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霏,高 爽
(1.張家口學院 音樂學院,河北 張家口 075000;2.張家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 學前教育級部,河北 張家口 075000)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在音樂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到,學生需要通過參加豐富的實踐活動來探索音樂的藝術魅力。而音樂教育則需要通過相應課程與實踐來培養學生的持久興趣,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培養學生在音樂領域的創造力、表現力、聽覺能力及欣賞能力[1]。青少年正處于認知飛速發展的時期,音樂素養的提升離不開對音樂的認知能力和審美能力。要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感受力非常重要。
“美育是培養正確的審美觀,發展感受美、鑒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培養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質的教育。”培養審美感受力是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現階段實施美育教育的重要著眼點。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音樂審美感受力的最佳階段,因為該階段的學生接受能力較快,學習及接受能力正處在上升期。此時要積極引導學生感悟音樂的美,使學生形成正確的音樂思維及審美感受。
音樂課程標準要求音樂課堂要“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2],明確了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重要性。此外,課程標準中還明確提出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培養目標是“培養音樂興趣,樹立終身學習的愿望;提高音樂審美能力,陶冶情操”。培養學生的審美感受力可以增強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審美情趣,使學生感受到真、善、美的審美含義,提高學生感受美、發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現階段研究表明,在基礎教育階段對學生進行審美感受力的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使學生更主動地去感受音樂的魅力,從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教師則可以將知識更加高效地傳輸給學生。這也充分體現了課程標準中小學教學的基本理念及培養目標,符合美育的發展標準。
近年來,對小學音樂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但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在對小學生音樂審美感受力的培養方面存在音樂素養低和學習興趣不高等問題。
音樂審美感受力的提升主要通過培養學生的聽覺能力和視唱能力來實現。聽覺能力是在多聽和多想的基礎上提高的,學生根據自己的主觀經驗,通過傾聽音樂產生聯想,并對音樂產生不同的理解。因此,聽覺訓練的要求更高。它不僅要求學生掌握音樂的音高和音準等,還要感受不同音高所呈現出來的音樂效果,從音樂中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在視唱訓練方面,學生要結合自己的專業素養和對音樂的理解能力,通過大腦的信息輸送來完成訓練。在現階段的音樂教學中,普遍存在不重視培養學生聽覺能力和視唱能力的現象,而這兩種能力是小學生音樂素養的關鍵能力。這兩種能力欠缺將直接導致學生的音樂審美感受力不足。欣賞音樂簡單來講就是滿足悅耳的需求,是較為淺顯的音樂審美感受力。學生如果具備了良好的審美感受力,就可以進行充分的藝術享受。因此,小學音樂教學中要注重對學生基本音樂素養的培養,為培養其審美感受力奠定扎實的基礎。
小學教育作為義務教育的開端,對奠定美育基礎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可以幫助學生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進而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感受力。小學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音樂是學生較感興趣的學科,良好的教學方式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當前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學手段及教學模式單一,以講解枯燥的音樂背景及理論知識為主,學生失去了學習音樂的興趣,這阻礙了小學生音樂審美感受力的形成,不利于對學生進行美育培養。小學生擁有強烈的表演欲,表演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增加學習音樂的興趣,學生在音樂表演的同時也可以提升音樂審美感受力。但很多小學缺乏學生表演的舞臺,學生缺少音樂表演體驗,對音樂表演缺乏自信,這也會降低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3]。
現階段,國家越來越注重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小學音樂課堂相較于其它基礎課程具有特殊性,可通過提高學生音樂學習的興趣和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來培養學生感受音樂美的能力。
培養學生的基本音樂素養要從小學生抓起,在此階段要讓學生具備基本的音樂感知能力與感受能力。相對于知識的講解,小學生更適合感官性教學。可以通過讓學生欣賞不同類型、不同形式和不同風格的音樂來發現音樂中蘊含的美感,進而提升對音樂基本知識和音樂風格的認知。在這種感官性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對音樂的審美初具雛形,也開始形成對音樂作品的感受力,逐漸具備基本的音樂素養。由于小學生的成長環境不同,因此對于同一音樂作品的認識也有所差異。針對這種差異,就需要進行相應的教學調整。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音樂教學時,引導學生將音樂作品與個人的情感相結合,在欣賞與學習音樂作品時注入自身的情感,這會使學生對音樂作品的審美感知更加豐富和全面,從而有效提升自身的音樂素養。此外,培養學生的基本音樂素養也要注重音樂與其它學科的融合。由于音樂作品創作的歷史背景和作者的個人經歷不同,因此作品所傳遞的情感也有很大的差異。要想培養學生的基本音樂素養,就要讓學生充分了解不同作品背后的故事,其中會涉及歷史和語文等多種學科。這種學科融合的學習方式對培養學生的審美感受力至關重要。教師可以在音樂作品播放之前對作者進行簡單介紹,對作品的創作背景進行相應展示,讓學生在一定的歷史背景下學習音樂,提升學生的音樂審美感受力。
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主要是通過不同的教學方式吸引學生,繼而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音樂學習中。首先,要結合小學生的特點進行課程設計。小學生活潑好動,對新鮮事物有一定的好奇心,在進行音樂教學時可以設計趣味性的游戲課件,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如在課件中插入相應的動畫,讓學生在觀看動畫的過程中學習課程內容,達到音樂教學的目的。其次,在進行音樂教學時可以適當采取游戲教學的方式,通過音樂游戲吸引學生,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教學內容的游戲化設計能夠讓學生在游戲中感受音樂作品,提高其自身的音樂審美感受能力。如在課堂教學中可通過身體樂器這一游戲讓學生了解不同的音樂節奏,進而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此外,也可以將音樂作品設置成任務打卡的形式,讓音樂學習過程變成游戲探索過程,這也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
綜上所述,當前小學生在音樂審美感受力培養中仍存在學生音樂基本素養低與學習興趣不足等問題,阻礙了小學音樂教育的發展。因此,要通過趣味性的音樂教學提高學生的音樂興趣,繼而有效提高小學生的音樂審美感受力。對于小學生音樂教育而言,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感受力非常重要,小學音樂教育仍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