家明清檔案這一文化遺產為背景,以孔府檔案為切入點探析家族檔案的價值,以期對家族檔案這一檔案資源的開發利用,以及對中華傳統文化精神的傳承產生一些啟示性作用。
二、孔府檔案的留存原因
孔府檔案是孔子后世家族及其成員在襲封、宗族、家譜編纂、屬員、徭役刑訟等事務和社會活動中形成的、保存備查的、體現家族歷史和家族記憶的各種形式的歷史記錄。它包括日記、信件、手稿、合同、文件、銘文、照片、音頻、遺囑、家譜和書籍等??赘畽n案共有9021卷,約25.8萬件,起于明代中期到1948年曲阜解放為止,具有中央檔案館檔案所不具備的具體性和基層性特點。在孔府檔案中有多個歷史時期的原始記錄,其中不僅反映出天下第一貴族的興衰歷程,而且從許多方面揭示了中國古代封建社會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時期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實際情況。
孔府檔案作為一種檔案遺產,具有不可替代和不可再生的典型特征,對人類歷史是一份寶貴財富。與世界上許多檔案文獻遺產已經被摧毀或正在逐漸消失不同,由于歷史原因以及及時保護和整理,相當一部分孔府檔案得以留存下來。因此,分析孔府檔案的留存要素也可以對我們收集保管好其他歷史檔案具有指導意義。
1.良好的保存環境
公元前23年,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后,提出了“焚書坑儒”,儒家經典處于被摧毀的危機之中。但孔子的第九代孫孔鮒在孔子故居的墻壁中藏匿了《論語》《春秋》《尚書》《孝經》《禮記》等典籍。這種行為使得儒家的文化經典得以保存,歷史上稱之為“魯壁藏書”。另外,與魯壁藏書較為相似的還有“奎文閣藏書”這一典故。在康熙年間,曲阜曾發生過一次大地震,許多房屋都已倒塌,而奎文閣卻依然屹立,從而在這一時期保護了孔府檔案。
2.設專司管理檔案及文獻資料
為了有效保留孔府檔案,僅僅依靠藏書機構的保存是遠遠不夠的。在孔府,自元代到明代逐漸設立了“知印廳”“掌書廳”“冊房”“司房”等機構,分別負責公府印信和官方文件的簽署,孔府內文書、檔案文件并撰擬文告、信函等公文,管理孔府收租賬冊,專掌孔府總務和財務。“民國”時期,四廳合為書房進行專門保管,保障孔府檔案安全留存。
3.衍圣公孔德成對檔案的保護
衍圣公府經歷歷代王朝興衰和變革,至辛亥革命后,出于歷代統治階級對孔子及后代的尊敬,孔府檔案始終保存良好。
然而,“七七事變”后,侵華日軍四處燒殺搶掠,對我國傳統文化和歷史遺跡帶來災難性的破壞。1937年,山東也處于水深火熱的危機之中,時任駐兗州的某師師長孫桐萱為保護孔子后代,安排護送末代衍圣公孔德成夫婦離開曲阜。在離開前,孔德成提前將山東和北京的大量珍貴書籍轉接到孔府進行掩藏,有些則隨身攜帶,保護了大量珍貴的檔案和古籍。
三、孔府檔案的內容
孔府檔案自明公元1534年起,至1948 年止,歷時414 年,由明朝、清朝、“中華民國”三個時期的檔案構成??赘畽n案內容相當豐富,涉及中國封建社會的各個方面。
1.記載了社會的重大變革
孔府檔案記載了諸如皇室重大事件和祭壇、科舉等政事。1644年,清軍定山東,面對“異族”入侵,孔子第65代孫孔胤植首先思考的是如何保留孔廟、主持孔子祭祀以及儒家文化如何傳承,于是寫下《初進表文》,清楚地表達了他向清朝統治者的靠攏心愿,這使清統治者大為滿意。因此,頒布“孔子為第一普世道教”的政令。在孔府檔案《吏部咨為轉知圣旨優崇圣裔事》中記載了13條對衍圣公府優待的條例,孔府在明朝時期受到的優待全部流傳下來。1852年,清朝咸豐年間爆發的太平天國運動在孔府檔案中也有相關的記錄,孔府在這場運動中向朝廷捐出大量白銀,以幫助清廷鎮壓此次農民起義。
2.歷代封建王朝尊孔崇儒
在明朝和清朝時期,王朝的統治者為鞏固自己的封建統治,以控制人們的思想和文化,一登基就標榜自己“尊孔崇儒”,不斷對孔子嫡系后裔進行加封和賞賜。2000多年來,許多封建帝王曾多次專門到曲阜虔誠祭拜孔子,并且,讓衍圣公做皇族后裔的老師,真實反映封建王朝崇儒的內容。在中國歷史上,乾隆皇帝是去曲阜次數最多的一位。自登基以來,他先后去過曲阜9次。關于統治者駕臨曲阜祭孔的內容和目的,在孔府檔案中也有詳細記載。
3.記錄孔氏子孫襲爵受封
在明朝末年,孔子65代孫子孔胤植任衍圣公時期,孔府有皇帝賞賜的祭田60多萬畝,尊孔崇儒的熱潮達到頂峰。其中,耕種祭田的佃戶上千戶,負責孔廟孔林灑掃的廟戶幾百戶,負責孔廟祭祀的樂舞生、禮生等300多名,府屬官員近30位。同時,孔氏家族也得到了空前的繁衍,僅曲阜一帶的孔氏族人超過1萬人。世人也尊孔子為“千古文官祖,歷代帝王師”。在孔府檔案中還可以見到,曾設置孔氏職官、家學等,反映封建王朝對孔氏后裔的恩渥倍加。
四、孔府檔案的特點
經過幾千年的積淀和傳承,孔府檔案中所體現出來的家族文化已經形成相對完整、穩定的物質形態和精神實質,具有鮮明特點。
1.形式獨特、文種繁多
孔府檔案主要包括公文、私人文件、孔氏家譜、祭文、地稅簿、地契、生活流水賬、書信、藥用處方、賬簿等。在家族檔案中有如此繁多的種類也是罕見,這是因為孔府既是公署,也是一間私人住宅。它不僅擁有大量古代封建王朝統治者所賜予的宅邸和田地,而且在家族內部有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具有相當大的政治權力。在孔府內,除了三個主要的公堂外,還有10個辦事機構。每個組織都有日常工作文件、祭祀的各種賬簿、家族內生活的規章制度等。正是由于這種特殊的地位,它保存了許多與歷代封建王朝有關的私家檔案和與王朝往來表箋奏章、朝會紀實,來往公文等資料,這在中國歷史檔案中非常重要。
2.具有廣泛的社會性
家族,又稱宗族,是中國古代社會的基本社會組織單位,具有廣泛和普遍的社會意義。家族檔案除了記錄家族的生活以及各項公共事務外,還反映著家族成員參與社會活動的情況。在中國的封建社會中,國家也被理解為許多“小家”的集合,一個家族可以看作一個國家的縮影,家族興衰反映社會興衰。例如,孔家在歷代王朝活動的原始記錄,可以用來研究一定時期的歷史發展規律,作為未來社會發展的科學依據。
3.具有獨特的隱私性
廣泛上來講,在家族檔案中具有隱私性質的信息包括私人密件、祖傳秘方、財產狀況、家族史、傳統工藝等。在孔府檔案中主要體現在對下層族人和佃戶的剝削??滴趿暾拢苁スo皇帝上書,要求鎮壓戈山廠佃農參加鹽民暴動。
“……據戈山廠總甲傅應祥、尹耕萃,小甲張明德、房德潤享前事,內稱:本莊佃戶一百余家,租種本莊地畝,歲輸租,俱系良民。不意鹽徒猖獗,于十二月二十六日將本廠佃戶擄去三十余人,至今未還……貴司煩請查照,檄行嚴查,緝獲施行?!?/p>
而實際情況是,該村100多名孔府的佃戶,由于受到嚴重的剝削壓迫才參加這場革命斗爭,但被孔府誣蔑,其目的是維護統治者的“法紀”。而中國社會有“家丑不可外揚”的傳統,因此,這部分檔案是具有隱私性質,防止他人獲取或知曉,以維護自己的利益。
五、家族檔案的價值與意義
1.有利于增強個體認同
家族檔案是家族個體產生社會認同感的重要原始記錄,發掘和探析家族檔案,可以增進人們之間的情感維系。如今,“尋根”熱潮興起,許多人想要從家族身份認同中獲得自信和穩定的身份愿望。2011年8月,孔子第79代嫡孫孔垂長第一次從臺灣省回曲阜祭祖,而他的祖父孔德成已經六十多年沒有回去過了,孔垂長說道:“我們家終于有人回來了,是我孔垂長代表著我們家,我們這個嫡系的家族,回到曲阜,我們進到孔府,進行對祖先的祭拜。這不是參訪之旅、學術交流,也不是訪問團,而是‘我們回家了’,這是返鄉之旅。”
一個家族可能有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積淀,但能夠系統、完整形成家族檔案的少之又少。在漫漫歷史長河中,對家族檔案進行追蹤,可以明確自己的位置,使“過去的自己”和“現在的自己”實現時空上的一致性和連續性,從而增強個體的認同。
2.有利于開展學術研究
孔氏是封建社會時期的大貴族,其形成的家族檔案在封建社會中有著重要地位,整個家族的文化以及各項事務的參與對當時社會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等有著重大影響。由于歷代王朝統治者對孔家的不斷封賞,孔府擁有大量的土地農田租給佃戶進行耕種,同時,孔氏對農民有很多種形式的剝削手段。何齡修、劉重日合編的《封建貴族大地主的典型——孔府研究》及齊武主編的《孔氏地主莊園》,這兩部著作都是以孔府檔案作為歷史參考資料進行編寫的,選取檔案的年限是公元1561年明嘉靖四十年到1948年曲阜解放這段歷史。在檔案中描述孔氏家族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也記載孔府由盛到衰的整個過程,為開展學術研究提供寶貴的參考資料。
3.有利于提高民族文化凝聚力
家族檔案體現著與生俱來的親情關系和血緣關系。一個家族家庭成員散布在世界各個地方。通過家族檔案,人與人之間能夠建立起以血緣為基礎的“關系紐帶”,并通過這種紐帶建立起一個可信的社會網絡。這種基于姓氏和血緣的關系網絡比社交媒體更強大,給人安全感和歸屬感。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在海外也有不少華人。因此,在世界范圍內通過家族檔案進行血親追溯,加強同胞的民族認同感,進而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具有重大意義。另外,散布在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家的孔子后裔都會在每年9月28日參與孔子的祭祀大典。海外華人通常以家庭為單位組織親屬協會,開展家族文化的相關活動,研究和弘揚家庭文化。這也說明,家族檔案是兩岸同胞和海外華人共同祖先關系的最佳證據,它將中國散布在世界各地的血親聯系起來,有利于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文化認同。
六、結語
孔府檔案作為世界上具有重要影響的家族檔案之一,承載了源遠流長的家族文化。其價值對于今天認識中國社會、認識孔氏家族、認識孔子儒學與中國社會的深層聯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家族文化與家族檔案有著密切的聯系,通過對家族檔案進行探析進而了解家族文化,對于提升全社會建立家族檔案的意識、增加社會文化厚度和文化背景也具有重要意義。為了讓家族文化具有更深遠的影響力,并且,能夠更好地傳承下去,我們要及時將散落在社會中的家族檔案收集、利用并保管好,為學者和后人的學術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據和保障。
參考文獻:
[1]謝英姿.家族檔案的幾個特點[J].蘭臺世界,2004(04):28.
[2]加小雙.當代身份認同中家族檔案的價值[J].檔案學通訊,2015(03):29-34.
[3]劉旭光.家族文化與家族檔案研究初探——以孔子家族與孟子家族為例[J].檔案學研究,2014(06):27-32.
[4]孔德平,唐 麗.孔府檔案的保存、整理與研究[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03):15-20.
[5]魯 鳳,張 鵬.孔子世家明代文書檔案及其價值[J].歷史檔案,2018(03):127-130.
[6]張 琳.數字人文視角下孔府檔案資源開發策略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21(12).
作者簡介:張小年(1995—),女,漢族,山東臨沂人,碩士,助理館員,研究方向:檔案信息資源管理與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