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李進(1996- ),男,漢族,青海海東人,本科,初級專業技術職務,研究方向:消防救援。
摘要:
近年來國內城市快速發展、城中村數量不斷增加,引發了許多城中村消防安全問題。現如今城中村火災多發,人員傷亡和大量的財產損失嚴重威脅著社會穩定,改善城中村消防安全環境十分必要。
關鍵詞:城中村;消防安全;火災撲救
隨著國內城市快速發展,城中村不斷增加,由此帶來的許多消防隱患導致現如今城中村火災多發,造成大量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因此城中村改革勢在必行。目前在城中村消防方面的研究還處于萌芽階段,研究的成果較少,需要對這方面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一、城中村火災情況分析
(一)城中村火災原因分析
通過在工作期間對青海省西寧市東川工業園區消防救援大隊轄區內的城中村火災資料統計中發現,在城中村起火原因中用火不慎引起的火災占到32%,電氣線路和電器故障占到24%,吸煙引起火災占到10%,人為縱火占到5%,還有29%是起火原因不明或自然因素引起的火災。[1]
(二)城中村火災地點分析
由于西寧市地處高海拔地區,相比許多大城市人口較少但地域遼闊。通過查看一年之內出警記錄發現,由于居民家中普遍用火、用電、用油、用氣頻繁,居民住宅是城中村起火地點最多的地方,約占52%。由于條件落后,一些規模相對較小的飯館歌舞廳等娛樂場所發生的火災約占22%,出租屋占15%。城中村地價低,場地大,許多工廠建在城中村,一定程度上帶來火災隱患,這些工廠發生的火災約占7%,其他4%。
(三)城中村火災損失分析
城中村火災財產損失歷來占總火災損失的很大部分。通過現有資料綜合分析,2018年以來城中村火災損失約占總火災損失30%以上,2019年達到31%,2018年和2019年超過30%,2020年占比竟高達40%。進入2021年以后,逐年開始減少,分析原因是城中村棚戶區的不斷改造和減少,電氣電路重修,用火、用油、用氣、用電不斷規范,每年的火災起數較去年相比會略有減少,損失亦有下降趨勢。
二、當前城中村面臨的消防薄弱環節
(一)消防制度不健全,責任不明確
城中村人口流動性大,根據界定標準,城中村能列為消防重點單位非常少,居民在自己建造房屋過程中不用通過消防審核驗收,一般不考慮周邊消防安全環境和室內消防設施配置,亂搭亂建導致火災隱患增加。在現實工作中,部分消防隊人手緊缺、火警多,對許多城中村的管理也僅做做表面功夫,疏于對城中村的消防管理。
(二)建筑建設達不到標準
城中村房屋類型多,結構復雜。有用木頭、茅草臨時搭建的;有用老房子改造而成的;有不少違章修建的違規房,這些房屋的耐火性普遍較差。西寧市是中國的文化古都,許多城中村建筑修建較早,甚至有的老房修建時間更長,達到上百年的時間。據統計,在西寧市城中村內有一半以上的建筑不合格,達不到規定要求。
(三)建筑安全間距不足,消防車道受阻
城中村消防規劃起步晚,按照GB50016—2014《建筑設計防火規范》規定,多層建筑間的防火間距應不小于6m。據統計,全國多數城中村建筑防火間距達不到規定要求,建筑普遍布置得密密麻麻,甚至根本體現不出防火間距這個概念。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村民大批建房,在原有房屋之上進行加蓋,與周圍建筑間距不足1m。“握手樓”“一線天”層出不窮,一旦起火極易造成“火燒連營”的局面。[2]
有些城中村沒有設計消防車道或房屋周圍搭建了許多小型建筑物,違規占用消防車道。在西寧市清水河村出警過程中發現,進村和出村的路只有一條,而且村內消防車道狹窄甚至有些通道寬度不足2m,達不到規定的最小凈寬,街道上堆放著各種雜物,火災發生時,消防車無法到達滅火點,只能遠距離鋪設水帶,延誤戰機。出警后,消防車還要原地倒車駛出,周圍都是房屋極易發生事故。
(四)公共消防設施短缺
目前西寧市現有消防水站233個,市政消火栓1080個,欠賬率達44.7%,隨著城市化建設的加快,城區供水范圍不斷擴大,作為城市消防安全必備的基礎設施,消火栓的建造數量和范圍顯得更加重要。城中村大部分消火栓缺乏維護保養,許多消火栓被凍壞或銹蝕,質檢不合格就投入使用。不少消火栓被擅自挪用、圈占、拆除、毀壞,公共場所的緊急出口、疏散指示標志、火災應急照明燈損壞無法正常使用。按照消防法律法規,建筑單位場所為滿足消防用水和生活需要應設置對應的給水設施。城中村的很多建筑被改造成工廠、商店、賓館、娛樂場所等,大都缺少公共水源或公共消防設施,無法為建筑消防設施提供可靠的消防水源。[3]
(五)點火源、電氣系統缺乏安全防范措施
在城中村火災原因分析中得知用火不慎、吸煙、電氣線路故障占城中村火災總數的一半以上[4]。城中村內易燃物品多,許多火災都是因為煙頭不熄滅隨意亂扔而引起。城中村居民經濟水平不高,在日常生活中還在使用液化氣瓶、灶,一旦使用不當很容易發生事故。
城中村環境復雜,電路老化落后,電氣設施陳舊且不檢修,違章亂接電線導致電路長期處于超負荷狀態。電線桿布置混亂,電線密密麻麻在空中交橫,而且電線桿高度不夠經常被損壞,極易因為短路而引發火災。還有許多火災都是因為居民在家中使用電熱毯、電熱爐等家電時防范不夠而引起的。
(六)居民消防意識薄弱
在城市新建拓寬以前,城中村里的居民缺乏基本的消防常識,不懂如何防火、處置火災。火災發生時人員混亂、無秩序,當出口被大火或煙氣封堵時選擇跳樓,更有甚者為了財物二次沖進火場造成傷亡。
三、城中村消防安全整改措施
(一)做好消防規劃,責任落實到人
首先,夯實消防工作基礎。各地政府要牽頭組織市政、住建、國土、規劃、發改、公安、城市管理等有關部門深入研究城中村消防規劃,因地制宜,將城中村消防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和城中村改造同步實施。
(二)推進城中村消防改造工作
加快城中村拆遷改造工作,對有消防隱患的建筑進行整改。對城中村進行改造時,先對易燃建筑密集區、火災危險性高的單位場所進行拆遷、改造,對城中村混亂、老化的電氣線路進行安全整改。在改造過程中,應做到一視同仁,公正透明,防止出現暗箱操作,增加隱患。[5]
(三)加大消防監督檢查力度
加強對城中村單位和場所的消防檢查力度,要實地考察走訪,接受群眾舉報,摸清城中村存在消防隱患的場所,對一時無法整改的應一律采取查封關停,確保消防安全。對轄區每個城中村的消防基礎設施情況進行調查摸底備案,分析結果,針對不同城中村的實際情況提出加強和改進消防建設的意見和整治方案。同時,公安機關及其消防部門要成立督察組,不定時對所在轄區城中村消防工作進行考核評價。
(四)完善城中村消防設施建設
加大對公共消防設施的建設,在人防的基礎上強化物防和技防措施。嚴格按照規范要求,沿消防車道建設室外消火栓和消防水站,沒有條件的城中村也要沿街修建消防水井,以確保火災發生時消防車能夠加水撲救;在城中村內明確標識消防車道,不得隨意占用,必要時將影響消防車通行的違規建筑進行拆除,保證消防車道暢通。
(五)建立健全微型消防站
要組建若干微型消防站并建立聯動聯勤機制,在火災初期進行撲救。建設微型消防站時,提高招聘標準,消防退伍官兵優先,對所有人員進行消防技能培訓[6]。加強微型消防站硬件設施建設,配備一定數量的滅火器、通信器材和基本的個人防護裝備。
(六)加強消防宣傳教育
加大對城中村的消防宣傳教育力度,全面普及消防知識,在村內合適的地方設置警戒牌、消防宣傳欄,組織專業人員進入城中村開展消防大講堂,通過具體的案例,使村民意識到城中村火災的危險性。消防隊、公安派出所、社區警務人員要承擔起居民消防知識普及責任,規范居民用火、用電。利用媒體和現代化科技手段,不定時推送消防知識,尤其在重大節日和火災高發期,向城中村居民發送消防安全警示信息。
四、城中村火災撲救
(一)權衡重點,搶救生命財產
城中村火災蔓延速度快、火勢易擴大。要科學研判救人和滅火的關系。通常來說,當火場中有人員被困,不及時營救將會出現生命危險時,要迅速組織精干力量,盡快營救被困人員;當不及時堵截火勢、排除險情,將無法救出被困人員或會導致更多人員傷亡時,就必須及時控制火勢,并積極為營救人員創造條件;當火場上救人形勢不嚴峻,就要邊救人邊滅火,確保最大限度降低人員和財產損失。[7]
(二)合理破拆,開辟救生通道
城中村建筑出口少、寬度小,一旦發生火災出口很容易被煙氣封堵,一定程度上會阻礙救援工作。因此,要及時開辟滅火通道,對建筑進行破拆。城中村混凝土建筑較多,盲目破拆可能導致承重墻體受損坍塌。破拆時,應做好方案,有計劃破拆,條件允許時先通過窗戶或者現有孔洞展開突破,切勿盲目開洞。
(三)快速出槍,將火災控制在初期階段
城中村地勢平坦、建筑防火間距小,火災發生后風勢加速火災蔓延,容易造成大面積燃燒。因此,接到報警后,轄區中隊在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實施撲救。許多城中村比較隱蔽,路況復雜且道路狹窄,一旦出現走錯路的情況,消防車倒車困難,耽誤時間。因此,在前往火場的路上,大型車輛走在最后,馬上進入城中村內時可選擇由小型車輛率先進入,確定無誤后大型車輛再駛入。[8]
要加強第一時間出動。城中村消防水源較少,發生火災后,消防部門的力量調集要力求一次調足,并適當多調度壓縮空氣泡沫車和重型水罐消防車到場,以彌補供水體系形成之前“真空”時期的控火和供水需求。
(四)講求戰術,選擇正確的突破點
到達火場時,根據現場情況,重點把握火災戰機。轄區中隊應通過“六熟悉”掌握各個城中村基本情況,各水槍要在保證自身安全的情況下采用前后夾擊、左右夾攻、重點突破等戰術提高效率,迅速滅火。要根據火場實際情況,將力量布置在火災蔓延的主要方向上以及風向的下風及側下風方向。指揮員應根據火場附近所有建筑的分布,判斷好蔓延方向,選擇不同建筑進行保護。力量不足的情況下,首先保護火災危害大、影響大的建筑,根據建筑的耐火性將戰斗力量均衡分配。
(五)保障火場有快速穩定的供水體系
城中村火災面積大,撲救時間較長,用水量大。可在地勢低洼的地方設置儲水圍堰,利用機動泵對水資源進行循環利用。一些城中村緊靠河流和湖泊,在消火栓水量不足的情況下,可及時尋找天然水源向消防車加水。在條件允許時,用手抬機動泵直接利用天然水源抽水出槍,不僅能提高戰斗效率,也能保證供水質量,派車時應首先考慮使用大噸位消防車。
(六)及時調集社會聯動力量
火災發生時,許多居民由于種種心理原因,會在現場圍觀、車輛亂停亂放堵塞消防車道,影響火災撲救。消防員數量有限,不能實施全面警戒,應積極協調當地交警、派出所做好管制工作。有傷員或被困人員,及時與醫療部門聯系救助,必要時啟動社會聯動預案,調集城建、環保、供水、供電、安監等部門為滅火救援提供各項保障。
參考文獻
[1]熊金林.基于共生模式的“城中村”環境問題改造[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4.
[2]GB50016-2014,建筑設計防火規范[S].北京:計劃出版社.
[3]李萌.消防管理薄弱區域之城中村消防問題探討[J].消防技術與產品信息,2014(10).
[4]袁進根,蔣定國.“城中村”消防安全現狀和對策分析[J].中國西部科技,2008(24).
[5]馮妙琴.農村自建房消防隱患整治思考[J].今日消防,2022(09).
[6]邱麗,賈書佩.有效增加租賃住房供給路徑及政策建議——以武漢市為例[A].2023中國住房租賃發展論壇,2023.
[7]趙倚萱城中村消防安全隱患及解決策略思考[J].消防界(電子版).2021(12):114-115.
[8]鄉村旅游特色小鎮火災安全風險及應對策略[J].鄭創鋒;程婧園消防界(電子版),2021(12):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