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趙峰偉(1990- ),男,漢族,陜西武功人,本科,初級專業技術職務,研究方向:防火監督。
摘要:
青海藏區寺院建筑規模龐大、結構復雜,加之青海藏區氣候寒冷干燥,地域遼闊,歷史悠久,民族文化豐富,火災隱患較多。特別是近年來,隨著宗教活動的不斷增多和各地旅客的增多,青海藏區寺院火災形勢愈發嚴峻。為了有效解決藏區寺院火災隱患多、火災發生率高的問題,本文以青海藏區寺院為例,探討藏區寺院防火工作面臨的挑戰和困難,并提出加強青海藏區寺院火災防控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
青海藏區寺院;防火監督;消防設施;消防配置
青海藏區寺院作為藏族僧侶居住的主要場所,其建筑結構復雜,布局緊湊,用火用電情況復雜,加之青海寺院多處于牧區和山區險峻地帶,寺廟內各種物品擺放較為集中、帷帳裝修等可燃物較多,道路崎嶇,救援難度大,而且多數為磚木結構,加上管理人員素質不高、消防設施缺失等原因,給寺院消防安全帶來了極大挑戰。因此,藏區的消防救援機構和主管部門必須加強對藏區寺院防火的監督以及消防設施的配置和培訓,以確保寺院消防安全得到最大程度保障。
一、青海藏區寺院防火工作面臨的挑戰
(一)建筑體量大,火災荷載大
青海藏區寺廟建筑一般為磚木結構,建筑面積大,其結構和功能也比較復雜。青海藏區寺院建筑的特點是建筑體量大、占地面積廣、裝飾豪華。在一些藏區寺院中,建筑體量可達上百間房屋,整個寺院占地面積達10多萬平方米。寺院中的佛殿、經堂、佛塔、僧舍、佛殿(廚房)等各類建筑面積普遍達到5萬平方米以上,內部都設有佛龕,安放佛像,制作各種工藝品等,其結構復雜,耐火等級低[1]。由于藏傳佛教寺院內部裝飾較為豪華,其中大量使用了金箔、銀箔等貴重金屬和天然大理石等材料。這些物品一旦發生火災,火勢很容易在短時間內蔓延。
(二)建筑功能復雜,用火用電設備多
青海藏區寺廟多由寺院管理委員會負責管理,寺院管理委員會成員主要由寺管干部組成,主要是為了保證寺廟的正常運轉。由于其成員素質參差不齊、文化水平偏低,部分人員缺乏足夠的防火意識和消防知識,也無法熟練掌握消防設施和滅火器材的使用方法,在消防安全管理中存在較大隱患。同時,目前部分寺廟內沒有配備滅火器、滅火毯等基本滅火設備,有的雖然配備但已經無法正常使用。寺院一般由“四部一堂”構成:佛堂、僧舍、經堂、經房和食堂;寺院內部還有存放佛經、法器、其他文物庫房和展室;還有藏醫、藏藥等。同時,寺院內用火、用電設備較多,如藏經閣、佛殿、僧舍、經堂、經房、食堂等區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易燃材料,加之寺廟內還存放有大量的文物和法器等,一旦發生火災,這些易燃材料極易被引燃,造成火災。
(三)缺乏消防水源,消防車作業條件差
青海藏區由于受特殊地理環境的影響,大部分寺廟分布在偏遠山區,沒有固定水源,消防水源只能靠山上、山下的溪流和河川補給,而且取水很不方便,不能滿足消防需求。青海藏區寺廟分布較廣、分散,且大多數寺院位于高海拔地區,一般在海拔4000米以上,距離最近的城鎮有10千米以上。以玉樹州為例:玉樹州平均海拔4200米,距離最近的城鎮有30千米以上,給消防隊伍執行滅火救援任務帶來了極大困難。與此同時,藏區大部分寺廟內部道路等級低,道路路面窄,車輛無法通行,加之部分寺廟內道路狹窄、彎道多,消防車很難駛入,使得消防車在執行滅火救援任務時無法正常完成滅火救援任務[2]。
(四)防火間距不足,缺乏防火間距要求
在寺院建筑設計和建造過程中,沒有針對藏傳佛教寺院建筑的防火間距問題進行研究,且多數都是自發建設,未邀請專業的建筑隊伍進行承建。在設計時,未考慮建筑之間的防火間距,導致寺院內部存在大量的多層建筑。藏區寺院內主要有藏經樓、佛殿、經堂、僧舍等,經堂內的主要結構采用鋼結構,由于缺乏防火保護,在火災發生時容易形成大面積燃燒。經堂內的僧舍基本以木結構為主,一旦發生火災,易造成人員傷亡。佛殿和寺院內其他建筑物之間沒有明確的防火間距要求,在實際操作中很難劃定安全距離,一旦發生火災,極易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二、青海藏區寺院防火監督及消防設施配置對策
(一)加強消防組織建設,完善消防管理措施
消防組織建設是寺院防火工作的重中之重。應結合寺院的實際情況,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建立健全各級消防組織。各級寺院要成立消防領導小組,明確一名副職領導主管消防工作,負責日常防火檢查、監督和整改工作;配備專職或兼職消防員,具體負責寺院內部防火工作的組織、協調和管理工作;設立消防辦公室,并明確專人負責管理和使用。同時,制定并完善各項防火制度,保證各項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可依;制定應急預案并定期組織演練,保證消防設施器材完好有效;配齊配足滅火器材和必要的疏散逃生器材,組織開展經常性的消防安全教育培訓,提高寺院防火滅火能力[3]。
(二)積極開展消防安全教育活動,提升寺廟消防管理能力
寺院應開展多種形式的消防宣傳教育活動,如消防安全培訓、消防演練、組織參觀消防隊站等。寺院應組織僧人學習相關的消防安全知識,加強對寺廟僧人的消防培訓,使其認識到火災的危害性,明確火災發生原因,實習滅火器、防煙面具等相關消防設施和器材[4]。同時,寺院應定期組織僧人參觀消防隊站,增強僧人的消防意識,使其掌握正確的滅火技能和逃生技能,并在學習中向僧人傳授基本的消防知識。寺院要加強對僧侶的教育,使其認識到在寺院范圍內亂扔火種、私拉電線,違規用氣等行為的危害性。
(三)嚴格依法治理,推進藏區寺廟消防管理法制化進程
在藏區寺廟消防安全管理過程中,要堅持依法治理的原則。首先,要加強對相關法律法規的學習,并將學習到的法律法規應用到實際工作中,使寺院消防安全管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同時,藏區寺廟消防安全管理還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制定寺廟消防安全管理規章制度,使寺廟消防安全管理有章可循。此外,還要在藏區寺廟消防安全管理過程中廣泛運用科技手段,通過智慧消防等先進技術來加強寺廟消防安全管理。與此同時,藏區寺院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按照國家和地方有關消防法律法規要求,完善消防設施設備,努力改善消防環境。
(四)規范用火用電,強化危險物品管理
針對寺院僧人居住、學習、生活、舉行宗教活動等場所,應制定相應的防火安全制度和應急疏散預案,加強消防設施設備配備,保障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正常開展。首先,加強用火用電管理是預防寺院火災發生的有效途徑。一是加強對寺廟內各種用火、用電設備、電氣設備的使用管理,避免發生火災;二是要對寺廟內的線路進行定期檢查、維修和更換;三是對寺院內的各種電氣設備進行嚴格管理,避免使用超過安全電壓和劣質產品。其次,加強寺廟內易燃易爆危險品管理,對一些易燃易爆物品進行嚴格管理,嚴禁在寺廟內存放或使用這些物品[5]。最后,對于易燃易爆物品,要做到專人負責,妥善保管,嚴格控制其使用范圍和數量。寺院內嚴禁燃放煙花爆竹,并且要加強對寺廟內重點區域、重要部位和關鍵部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加強對寺廟僧人的消防安全教育,提高其防火意識和火災撲救能力。
結語
總而言之,青海藏區寺院建筑規模龐大,結構復雜,火災隱患較多,是消防安全管理的重點和難點。因此,依據寺院建筑結構特點,對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同時提出加強藏區寺院防火監督及消防設施配置的對策建議,為藏區寺院的防火監督以及消防設施配置工作提供有價值的參考意見,切實減少火災發生。
參考文獻
[1]
陳凱,姚力彰.普陀山寺院古建筑消防安全現狀及對策[J].今日消防,2022,7(10):44-46.
[2]李克建,王丁磊,陳旭坤.新形勢下四川藏區消防管理干部思想政治建設研究[J].法制博覽,2020(08):43-45.
[3]劉加福,李嬡池.“小布達拉宮”香火鼎盛的背后[J].中國消防,2016(13):44-45.
[4]劉兵.淺談藏區消防安全現狀及對策[J].消防技術與產品信息,2016(06):73-74.
[5]劉兵.藏區寺廟類古建筑火災危險性分析及防護對策探討[J].湖南安全與防災,2016(03):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