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天宇
因為做了新冠疫苗,而導致虧損的國內企業已經出現。
2023年1月30日,康希諾發布業績預告,預計2022年度將出現虧損,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為-8.30億元到-9.96億元。
20天前,康泰生物發布的業績預告是,預計2022年虧損7600萬元至1.5億元。
至于虧損原因,從兩家公司的公告看,新冠疫苗項目不樂觀。
新冠疫苗需求量呈大幅下降趨勢,全球新冠疫苗接種增速放緩,且部分地區呈現供大于求的情況,市場競爭不斷加劇,導致利潤下滑。
“新冠疫苗這一波,企業很多成本收不回。”一位醫藥行業券商分析師對《財經》直言。至于上市使用時間更晚的,比如2022年底才獲批的新冠疫苗,“目前基本沒人預期它們能賺到錢”。
與2021年相比由盈轉虧,這其實也是整個新冠疫苗行業的縮影。
在疫情前期,人們確實需要廣泛接種質優價低的好疫苗,企業也因此緊急研發生產,大筆投入進去,一場研發生產速度的比拼緊鑼密鼓地展開。但是,當多數人已經接種過了基礎免疫和加強針,接種高峰逐漸過去,存量市場上,再想獲利,難度很大。
做新冠疫苗,其實康泰生物也是賺到過錢的。
2021年5月14日,康泰生物的新冠滅活疫苗獲批,成為中國第六款上市的新冠疫苗。從時間上看,康泰生物的新冠疫苗,獲批時間并不算太晚。
至今,中國已有13款新冠疫苗獲批附條件上市或獲準緊急使用。這13款疫苗的獲批時間,大致分布在兩個區間:第一波在2021年7月之前,共七款;第二波在2022年9月以后,至今共六款。
康泰生物的新冠滅活疫苗,趕在了第一波,2021年6月就開始在國內上市銷售了。而且,這家公司一共有兩條技術路線的新冠疫苗,另一種是重組新冠疫苗(Y25腺病毒載體),在2021年10月獲印度尼西亞國家藥品和食品監管局緊急使用授權。
所以在2021年,新冠疫苗的帶動下,康泰生物的賺錢能力不錯。年報顯示,2021年公司的出口收入達到9.57億元,較上一年激增;營業總收入也較上年增了62%,凈利潤增了86%。
康泰生物的新冠疫苗敘事急轉直下,是在2022年二季度。當時該公司坦言,新冠疫苗銷量快速下滑。這家公司的腺病毒載體疫苗,至今未能在國內獲批緊急使用。
2022年上半年,康泰生物的出口收入銳減,僅為54萬元。
在2022年全年業績預告中,康泰生物表示,公司對2022年度存在減值跡象的新冠疫苗相關庫存商品、原輔料、自制半成品、生產設備及新冠滅活疫苗開發支出,計提資產減值準備7.85億元,新冠滅活疫苗III期臨床研發支出費用化處理3.03億元。這兩項因素,令其合計減少利潤總額10.88億元,考慮加計扣除影響,減少凈利潤8.16億元。
關于新冠疫苗的投入,康泰生物此次是否為一次性計提減值完成,2023年是否會繼續出現新冠疫苗庫存商品的減值,或其他新冠疫苗影響利潤水平的因素,截至發稿,康泰生物證券部未回應記者采訪。
新冠疫苗賣不動了,行業早有預期。
全球市場冷暖相同,新冠疫苗在海外市場也出現飽和。
美國新冠疫苗生產商莫德納公司(Moderna)首席執行官斯特凡內·班塞爾(Stephane Bancel)幾個月前就提到過,“我們通過華盛頓的大使館聯系其他國家政府,但沒人想要”。在銷售策略均以失敗告終后,“很遺憾地說,我正在把3000萬劑疫苗扔進垃圾桶”。
另一家疫苗公司,美國生物技術公司諾瓦瓦克斯(NVAX)發布2022年半年報顯示,上半年公司虧損。這家公司的重組蛋白新冠疫苗,是繼美國輝瑞及德國生物公司拜恩泰科(BioNTech)、莫德納以及楊森制藥后,美國第四種授權使用的新冠疫苗。當年5月面對一季度的盈利時,公司還樂觀地認為全年收入會在40億-50億美元的范疇。
從2023年開始,新冠疫苗將從美國政府采購過渡到典型的商業銷售模式。也就是得公眾自己掏腰包,或者依賴于健康商業保險。
此時,美國疫苗巨頭們正在醞釀進一步的漲價計劃,來應對銷售的無力。
1月9日,班塞爾在摩根大通醫療保健會議上透露,公司正在考慮將其新冠疫苗在美國的價格上調至每劑110美元-130美元,屆時疫苗的銷售將從政府合同分銷轉向商業分銷。
新的商業定價一旦成行,相當于政府采購價的4倍。根據莫德納2022年7月簽署的美國聯邦供應合同,其新版增強新冠疫苗每劑價格約為26美元。在早期的供應合同中,每劑價格才在15美元-16美元之間。
這一價格范圍與輝瑞公司2022年10月表示正在考慮與拜恩泰科合作開發的新冠疫苗的定價范圍相似,也是每劑售價在110美元至130美元之間。
班塞爾表示,截至目前,莫德納尚未確定價格,但考慮到疫苗所創造的價值,一旦美國市場進入商業分銷,新的疫苗價格將是合理的。
有華爾街分析師預計,包括輝瑞、莫德納、拜恩泰科等疫苗制造商如果希望達到2023年的收入預期,可能不得不將疫苗價格至少提高到目前水平的3倍。
對國內新冠疫苗生產商而言,提價現實嗎?
國內的新冠疫苗也走過了一個從一針難求的價格高峰、逐步飽和價格下跌的過程。以新冠滅活疫苗為例,從一劑次200元、90元、40元,直到低于20元。
中國實行全民免費接種新冠疫苗。“由于建立免疫屏障需要相當大比例的人群接種疫苗,因此有必要采取特殊的舉措,來解決接種疫苗所需的費用問題。”國家醫保局副局長李滔在兩年前的一場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會上說。
目前新冠疫苗的采購、接種費用是財政和國家醫保買單,醫保負責組織企業進行價格談判。企業面對的這唯一買手——強大的國家醫保局,有著五年多的集中帶量采購經驗,因此企業想通過漲價來達到預期收入的可能性較小。
從萬泰生物、智飛生物等14家A股疫苗企業披露的2022年三季度業績報告來看,有11家企業的凈利潤較2021年同期下降了。其中,康希諾、智飛生物的凈利潤分別同比下滑135.57%、33.28%。
回歸常規主業,是2023年疫苗行業的主線。
康泰生物在2022年盡管由盈轉虧、業績不佳,但實際上,剔除了新冠疫苗,這一年該公司的常規疫苗銷售收入同比增長了86%,其中,主要產品四聯苗、乙肝疫苗、13價肺炎球菌多糖結合疫苗,銷售收入增長了。
因此盡管業績“爆雷”,但1月11日開盤,康泰生物股價一度漲超8%。在業內人士看來,這實際意味著疫苗板塊發展的邏輯已在變化。
另一家國產新冠疫苗大戶——康希諾,目前已有兩款新冠疫苗正在使用,肌注式重組新冠疫苗(5型腺病毒載體)和吸入用重組新冠疫苗。公司坦言,新冠疫苗未來的市場銷售仍將面臨較為激烈的競爭態勢,并同時受國內外疫情的發展變化、新冠疫苗接種率及免疫策略等多種因素影響。
康希諾還有一款新冠mRNA疫苗,尚未上市使用。
在新冠疫苗之外,西南證券表示,康希諾的腦膜炎疫苗管線正式形成,13價肺炎疫苗處于臨床III期階段,未來可能會豐富產品品類。
智飛生物全資子公司智飛龍科馬,新冠疫苗在2021年3月開始緊急使用。智飛生物2022年三季報顯示,公司凈利潤較2021年同期下滑33.28%。西南證券分析認為,下滑主要是2021年同期新冠疫苗基數高,2022年需求銷量下滑嚴重、價格下降所致。從盈利能力看,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的毛利率、凈利率下滑,主要是新冠疫苗產品價格下降明顯所致。
從長期看,常規業務的疫苗仍有增長,比如,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代理的四價HPV疫苗批簽發1181萬支,同比增長158%;九價HPV疫苗批簽發1228萬支,同比增長128%;該公司自主產品四價流腦多糖疫苗批簽發269萬支,AC結合疫苗批簽發436萬支,A群C群腦膜炎球菌多糖結合疫苗批簽發107萬支,自主產品批簽發相對穩定。
粵開證券則分析認為,從需求端看,由于居民健康意識提升,包括流感疫苗、水痘疫苗、B型流感嗜血疫苗、口服輪狀病毒疫苗、肺炎疫苗等在內的二類自費疫苗接種率提升,業績增長有希望。
盡管如此,投資者還是冷靜觀察中。“我們現在會回避疫苗公司。”一家從事二級市場證券投資的私募基金負責人告訴《財經》,大概從兩三年前就開始回避,原因是市值貴。去年下半年,一位曾參投過新冠疫苗企業的投資人也告訴《財經》,已不再關注新冠疫苗項目。
說到底,新冠疫苗帶來的收入更像是短期的,最終,常規主業能不能拿得出手,才是疫苗廠商的底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