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 根據《吉林省“互聯網+教育”結對幫扶校建設項目實施方案》要求,為充分發揮城區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和帶動作用,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擴大“互聯網+教育”結對幫扶項目與“三個課堂”應用成果,促進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結合寧江區的實際情況,日前,松原市寧江區教育局、寧江區教師進修學校組織召開了寧江區“互聯網+教育”結對幫扶成果展示暨推進會。
寧江區教育督導室,區教育局科技信息科、小教科,區教育裝備中心、教師進修學校及部分學校的領導、教師,共計100余人參與了活動。會議由寧江區教師進修學校校長麻彥慶主持。
會上,寧江區教育局科技信息科主任顧純剛介紹了區域“互聯網+教育”項目實施取得的階段性進展,并對項目的下一步推進工作進行了部署。
寧江區教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秦慕華作總結發言,他號召各學校要以此次結對幫扶活動為契機,把握新形勢,適應新常態,積極探索“互聯網+教育”教研新模式,為寧江教育優質發展開啟新篇章。
活動中,寧江區第六小學、毛都站鎮錫伯小學、奔步來小學的師生們展示了“互聯網+教育”項目的實施成果。在線上集體備課環節,三所學校的教師借助“三個課堂”,圍繞《威尼斯的小艇》一課積極探討、踴躍建言,不斷完善教學設計。在互動教學環節,三所學校的學生同上一節課,共享優質教育資源。研討點評環節,三所學校的教師結合授課效果和學生的學習狀態,再次集中研討,教研員適時點評,引發了與會教師的反思,促進了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展示活動全程短時高效,讓與會領導、教師充分感知了“互聯網+教育”背景下跨校研討、資源共享、升維成長的教研優勢。
2022年6月以來,松原市寧江區在全區范圍內加大“互聯網+教育”的推進力度,逐步提升教師參與教研的體驗感、獲得感和個人成長的效能感。此次活動從學校管理、環境建設、質量提升、教師團隊專業成長等多個維度探索了鄉村學校、薄弱學校幫扶新路徑,為建設智慧校園,促進城鄉教育一體化,推進區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
(顧純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