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閱讀、積累、淬煉、運用,組成閱讀學習的完整體系,教師圍繞四個環節展開對應設計,提出具體的閱讀任務,設計適合的閱讀目標,矯正知識積累方向,推出學習活動,延伸讀寫應用,都能夠為學生帶來更多學習激勵。《紫藤蘿瀑布》是一篇優美的散文,教師可圍繞“四個環節”展開設計和組織,為學生規劃清晰的學習路徑,使學生自然進入閱讀核心,在探索和體驗中增強學習能力。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7-1737(2023)09-0033-03
引? 言
教師在進行散文閱讀教學設計時,需要對學生閱讀學習規律有一定了解,在此基礎上,組織適合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在主動探索和良性內化中進行閱讀與學習。閱讀、積累、淬煉、運用構成閱讀學習的四個維度,教師在執行教學方案時,要對不同環節展開優化處理,為學生提供學習服務。
一、多元閱讀,精準規劃教程
《紫藤蘿瀑布》語言精美,內容深邃,意境豐富,
是一篇典型的托物言志類散文。教師在對這類文章進行閱讀指導時,可以從任務設計、目標規劃、要求組織等角度進行設計,讓學生自然進入閱讀核心。教師還需做好教情和學情研究,以提升閱讀方案設計的針對性。
(一)設計閱讀任務
《紫藤蘿瀑布》這篇文章有較強的文學性,在景物描寫中蘊含了作者的情感表達。小學生由于閱讀能力和情感經歷不足,對這類文章理解起來有一定困難。因此,教師在設計閱讀任務時,要對文本語言、主旨、情感、結構、寫法等內容展開深入研究,為學生設置適合的閱讀任務,以提升學生的閱讀針對性。此外,學生的語言積累和閱讀能力基礎不同,對文章的理解程度也不一致,這就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基本情況,設計不同任務,因材施教。
教師設計閱讀任務需要有觀照意識,誦讀、鑒賞、讀寫、積累等多方面都要涉及,為培養學生閱讀綜合能力創造條件。如在設計教學任務時,教師可先對文本內容做詳細解析,然后推出研學任務:這篇課文語言精美,運用的修辭方法眾多,請做梳理性閱讀,找出這些例句,選擇喜歡的例句做鑒賞分析,要交代清楚修辭的表達作用,結合作者情感做深度分析。學生對修辭方法最為熟悉,尋找這些例句不存在任何問題。在鑒賞時,教師應及時給予學生指導,讓學生進行統籌安排,體現鑒賞思維的邏輯性。教師可針對學生學習實際,幫助其規劃鑒賞路徑,如“先點出修辭格,然后分析修辭表達作用,最后是關聯分析作者情感”,為學生帶來全新的學習體驗。
(二)細化閱讀目標
教師在設計文本閱讀任務時,對閱讀的目標和內容要盡可能細化,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自然沉浸其中,并形成自己的感悟與體會。學生對文本的感知體驗呈現個性化特征,教師對閱讀目標細化處理,能使學生的學習體驗更豐富。
教師不妨從任務布置角度細化閱讀目標,組織學生展開創新探索學習,讓學生自然建立學科認知。如在誦讀《紫藤蘿瀑布》這篇課文時,教師可先做示范展示,組織學生討論文本所賦予的情感,然后播放適合的背景音樂,讓學生自主進行誦讀訓練,并鼓勵學生主動展示。在具體組織時,教師可提出細化要求:誦讀需要先理清文本情感基調,然后對文本語言做具體分析,注意抑揚頓挫誦讀方法的運用,提升誦讀感染力。從學生誦讀表現能夠看出教師教學任務設計是否成功,能否將學生帶入學習情境中。然后,教師可據此不斷調整閱讀目標,為學生規劃清晰的閱讀路線。
二、定向積累,集散整合信息
(一)梳理知識信息
教材所選文本內容均蘊含豐富的知識信息,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文本時,要設置一些知識積累的任務,讓學生主動進行知識收集和梳理,豐富自身知識儲備。散文包含的知識眾多,詞法、辭法、句法、寫法,以及作者、背景等,都屬于知識積累范疇,教師要做好具體的指導,讓學生自然進入知識儲備環節。特別是寫作特色方面的知識,學生普遍欠缺,教師要利用案例展開講解,讓學生學會鑒賞,自然積累鑒賞方法,為深度學習創造良好條件。
教師設定知識積累任務,能夠將學生帶入特定學習環節,使其重新調整自身學習關注點,提升學習效率。《紫藤蘿瀑布》語言精彩,運用了比喻、擬人、對比等修辭方法,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意味濃重,詞語和句式等方面都蘊含不少知識。教師指導學生做知識梳理,參與交流活動,有助于提升學生學習質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在完成閱讀任務的基礎上,對文本內容已有一定了解,能夠列舉出文本所包含的主要信息。這時教學便可進入展示交流環節,教師可鼓勵學生共享信息,并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一些比較全面的知識梳理案例。在所展示的案例中,教師可讓學生從幾個方向展開知識梳理和歸結,給學生規劃清晰操作方向。知識儲備是一項常規性學習行為,教師利用任務形式,能夠給學生一些學習啟迪,讓學生自覺養成梳理知識的習慣[1]。
(二)促進知識歸檔
學生對文本知識分類標準不夠了解,教師要有意識地進行指導,不妨列出知識體系,讓學生做科學歸類,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形成系統的學習認知。字詞類、修辭類、鑒賞類、寫作類、文體類、背景類等都屬于語文學科知識的類別,教師應做出具體的安排,讓學生自然建立知識分類意識,對知識做歸檔處理,提升學習效率。知識歸類有一定標準,教師要根據學生學習實際給予指導。
教師在指導學生做知識歸類處理時,需要考慮學生的實際,這樣才能使其順利歸類知識。以《紫藤蘿瀑布》閱讀時的詞語歸類處理為例,教師可要求學生先深入閱讀文本,找出一些典型的詞語,將這些詞語做詞性判斷,并詳細分辨其表達作用。學生對這些詞語的詞性比較熟悉,能夠順利進入深度閱讀環節。“輝煌”“深深淺淺”“迸濺”“盛開”“沉淀”“鼓鼓的”“綻開”“焦慮”“寧靜”“喜悅”……典型詞語不斷被篩選出來。在學生進行具體分類處理時,教師要及時做出提示,讓學生學會結合具體語境判斷詞性。經過一番探究,大部分學生能夠從動詞、形容詞兩個方向歸結,并聯系語境做表達作用分析,將知識儲備學習推向深入。
三、及時淬煉,優化學習活動
(一)精選活動內容
散文閱讀學習活動組織形式眾多,教師要做好內容篩選。篩選經典片段、組織鑒賞活動、提出問題、組織互動辯論、推出讀寫活動等都屬于散文閱讀活動范疇,學生對這些閱讀學習活動都比較熟悉,其反饋更為積極。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閱讀,設計閱讀計劃,
展開質疑學習,為學生帶來更多學習啟迪,并關注學生閱讀進程,對學生閱讀內化情況做評估,為后續教學設計提供借鑒。
學生對修辭方法一般比較敏感,教師需要做出創新引導,以開闊學生學習視野。在進行《紫藤蘿瀑布》的閱讀任務設計時,教師可要求學生從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移步換景等角度做鑒賞分析,體會這些寫法的表達效果。從寫作方法應用角度展開鑒賞,對小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教師要給予具體指導,逐步引導學生嘗試做專業分析,對文本內容進行鑒賞。如讀到以下片段:“每一朵盛開的花就像是一個小小的張滿了的帆,帆下帶著尖底的艙,船艙鼓鼓的,又像一個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綻開似的。”學生對此片段進行分析,可以鑒賞出這個片段運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方法,寫出花朵的鮮活驚艷,表達了對生活活力的贊美,對生命和人生的感悟之情。人的生命與這鮮花一樣,花開終有花謝,我們應珍惜眼前,讓生命綻放更多精彩[2]。
(二)創新活動形式
活動形式創新符合學生學習要求,教師要結合散文特點做對應組織,以提升學生閱讀學習主動性。這篇散文語言精美,非常適合做鑒賞學習。為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教師可鼓勵學生借助網絡收集鑒賞素材,進行網絡交互學習。
《紫藤蘿瀑布》是一篇文學性散文,觀賞性很強,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做質疑性閱讀,提出一些問題,并加以分析討論,引導學生進入深度閱讀環節。如“這篇課文主要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散文的主旨是什么?”“如何巧妙運用托物言志寫法?”“閱讀這樣的文本能夠產生哪些聯想?”“如何才能寫出這些精美的描寫片段?”教師組織學生對相關問題做梳理歸結,要求學生交流討論。學生進入集體討論環節,逐漸達成學習共識。教師與學生交流,給予必要的提示,能讓學生逐漸掌握鑒賞的方法,增長學習見識。質疑性閱讀帶有主動學習意味,學生要深入閱讀和思考,還要創新問題設計,以便提出有更高含金量的問題。文本鑒賞組織形式眾多,學生對學習活動有一定要求,教師在具體設計組織時,需要進行信息處理,以提升教學設計適配性。教師在引導學生鑒賞學習時,需要及時提示,為學生順利參與活動提供幫助。
四、延伸運用,促進認知內化
《紫藤蘿瀑布》語言精美,是仿寫的良好素材,教師可以借此篇文章指導學生展開讀寫結合學習,做好維度延伸設計,打造讀寫應用平臺,并利用媒體網絡手段展開互動交流活動,使學生主動進入閱讀應用環節,在實踐探索中建立學科認知。
(一)創設運用平臺
延伸訓練設計,建立散文讀寫應用平臺,能夠輔助學生更好地進行讀寫練習,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紫藤蘿瀑布》這篇散文意境深邃,語言精彩,主旨深刻,教師布設讀寫任務,讓學生借助多種互動平臺展開學習交流,能夠創造更多學習動機。仿寫、續寫、擴寫、改寫及自由創作,都能夠讓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形成豐富的學習認知。
打造讀寫交流平臺,能夠為學生帶來全新學習體驗。教師可根據學生讀寫要求做具體設計和組織,選擇適合的讀寫形式,為學生帶來更多學習啟迪。以仿寫《紫藤蘿瀑布》為例,教師可引導學生來到校園中,選擇一個適合的角度,對周圍的景物做重點觀察,然后模仿這篇散文的寫法,撰寫一篇仿寫作文。學生對仿寫比較熟悉,教師可具體講解仿寫要領,鼓勵學生利用個性語言展開精彩表述,促進學生閱讀認知的內化。在展示環節,教師可讓學生介紹自己的創作經歷,然后誦讀仿寫作品,并組織學生開展互評活動。
(二)建立運用機制
課內課外對接閱讀,屬于閱讀應用范疇,教師設計一些課外閱讀任務,讓學生借助多種信息渠道展開素材收集,能夠開闊學生學習視野,歷練作用更突出。這篇散文誕生于特定年代,歷史背景比較特殊,教師從這個角度展開,要求學生收集相同年代和歷史背景的相似作品,展開橫向對比閱讀,能夠給學生提供知識遷移的機會。教師鼓勵學生展開創造性閱讀,對促進學生學科綜合能力發展有一定積極作用。
教師指導學生做延伸應用,要充分利用多種輔助手段,如網絡交互平臺的啟用,能為學生帶來更多學習觸動和啟迪。又如,在延伸閱讀教學中,教師可要求學生先閱讀《紫藤蘿瀑布》全文,然后讓學生借助網絡收集關于這篇散文的鑒賞文章,挑選最精彩的一篇進行深度閱讀和研究,準備參與集體研學活動。由于任務比較明確,學生行動迅速,很快就獲得海量信息,通過反復篩選,最終找到最佳素材。教師可與學生一起互動交流,給學生提供一些建議,確保對比閱讀順利開展。學生進入展示、交流、探究環節,各種閱讀素材不斷融入,課堂研學氣氛逐漸形成。此外,教師要時刻提醒并幫助學生對網絡信息加以篩選,選擇有益且有用的信息,輔助自己的學習。這樣,學生也會在鑒別與分析這些網絡信息的過程中,獲得更多深度思考的機會,這對全面提升學生的閱讀品質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結? 語
語文課程是語言和文學的復合,教師在指導學生展開創新閱讀時,要關注學生閱讀、積累、淬煉、運用,
對不同閱讀學習環節做優化處理,以滿足不同群體學生學習需要。閱讀是對文本內容做梳理,與作者進行初步的交流;積累是對關涉知識進行梳理,建立自己的知識儲備體系;淬煉是深度學習,讓閱讀體驗有形化、抽象化;運用是學習目標終極追求,以讀寫形式呈現出來,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
[參考文獻]
王利娟.主動創造文學的風景:細讀《紫藤蘿瀑布》[J].語文建設,2020(01):54-57.
閆晶晶.基于PISA閱讀素養觀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以《紫藤蘿瀑布》教學為例[J].語文教學通
訊·D刊(學術刊),2021(07):55-57.
作者簡介:季凱(1979.9-),男,江蘇南京人,任教于江蘇省南京市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附屬初級中學,一級教師,本科學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