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知識學習的初期階段,教師應從長遠發展的角度對課后服務給予高度重視,以促成學生在學識與身心方面得到全面健康成長。對此,教師要切實結合不同學段學生的學習狀況以及心理和生理特征,設計豐富的課后服務內容,創新課后服務方式,推動學業輔導與興趣拓展同步發展;積極落實“雙減”政策所提出的新要求,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提升課后服務質量,為學生開展持續性的學習夯實基礎。
關鍵詞:“雙減”背景;課后服務;質量提升
基金項目:本文系廣西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雙減”專項課題重點課題“‘雙減背景下廣西小學提升學校課后服務質量實踐研究”(課題編號:2021ZJY1228)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梁文華(1971—),女,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教師僅是單純地給學生講解理論性的文化知識,不僅可能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容易增加學生的學習壓力,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小學教師必須要加強對新政策、新要求、新內容的理論學習與實際運用,反復研究“雙減”政策各項文件,創新課后服務的形式,設置多樣化的課后服務項目,有針對性地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教學活動,從而推動課后服務的全面發展,在增強學生快樂學習體驗感的同時,增進師生關系。本文主要結合當前我國小學課后服務教學的實際情況,對如何提高服務質量這一根本問題展開探討與分析。
一、對于“雙減”政策的簡要分析
通過大數據平臺對當前我國教育教學工作的實際情況進行總體分析,我們發現,一些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愿過于迫切,不愿意聽取專業教師的意見,而盲目地為孩子安排各種輔導班,并強制性地要求孩子完成大量的作業任務。長期如此,不僅會影響孩子的個性和獨立人格發展,還會令其對知識學習產生錯誤的認知,甚至產生消極的學習情緒。基于此,“雙減”政策應運而生,其要求教師必須要分類明確作業總量,提高作業設計的質量,加強作業完成指導,通過創新作業形式和教學模式的方式,引導學生認識知識學習的本質特征,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從而使學生樂于學習,愛上學習。為此,學校必須要持續提升課后服務的水平,增強課后服務的吸引力,進一步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有關部門則要全面規范校外培訓行為,強化常態運營監管,規范培訓市場秩序。
二、小學課后服務的目的和重要意義
首先,課后服務有助于解決長期以來困擾家長的孩子接送問題,可以有效銜接學生的放學時間與家長的下班時間,具有便捷性。其次,在課后服務過程中,教師采用多種不同的教學方式,創新小學課后服務模式,拓寬課后服務資源渠道,在明確課后服務功能定位的基礎之上,充分發揮其特有的價值,可以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和監督下,高質量完成各項學習任務,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最后,學校利用課后服務的時間,組織學生開展多樣體育活動,不僅可以有效彌補學生在校學習期間體育運動的不足,還可以幫助學生養成正確的運動習慣,從而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小學課后服務有助于強化學校的教育主陣地作用,進一步夯實學校育人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校在場地、資源、管理等多個方面的優勢,從而引導學生更好地學習、生活[1]。
三、提升小學課后服務質量的具體措施
(一)合理制訂課后服務方案
為了保證小學課后服務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相關人員需要加強學習,要以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教學思維,根據學校的教學安排和學生的個性特長,遵循“家長自愿,校內實施,有效管理”的原則,制訂科學、細致的活動方案,從根本上保證小學課后服務的教育性、科學性、安全性。同時,學校需要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課后服務的重心,要求教師在完成學生作業輔導的基礎上,組織多樣化的趣味活動,以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開闊學生的視野,使學生能夠在快樂溫馨的環境下成長,從而實現課后服務時間利用最大化,保證教學管理的最優化。此外,教師必須杜絕不符合課后服務規定的行為,切忌將課后服務變為學科類集體教學、集體補課,避免增加學生的作業量和課業負擔。
(二)進一步完善工作機制
為了令小學課后服務實現效益的全面提升,多方人員需要共同努力,全面梳理課后服務的管理內容,細化管理要素設置,滿足小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學校的管理人員要通過各種渠道了解家長的訴求,收集多方的意見,并進行系統化匯總和全面分析,以保證課后服務管理工作的科學性、整體性、統一性。而作為課后服務的主要實施者,教師的想法直接影響課后服務的正常開展,因此學校必須要充分了解教師的壓力和實際困難,通過提高教師思想認識以及教師輪流管理的方式,加強對各項教學資源的統籌管理,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充實師資力量,協調各方,減少各項因素對課后服務工作的消極影響。
(三)設計豐富的課后服務項目
由于不同階段學生的學習訴求、心理特征、認知能力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因此教師必須要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有目的、有方向、有針對性地設計課后服務活動,開展科普、文體、藝術、勞動等多元化的活動,以提升學生知識學習的幸福感、滿足感、獲得感。具體而言,教師要將學生的學習與個性化發展進行全面融合,保證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的協調一致,培養學生的興趣和特長,讓學生在課外服務活動中有所進步。教師要積極轉變教學思維,充分利用多種教學資源,開發探究性學習項目和社會實踐活動,將“雙減”政策落到實處,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全面體現小學課后服務的文化內涵和特色價值。如,教師可以設計課后服務特色課程,通過開設足球、乒乓球、合唱、書法、繪畫等活動課程,激發學生的發展活力和參與積極性,強健學生的體魄,幫助學生舒緩學習期間所產生的焦慮情緒,使其更好地投入學習。又如,為了幫助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快速理解所學的生詞,教師可以在課后服務時間組織學生開展“我演你猜”的語文學習活動,并根據學生的反應,對學生進行適當點撥;而針對高年級的學生,教師可以組織讀書交流會,讓班級內的學生分享自己近期所閱讀的書籍,提高班級學生之間的互動頻率,讓閱讀蔚然成風。再如,教師可以基于學生的特長發展,開設興趣課程,可以為低年級的學生設計國學活動,為中年級的學生開設圍棋課程,為高年級的學生開設籃球課程,并提供選課單,供學生自主選擇,為學生的個性發展、特色發展、獨立發展提供空間,進而實現小學課后服務工作的蓬勃發展、秩序發展、協調發展[2]。
(四)嚴把學生作業關
如果教師一味地沿用早期的課后服務形式,要求學生在既定的時間內完成書面作業任務,不僅會令學生感到枯燥、乏味、無聊,久而久之還會令學生喪失知識學習的興趣。因此,教師必須要做到統籌作業管理,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從質、量、時、效四個方面進行協調控制,提高教學工作的時效性。任課教師可以通過交流討論、集思廣益的方式,對各科目的基礎課程知識進行全面整合,構建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知識框架與思維導圖,為學生指明知識學習的大致方向和學習要點,在課后服務時間提供更好的教學指導。
首先,學科教師需要對作業的質量進行審核,保證學生作業的難度適中,并且要實現新舊知識的相互滲透,以在幫助學生回顧舊知識的同時,實現新舊知識的有效銜接,另外要保證動手操作、趣味游戲、基本訓練、研究記錄等多種不同類型作業的全面融合,在增強作業練習本身趣味性的同時,提高課后服務的效能。其次,教師不應該只是要求學生以死記硬背的方式完成知識點的記憶,而應該倡導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根據所學知識對學習內容進行適當的匯總與分析,形成自己直觀的認知。例如,在學習古詩詞內容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根據古詩所描繪的內容,展開豐富的想象與聯想,并通過繪畫的方式,再現詩人所描繪的景象,而后再結合自己的理解,對繪畫內容進行細膩的描繪,以此推動學生個性思維、發散思維、創新能力的發展。最后,在課后服務期間,教師必須要細心輔導,總結學生在作業練習期間頻繁出現的問題,撰寫輔導反思,并將所收集的信息應用于后期的教學實踐之中,實現“教”與“學”的深度融合。
(五)推動課后服務評價多元化
為了保證課后服務各個環節的有效銜接,教師必須要重視課后服務評價這一內容,采用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工作方式,全面梳理課后服務工作,并對課后服務工作的典型案例和有效做法進行集中匯總,補全自身所出現的工作短板,以此促進課后服務工作的創新性發展。學校管理人員必須要有縱向的思維,在前期,學校需要制訂詳細、全面、科學、系統的課后服務評價機制,規范學生的學習行為;在對課后服務進行評價時,學校可以讓學生家長參與到評價之中,以使評價更全面多元;在評價工作結束后,相關教師必須要對各項信息進行保存,將真實有效的信息反饋給家長。例如,學校可以舉辦課后服務成果展演活動,讓家長積極到校了解學生近階段在學校的實際表現,有效加強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之間的聯系,豐富小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學校還可以通過舉辦以“多樣活動展風采,助力雙減促發展”為主題的課后服務書法、繪畫或剪紙展演,全方位、多層次、細致展現全體師生在課后服務中的表現狀況以及學校朝氣蓬勃的精神面貌。家長在活動中不僅可以體會到學生飽滿的熱情,還可以觀賞學生的作品,進一步了解學生的個人風采。這有助于讓學生在課后服務中有所樂、有所得、有所學[3]。
(六)擴大課后服務空間
學校可以主動聯系當地的青少年活動中心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為學生尋找適合的社會實踐基地。教師則可以嘗試帶領學生走出學校,到當地的圖書館、科技館、博物館或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進行參觀學習,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條件,引導學生辯證分析問題,開拓學生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斗志,引領學生形成堅忍不拔、吃苦耐勞、樂觀向上的精神,提高學生的個人素養,增強學生的綜合實踐應用能力,使學生更主動地融入后期的學習活動之中。除此之外,學校還可以加強對課后服務線上管理和智慧校園管理等多個場景的運用,在為學生減負的同時,優化學校的課后服務項目,引導學生用好線上優質教育資源。
結語
對小學課后服務教學工作進行綜合部署與全面優化,是當前教學工作持續推進的重要環節。學校作為整個教學工作持續推進的協調方、管理方、控制方,必須具備長足發展的教育理念,對師資隊伍、教學內容和課后服務項目進行協調組織,讓教師能充分發揮潛能,積極投入教育工作中,讓學生認識到知識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時,學校應采用創新活動形式、優化課后服務組織、協調多方關系等多種管理措施,推動小學課后服務質量實現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張文超.學校課后服務實施的理念傾向與改進路向[J].教學與管理,2021(20):7-10.
莊健超.立足課后服務在實踐中探索教學新生態[J].小學科學,2022(9):132-134.
游學軍.“雙減”背景下小學課后服務質量提升的策略[J].教學與管理,2021(32):9-12.