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檔案工作本質上是一項面向社會和人民的服務工作。隨著現代化、信息化和一體化的發展,必須不斷提升質量,以滿足國家現代化發展需要,并為實現開放、現代化發展的目標提供堅實的基礎。在新時代,檔案管理工作具有重大意義。然而,當前檔案管理工作面臨著一些問題,如專業人才短缺、人員培訓不足以滿足現實需求等。為促進檔案管理事業的高質量發展,應該加強對檔案網絡化管理的基礎設備設施投入,培養專業人才,并且,通過提高待遇、增加培訓等方式,進一步提高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與服務質量。
關鍵詞:新時代;檔案管理;高質量發展
檔案是歷史的見證,更是呈現歷史的重要載體,不僅關乎國家,更是與每個人息息相關。新時代的檔案管理工作不只是守護好檔案,更要與時俱進,實現檔案管理的法治化、規范化、現代化、便利化,從而更好地推動國家檔案的事業發展,切實保障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一、新時代檔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意義
1.重視檔案管理工作是歷史傳統
檔案事業是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的重要部分,自中國共產黨成立,平均年齡28歲的共產黨一大代表們就已經有了對會議檔案、個人檔案的整理與保密意識,這些檔案的留存為我們研究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提供了重要依據。
值得一提的是,黨章守護人——張人亞父子,歷經大革命失敗、白色恐怖、新中國成立,用人民智慧把黨的文件和馬克思主義書刊保存下來。張人亞秘藏珍貴文物共36件,其中一級文件21件,二級文物4件,三級文物9件,未評定的珍貴藏書2件。現珍藏于中央檔案館的《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大會決議方案》(1922.7)是現在唯一存世的“二大”中文文獻。珍藏于國家博物館《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大會決議案和宣言》(1923.07)、《共產黨》月刊第一至六號(1920.11.7-1921.7.7)、《馬克思紀念冊》(1922.4)、《勞動運動史》(1922.4)均為一級文物。珍藏于“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的有《共產黨宣言》(1920.9)、《上海金銀業工人俱樂部成立大會全體合影照片》(1922.9.16)等共31份文物。
即使在我國貧困滯后的時期,檔案工作者也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智慧和才能,收集、整理歷史檔案,并建立起完善的檔案保存體系。改革開放以來,檔案管理工作得到巨大的進展,獲得顯著成效。1988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實施,1996年和2016年,兩次局部修改,為檔案事業的全面發展保駕護航。由于網絡時代的發展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世紀,中國傳統單一的歸檔管理辦法早已難以應對當今社會的需要,因此,必須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以推動檔案管理的發展和完善。
2.做好檔案管理工作是以人民為中心的具體體現
檔案記錄著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它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是人民生活的一部分。每個人都是檔案的形成者、參與者、利用者。無論是嬰兒出生、疫苗接種、求學、工作、結婚、去世等,無一離不開檔案,也沒有一個人不需要檔案。做好檔案管理工作,為人民群眾提供最大便利,就是對以人民為中心的貫徹。比如,推行電子檔案,加強對檔案的安全保密。強化檔案制度宣教旨在提升全社會的歸檔意識,強化歸檔法治意識,讓所有市民都能夠認識到自己有權利使用檔案,也有義務保存歸檔,從而激勵各類社會主體積極使用檔案資源,為完成新時代黨中央領導下的第二個百年斗爭任務做出貢獻。
3.加強檔案管理工作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對檔案工作提出的必然要求
由于經濟的發展和信息化時代的來臨,檔案管理工作已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新時代呼喚新作為,新使命呼喚新擔當,新環境給檔案管理工作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新要求也對檔案管理工作提出了轉型升級的新挑戰。恩格斯曾斷言:“當社會面臨技術上的挑戰時,這種挑戰比10所學校更有可能促進科學的蓬勃發展和進步。”社會發現和治理形態的變化催生著新的檔案記錄形式和管理方式,檔案工作的載體管理需要數字化。只有不斷提升檔案管理工作才能滿足人民需求,才能在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幫助的同時,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經過新冠疫情后,我們必須總結經驗教訓,整理相關的檔案,以便建立健全應急機制,這也是檔案管理工作不斷改革創新的重要體現。
二、新時代檔案事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檔案事業基礎設備設施建設投入不能滿足時代需要
事實上,檔案管理工作不僅僅是檔案館、檔案局的事,而是各單位、各行業都需要做好檔案管理工作。然而,由于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尤其是欠發達地區,檔案管理機構的基礎設備設施薄弱,設備投入不夠,給檔案管理工作帶來極大的挑戰,需要加強檔案管理體系建設,提升檔案管理服務水平。有些地方檔案管理工作被邊緣化,管理人員都是臨近退休的“閑職”,而且工作環境差,檔案保存需要的防火、防潮、防蟲等關鍵建設指標更是難以達標,這反映了地方行政主管部門對檔案事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看不到檔案管理的價值,很少把檔案事業發展納入議事日程。領導的不重視自然體現在沒有經費,基礎設備設施的建設離不開投入,最終使得檔案管理工作成為“可有可無”。
2.檔案事業科技投入不能滿足新時代需求
伴隨“互聯網+”時代的來臨,檔案管理工作需要跟上信息時代的腳步,實現網絡化、信息化,以適應社會的需要。在人們需要查詢檔案時,可以通過將電子檔案入庫,讓人們上網查詢,或者將查詢結果發送至手機。同時,將檔案統一入網,讓人最多跑一次。實踐證明,我國檔案管理的現代化水平存在明顯的不平衡性和不充分性,尤其是經濟發展不發達地區的查閱手段和途徑都遠遠落后于發達地區,兩者之間的差距更為明顯,嚴重影響了檔案管理的效率和質量,給新時代檔案事業的高質量發展帶來嚴峻挑戰。
3.檔案事業專業人才不足
截至2021年,我國共有38所高校開設檔案學專業,共培養9596名學生,其中本科生7911人,工程碩士生1548人,學士生137人。然而,由于全國各級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及各級各類檔案館數量達7100多個,這意味著每個單位平均每5年只能招收1.34名檔案學專業畢業生。“冷門”“一才難求”可以說是檔案事業的標簽,因此,“專業人才”也是檔案管理建設中存在的短板。近年來,“干檔案就是埋頭故紙堆”的刻板印象,已經深深影響了檔案管理專業的畢業生,盡管他們的就業率一直保持在100%以上,但是,家長和學生在選擇專業時“直接跳過”。一方面,是人才本就少,另一方面,需求量卻又不斷增加,使得人才供求的矛盾相對擴大。2021年是共產黨誕生100周年,中共中央發布《關于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通知》,號召全黨認真學習黨的發展史,加強黨的理論修煉,提升黨的素質,并以身作則,積極踐行黨的史學精神。檔案被譽為史學的“孿生兄弟”,它不僅可以彌補史學上的缺失,糾正史學上的錯誤,詳細記錄史學,而且還能夠補充史學上的空白。它不僅能夠提高黨史在學習教育工作中的可信度,更能夠清晰勾勒出黨史學習教育工作的記憶刻度,增加黨史學習教育工作的情感溫度。因此,越來越多的人都進檔案館去了解黨史,觸摸黨史,這就需要越來越多的專業人才為群眾講解檔案、講解歷史。
4.檔案管理人員的培訓工作不能滿足現實需求
任何工作沒有時間的積累,沒有不斷學習都不足以言專業,包括檔案管理也要與時俱進接受新理念、學習新技術。5G、大數據、智能手機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必需品,檔案管理工作也正經歷著紙質檔案到數字檔案,文字到數字,從分散到共享,同時,保衛信息安全、檔案安全就是保護國家安全。這都需要檔案人員要緊跟時代步伐,通過培訓掌握新理念、新內容、新方法、新模式等,以應對知識不斷更新的新時代。
三、黨建引領檔案管理事業高質量發展
1.加強對檔案管理事業的重視
“為黨管檔、為國守史、為民服務”是檔案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是一項神圣的職責,更是一項重要的使命。這就要求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要加強檔案事業管理。首先,要增加基礎設備設施的投入,穩步推進檔案信息化,建立檔案查詢平臺,從而提高檔案利用服務的效率。把為人民服務落到實處,把以人民為中心落到實處,需要通過不斷投入基礎設備設施,讓“數據多跑腿”,人民最多跑一次,為查檔者的各種需求提供原始檔案依據,“一站式”檔案利用服務常態化。其次,改善檔案管理人員工作環境,提高相應待遇,尤其是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應設立單獨檔案室,招聘專業人才,落實人員編制。特別是要加強機關黨務工作者對黨建資料的管理和保存,以充分發揮檔案在促進黨建中的作用。通過媒體宣傳,向大家展示歸檔工作事業的重要性,努力營造一種大力支持和認可檔案事業的良性氛圍,讓檔案工作者深刻體會到自身工作的價值,在崗位上獲得更多的幸福感、存在感、成就感,進而推進檔案工作事業的發展。
2.加大對基層檔案科技設備設施的投入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檔案管理事業也在不斷進步。特別是在信息化、智能化和專業化的時代,各地方政府和部門在規劃檔案管理工作時,都應充分考慮科技設備設施的投入,以便將檔案館建設成為具有高科技含量和高信息化水平的國家級綜合檔案館。
3.引進檔案事業信息化專業人才
目前,還有些地方把檔案室、檔案館當作“養老的地方”,造成檔案工作人員老齡化、專業不匹配,有些地方的檔案工作是兼職,甚至往往是把其他工作都完成之后才進行檔案管理工作。為更好地發展檔案事業,國家相關部門應該綜合考慮客觀需求,通過仔細調查研究,從需要和供應兩方面需求出發,針對性地招聘相應人員,緩解檔案專業人才緊缺的現實問題。此外,在一些大城市還應該加強館校合作,建立高校和檔案館共同的科研實踐基地,為檔案學專業教師和學生創造實踐性舞臺,深入理解檔案學理論、檔案工作乃至數字檔案,激勵他們到檔案局、檔案館掛職鍛煉,拓寬視野,提升他們的專業技能和素養。同時,對于基層人才缺少的問題,可以采取借調、提高檔案人才待遇、提供檔案人員到高校進修的機會等辦法。
4.進一步加強檔案工作人員專業培訓
在新冠疫情影響下,各類培訓轉為線上,這也給檔案人員的培訓帶來了便利。一方面,不需要脫離崗位,工作、學習兩不誤;另一方面,這樣的培訓可以通過邀請最好的老師,甚至是“頂級配置人才”指導工作人員。首先,一線工作人員應當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以激發自身的學習欲望;其次,應該采取多種措施,如專題研討班、職業技術培訓、宣講等,不斷提高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能和技術水平。此外,還應該在研究項目管理、大型編研會展出版物等方面,傳授經驗,以老帶新,共同推動行業發展;最后,建議檔案主管部門根據管理工作實踐,制定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規劃,積極爭取優秀單位組織的大力支持,進行多輪次、多元化、個性化的職業技術訓練,可以邀請專家或學者進行指導,為在崗工作人員增加每年1~2次的學習機會,提高培訓的覆蓋面和輪訓率,以進一步提高他們的專業素質和技術管理水平,增加工作人員的信心和工作的積極性。
四、結語
民有所需,檔有所為。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轉折點上,檔案管理部門和檔案工作人員肩負著重大責任,承擔著光輝的使命。檔案工作關乎國家和人民生活的各個方面,同時,還承擔著教育功能。檔案事業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國家的頂層設計、社會的支持、人民的參與和檔案人的奉獻,這既是檔案工作堅持與時俱進的必然選擇,回應社會關切的必經之路,也是檔案事業自身不斷變革的必然要求。
參考文獻:
[1]陸國強.新時代檔案事業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J].中國檔案,2022(10):19-21.
[2]推動新時代檔案事業創新發展高質量發展[J].中國檔案,2022(05):22-23.
[3]謝雪燕.檔案事業高質量發展與檔案安全防范研究[J].蘭臺內外,2022(12):19-21.
[4]科學的管理體制工作機制是確保檔案事業發展的根本保障[J].云南檔案,2022(02):18-19.
[5]姚笑云,熊 潔.從全國檔案事業發展規劃看檔案事業的發展轉型之路[J].檔案管理,2022(01):32-34.
[6]孟若冰.檔案工作服務中心大局職能作用凸顯[N].天津日報,2021-11-09(002).
[7]劉水英,王賽春.對基層檔案事業發展的思考與探究[J].檔案天地,2021(09):43-45.
[8]龐如超,李宏宇,韓 鈺.檔案事業促進經濟發展的作用機制研究[J].浙江檔案,2021(02):47-49.
[9]馬雙雙,常大偉.開拓與展望:新修訂《檔案法》對檔案事業發展的影響[J].檔案管理,2021(01):101-103.
[10]周潔璇.新時代背景下檔案事業的發展與轉型升級[J].城建檔案,2020(03):74-76.
[11]張鴻艷.大數據背景下人事檔案信息資源建設的現狀與進路研究——基于檔案數據管理視角[J].山西檔案,2020(1):81-86.
[12]張海鵬,劉一辰,莊偉杰.淺談提高檔案管理科學化水平的路徑選擇[J].法制博覽,2019(2):298.
[13]薛玉玲.關于提高檔案管理科學化水平的路徑選擇探究[J].辦公室業務,2017(3):116.
[14]李曉龍.提高檔案管理科學化水平路徑選擇探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5(18):74-75.
[15]陳明九.大數據時代高校檔案管理系統建設研究——以山東建筑大學為例[J].山東建筑大學學報,2015(5):506-510.
[16]謝 玉.關于提高檔案管理科學化水平路徑選擇的分析[J].才智,2013(24):321.
[17]阮 毅.事業單位檔案管理工作的優化路徑探究[J].傳媒論壇,2019(22):140-141.
[18]李 艷.事業單位檔案管理問題與優化路徑探究[J].國際公關,2019(12):192+194.
[19]李朝霞.縣級事業單位檔案信息化管理策略[J].蘭臺內外,2020(7):13-14.
作者簡介:楊亞瓊(1979—),女,漢族,陜西周至人,本科,助理館員,研究方向:智能化檔案館建設、檔案快速查找利用的便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